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创投之大热门:非TMT与TMT之PK

2006年7月12日-13日,由清科集团主办的“2006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论坛”在北京天伦王朝酒店举办。以下为第八专场“创投之大热门:非TMT与TMT之PK”实录。

  2006年7月12日-13日,由清科集团主办的“2006中国创业投资中期论坛”在北京天伦王朝酒店举办。以下为第八专场“创投之大热门:非TMT与TMT之PK”实录。

  主持人:下面一个专场是创投大热门:非TMT与TMTPK。由清科集团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倪正东先生担任主席,现在有请倪正东先生。

倪正东:在设计整个大会议程的时候,我们故意留了一招,把投资最关心的话题留到最后,这场的嘉宾也非常多。

  有请Granite Global Ventures符绩勋先生,第二位是软银中国的华平先生、第三位是鼎辉的黄炎先生,第四位是NEA中国区首席代表蒋晓冬先生,第五位是启明创投邝子平先生,第六位是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的潘晓峰先生,第七位是德同中国投资基金的邵俊先生,第八位是美国红点投资基金的袁文达先生,第九位是美国中景合集团张颖先生。

  阵容非常强大,台上的这几位手上都很有钱,去年18亿美元也是他们填上的数字,在座台下还有一些创业者,有的先走了,我觉得他们失去了很多的机会。现在正式的开始我们的讨论。

  首先请台上的几位嘉宾介绍一下自己的基金,*位请黄炎先生谈谈上半年投了什么?请他们汇报一下。

  黄炎:大家下午好,我是鼎辉投资的黄炎,是专投资中国大陆的基金,受到LP的支持,受到斯坦福大学长期的支持。我们前后主导投资过一些蒙牛、永乐家电分众传媒李宁等一些投资。鼎辉是一个创投的基金,总额在两亿美金左右,鼎辉是在鼎辉旗下的少量传统的基金,我们这支基金会多数的项目在TMT上,上半年基金关闭是在5月份,刚刚开始做项目,目前是三个项目。

符绩勋:大家好,我是符绩勋,我是Granite Global Ventures的一个合伙人,这个公司是美国硅谷成立2000年,我们现在有4亿美金,分为两个基金,*个基金是1.6亿,第二个基金是2.3亿,我们有七个合伙人,有三个在亚洲,现在在中国的投资团队是有七个人,前面投的项目有AC、阿里巴巴和环游世纪,这些已经上市和被并购了。下面我们还有十几个项目,现在都在成长的阶段,今年做的项目有两个,一个是跟我一个很好的朋友投的全景图片,还有另外一个是土豆网

  我们近五年来,基本关注的还是TMT这个行业,这半年多来看了一些传统的行业,包括能源、医疗、物流,但还没有实际的投入,就观察了很多的公司。

华平:我是软银中国的一个合伙人,我们这个基金是在2000年成立的,早期主要投资IT方面的,大家知道的是阿里巴巴、淘宝、分众,我们都是早期的投资。早期成长型的公司比较多,最近我们刚刚融了一个新的基金,从今年开始不光投IT、TMT,还有其他的行业,当然其他行业的面也很广,有医疗、汽车、能源各方面,但我们也不可能什么都投,我们会专注在几个方面,医疗方面投的会比较多。新的基金有好几个投资都在过程当中,有的投下去了,有的在投,大概有4个投资完全投下去了。还有汽车的,所以面越来越广。

蒋晓冬:我是负责NEA在中国的投资,是一家在美国的创投公司,公司是98年成立的,管理的基金量是86亿美金左右,我们在美国的投资领域是IT、医疗,我们在医疗的投资金额*,还有新能源。在美国投资了500多家企业,上市的有156家,在中国从2003年到现在一共投资了十二三家公司,2004年上市的中心国际和2005年珠海炬力。在中国看的项目也是TMT和非TMT的都有,跟NEA在美国做的东西,以及在80年代投的企业都有很大的关系。

邝子平:我是启明创投公司的,我们是比较新的基金,是今年2月份关闭的2亿美元专注投中国大陆的科技类项目的一个基金,从投资的重点我们可能会分成几大块,TMT估计会占我们投资一半左右,在TMT以外,我们现在看的已经比较多的可能是在医疗器械和跟医疗有关的服务,但不是医院,是社区和群体。

  再一个领域是在能源类,但能源只是一个很初期,还在学习和探讨。一半是TMT,另一半是非TMT。我们是2月份融资以后,到目前做了三个案子:一个是做上海半导体设计的公司;第二个是跟互联网有关,但是是做二手车的项目;第三个也是上海的一个公司,是做广告类的公司。

潘晓峰:我是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的潘晓峰,我们也是一支很新的基金,是我们的*个基金,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国内运作,我们有四个投资的伙伴,主要的三个都在北京,还有一个在硅谷,硅谷办公室的作用是协助海外留学生或者旅美工作的人回国创业。

