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09,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年均GDP增长率达到了10.0%,经济增长有目共睹并逐步成为国际新势力的杰出代表。中国经济基本面的长期利好,成就了包括创业投资在内等诸多行业的迅猛发展。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从1999年至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快速成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2.4%,其行业走势与GDP增长呈现出正相关性。
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新募基金数共计94支,是2002年新募基金数量的2.76倍;新增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资金额为58.56亿美元,是2002年新募资金额的4.51倍。(见图1)
2009年,全球经济仍未完全走出阴霾,严重受创的境外LP趋于谨慎,致使外币基金募集极为艰难;而国内经济企稳向好趋势明显,中央及各地方政府频出新政,创投环境日益改善,人民币基金LP资源问题逐步缓解,创业板尘埃落定,境内资本市场退出渠道重启,在众多积极因素的推动之下,人民币基金热潮涌动,取代美元基金成为中国创投市场上募集的主力军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与十年前外资主导的局面相去甚远。
从新募基金个数来看,2009年新募集的94支基金中,人民币基金共有84支,占比达到89.4%,较2008年全年75.9%的占比增加13.5个百分点;外币基金10支,占比仅有10.6%。从募资金额来看,人民币基金募资金额为35.67亿美元,占总数的60.9%,较2008年全年32.0%的占比大幅上升28.9个百分点;外币基金募资金额为22.89亿美元,占募资总额的39.1%。(见图2和图3)
2009年,虽然全球经济形势尚不明朗,创投行业也面临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在此背景之下,多数创投机构调整投资策略,放缓投资步调,更多关注已投企业,帮助企业走出经济寒冬。据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创投市场投资总量出现2002年来首次大幅下挫。但我们看到,2009年共发生477起投资案例,虽然较2008年的607起投资案例数减少21.4个百分点,但投资案例数相比2002年增长了111.1%;其中已披露的425起投资金额共计27.01亿美元,虽然较2008年全年投资金额直降15.10亿美元,但相比2002年增长了546.1%。(见图4)
过去十年,创业投资行业分布格局由广义
IT独领风骚的局面,逐渐转变为传统行业与之并驾齐驱,服务业、
清洁技术等行业投资优势亦逐步显现,有效促进了技术进步、模式创新以及结构升级。2009年,从全年投资案例数分布来看,广义
IT行业以180的投资案例数居于首位,占比为37.7%,传统行业以123的投资案例数紧随其后,占比为25.8%;从投资金额的角度来看,传统行业因发展相对稳定、政策环境良好等特点投资优势逐步显现,以9.18亿美元的投资金额和34.0%的占比赶超广义
IT行业而跃居首位。(见图5和图6)
酝酿十年之久的中国创业板盛宴开席,使VC/PE机构有更加灵活的退出选择,缓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009年共发生123笔退出交易,较2008年全年减少了12笔,降幅为8.9个百分点。从具体退出方式来看,82笔IPO退出交易数占退出总数的66.7%,较2008年全年增加了39笔,占比也由2008年全年的31.9%增加了34.8个百分点;股权转让的退出数量为24笔,较去年的27笔有所下调;并购的退出数量为6笔,与去年持平。(见图7)
而对于2009年全年的私募股权投资
[1]市场而言,市场整体走低,全年新募集基金124支,募资金额188.14亿美元。新募基金数和募资金额出现了2005年以来的首次下跌,但新募基金数仍比2005年增长327.6%,募资金额仍比2005年增长362.6%。
在2009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募资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人民币基金表现尤为突出,各季度新募基金数都远远超出外币基金,三季度募资金额更是超出外币基金前三个季度的总和。全年共募集人民币基金105支,募资金额122.95亿美元,而美元基金仅募集19支,募资金额65.19亿美元,这是人民币基金2005年以来在新募基金数和募资金额上首次双双超过美元基金。
回望过往十年,中国VC/PE行业历经风云变迁。从1999年的仅十位数的机构数量至今超过1,200家机构数量,可以窥见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的逐步发展与繁荣。过去十年,外资创投机构是中国创投市场的主力军,对市场发展、企业创新等作用明显。如今,本土创投机构正在崛起,管理、品牌、退出回报等令人关注,将成为未来十年的主要力量。纵观清科集团近10年以来排行榜,共有138家创投机构曾荣登“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榜单。统计显示,其中仅上榜一次的机构有45家,占比为32.6%,可谓昙花一现;上榜3次以下的机构共计87家,累计占比高达63.0%。相反,入选7次以上的机构共有16家,占比数为11.6%,而连续9年均入选的机构仅7家,占比数为5.1%(见图10)。
行业要得到健康长足的发展,需要后起之秀青出于蓝,更需要常青树的不断领航。经过多年的大浪淘沙,又有多少VC依然活跃于行业中?对比2001年与2009年“VC50强”榜单,仍留驻于榜单上的常青之树共有9家,其中
IDG、深创投、SAIF等知名机构都是当之无愧的领跑者,以其优秀的业绩和良好的口碑领导行业向前发展。
2001年VC50强在2009年榜单中仅存9 家
