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央企民企海外并购稳中求进 PE机构或成助推剂

上月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指导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和机构成立涉外股权投资基金,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对促进企业境外投资的积极作用。

  近日,中海油宣布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若最终完成,该笔交易将成为中国*金额的海外收购案,也必将在央企海外并购的业绩中写下浓重一笔。自上世纪末中国政府正式提出“走出去”战略以来,十余年间央企在中国海外并购市场上一直扮演着中坚力量的角色,尤其是实力强劲的“三桶油”和矿产企业,频频在海外并购市场上出手,刮起了一股海外并购的中国风。

  除央企和“准国家队”国资企业(除央企之外的国有全资、控股和参股企业)外,民营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生力军,在“走出去”战略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瞩目。吉利并购沃尔沃、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大连万达鲸吞美国AMC院线,一系列海外并购的重头戏也让民营企业站到了中国海外并购舞台的聚光灯下。

  央企占据海外并购金额半壁江山,民企活跃程度不逊“国家队”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2009年至今年上半年,100多家央企在三年半间完成海外并购交易35起,披露交易金额的32起交易共涉及447.37亿美元,每笔交易的平均金额达13.98亿美元;国资企业同期共完成海外并购交易109起,其中披露交易金额的89起案例共涉及212.71亿美元,平均交易金额2.39亿美元;民营企业共完成海外并购交易118起,83起披露交易金额105.69亿美元,平均交易金额为1.27亿美元。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央企完成的并购交易在数量上未占优势,但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在并购金额份额上占据半壁江山,而且平均并购金额超过民营企业十倍以上,如此*的优势还在于央企所完成的海外并购多发生在能源及矿产机械制造金融行业,此类行业的企业资产一般都较为庞大,且央企的并购活动通常对于国家经济来说具有明显的战略意义。相较“国家队”,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活动规模较小,在海外并购时多从企业经营角度考虑,策略选择上更为理性和审慎,而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下行造成国外一部分优质企业经营困难,为民营企业抄底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因此民企近年来在海外并购积极性上日益提升,并不逊于中央企业和国资企业。

  央企民企海外并购稳重求进,政策监管松弛有道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汹涌不止的海外并购风暴中,中央企业同时暴露出了盲目投资、缺乏监管、风险控制不足等问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企业亏损。为有效约束央企境外投资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国资委于2012年上半年发布了《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在境外从事非主业投资,对央企海外并购活动实施严格监管。此前,国资委曾于2011年出台《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境外国有产权管理暂行办法》。以上三条《办法》构成了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境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制度体系,以期引导央企理性开展海外并购活动。

  政策层面上,除严格对央企海外并购活动的监管力度,对于民企海外并购,政府继续推行鼓励政策,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工信部、商务部、央行等13个部门于上月联合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旨在引导民营企业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境外投资。该《意见》的出台,大有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在央企海外并购遇阻的形势下,政府打出“民企牌”,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走出去”,为民企海外并购保驾护航。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从2009年至今,中央企业海外并购总体上保持稳中求进的趋势,在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下半年经历了两次趋冷之后,2012年上半年凭借中石化、中海油和中国五矿4笔共计超过100亿美元的海外并购再创新高。同时期,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基本保持较快的增长态势,尤其进入2012年,民营企业上半年共完成30笔并购交易,其中24笔共披露交易金额达39.16亿美元,在鼓励政策的推动下,民营企业海外并购2012年下半年或将保持快速增长。

  民营企业海外并购SWOT分析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面临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民营企业在海外并购方面优势与劣势同在,机会和威胁并存:

  优势(Strengths):

  民营企业的产权一般比较清晰,所以“走出去”更容易被国外接受,不会像央企因为“国有”背景而不被海外企业家和政治家所认同;

  决策的速度较快、周期较短,能够快速传递和处理市场信息,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迅速调整经营战略;

  海外并购更加理性务实,并购目标在于扩大海外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来增强国际竞争力,真正实现“走出去”战略。

  劣势(Weaknesses):

  海外并购经验欠缺,缺乏相应的战略性指导和规划,并购后整合重组及管理能力不足;

  与国外企业,或与大型的国有企业相比,民企仍然规模较小,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

  机遇(Opportunities):

  世界经济低迷导致很多海外优质项目存在价值低估,为民营企业出海“抄底”提供了*的契机;

  各部委“新36条”实施细则出台,改善国内竞争环境助力民企做强做大,客观上提升民企在海外并购市场上的实力。

  威胁(Threats):

  国内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民营企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经营遭遇困境,贸然收购海外资产或将导致更大资金困难;

  全球经济不稳定,前景仍然较为暗淡,接手的海外资产仍将面临改善经营状况的压力和挑战。

  PE机构动作频频,或将成为央企民企海外并购“助推剂”

  央企和民企在海外并购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题是资金短缺,尤其是民营企业,由于银行融资周期长和条件严格的限制,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亟待拓宽融资渠道。为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资金实力较强的PE机构。而PE机构在国内市场投资疲弱的形势下,积极调整自身的投资策略并探索拓宽投资渠道,积极地发掘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蕴藏的投资价值。

  以中信产业基金为例,今年年初,该基金与三一重工联手斥资3.6亿欧元,收购德国工程机械企业普茨迈斯特100%的股权。在此类企业与PE基金联合并购的案例中,PE基金由于具有比较丰富的投行经验,对标的企业有充分调研,了解标的企业地区相关法律文化知识,可以参与设计并购方案,提供财务支持等,而实体企业所拥有的行业经验将有效提升并购交易和整合重组的成功,二者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信息互通。

  “政府背景”的PE机构在海外并购的大潮中也动作频频。中投公司今年上半年宣布,与比利时联邦控股和投资公司、中国海外投资私募基金A Capital(亚欧联合资本)共同设立一只专门投资于欧洲企业的基金,关注投资业绩优良、年销售额在一亿欧元以上并在中国有强劲增长潜力的欧洲中型资本企业。另据消息,“中投二号”国新控股获得了中国央行100亿美元的合作支持,这笔资金将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帮助。此外,上海市政府资助今年年初设立了一支资金规模达500亿元人民币国际投资基金,“赛领国际投资基金”,该基金将通过助力本土企业进行海外投资,为投资并购业务提供操作平台及投融资综合服务。

  大型PE机构一系列动作可以看出,PE机构在探索投资渠道多元化的过程中,积极抓住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热潮的机遇。另外,上月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指导和推动有条件的企业和机构成立涉外股权投资基金,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对促进企业境外投资的积极作用。由此可见,未来央企和民企海外并购仍将保持趋势和热度,中国海外并购市场将会看到更多PE身影。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清科研究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专栏作者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