  到目前为止,我们做完的项目有八个,有两个是从美国硅谷回来到国内创业,其他六个都是在国内,按行业领域来看重点主要是两大块,一块是和半导体和微电子相关的,包括设计、器械、材料和装备,占了50%左右的份额,另外一类所谓的无线互联网以及和通讯有关的项目。我们覆盖面会广一些,我们看的项目远远超出这两个领域,包括一些新材料,刚才邝总讲了新能源,我们也看了一些新项目,但是很遗憾,我们自己还处在准备的阶段,所以目前还没有。因为我们是专注做早期的项目,相当多的是在种子早期阶段也会有少量的资金介入,所以在领域上稍微有一些局限性,但是慢慢的在非TMT领域探索。

邵俊:各位下午好,我是德同资本的合伙人,也是今年新成立的专注于投资中国的基金,我们也是四个合伙人,两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一个在硅谷。两个在上海的主要合伙人都是龙科创投的合伙人,当时在龙科的时候,我主导过无锡上德、北京港湾,银联支付。我的另外一个合伙人是百度首轮的合伙人。还有另外一个合伙人田立新,他主要做无线通讯这方面的,曾经成功投资过讯龙,后来卖给新浪,成为了新浪无线。

  我们也会看一些新的领域,主要延续以前的话,我们会看很多的像新能源这方面的,因为我们在无锡上德投资的过程中也发现,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的机会在中国,相对来讲,跟互联网相比懂的人比较少,竞争也比较少。

  除此之外,我们也会做新的尝试,包括做医疗器械的公司,虽然我们以前没有做过,但是新的基金也会看这些的。还有传统的非TMT领域。从刚成立到现在几个月,已经投了三个公司,两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北京是做手机基础上的互动游戏的公司。上海投的两个也都是碰巧和汽车有关,一个是做二手车买卖,是51汽车网,还有做汽车保险的直销,我们也看好汽车的市场,尤其是服务这一块非常的落后,我们想通过新的科技、新的媒体的手段改进它的效率,从而创造一些好的效益。

袁文达:我是美国红点投资,我负责中国投资。这个公司前身追溯到硅谷另外两家创投公司。我们目前管理三个基金,总数是20亿美元的规模。我们合伙人的团队在过去的20年当中参与了多个成功的投资案例,在互联网方面我们参与投资了当时美国*的三大门路,还有MYsbes,在新媒体这方面,我们投过在美国改变人们生活娱乐习惯的很有创新的公司。

  我们是来中国比较早的一家VC,在2000年的时候就投资了当时在中国一个互联网的IT的网站叫硅谷动力,在最近几年我们陆续投了5个公司。从去年开始我们决定加大在中国投资的力度,今年我们投资了两家公司,一家是在大卖场里面做电视营销广告的公司,叫“溪晨传媒”,他们是在这个行业的*者。另外一家是早期的互联网的公司,主要是做个性化的小商品。

  传统上我们是一家TMT的风险投资公司,但是在最近我们也关注其他非TMT的领域,比如我们在美国投资了一家很早期做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公司,在中国我们也试图寻找一些非TMT领域的投资机会,但是目前还是在探索阶段。

张颖:我是美国中经合,我们现在管理4亿基金左右,最新的基金是1.5亿,我们投资的有分众传媒爱康网,傲游、加居驿站,包括最近的三G门户,我们主要的是高科技的早中期风险投资者,主要以本土团队为主。

倪正东:刚才大家都说了,因为今天的主题是TMT和非TMT的投资。回顾一下上半年的投资,我们先看TMT有哪些热门的项目?因为天天和VC交流,出现比较高的是猫扑,土豆网,这几个算比较高的了。我也看了VC提交的表,到底是非TMT投了哪些行业,我查了一下,有投农业的,能源有投资的,有投地板的,有投机械制造的,有投教育的,有投汽车方面的,汽车有好几个,有投新材料的,有投金融服务的,有投连锁的,主要是这些分析。既然是TMT和非TMT,先请两位嘉宾代表TMT,另外两位嘉宾代表非TMT,看哪些机会到底多,预测一下下半年TMT有哪些机会,非TMT有哪些机会?

