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消息,海辉软件的投资人形容这家公司6月30日在纳斯达克的上市是“一个勇敢的决定”。
2008年,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将资本市场拉至冰点,好不容易在2010年有所好转后,排队登陆纳斯达克的企业又面临着破发的危险。
海辉软件还好。这是中国第二家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软件外包企业。上周五(8月6日)收报11.4美元,该股52周*股价为9.98美元,最高为12.42美元。当前市值为3.176亿美元,相比IPO时价格上升了14%。
在经过一个月的缄默期后,投资人开始逐渐打破沉默,8月9日下午,英特尔投资总监赵慕杰接受腾讯科技专访,讲述了海辉上市前后的部分细节。
上市是个勇敢的决定
“是不是上市其实没有经过太多犹豫,海辉上市不全是为了融资,更是为了开拓市场,他们的业务基础架构已经搭好了,需要开发更多的客户。”赵慕杰说,海辉上市没有争论和悬疑。
期间,上市的最终时间几变,因为手续细节和环节等问题在随时调整。但团队的工作凶猛有效,结果是“一说要上市,别人都延期,海辉反而提前了”。同时准备上市的公司中,现在仍有在排队的。
这或许受益于上一次的准备。2008年,海辉即已计划上市,但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让这一计划被迫推迟,2009年资本市场也未有好转,直到今年。
“外包企业达到规模*化时,盈利才会有规模性的增长。不管是通过开发新客户还是通过并购,都能达到这个财务结果。上市融资可以用来并购,也会带动现有客户群的增长。”
海辉上市前后,同期上市的多家中国上市企业甚至跌破了发行价。海辉反而上升了14%,对比之下,赵慕杰笑称,海辉是“很勇敢的上市。”她的理由,除了资本市场的不景气外,美国的分析师和投资人其实对中国软件外包市场和外包企业都很陌生。此前,只有一家名为文思创新的中国软件外包公司在纽交所上市。
地点的选择也与此相关,“海辉大部分业务在海外,一定要在海外市场创立品牌,品牌给客户以信任。如果客户有长远的考虑和长期的信任,自然会带动公司的快速发展。而美国市场对于公司透明度的要求,也会让客户和资本市场更快更好地了解公司。”
投资人也希望,“作为全球*的外包公司之一,海辉上市后能成为中国企业的代表,向世人证明中国软件外包企业是很有质量的。现在,”中国制造“已为世人皆知,中国在软件外包方面也需要达到这个认知度”。
寻找更多“孙振耀”
海辉进入公众视野,更多是因为孙振耀的进入。2009年8月,孙振耀正式出任海辉软件执行董事长,此前一年担任非执行董事长。外界一度误以为,今天海辉的高管团队是孙振耀进入后才带进来的。
赵慕杰透露,随着公司的发展高管团队其实一直在不断地补充和壮大。2004年,英特尔投资首次注资海辉时,接触到的海辉高管团队令人印象深刻。“当时的团队能力出色且有远见,拿到了业界许多严格的认证。”这些认证包括CMM5、ISO9000和GE的Six Sigma。
此后,海辉将目光从日本外包市场放到了更大的欧美市场和国内市场。“要找一个比较有经验,能和海外客户打交道,知道他们的要求和服务质量是什么,能拿到这些客户的订单、达到质量和时间管理要求、能扩展业务和管理等方面的人”。
2007年,海辉软件CEO卢哲群向董事会提议,邀请前中国惠普总裁孙振耀来出任公司独立董事,认为他的经验可以帮助海辉快速增长,此后,卢哲群又说服他加入公司,出任董事长。
“孙振耀在中国有20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他对中国市场非常了解,领导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打拼多年,这个经验很珍贵,可以帮助海辉走向世界。于是董事会邀请他做独立董事。希望他能帮助和指导海辉的下一步发展。”赵慕杰介绍说。
另一个重要的考量是要有能力实现业绩增长,“他开始接手中国惠普时,中国惠普规模并不算大。你看今天多大?计划和实现公司的增长是需要经验和能力的。企业要成功需要平稳而快速地增长。”
孙振耀只是海辉高管团队中的一个例子。包括CEO卢哲群、执行副总裁孙永吉、高级副总裁白昱等,最长已服务公司长达10年,其他多位高管也比孙振耀加入海辉要早。上市后,海辉也在酝酿新的招募计划,希望能吸引来更多的优秀管理人才。“现在的团队和经验已经是世界级的。”投资人赵慕杰这样表示。
对话中,她也否认这个明星团队会套现后即走的传言。“两年前公司做C轮融资的时候,管理层都希望获得一些股份,他们以此作为对公司长期发展的承诺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