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华尔街再迎中国互联网上市潮 企业选择海外IPO是必然

自5月份以来,多家中国网站争相到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IPO,此外,土豆网、淘米网、迅雷等网站也有望在近期上市,华尔街由此迎来史上最密集中国互联网上市潮。上市潮的背后,到底是一场资本盛宴,还是一轮资本惨剧?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访谈的主题是“华尔街再迎中国互联网上市潮”。今天我们请到的两位嘉宾是:清科集团执行副总裁,清科资本合伙人王利朋先生和IDG资本合伙人张震先生。非常感谢两位的到来。

张震:大家下午好。

  王利朋:大家下午好。

IPO是投资人*的退出渠道 企业选择海外上市是必然

  主持人:自5月份以来,多家中国网站争相到美国纽交所、纳斯达克IPO,此外,土豆网、淘米网迅雷等网站也有望在近期上市,华尔街由此迎来史上最密集中国互联网上市潮。上市潮的背后,到底是一场资本盛宴,还是一轮资本惨剧?

  王利朋:从资本层面来看,更大的层面还是资本的盛宴,因为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创业这么多年,经历了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创业,当然也经历过多达于五六轮的融资,从现在的时点上,上市融资的角度时机是非常成熟的。而且目前从美国资本市场来讲,对中国市场的互联网企业估值都比较高,大家融到来的资金可以用来加强团队营销的推广,对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消息,而且会形成一系列的大规模的互联网上市企业。这些公司上市以后,会发生很大的并购交易,所以对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还是有很大的帮助。

  张震:我认为肯定是一个资本盛宴了,不管是从投资人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讲,大家还是希望自己的付出有一定的收获。对于投资人来讲,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时候退出。IPO对投资人来讲是*的退出渠道。现在资本市场比较好,如果这个企业达到上市的条件,这个企业上市,对投资人来讲是一个不错的回报,对于创业者来讲,辛辛苦苦创业很多年,赶上一个好的时机,能够让他们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有一个很好的表现,融到更多的资金,帮助自己更快的发展,所以我认为对于整个行业是一个积极的推行。

清科集团执行副总裁,清科资本合伙人王利朋先生

IDG资本合伙人张震先生

  主持人:中国互联网企业集体赴美上市,对于互联网这个行业有没有什么样的影响?他们为什么放弃国内的创业板,而更愿意赴美上市?

  王利朋:从上市地的选择来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比较多的国内互联网创业企业选择去美国市场上市,主要有两个纬度的考虑,一个纬度是在国内是审批制,有很多创业企业有不确定性。包括可计划性相对比较弱一点。去美国上市,可计划性比较强一点。另外,从估值的角度,在国内创业板上市对公司的业绩有要求。过去半年多时间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的一部分互联网公司没有利润。没有利润的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的市场,当地是认可的。所以从上市地的选择来说,一部分企业最终会选择去美国上市,他们的融资能力也比较强,甚至会超过在国内有业绩的互联网公司,或者是新型的创业公司,比在国内的资本率更高一些。

  张震:*,上市的标准问题,在国内基本上是要求两年盈利,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三年的盈利历史。对于很多的互联网企业来讲,今年很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很多还是不盈利的,或者没有达到连续两年以上盈利要求的公司,在国内创业板是上不了的。现在对于这些公司来讲,他又有融资的要求,需要更多的资金推动发展。他选择海外上市是必然。也倡议中国的创业板是不是能够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上适当的放宽。要不然最后大家都说纳斯达克才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创业板。

  另外,跟过去资本市场历史沿革有关系。过去主要投高新科技的资金都是外资基金,人民币的资金这两年才会比较多。现在基本上满足纳斯达克上市要求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外资基金投的。以前做的也是海外架构,要是再拿回国内来也有很多的障碍,对接不上。现在国内创业板的市盈率也很好,市场表现也很好。所以很多长夜者积极的要求能够在国内上市。

  主持人:13亿人口和4亿网民给市场带来了无限遐想,也成就了中国互联网公司上市后高企的估值。但是也有一种说法,没上市融资的比上市的贵,上市不盈利的比盈利的贵,其中含有泡沫的成分,泡沫到底有多严重?