  符绩勋:TMT的机会,其实我觉得还是很多的,因为TMT本身受到互联网无线,其实是跨行业、跨领域的渠道,我们之前看的比较多的是web2.0社区的公司,现在更关注跟媒体或者互动媒体的公司比较多。大家现在比较关注商业模式本身可能看的不太清晰,市场本身也会感觉不是很好,因为我们都提到广告市场在中国还不是很大,尤其是在网上的广告,商业模式的演变也是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探讨的一个问题。

  我觉得必须有模式的突破,才能够掌握TMT行业新一轮的发展,这是我的想法。

  邝子平:其实我们前些日子也看了一些,我是这么想的。web2.0或者是互联网类,特别是web2.0类,包括一些数字媒体,前一阵也有很多P2P得的,这个行业我觉得可以投,也很有机会。但是过去已经有很多公司得到投资的也不少了,当年百度出来的时候,也是一个做中文服务的公司,他们就有这个远见,比较晚的投入。所以我想web2.0也有可能有类似的重复,*拨出来未必有好的商业模式,如果有新出来的模式比较独特的,我们还是有兴趣看。   其他的方面包括,我觉得半导体类不会是一个起伏很大的投资的方向,半导体类是一个常青型的投资领域,只要有好的团队和产品,这一块我们还是有兴趣的,所以我觉得TMT还是有机会的。如果是简单重复的话,我们可以比别人更快就拿到更多的注册用户,这一类我们就不一定会看。

  倪正东:在说非TMT之前,我说两个案子,大家知道最近中经合IDG一块投了3G门户,对这个你们怎么看?   张颖:我们想的比较简单,主要是因为邓玉强和张亚东是一个很强的团队,中国移动的管制和政策有可能对我们非常的不利,我们想的是团队很强,市场很大,我觉得移动是一个很好的公司,因为有政府的支持,不会做的太激。而且长远的来说,某种的合作都是有可能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没有考虑的太多,而且我们投进去之后觉得这个公司真是好的公司,不管是用户的发展还是长远的战略,和国际伙伴的联系都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在讲到最近的SP的政策,最终怎么样,一些小的不规范的SP会消失,这是市场的整合,中国的手机市场发展的很大,用户也很庞大,所以这还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公司。我们中经合也有可能在无线增值方面多花一点时间,多去看一点案子。

  倪正东:还有一个案例是大家关注比较高的,比如“奇虎”这个项目,这个案例看不懂,请黄炎讲讲你们为什么看好这个公司?

  黄炎:“奇虎”这个项目我没有参与,我对这个业务模式也没有参与,我们看中的主要是它的团队,就是原来做3721,后来做雅虎的人,它的团队是成熟的,渠道的战斗力非常的强。我们觉得特别是在2.0有很强的作用,把各种其他2.0的内容放到他的网站上,提供一种个人化的门户,有搜索的功能,我们觉得这家公司的大方向是对的,有非常强的团队,这是我们当时作出这个决定的主要理由,而不是基于非常清晰的商业模式。

  倪正东:在座的各位都投过新一拨的互联网公司。从TMT转到非TMT,大家知道去年我们的“STEX”非常的成功,你们投了这个公司之后,很多人投到这个公司,你怎么看待能源这个行业?

邵俊:首先我觉得主要和每个市场的发展阶段是有关的,美国主流的VC都是投TMT,目前是这样,如果往前推三五十年并不是这样,我刚刚从孩子到夏威夷读书。遇到一个老先生聊天,非常的巧,他就是投星巴克的,所以大家不要太吃惊,三十年前美国的VC都是投这个行业的,只不过他们发展比我们快,专业分工比较强。像一些传统的行业已经被这些巨无霸垄断了,很难再有爆发力,在TMT比较有爆发力。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我们并不是说一定要投TMT,还是以回报为*的考量的标准。在中国目前的阶段更像是美国三五十年前,机会是非常广泛的,大家没有必要都挤在TMT,再挤到互联网,我个人对web2.0完全没有任何的偏见,中国人会说“退后一步,海阔天空”,其实投资的机会是非常多的。

  刚才倪先生问我新能源也是非常大的市场,我当初到无锡的时候看到新能源比较的少,后来因为做IPO之后,有些人进来了,后来也有一些竞争。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中国投资还要考虑中国的实际情况,虽然叫市场经济,但是还是有很多计划经济的成分,包括政府的指引和指导。包括新能源已经看得很清楚了,新能源已经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有一系列配套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政策出炉,这时候投的话风险比较低,竞争相对来讲比热门的狭窄的互联网行业少一些,不是没有竞争。不管是TMT还是非TMT都可以找到投资的机会。

  还有一个好处,往往TMT的都是本土的,而非TMT更多的都是海归的,所以大家在谈估值的时候,TMT里还能找到一些低估价值的机会,可能在TMT行业里就比较难找到了。

  倪正东:我看到华平上半年做了医疗器械的公司,为什么你们以前投阿里巴巴,现在怎么转到投医疗器械了,你们怎么看这个市场,你觉得有哪些机会?

