打开APP

智慧互通(IICT)荣获2023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 大力研发AI融合感知前沿技术

2024-04-29 09:22 互联网

4月27日,“2023 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浙江宁波召开。智慧互通(IICT)公司与北京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联合申报的“片上光谱多维感知器新技术及重大应用”项目荣获2023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一等奖。据了解,2023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授创新团队奖2个;一等奖授奖项目37项,其中,自然科学奖12项,技术发明奖7项,科技进步奖18项。

“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旨在奖励优秀人才和优秀科技成果的研究者,鼓励发明创造,激励创新精神。该奖项备受业界瞩目,被认为是国内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风向标,获一等奖及以上项目均有机会提名参评国家科学技术奖。

在评审过程中,由院士等权威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片上光谱多维感知器新技术及重大应用”项目技术复杂、难度很大、创新性强。项目推进期间,智慧互通(IICT)与北京理工大学开展了联合攻关,重点聚焦在高光谱感知技术在智能交通复杂场景中的感知难点技术突破,包括低照度下目标识别及环境检测;交通复杂环境下多元感知融合技术研究和应用;复杂场景中交通智能决策与控制技术研究;以及针对道路交通边缘端轻量级模型的非凸优化算法研究等。该项研究推动了高光谱感知技术、多源感知融合技术等相关前沿科学在交通领域的深度应用,大幅度提升了智能感知设备在复杂环境下的感知能力,推动了智能路网的快速发展,为交通治理赋能,为数字城市建设助力。

为了推动联合研发和技术攻关,智慧互通(IICT)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成立了“智能路网交叉学科前沿技术实验室”,积极开展前瞻性、引领性、颠覆性研究,联合开展算法研发、产品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生态共建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推进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与智慧互通(IICT)在智能路网技术协同发展。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北理工模式”已经成熟,在产学研一体化方面建立了科学的转化体系,双方通过共建“智能路网交叉学科前沿技术实验室”,依托前沿性的多学科优势,共同解决了交通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难题,打造形成具有路网智能(感知智能、协同智能、超算智能、决策智能)的先导性、战略性的新一代交通基础设施,为交通安全出行做出了巨大贡献。

智慧互通(IICT)于2015年创立于北京中关村,是一家深耕“感算控”机器智能并打造高级别智能交通技术的世界级人工智能企业。智慧互通(IICT)专注于多模态感知、AI算法算力、自动化控制及多模态大模型技术等智能科学发展新范式的研发与应用,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级别智能交通产品全栈技术和解决方案,是超视线机器人(ASER)、车态感知(VSA)、全息道路(HRS)、智能路网(IRN)、IRN-MMGPT大模型、AITMC低空立体交通技术的开创者及解决方案提供商,旗下拥有主营业务子品牌:爱通行(AITS)、爱泊车(AIPARK)、爱充电(AIC)、领航者(AIPILOT)、超级视线(AISUPER EYE)。其人工智能产品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等超50座大中型城市,每年服务车次10亿+,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 大的人工智能城市级智能路网及高级别智能交通全栈技术及落地方案提供商。



(免责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做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相关资讯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