  张震:公司股票也是一种商品,这是不是泡沫大家有不同的界定,因为大家再往前推十年左右时间,两千年前后也有所谓的泡沫期。大家看搜狐、新浪这些公司去上市的时候大家都认为你没有一个很好的盈利,收入规模也不是很大。市值都是几亿美金。今天反过头去看,没有上一波的互联网泡沫,就没有今天互联网的繁荣。这十多年的发展,基本上互联网搜狐、新浪这些公司的市值都有了十倍左右的成长。包括后来百度、腾讯这些公司上市以后,上市以后还有50倍的成长。我觉得你可能不能以当下的眼光来判断这个价值。当时中国的网民差不多是1200万或者1500万。但是今天中国互联网的网民已经到了5个亿了。网民的数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再看商业模式,当时的商业模式大家主要挣钱的不是来自于广告。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有了很多新的角度。比如说网络游戏电子商务的成长,当当、搜房这些企业他们也是成长了十年左右的企业。但是他们的商业模式现在已经非常普遍,现在他们的成长性一直保持得很好。所以这些公司能够获得更高的增长,获得资本市场更好的评估。所以我觉得估值是合理的。站在今天,有的市盈率很多的,PS很多的,我还特意的看了一下当时搜狐和新浪这些公司上市时候的PS,PS也都是五六十倍、上百倍。跟今天的相比,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今天的市场这一块肯定又给很多人带来超过预期的回报。另外,除了传统互联网以外,无线互联网也是增长非常快的,现在无线互联网网民也已经到了三个亿,这些都是市场重要的成长因素。所以你要更综合的往前发展去看。我相信这些投资人也不会傻到做没有投资回报的事情。

  王利朋:如果有泡沫,就算有,目前也不是全面的。因为从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美国上市的企业,也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有特别高的市盈率,当然也有比较高的,各个公司之间的差异很大。本质的原因是资本市场对不同的细分行业的追捧程度不同。对一些电子商务的估值会认可,估值会更高。对于一些游戏类的估值就不是那么高。中国的很多电子商务公司,很多互联网公司、社区公司等等都是经过了五年或者更长时间发展,现在跟创业最初中国的网络环境形成更大的差异。最开始的时候大家看互联网的企业,有眼球经济、有用户,没有收入。但是现在对于网络社区对于电子商务公司,他的会员数、客户数非常多,他有他的用户人群。而且最关键的是在目前的互联网环境之下,这些用户人群已经找到了变现的方式,他们通过游戏、支付、购物、团购的方式,很多社区能够把他的用户的价值体现出来。这也是资本市场为什么会认可这些互联网上的公司高速成长,对应的给到比较高的估值。这一定是一个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

  模仿是有效途径 也是企业发展必经之道

  主持人:中国有这么庞大的网民,这么大的市场。大家看到这一块以后的增长空间会更大。多年来国内网站一直习惯于走COPY的路线,擅长把美国的模式带到中国来。真正根植中国市场具有创新技术的互联网公司并不是很多。企业如何提升自己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张震:*,我们不能回避在互联网上,美国的昨天就是中国的今天,他们一些模仿方式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成长之道。包括之前的搜狐、新浪这些门户网站,包括对于搜索引擎的公司,这些可能都有很多对海外模式的借鉴,但是他们也都在借鉴的基础上有创新,首先不能回避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为美国确实在创新能力上目前比中国的这些企业要更优秀。参照国外同行的做法,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另外,从国内自主创新角度来讲,这是一个过程,今天也许不是很明显,但是经过五到十年的培育以后,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企业就会有。比如说中国是一个世界制造中心,有很多中国的企业的产品卖到国外去,国内有很多外贸的电子商务,这个市场非常蓬勃发展。这是中国特色, 在美国没有这么多制造企业。这就是中国的一个特色。

  我们最近也投入了一个项目,叫猪八戒,其实是一个创业的交易平台。像这种平台也是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更多的企业家能够有一些创新的思路,能够让你的创新、你的创意能够产生商业价值。这也是需要我们这些风险投资人共同去推进,整个行业创新的能力提高不仅仅是在于创业者本身的努力,也在于整个创新环境、整个生态体系的完善,包括国家对创新产业的扶持,包括对相关的基础设施条件的逐渐具备,包括资本的支持,这些条件都充足以后,中国的自主创新才会慢慢的成长起来。

  主持人:你们在考察一个企业值不值得投资的时候,你们会考察企业的内在动力吗?