  华平:当大家谈到软银的时候觉得是投网络的公司,怎么投医疗器械了,我们投的是不是一个公司,而是是一个市场的机会。医疗是我们比较关注的行业,我们看一个经济的发展,看八九十年代是电讯,2000年是互联网,首先大家看到GDP的成长,消费者对医疗的需求非常大。以医疗器械为一个例子,其实这个行业本身需求巨大,现在很多的厂商都是国外的厂商垄断,国内的厂商很少。这一个行业不可能永远被国外的品牌所垄断,很多国内的厂商一定会有市场的机会,把国外市场份额拿下来。

  我相信China Mank去年在中国上市会带来很大的波动,其他的公司上市会把很多人震惊的。我们看一下市场的公司中,划一条线,比IT还多,医疗本身在美国有15%的份额,在中国只有5%-6%,所以还是早期发展的阶段。在这个时间进去对我们非常的有利。

  另外一个领域投资的竞争力,软银在TMT也有很多的资源和力量,但是发现每看一个项目大家都放在桌子上了,所以非TMT的竞争比较小一点,有一个很好的价值的评估。从价值评估来说,我碰到了不同的情况。有一些早期在China Mank上市之前跟大家谈价格的时候大家都非常吃惊,这个上市以后一下又不一样了。他们有10亿美金的市值,从投资角度来讲需要多少回报。我相信这在将来也会有很多共性出现。

  倪正东:晓东,NEA在美国投很多医疗器械的公司,你怎么看?

  蒋晓冬: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就跟创业者有自己的模式一样,VC各种投资者也有自己的商业模式,就是追求有高回报,这就是跟PV资金的区别。实际上基础是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就是有商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给客户创造价值。但是我们给你投钱实际是为你赢得一些时间,但不是永远的,所以我们希望有一个杠杆翘动你的发展。有三个方面,一个是技术,人、创业者,还有一个就是所谓的资源。

  比如医疗,我们在美国只投四种类型:一是医院,医疗服务,我们在美国投过30多家专科医院。我们也投过很多医疗器械。还有生物制药方面,但是基本上每一个商业模型,我们投资医疗里面有70多家上市公司,每一个商业模型都可以在我刚才讲的三点里面,可能资源方面更多是资本的跳动。至少在技术、创业者和商业模式方面都有一些杠杆的作用把它翘起来。这也是一种做法,但我们的经验通常来说并不是最后能够带来一个VC所希望的回报,也许其他类型的投资者更加合适。

  我们在看医疗时,也会看我们能够给你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能够给你创造什么样的杠杆,把发展速度加快。   倪正东:谢谢。大家都很有钱,每个都是十亿美元的基金,钱都很多。TMT和非TMT都投,大家什么都投,有一点我想问一下,在竞争的市场中,不仅是创业者的竞争非常激烈,对投资人来说也是非常激烈。和其他VC相比,你们除了给钱还给什么?

邵俊:其实我们上个月刚刚搬到中关村那边,我们邀请了很多朋友去参加入住中关村的仪式,在那个仪式上我们也做了一些介绍。当时讲的也比较土,我们的特点还是比较土,从团队来看大部分是本土的,在国内自己运作,或者是在公司上班,或者自己创业,有一定的行业经验。

  第二,因为投资的阶段不一样,在座的不单单投早期,也有一些投中期和中后期的。相对来说我们比较专注一点,我们基金也是刚开始运作,团队比较小,所以我们做事方法比较专注。首先专注我们有行业经验的领域,就是前面所说的半导体、微电子和无线互联网这几个领域。我们在过去做的八个项目,以及以后我们还要做的三个项目都没有跳出这个圈子。

  同时我们看了相当多其他的项目,包括环保、废旧材料的利用,中间也碰到了很有意思的项目,比如垃圾处理,但是垃圾不是一般的生活垃圾处理,运作的团队也很优秀,效益也非常好,可惜人家不要钱,他们说我们不需要钱,因为他们效益非常好。

  所以有两个,一个是比较专注,第二是靠我们在行业中积累的经验和资源。专注里面还有一条,我们还是比较早期的介入一些项目,包括我们投的项目是通过所谓的国家贷款的形式进去,相当早。对这个团队以往的业绩我们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第二,我们觉得在这个领域中成功的概率也比较高,在相对控制资金量和风险的情况下,我们想早日介入也是一个方式。反过来,工作上我们会比较辛苦一点,投入相当的多。

  袁文达:我们是一个全球的公司,但基本以美国为主,我们有一些美国的风投基金来国内设立一个完全中国独立的方式不一样,跟国内本土的基金去国外融资的方式也有一些不一样。从2000—2005年当中,我们陆续在国内直接投资了一些案子,去年做决定的时候也是想怎么样把我们在美国的一些成功经验,我们美国合伙人成功的投资经验能够很好地带到中国来,延伸到中国来。所以我们那时候做的决定就是还是用全球投资的方式。

  当然我们在机制上也做了一些改进,从决策的程序、速度方面都做了调整,使得我们能够很好地适应国内投资的环境。举例来说,我们今年年初对溪晨传媒的公司从*次见面到完成投资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当然这中间我们在本地做了很多尽职调研的工作,这当然也是因为我们对溪晨的模式之前就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我们觉得一个创业者所需要的不光是资金,需要的投资人不光要能给他带来资金,更重要的是合作伙伴的方式。需要有人脉,用人的经验,想象空间以及快速行动的能力。我们目前的方式在国内做投资应该给创业团队有很好的附加值的。

  倪正东:创投人目前这么大的压力挑战是比较大的,现在要看很多的行业,不仅要看互联网,还要看IC,要看能源、医疗、教育等等行业,请问邝先生,你看IC或者看互联网业。就是说在一个团队里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们的合伙人每个人看的不一样,特别是你们还是一个新的团队,而且又要老外,这时候在沟通上有哪些挑战?