榜单犹如一面镜子,可以映射出行业格局的变迁。回顾历史排名,2004年外资创投在“VC20强”和“VC50强”中占比分别为75.0%和60.0%;2005年则达到80.0%和62.0%,占比较2004年均有提高。可见,2005年前,外资创投牢牢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随后,受国家外管局2006年出台的“10号文”和2007年的“106号文”等政策影响,外资创投的退出之路一夜收窄,而2008年颁布的“142号文”又从入口直接限制其投资行为,此阶段的外资创投可谓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从上榜机构来看,自2006年的“拐点”后,外资创投占比开始逐年下降,在2009年“VC20强”中,外资创投上榜12家,较2008年减少2家,环比下降14.3%;而在“VC50强”排名中,2009年上榜数为25家,较2008年的33家环比下降24.2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从榜单来看,2007年后本土创投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上榜机构数量逐年递增,且增速逐年加快。2009年“VC20强”中本土机构由2008年的6家增加至8家,环比上升33.3个百分点;而“VC50强”中则由2008年的17家增至25家,环比增幅高达47.1个百分点,与外资创投平分秋色(见图11和图12)。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日新月异,创投政策环境逐步完善,人民币基金强势崛起,国内创业板开闸等众多积极因素的推动之下,本土创投业优势日益明显,将迎来行业发展春天。
PE行业*梯队浮出水面,本土PE投资机构强势崛起
与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创业投资市场相比,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兴起相对较晚。作为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从无到有的见证者,清科集团于2007年正式对活跃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海内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业绩进行排名。从过往3届的PE排名结果统计数据来看,上榜PE机构共有50家,其中有24家PE机构仅上榜一次,占比为48.0%;上榜2次的PE机构有12家,占比为24.0%,而连续三届荣登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30强的PE机构为14家,占比为28.0%,由此可见在短短三年时间里经受住了时间和市场考验的PE投资机构低于三成。
对比2007年和2009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30强榜单,三年之后尚有15家留驻于榜单之上,且其中多数排名位置较为靠前,之中不乏连续三年蝉联前30强的PE投资机构,可以看出经过几年的行业历练,象
鼎晖、弘毅、
凯雷等过往业绩优秀、市场口碑良好的中国PE行业*梯队正在逐步浮出水面。
2007年PE30强在2009年榜单中尚存15家
从历年上榜PE投资机构的机构性质来看,如图2所示PE前*中本土和外资机构的占比,可见2007年和2008年情况较为接近,外资分别以90.0%和80.0%的大比例占据PE前*主导地位,而2009年由于人民币基金爆炸式发展以及创业板开闸,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土与外资机构各占半壁江山。而在过往3年中国PE30强的榜单中,2009年虽然外资PE机构仍然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是与前两年相比,外资PE机构占比亦降至历史*点。
2009年可以毫不夸张地称为中国本土PE投资机构发展的元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外资一统天下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本土PE投资机构正在强势崛起,管理、品牌、退出回报等均令人关注,在今后的几年中本土PE投资机构的市场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并将成为未来十年的主要力量。
清科研究中心跟踪中国VC/PE行业发展十年,见证了历史的变迁。随着经济高速增长,股权投资逐步成为经济新势力的杰出代表,“全球看中国”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未来的十年,随着本土LP显著扩容,并逐步走向多元化和市场化,资金渠道的拓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VC/PE市场的发展。同时中国股权投资领域正面临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的竞合博弈时代,我们相信未来十年,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的将迎来共赢的局面。虽然目前关注成长期和中后期的投资日益增多,但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越来越多的早期创业企业涌现,需要更多的早期投资者。专注与早期投资的VC机构将越来越多并发挥重要作用。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双重因素影响,中国并购市场逆势而上,VC/PE通过并购交易以实现所支持企业的快速扩张或退出也大幅增长。
[1]本处涉及的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 ,是广义上的私募股权基金,指对所有IPO之前及之后(指PIPE投资)企业进行的股权或准股权直接投资,包括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阶段的企业。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清科研究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