  张震:这是肯定的,即使你去模仿海外的东西,也要看你是不是吃得很透、很深,这也是我们考察的非常重要的一点。而且任何商业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市场环境在变,你的商业模式就要调整,产品和服务都要相应调整,如果仅仅是单纯的模仿,我相信你走不远,你能够在消化的基础上有一些自主的创新,能够适应中国本地市场的特殊需求。才能够走得更远。

  王利朋:换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模仿国外商业的事情。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有很多公司被证明了做这样的模仿,最终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公司。另外一点,有一定的无奈性,因为投资机构在投资一家企业的时候,基本上共性都是要进行可比性的分析,他分析为什么要去,为什么要成功,最直接的方法是让他证明已经有公司做类似的成功了,他必须要找到自己的参照系。私募也好,还是公开资金都会这么做。企业拿到私募公司将来在美国,尤其是中国企业去美国上市,有特别新的模式,美国的投资机构或者是全球大的投资机构他是听不懂的。你一定要跟他讲,这是中国的FACEBOOK,或者是中国的FACEBOOK加上移动。他会有很好的成长。他看你背后的数据、团队,他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公司,有成长性。他完全是一个新的模式、一个新的市场,在很多纬度上都可以证明自己,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模式是一个被验证成功的模式,团队有相关的经验,你要证明的东西太多。资本市场上会碰到很多的障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会有一定的无奈性,但是现在凑很多国际券商、国际投行角度了解到一些新的动向,在此之前很多互联网公司上市的时候都是属于中国的FACEBOOK这样的概念。现在很多美国的投资公司开始倾向于找一些有中国本土元素的公司。这对于创新性的商业模式都是很好的帮助。

  当然谈到创新,有比较现实的说法,现在流行微创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已经有很多人证明过这个模式或者这个方式是成功的。我们这些方式会进行一定的改进,或者是结合我们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是结合这个团队的情况进行一定的展现,这样的话成功的概率会更大一些。客观讲中国的企业原创能力相对比较弱一些。所以对于中国企业微创新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

  主持人:现在有微创新这样做得比较好的企业吗?

  王利朋:微创新在游戏类,包括社区游戏有很多。在国外已经被成功的模式,中国人也开始模仿,然后进行调整。包括中国有一些出口型的游戏有很好的表现,美国一些大的游戏在中国游戏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因为他的表现会更好,成长性更好。所以国内外都会是一个趋势。

  主持人:尽其在美上市的企业被接到退市的通知,从3月份至今已经有18家中国公司被美国证券交易所摘牌,包括盛大科技,18家企业可能会面临退市。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请业内专家分析一下,这到底是一个好事还是不好?对未来中国企业去美上市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

  张震:这是中国企业在成长中需要交的学费,其中有对美国交易制度的把握、执行。主观上,中国的企业更透明一些,现在也有很多的上市企业,所以对准备在美国上市的企业提出一个建议:尽量还是中肯的表达自己企业的状况,避免过度曝光。最近一些公司引起集团诉讼,最后被一些对冲基金卖空。这可能还是这些企业要加强自我约束,不能拔苗助长,如果这些企业还没有达到这个条件,你就希望通过过度包装实现上市的话,也一定会对他产生反面的冲击。这也会让中国的企业对美国的上市规则、监管制度更多的了解。

  主持人: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假如说你们要投资一个企业,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投资机构有什么样的影响?

  张震:投资机构肯定是应该帮助企业去适应这些制度。而且如果真的实现这种事,投资机构应该作为一个有责任的投资机构,不应该回避这些问题,你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风险共担,不仅要对你投资的企业负责任,更要对很多投资的股民负责任。不管是国内的也好,还是海外的也好,你必须要做一个负责任的风险投资公司。

  张震:对于中国企业来讲,都需要有一个成长过程,上市只能说是一个新的开始,而且上市对于一个公司从管理、规范性各个方面都要求更高一些。所以对中国股民有一个振荡的过程。最近被退市的很多,包括已经两个财务季度预测实现的程度差异比较大。中国企业在实现上市以后,自己不能很好的预测未来,很好的规划自己的增长,所以会碰到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是一个没有必要的过程。中国真正有理想、有报复的企业家来说也是好事情,他能够使企业更快的成长,更好的和国外资本市场对接。这个过程会有,但是这个过程会很快过去。

  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全球增长较快的市场

  主持人:关于中国概念股,这已经很长时间了,摩根大通的经理说,他跟很多国外经理人见的时候,他们还是对中国的概念股非常感兴趣。现在跟中国消费有关的行业或者职业,比如说教育消费、私人理财这样的企业,可能会有一些微小的变化,不知道两位专家对这一块有什么看法?