  邝子平:你讲的很对,我们现在主要的三个方面都看,但是侧重点会不一样。比如说我自己这边,我基本上不会去做非TMT的个案,但是因为我们的团队很小,我们希望每一个启明投的案例,因为我们都对个案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如果是做医疗方面的,我的合伙人可能去做,但我只是去了解,这种情况下我只是去学习,对他的商业模式和团队有一个了解,对他们做一个参谋。在TMT这边是以我为主,但是每一个案子我也希望我的合作伙伴过来看,所以我们还是有一些侧重点。

  我的合伙人在非TMT做的也很多,比如能源方面。我非常同意刚才几位嘉宾讲的,投资的话一定要对这个行业有所了解,有所专长,否则的话从零开始,或者简单看报表是不可能做风险投资类,也许做PE类的企业可以,但做VC还是很难做的。

  倪正东:昨天有一个记者问我,你看了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你觉得今年*的惊喜是什么?我想了想,这半年钱是往上涨,但不是惊喜,投资可能还会很积极,但也会减弱,所以不惊喜。感觉没有什么不惊喜,但后来想想也有。我年初的时候,估计今年上半年非TMT的比例会上升,结果这个比例没有上升,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惊喜。我想问问各位,做了多半年的时间,你们用一句话,你们有什么惊喜?或者没有什么惊喜?

  黄炎:你的惊喜比较宏观,都是指导性的。我个人觉得从这个层面上没有太多的惊喜,因为大家都在想这个问题。从我每天做事情来说倒是有一些惊喜,一个是投资成本的上升非常大,对我们每个人都一样,除了刚才讲的那些方面以外,原来不应该出来创业的人都出来创业了,所以我们不应该错过每一个机会,所以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是一个挑战。这是一方面,我个人感觉目前市场状态下对我们的挑战。

  第二,可能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北京到上海的飞机居然要六个小时,可见中国的空中管制的还非常厉害。   倪正东:现在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了,经常11点还接到VC的电话。

  符绩勋:现在北京上海两边跑,碰到的事情我也碰了很多,差不多每一个航班都是被取消的。我没有太多宏观类型的惊喜。关于非TMT的投入,有嘉宾说可能预期在上半年会多一些,我想非TMT行业的VC应该是比较多的,至少我跟在座的朋友和其他的朋友去谈,越来越多的人会关注。大家其实都知道,中国整个的发展给VC的机会不是一个单一的所谓在TMT领域里,是跨行业的,因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消费者收入的提高,消费习惯的改变带来的经济效益,这种东西带出来的很多商机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看的人比较多,但做需要一段时间,因为要了解这个行业,了解当中的壁垒和行业需要哪些资源才能够做的很成功。所以,这些东西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华平:这半年惊喜有一半。在飞机里碰到的情况多了,这是一大惊喜。还有半个,因为现在开始,我们在TMT的行业里跟一些企业家谈,大家对VC的认识还是非常不一样的。比如在TMT里面,VC的运作模式,进去就想到出来的理念不需要多沟通,大家都很理解。在跟非TMT谈的话,他们也许跟VC接触不是很多,有一个很大的交流过程,包括怎么跟他谈团队怎么出来,还有一些海外的结构等等,这些方面慢慢都有一个交流的过程,当然某种程度上是意料之中,但进行操作的时候有半个惊奇。

  蒋晓冬:飞机上的经历大家都有,说到惊喜,我看了过去12个月很多的TMT和非TMT的时候,可能更多是两者结合的项目。我当时刚回到国内的时候,我是在大陆出生长大,到国外读大学然后又回来,他们说如果把美国的模式拷贝过来就会完蛋的,我一直抱着这个理念过来的。当我看的东西越多之后,就发现美国的模式,不是今天的模式,而是过去30—50年发展的历程,这里面模式的变化其实在很多方面,这是投资的创业者跟我说的,他们觉得非常有价值,就是说他们看到的很多事情是专注在今天的一点上,而不是看在一条线上,从过去到未来看。

  我本人作为一个全球的基金,在中国做事情,也给自己打了一点气,看来美国,包括全球的很多经验,还有在消费者服务方面,确实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这跟我原来想的有点不一样。

