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9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三星董事长李健熙(Lee Kun-hee)在1997年出版的一本书中写道,一家成功的企业需要有“强烈的危机感”,这样在业务好的时候也能做到向前看,能够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
这是使三星成为全球营收最高的科技公司的信条——三星的电视机、智能手机和内存芯片出货量超过其他任何一家公司,对于学习韩国成功经验的中国公司而言,三星已经成为一个绕不开的学习对象。
但是,上个月美国一个陪审团裁定三星抄袭了苹果iPhone的关键功能,并责令三星赔偿逾10亿美元经济损失。三星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和决策过程被认为是遏制创新的罪魁祸首。
适合快速决策的机制——例如在芯片和显示面板领域投入巨资的大胆决策,对于一家需要由“快速追随者”向创新者转型的公司而言可能并非是最合适的。在三星内部,部分设计师感到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许多员工都要求改变这种状况。
危机企业文化曾经很奏效,帮助三星在芯片、电视机和显示屏业务领域超过索尼、夏普和松下等日本公司,终结了10年来诺基亚*大手机厂商的宝座,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苹果。但这也伴随着巨大的信誉风险——三星被外界认为只会生产山寨产品。
提交给美国法院的一份三星内部备忘录显示,三星移动部门掌门JK Shin 2010年2月份表示,“这是一场设计危机。有影响力的外部人士清楚地指出:三星在打瞌睡。我们一直将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诺基亚身上,将精力集中在‘翻盖’、‘滑动’等设计上。我们的用户体验与iPhone相比有天壤之别。”当时三星正在开发*款Galaxy系列产品。
据一名不具名三星设计师称,赶超苹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促使三星的设计师选择了与iPhone相似的外观和风格,“设计师有许多独特和有创造力的创意,但这些创意必须得到高层决策者的青睐。问题是,由于高层沉醉于苹果的设计,我们的创意不能让高层满意。我认为,在其他公司,经理会尊重首席设计师的决策,但在三星,经理可以推翻设计师的设计,对产品设计有决定权,这限制了我们的创新能力。要想不仅仅成为一个快速的追随者,三星需要一种更扁平的企业文化,赋予设计师更大的权力”。
一名不具名三星高管反驳称,三星最初就没有多少创新——在生产简单的黑白电视机时就是如此,目前,公司在通过激励措施推动内部创新,李健熙本人对于新技术和新设计就很感兴趣。
三星头重脚轻的管理结构最近的一个例子出现在Galaxy S III智能手机5月份发售前不足两周,当时副董事长崔志成(Choi Gee-sung)命令丢弃50万套蓝色手机外壳,原因是对设计不满意。
部分分析师指出,经过大量调整后,崔志成周日批准了手机外壳设计,而这里距离产品发布仅有10天时间,造成最初时产品供不应求,对出货量的影响达到约200万部。
提交给美国法院的文件显示,一年前崔志成视察三星美国电信业务时,该部门的经理担心没有能给崔志成留下深刻印象的计划,“我们的总体计划很好,但我们没有可以向崔志成汇报的优秀创意,在我们的计划中缺乏‘战胜苹果’的信心”。
这种快速反应哲学与苹果业务运营方式是两回事。在苹果工作了17年的设计师克里斯托弗·斯特灵格(Christopher Stringer)在法庭上作证时表示,来自公司全球各个分部的约16名“狂人”经常会围在餐桌周围,讨论公司的移动产品。
相比之下,三星的设计部门与其他部门非常相似。中规中矩的工作间,墙上有公司创始人的“警言”,例如,“开发对人类有益的产品”(Create Products that Contribute to Humanity)、“挑战世界,创造未来”(Challenge the World, Create the Future)。
上述三星设计师说,“三星的企业文化是一种自顶向下、垂直式的结构,不适合创新。我认为这不是三星特有的问题,而是一个困扰韩国整个社会的问题。三星在努力改变这种情况,但仍然是一种自顶向下的结构。我们需要的是让硅谷感到自豪的创造性环境。”
三星移动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约每6个月发布一款新产品。上周三,三星出人意外地发布了一款采用微软最新版移动软件的智能手机,比诺基亚公布新产品提前了数天时间。
Shin在柏林消费电子展上表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三星将继续生产优秀、独具特色的创新性产品。”
李健熙在二度出山时曾表示,“我们遭遇了真正的危机,全球*公司都出现了问题,我不能确定三星会出现什么问题。能代表三星的大多数产品和业务都出现在10年前。我们应当再次创业,我们不能再浪费时间了。”
由于苹果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那年夏季三星的利润下滑了一半。但通过推出Galaxy系列产品,三星迅速扭转了困境,之后每年利润屡创新高。今年全年三星利润可能达到22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45%。
但对于部分三星员工而言,危机文化在日渐淡薄。一名不具名三星芯片设计师表示,“它确实能让人保持敏捷和警醒,但人们开玩笑称,一旦在三星工作时间超过5年,会对危机文化出现审美疲劳。”
甚至李健熙的态度可能也在软化。一名知情人士称,在陪审团上周公布裁定后,李健熙只是表示,“好好应对这一问题”。
20122起
融资事件
4314.0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020家
企业
3269家
涉及机构
499起
上市事件
5.29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