  王利朋:这是现状,私募基金现在也在关心很多中国消费的方向,包括基于线上的电子商务、团购等等,线下的餐饮、教育、医疗等等大家关注比较多。对应的中国的消费市场是全球增长比较快的市场,全球的投资人都看得非常清楚。这个投资的趋势应该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在美国这样相对比较成熟的经济体中,很多消费型的行业,尤其是传统性的行业,他的行业性非常大。资本市场对这些行业和企业关注度弱一些。中国相对比较传统的行业,比如说餐饮、教育目前还处于比较快的增长过程。资金对他们也有非常高的关注度。包括之前环球雅思,对他们进行训练上市以后,也有超过一百倍的市盈率,教育方面还是比较成长快的,在资本方面关注度是比较高的。

  张震:资本对宏观经济的反映是非常灵敏的。投资怎么界定,这跟二级市场的投资没有什么区别。我认为关键点还是要把趋势把握好。要看消费结构调整的趋势,比如说可能以前最早的时候解决温饱问题,跟温饱问题相关的比较吃香。现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以后,衣食住行的消费上有品牌化的趋势,中国人比较注重教育,你要回答这个问题,要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具体哪个行业要做一些进一步的研究才能回答。

  有一个著名的模型叫CAPM模型,主要是讲预期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预期收益和两个因素有关:系统性的风险,中国市场都很好,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企业都成长。还有一个是阿尔法,阿尔法是比较个性的,对企业本身具有哪些潜在的风险,我们经常叫它非系统性风险。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来讲,阿尔法、贝塔两个因素都要综合考虑。

  投资项目比退出的项目多 好项目一定比钱要少

  主持人:原来是很多项目找钱比较难,但是从去年到今年很多PE反映找项目比较难,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真的是这样的局面的话,清科资本是怎么在这种情况下寻找好的项目?

  王利朋:造成这个局面很大的原因是结构性的问题,因为大家知道从风险投资和社会性投资的角度来讲,融资是很快的。在国内溶液融人民币的资金的话,低于20亿人民币的资金不好意思跟别人讲。所以融基金,一年时间、半年时间很难形成一个快的增长。优质企业的生产速度没有基金募集快,必然会导致结构性的失衡。市场里面的钱比市场里面优质的企业要多。从我们的数据来看,目前在中国几千家专业风险投资的基金中,资金存想是非常大的,而且每年都在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增长。跟企业的结构性需求,就会导致一家企业在自己还没有产生一个很明确的需求的时候,就有若干家投资机构找到他,表示一定的投资意愿。当然可能有相当一批企业在碰到这种情况下,会觉得自己得到资金追捧的企业。在和国际机构谈判的条件、条款各个方面,他的希望就会非常高。但是事实上,我们在这个市场这么多年的经验,从一个投资机构跟企业见*面,到最后这个投资机构把资金打到这个企业的账户上,正常时间是4到6个月的时间,这个时间有很多槛要过。

  不管跟企业谈的是基金的主管,所谓的*把手在跟这个企业谈,不管他多么看好,最后很有可能这个项目在基金内部被去掉。因为基金都有一个非常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需要若干个基金合伙人对这家企业进行大量的分析,这个过程很漫长,过程中的变数很多,我们更愿意建议全国的民营企业家把自己的心态调得更低,不要看哪家企业给你钱,更重要的看除了资金以外还给你什么样的支持,在中国目前完全不差钱的市场,钱已经是最不值钱的东西,钱背后的差距比较大。聪明的企业家在碰到两家投资机构,一家机构的估值明显高于另外一家投资机构,他甚至会选择投资比较低的投资机构。原因是给你投资比较高的机构,很有可能没有增值。

  主持人:广东地区有很多的企业家,他们原来是寻求资产匹配这种长期的理财。但是他们现在要热情洋溢的自己要来做PE,做投资。从企业和你们PE层面来说,怎么让企业认清这个情况?因为现在真的是钱很多。