  邝子平:我觉得有两个惊喜,和倪正东说的好象有点相反。我们本来应该是集中大部分精力做TMT,到我们看到市场情况以后开始花起码三分之一或者更多的时间在看非TMT,我以为这个转变已经很快了,但没想到VC的同行还是能够很迅速地作出一些转变,我相信很多在座的VC的同行可能都是在近期,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做了这一个转变。我觉得有一个主题,能够在这么快的时候就作出这样的转变,起码在大家讨论的时候就说我们是有经验的。

  第二个惊喜,我们在去年11月开始做的一个案子,今年2月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非常的有紧迫感,我们是一班车了,所以我们总觉得我们要赶快做起来,明年的一季度以后该投中国的LP都投过了,就很难再会有新的做的可能性了。但是在六个月中还不断得有LP的访问,了解中国新的情况,或者是他们没有进中国希望进中国。这些LP还有很大的投到中国的欲望。

  倪正东:中国的基金不够,还要投三个,说投一个不够,投三个之后还要投五个。

  潘晓峰:*,我们平常有LP来,谈的最多的是,你们要来说这里没有太大的泡沫,不是太热。最后我们总结回答他们一句话,每个人都说这里有潜在的泡沫,但每个人都在往里挤。另外一个角度说,如果每个人都说有泡沫,每个人都说过火,那就说明大家都准备好了,这个泡沫不会那么快。

  第二,今年和去年上半年相比,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创业者的开价比较高,但是成交价我没有看出更大的区别,很有意思的是和TMT相关的,来的都是很标准的。一般是要300-500万美金,多少估值股份,一般是20-25%,85%以上都是同样的,这里还有百分之六七十,一半以下开台,他们也愿意接受。真正和VC谈之前,对企业处在哪个阶段上没有很好的把握。我们和几个同行聊过,有几个人比较坦诚的讲,我觉得我的估值低了,要的钱少了就觉得企业没有价值。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早一点要的钱少这是非常的普遍,大家来都是300-500万。

  倪正东:在这个市场上,创业者要500万美元,觉得说不出口,不好意思说,大家都是数千万美元。

  潘晓峰:看到很好的团队,他们是二次创业,往往要的钱比较少。有一个深度搜索的,他只要50万美金,我跟他说要80-100万的美金,还做了很多的工作。

  邵俊:我最近有两个案子,一个是清科这次会议上居然没有一个专题讨论泡沫的问题,另外,最近听到著名的当当网站能够以非常高的价格成功的做完一次融资,首先恭喜他们。也是很巧,我们以前做基金的时候,做龙科的时候,我的老同事2000年的时候就讨论过这个案子,后来没有投,后来又后悔了。现在做了之后,我觉得有个数据,现在的亏损比2000年的时候亏损更大,当然它的收入也更大了。现在能以9位数的美元融资,我听了当时有一点惊讶,因为我们当时内部的确讨论过这个案子,6年之后同样的公司融到这么好的钱,在座的创业者把已经不行的公司找出来看看,说不定有能融到资。

  袁文达:我刚才听到北京到上海飞行的难度之大,我也深有感触。昨天也有人说到,现在往二三线城市,甚至跑新疆和边远山区去了,我说再来两个百度,你们就可以买一个私人飞机,自己更加能够把握时间。说到惊讶的话,宏观的就不说了,*轮的速度之快,升值之快,我觉得是非常惊讶的。看了好几个案子都是*个和第二个是差六个月的时间,三四倍的翻番,我感到特别的惊讶。还有融资的规模好象非常大,没有具体的目标的融资。我听过有几个说为什么要融那么多钱,他说我们现在就要有足够资金准备打仗。

  倪正东:我听到有创业的时候说我们要融更多的钱,明年市场就冷了,我们要融足够的钱过冬。

  张颖:让我吃惊的地方有很多,*点,我不理解有那么多的老外想来中国投资,我们坐的这么多人,大家都是凌晨一两点睡觉,每个人看着都比较憔悴,很累,和前几年差别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还有老外来中国和我们抗争,我觉得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有风险投资成功,肯定是我们中国本土的团队,外国在中国至少在风险投资是比较小的。第二,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应该创业的人创业,当你创业的时候真得想一想,是否应该,如果你真得能融到资金,这些钱都打水漂了,真的要有很好的判断。

  倪正东:我问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今天竞争比较激烈的。特别好的项目融资,我们上次在上海吃饭的时候,最多创业公司拿了10个和14个,也有被别人抢掉的,我们深有感触。所以这不见得是一个好的现象,所以我现在想听听各位有什么项目,假如你想投一个项目,但已经给了别人了,你怎么办?但出去有项目给了别人,别人要挖你,你怎么办?

