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产业,从无“锂”寸步难行,到有“锂”走遍天下,一批电池制造商凭借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动自身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深圳市创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明新能源”)正是其中一员。
近日,创明新能源在绵阳的基地实现了全国首条宽温准固态大圆柱电池的全自动高速产线落地。该产线凝聚创明新能源二十余年技术积累,可以生产各种尺寸、不同容量的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磷酸铁锂准固态电池,将对绵阳乃至四川省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创明新能源技术再升级 应对“既要又要”新常态
据了解,创明新能源绵阳生产基地是创明新能源在西南地区的重要战略布局。绵阳基地先期规划一条32系列产线,以及一条46系列产线,结合公司研发储备的铁锂、钠电、锰铁锂、准固态态等先进材料体系,可以生产各种尺寸、不同容量的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电池、磷酸铁锂准固态电池。
创明新能源绵阳2条生产线现投产后一年满产年产能达5GWh,一期全部满产达10GWh。预计全面投产后本司产品可满足小动力、家庭储能、通信、乘用车、特种车辆、*领域、航空航天等多重应用领域的客户需求。
近年,市面上的电池较难实现性能和成本的平衡,其安全事件更是多次引起行业和社会关注。基于上述行业痛点,创明新能源绵阳生产基地完善自研体系,致力于平衡性能、品质、成本三者,并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针对两轮车领域,创明新能源研发磷酸锰铁锂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低成本等多重优势。其能量密度>200Wh/kg,可通过针刺等极端安全测试,同时瓦时成本低于磷酸铁锂电池,接近传统的铅酸电池,是两轮车领域追求性价比的不二之选。
在钠离子电池领域,创明新能源开发的钠离子电池支持4C快充,25℃环境下,15分钟即可从10%电量充电至80%,解决用户的充电焦虑。并且该钠离子电池还支持-20℃充电,-40℃放电容量保持率>90%,可满足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的户外低温使用需求。
此外,创明新能源大圆柱电池均采用全极耳技术,大幅降低电池的内阻和发热量,使得电池内阻降低90%,具有均匀散热、零膨胀、高安全的特点。为贴合行业需求,创明新能源还更进一步的打造120ppm 46系圆柱电池产线,制造成本比传统方壳电池低20%。同时创明新能源开发的磷酸铁锂准固态电池,针刺不发生热失控且针刺最高温度较常规铁锂电池降低 40%,在大容量电池及大串并联电池包中具有更高的安全性表现。
“数智化”驱动效率 创明新能源打造透明工厂
创明新能源绵阳生产基地是完全基于AI的智能工厂,建有独立的智算中心,处理分析产品工艺数据500T以上,工厂采用全光组网技术实现毫秒级延迟,快速组网,助力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当下电池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而对客户而言,质量才是永恒的门槛,毕竟这是一个对不良品率容忍度极低的行业。所以从安全角度来看,按照传统制造业原有的6 Sigma质量标准,已经无法满足下游消费场景对于安全性的要求。
创明新能源深刻意识到,实现智能工业与精益制造,超越6 Sigma工厂水平,是确保公司在行业*地位的关键。
因此,创明新能源在生产工艺设计上,率先行业采取“高效制浆”技术,使用定转子分散单元,提高分散效果,加快制浆效率,工艺时间降低60%,能耗降低80%;核心涂布工序采用全自动面密度闭环控制系统,实现实时监控、实时调节,降低涂布过程中出现异常的概率,提高涂布产品一致性和产品良率;组装线采用高速稳定的凸轮转塔机械传动技术,精度高、速度快,核心全极耳工艺采用倒立式揉平和*的除尘技术,确保全极耳过程品质;整条生产线能够实现对单体电芯的追溯功能,同时可进行质量的在线自动检测;*的环境控制以及全工序数字化智能监控,创造同品类产品最高节拍效率,力争产品的良品率提升到99%。
创明新能源还积极与国际知名企业如西门子等开展深度合作,共同研发数字化产线制造方案。通过引进西门子最新MES系统,创明新能源拥有2500个以上数据观测点,实现设备联机率100%,形成运营制造大数据,IT与OT深度融合,产品做到单支电芯质量与碳足迹的全流程可追溯。在生产过程中,人员、设备、云端及客户之间形成了高效协同的生态系统,确保了产品的可靠性、一致性和安全性。
再上新台阶 创明新能源合作版图持续扩张
作为国内大圆柱电池行业较早的入局者和较先的领跑者,创明新能源绵阳基地的投产,意味创明新能源在智能制造领域再上新台阶,也意味着创明新能源面对新局势、迎接新进程,做好了“蝶变”的准备。
一方面,创明新能源深谙与上下游协同成长的重要性。在全球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创明新能源的国际合作版图持续扩张,与华为、Belkin、比亚迪等国内外行业巨头强强联手,构建起了一个横跨全球、影响深远的“一流朋友圈”。
另一方面,创明新能源敏锐捕捉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策略,精准对接国内外客户的多元化需求。
未来,随着全球对绿色、高效能源解决方案需求的激增,创明新能源的战略部署有望吸引更多市场目光,加速提升公司品牌形象与行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