  王利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好现象,证明中国大量的民营企业家成长比较快,对应的企业首先是肯为社会创造很多财富,对应的为公司也创造很多财富,很多资金的沉淀,愿意进行投资一个很好的市场。毕竟术业有专攻,我们相对更建议这些民营企业家如果他愿意参与投资,也要找一些专业的投资机构,通过投资机构帮助他找到好的项目、好的团队。这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当然,可能谈得更细节一点,我们看到有相当一批国内的民营企业家在自己做基金投资的时候,他自己的决定不清楚,他自己投资一些基金的时候会非常关注,甚至要自己参与决策中。从国际惯例来讲,这种模式不太符合国际惯例,而应该是他只是作为投资人,投资的决策是他投资的基金管理人来完成的。所以专业分工的东西非常重要。

  张震:我在这个行业里面已经呆了十年,从过去十年的经验来讲,我认为一直是处于钱比项目多的过程。也许今天显得更热闹一些。但是不管是在十年前还是今天,投资的项目一定远远比退出的项目多,好项目一定比钱要少。换句话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从一个投资公司的角度来讲,倒不在乎外面的竞争有多大,中国的钱再多有美国的风险投资基金会的基金多吗?一定没有。中国创新型企业一定就比美国多吗?不见得。所以我觉得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基金本身自己的判断力,你是不是有可能成为伯乐。这比你简单的看外在的竞争来得更重要。

(从左到右)IDG资本合伙人张震、清科集团执行副总裁,清科资本合伙人王利朋、搜狐财经编辑田瑛

  投资人分两种心态 一种是投机心态 一种是价值投资

  主持人:风险投资企业在风险投资退出以后怎么保证企业的成长性?怎么向股民和资本市场证明自己以后的盈利能力?

  王利朋:企业上市是一个新的开始、新的起点,或者是一个新的拐点,可能会驶入更快的快车道,所以在跟国际市场进行对接以后,可能要具备这种能力能够嫁接国际的资源,背后的资本有很多的资源和经验能够转嫁到他们身上。另外,有一个更专业的公司可以吸引更好的高端人才。企业谈到发展、谈到成长,作为已上市的公司,他虽然之前的私募基金已经退出,但是后面还有投资人在推动他。所以他的资金不是一个大的瓶颈,毕竟有一定的融资能力。好在是上市公司,他的平台和规范性能够吸引好的人才。人才瓶颈解决以后,对推动公司的发展有帮助。还有一种情况,面临的挑战是确实没有盈利能力。但是这个过程一旦和国际资本结合上,好处是能够学习到很多国外成功的经验,把这些成功的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能够有很好的本土化的操作方式。中国观察的范围学到的比较有限,但是一旦和国际资本市场平台对接以后,从资讯、经验、人才的吸引,能够帮助公司在模式调整、新的业务方面还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客观讲,资本在一个企业的成长中发挥的作用是相对有限的。更本质的还是要靠企业的创新和企业的当家人能够怎么样去带自己的团队,要靠自己的悟性和自己的学习能力,怎么样迎接这个市场坏的坏事和竞争格局,这是最关键的。

  张震:从表象上看,企业的退出和资本的成长性上看起来有关联,实际上这个关联性并不是那么强。原因是从企业诉求和资金诉求有很大的区别。注定了风险投资资金或者是PE只是企业的过客,你可以提供帮助,但是你的定位就是一个过客,你在或者不在,这个公司的成长还是要继续。风险投资基金在里面,不代表企业就好。风险投资基金走了,不代表这个公司就不行了。我们早年参与了搜狐的投资,但是不代表我们走了搜狐就不行了。既有市场成长,也有自己企业的成长。

  主持人:现在网上有一种说法,他们把新一轮的华尔街上市潮定义为新的互联网泡沫,而且说未来很长的时间这些上市的企业将是价值回归的过程,对企业来说,他们在华尔街上市只是恶梦的开始,不知道两位怎么看?