  黄炎:现在我们每天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怎么办?我觉得关键是这样,因为现在的市场越来越成熟,很多投资商介入之后造成了这样的问题,可能在座的还有不少的这样的人。如果你拿名片到处发,一定会造成这样的情况。我觉得每家还是要按照自己的行业情况来做,可能会更加好一点。我们基本上不会凑热闹。

  刚才讲的是比较中心的一些城市,像北京、上海可能会有这种情况,但一些其他的城市可能不会有这样的情况。确实还存在很多的机会,但没有人发现,我想这是我们VC同行的本事,互相之间不要太多竞争,提倡合作的方式,希望大家理性地把市场打压一下。谢谢。

  符绩勋:我们一般不会跟人家竞价,就是拿高价得来跟人家竞争。更多使得时候,我们如果认同这个项目我们会寻找一个合作方案,跟现有的VC合作。反过来,如果我们已经投了,我们也非常愿意跟其他的VC合作。但合作的基础,我们也不想说有太多家投资人,因为多了反而乱,你的一个股东如果有三六十,超过三家我觉得相应股东比较多,三家VC的话我感觉跟管理团队的合作、跟管理团队的沟通就已经有了一定的问题。

  华平:我们碰到的问题是两大类,或者说他们有很好的融资渠道来跟很多VC接触。因为我们投资相对来讲是早期和成长期,我们投资的重点是开发一些*次融资的企业,*次融资他们虽然成长到一定阶段了,但都是通过自己的资金或者通过银行,到一定阶段以后,虽然团队比较大,但没有真正和VC开始接触的这些企业。

  我们总结看一下,这都是比较本土的创业者,而不是海归回来的人。这种情况下,我们跟他们讨论的过程中价值就会比较明显,表现在几个方面:*,我们这个团队里面有一些人本身自己就是创业者,所以我们这个团队的精神非常一致,他们来了以后跟我们沟通、交谈,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大价值,这实际上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能为团队带来多少真正的价值。从这点来讲,竞争也不会那么大,因为我们是*次跟团队接触。当然并不是说我们对其他的类型就不投,我们不会拼参数,而是对这个企业能带来的价值,创业者对我们是否真正认可,如果认可我们就会谈,要不然就过了,不一定做。

  蒋晓冬:我有这方面的体会,比如我们签了一个项目以后,可能我签的框架不是他写的框架里,然后他自己写了一个让其他投资人签,就说不要改了,令我惊讶的是,居然还有几封发回来了。在我们投资者之间永远是注重合作的,既是风险共担的过程,也是共赢的过程,因为不是一次两次的合作,而是长期的合作。同一个案子我们就有这样的体会,从竞争角度来讲我们可能算赢,但同时又把所谓*轮竞争的时候,有一些我们认为确实能给公司增值,公司也很认同这些投资者的话我们把他请回来一起做这个案子,所以这方面我们非常开放。

  从估值的角度来讲,我们任何一个案子赢的原因还不是因为我们出的价格高。基本上都是后来双向选择的过程,看你能带来什么帮助,有什么硬性的资源,我觉得比较聪明的创业者最后找一个投资人是像结婚一样的。最后大家对具体操作的人、具体进入董事会的人是否真正认同,在竞争的情况下,我们能做成的主要原因就是这样。

  邝子平:这么听下来不应该有多个案子。从启明这边来说,我们的说法是这样,如果公司已经签了协议我们肯定不会说协议,如果公司已经收到协议,但我们觉得这个案子是可做应该做的,我们会继续发。但是,我不会去参考另外一个协议的价格,从价格这边去做什么样的特别调整。我记得昨天早上有一位嘉宾曾经提到一个所谓的竞争优势,我非常认同。就是说你必须对这个行业很熟悉,可能一个好的案子,A对行业熟悉,B非常勤奋,能在两到三个星期里面把事情摸透,很有信心的发。另一个是所有案子都看,手上一大堆同时在进行的案子,你对每一个企业都不能给出很多的精力,一个案子拖两三个月才说对,我们对您的案子还是很有兴趣的,我们再追加一个,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给出的质量就不好。而且你只能做一些补救的东西,我希望我们这边不做这样的事情。曾经有几个案子我很喜欢,我很坦白的告诉创业者,我很喜欢这个案子,但是我目前的精力顾不过来,过一段时间会来看,如果你做了恭喜你,如果没有的话我们会花很多的精力来做。创业者对这种态度会比较的认可,而不是拿来一个案子,说我很有兴趣,而一直不花时间看的话也是对不起人家。

  潘晓峰:我们做的项目中也碰到过这样的经验,大部分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两个方面看,给我的印象是不好,有一个案子,问他有没有签协议,他说没有。原来是他收到协议了没有签。后来我发现感觉不对,我就坦率的问他,他说还有另外一个。后来发现他想做*化的东西,把我们*的和对方*的做成一个东西,他拿来卖。其实创业者不明白,这样是不行的。我可以给你很高的估值,但是没有办法做,这没有意义。我想说创业者和投资方处理关系也比较有技巧。第二,一个很不好的信号,这个团队也好或者是某一个决定人不是很清楚他要的是什么,这是团队非常要命的事情。这是非常深刻的印象,你要清楚你要什么。在出东西之前,大家在这方面都要有沟通,你应该能够判断,你按次序做。

  邵俊:无论从创业者的角度和投资者的角度来讲,都是要慎重。现在我发现现在市场上有两种,一个是我们熟悉的,还有一种是为了推销或者是站占住这个位置,没有法律效应。如果创业者不能分清楚,我觉得很危险。我在北京前段时间就接触到,有一家要价特别高,投资者也觉得不错,自己觉得不错就和别人断掉了。但真正开始谈的时候,人家压的很厉害,而且比别的公司更低,他再回过头跟他谈,人家很不相信他。包括我们在内,都没有回去跟他谈,后来他们董事会决定把这个融资取消掉了。对两边都有危害,你可以问一下,有没有经过你们决策委员会的通过,决策经理都发了,决策委员会还不知道,就不是实质性的有意义的东西。

  袁文达:我简单的说一下。我们红点在美国和中国都希望能够和其他的创投的同行们来合作,因为我觉得只有我们一起合作才能营造一个很好的创业环境,希望能多合作,我赞同黄炎的观点,还是希望多合作。

  张颖:我觉得最后说的最难,能想到的大家都讲了。从实际方面我们是这么说的,今年中经合不会出的再多了,我们签了几家已经差不多了。从理论上来说,我们一般都先跟公司接触,不停的反复的沟通,我们出了投资意向书之后,到真正的划帐的时间是很短的,如果我们出了之后创业者再拿着我们的跟其他的公司谈,我觉得这个公司就不值得我们投。如果我们看到一家公司,他们已经有投资意向了,我们就和他们接触,有先有后,不能合作也撤。在中国的机会很多,不用太得罪人,最不能得罪的是创业者,然后是同行。

  倪正东:在日益竞争的环境下,大家还是要理性。不管大家谈什么,大家谈的时候不能漫天要价。另外在这个行业,大家竞争比较激烈,但是我觉得公平竞争对行业的发展还是有帮助。

  下面是提问时间。

  提问:年初的时候我和一些VC聊,他们对非TMT还不是很感兴趣,现在为什么大家转变这么快,是因为上德的成功上市,还是各位对媒体的报道,对你们的决策有多大的影响?我曾经碰到一家做乙醇的企业,他们的老总很想做融资,但是他们对进入非TMT领域的机制还不是很了解,如果他们这个项目可能是早期的项目是否能够投?大家对煤变油是怎样评估的?这种非TMT的行业,你们选择在什么地方退出?

  张颖:我觉得的你所有的问题应该在下面回答,因为短时间是说不清的。

  提问:我觉得这么多VC在上面,我没有听到哪一个公司是中国下一个Google,所以我想听一下你们的意见?   张颖:我看好我们的爱康,我觉得这家公司不错,健康管理。

  邝子平:我觉得在2.0还是会有一些公司出来,我没这个本事看不出来。

  提问:请问符先生,您看过很多物流的项目,以及研究之后的成果,您怎样评价物流公司?

  符绩勋:我们现在正在探讨这个行业,我觉得这个行业现在还是比较分化的,而且物流行业也是开放的阶段,前面都是很多国企公司在做这个工作,一般是以运输为主,第三方物流起来也是近期的事情。我们现在也在探讨,现在的价值有多少,怎样评估,我现在还是不能够给你很好的答案。

  提问:我是北京环球企业家杂志社的,我想问蒋晓冬先生,我知道前一段时间NEA投了红孩子,和北极光一起合作投了红孩子,我和北极光邓锋聊的时候,他说看中的是销售,而你看中的是社区,你们在协调制定红孩子战略的时候是怎样协调的,除了钱之外,你们还给红孩子带来了什么?

  蒋晓冬:我讲的中国特色社区还是和邓峰讲的并不矛盾,只是两个不同侧重点,这个业务是非常好的获取高质量用户的手段,线上的社区是已经获得了这些用户之后,怎样把用户增值,在用户的有效生命期内获得*价值。   提问:硅谷都在谈改革创新,我想听听在座的嘉宾,你们对中国哪些领域的改革创新有什么观点?

  邝子平:暂时这方面的个案还不是太多,可能我们更多还是在商务方面。

  华平:比如P2P的技术,这相对来讲在国内有一个宏观大的环境,这这么一个好的环境以后就可以延伸。真正在市场上的运用,中国有一个很大的消费者市场。第二,从成本的降低来提高公司的产品在全球的竞争性,这方面的可能大家看的更多了。

  张颖:我觉得改革创新是在中国特色下的一个*的执行力。

  倪正东:我们的问题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嘉宾。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浪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机构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