  王利朋:这个问题也是众说纷纭,但是如果企业和资本市场对接,他的股价调整,估值的调整是一个常态,更何况还受宏观经济、受公司业务的影响。所以价值回归也好,还是第二春,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不同的时间阶段不一样。所以从我们来看,在现在这个时点上进行融资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时机,因为公司可以相对低的成本能够拿到比较好的投资,能够有资金,成本就有保障。我们认为企业的发展本质上不是资本对接,还是公司当家人、公司管理团队在推动这个事情。做企业要看清楚未来成长这么多年,是由若干个S曲线一轮一轮的交替,如果团队的能力不足以支持他从这一个S曲线跳到另外一个S曲线,他必定要走下坡路。即便公司没有大的调整,公司的业务还是会下滑。还是要看他自身有没有准备好。

  张震:要把投资人分成两种心态,一种是投机的心态,还有一种是价值投资。因为股票每天都在涨涨跌跌,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说你在最高点的时候卖出,*点的时候买入。从这个角度来说,是一个常态,不能期望这些公司董事能够按照投资人的心态去想,每天股票都在涨,这是做不到的。巴菲特投资,一个股票持在手里几十年。你放五年十年来看,你的收益率就会很高。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对于企业来讲,他融资首先要考虑的是融资成本,当资本市场比较好的时候,他融到同样的钱付出的代价是更低的,所以对于企业来讲,他更需要选择好的时间点以低成本获得更多的钱。

  主持人:对他们来说,他们顺应这个趋势可能会以低成本买入?

  王利朋:甚至有公司在融资成本比较低的时候融资,圈了很大一笔资金,在资本市场不好的时候,他会以更低的成本把这些股份收回。

  主持人:现在有很多公司或者企业在准备上市,还在路上,对这样的公司二位有什么样的建议或者是经验?

  王利朋:上市是一个蛮系统性的工程,涉及到上市,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公司是为了上市而上市。比如说现在有一批公司看到当前的资本市场比较红火,他们就想办法要在这个时点上拼一拼。可能公司现在确实规模不大,但是知道上市首先要有成本,第二,上市以后对公司的管理要求也很高。对于很多还没有准备充分的公司来讲,如果急于上市,上市会受到非常大的冲击。我们建议企业在没有很多其他外部因素影响的情绪下,能够择机上市,选择更适合的时间,在一个更恰当的时点实现上市。因为在自己业务做得更扎实的时候,看自己未来看得更清楚的时候,我相信也是资本市场更认可的时候。否则只是为了抢一个时间,匆忙的上市,最后可能就会碰到开始的时候说到的问题,会要求你去退市。更建议想清楚自己上市的前提条件。

  张震:上市不能作为一个企业*目标,它还是公司成长中的过程,它只是在公开市场募集IPO,很多企业也有很多轮的私募,最近资本市场很多私募的融资金额不比上市融资的金额说,不能说你上市了,你公司就万事大吉了,你只能是公司发展中的一环。要把心态摆正,把IPO对企业的价值理解清楚。第二,很多公司在上市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建议如果一个公司真的准备上市的话,他应该早做准备,在这个过程中尽早的引入一些专业的机构,比如说会计师、律师、投行,辅导,帮助你认识各种问题,什么时候上市能够融到资。而避免拔苗助长,你要真想上市,你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企业,早做准备。一个知名的风险投资基金如果投了他,对他在后续的IPO路演还是后市的表现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主持人:一个比较好一点的机构会给他一套比较合理的经营机制。

  王利朋:关键是不同的投资人对二级市场资本市场的拉动性影响力是号召力是不一样的。对于特别知名的投资机构有特别好的表现的时候,一旦他对企业投资,二级市场的投资机构会更认可。有些投资机构宣传做得很好,但是他并没有非常好的业绩表现。他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力相对比较弱。

  主持人:我们也接触过一些企业,他的融资规模特别小,大的机构对它的项目看不上眼,这样的企业应该怎么来做融资?

  张震:在每个环节,不管是种子期、成长期,IPO的阶段,都有很多优秀的基金,你非要让一个投二级市场的基种子期,跟他的公司理念和策略是不匹配的。你要根据你发展的阶段寻找相适应的机构。

  王利朋:大家很容易打比方跟投资机构的谈判就像谈恋爱一样,谈恋爱双方一定要能够匹配得上,双方合适,否则是很难谈到一起的。不管是对方投资阶段、投资规模、投资行业、投资风格、投资什么样的资本,不同机构的差距还是蛮大的。很多企业需要在这个环节上选择。大机构都非常挑剔。

  主持人:感谢两位今天参加我们的访谈。今天的访谈圆满结束。

  王利朋:谢谢大家。

  张震:谢谢大家!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搜狐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