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开始,科技公司之间的并购投资越来越多,而且并购投资对象也从小公司开始向大公司发生转变。
最近的案例是阿里巴巴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18%的股份,并有可能将持股比例提高至30%。这是今年科技行业数额*的一笔交易。
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的传闻几个月前就已经出现,现在终于尘埃落定。近两年阿里巴巴做出了多笔投资和收购的交易,在此之前其刚刚收购了移动互联网数据分析公司友盟,传言收购价格为8000万美元。
不过阿里巴巴并非*一家出手阔绰的公司。有多方消息向腾讯科技透露,搜索引擎百度以超过3.5亿美元收购网络视频公司PPS。如果属实,这是将百度近两年来第二次做出金额如此之大的交易。2011年第三季度,百度以3.06亿美元入股在线旅游网站去哪儿网。
根据相关数据,在互联网行业,2011年至今发生的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并购投资交易有14起,而2000年到2010年发生的同类并购交易只有9起。和大规模的收购形成对比的是,自2012年起中国仅有两家互联网公司成功登陆美国股市,上市形势非常惨淡。
极少的上市案例和如此密集的大规模并购投资预示着,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大交易时代。
目前看来,这些大交易大多能使多方受益。通过出售给互联网巨头,中型互联网公司找到了靠山;对于其投资者来说也有了退出的渠道;而对于互联网巨头,通过并购或投资能更快更直接的巩固自己的优势地位或者弥补自己的某项短板。
尤其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目前除游戏公司外,并没有太好的盈利模式,而巨头则都需要在移动互联网上进行卡位和布局。阿里巴巴和百度多笔收购都在移动互联网,因为这两家公司本身在移动互联网上并没有杀手级应用。
“天时地利人和”促成大交易
要有大交易发生,最重要的是要有足够体量的公司参与交易。这包括有巨头进行收购以及有大体量的公司可以被收购。
中国互联网经过过去十几年的积累,巨头早已形成。但是对于巨头来说,过去往往更倾向于自己去做某项业务,而非通过收购的方式进行扩张。这种转变直到最近才渐渐形成。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这些巨头公司已经有过多次失败的尝试,逐渐意识到自己做不如收购简单;二是巨头公司手握大笔现金,也逐渐愿意尝试不同的业务拓展模式。
对于巨头收购的对象,这些公司往往都是在巨头形成后才成长起来的公司。在前两年,这些公司的体量都不是很大,对巨头没有形成足够的威胁。即便被收购,价格也不会太高。但是现在这些公司虽然离上市还有一段距离,但已经有足够大的体量,对互联网巨头的业务能起到很好的补充。
比如百度战略投资去哪儿,原因是在线旅游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互联网领域,而去哪儿则是这方面的搜索入口。对于已经错过电商购物搜索的百度,不能再失去一块重要且利润丰厚的市场。
阿里巴巴投资新浪微博的意图也很明确,就是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同时,新浪微博将极大的拓展阿里巴巴的生态圈,帮助阿里巴巴获取自己体系之外的数据。
在投资完成后,阿里巴巴和新浪微博双方预期将在用户账户互通、数据交换、在线支付、网络营销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并探索基于数亿的微博用户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的数亿消费者有效互动的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
对于迟迟没能找到*商业化路径的新浪微博来说,借助阿里巴巴的电商生态圈,通过微博和电商结合,可以看到清晰的盈利模式。但更为重要的是,有了阿里巴巴的投资,新浪微博并不需要急于盈利,反而可以把精力重心放到产品上。
接受阿里的投资可能也意味着新浪微博近期内已无上市计划。
自2011年下半年开始,中国互联网公司赴美上市的窗口迟迟没有打开,很多公司上市在近期上市的机会都变得非常渺茫。而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周期又要求他们拿出成绩和投资回报。于是并购就成为了投资方的主要退出方式。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些公司本身的业务仍然处在烧钱状态,如果投资方不尽快找到接盘者,那么等资本烧完之后这些公司可能会遇到业绩下滑的问题。到时候投资方就会陷入被动。因此,他们也急需尽快为这些公司找到下家。
大交易之后的整合是大难题
中国互联网重量级的并购投资进入密集爆发期,但一桩桩表面美好的联姻背后,只不过是讲给华尔街的又一轮动听故事。
目前可以看到的现象是大交易正在越来越多的发生,但是这些交易的价值是否真的有如此之大值得思考。核心问题是,这些交易大多由投资人推动,虽然交易数额很大,但是对于被收购的公司来说,似乎也是一场贱卖。
中国互联网巨头仍然只有腾讯、百度和阿里这三家,因此中型互联网公司在寻找出售对象时,目标非常有限。而这三家巨头公司每年用户收购的资金也不足以支持进行多笔大额并购交易。所以这些公司往往会选择最合适的并购对象,并且尽可能的压低价格。
由投资人推动的并购背后的动机往往是投资人急于套现,这种并购有时候并不健康。能产生的价值也不会太大。
对于任何并购来说,并购完成后的整合都是一个难题。近两年的大额并购多在游戏领域,这是因为游戏已经成为重资本的行业,并且游戏公司之间的整合较为简单,仍然可以保持工作室的模式进行运作。
但是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整合都会带来阵痛。比如优酷和土豆的整合就让土豆不断的遭到边缘化,土豆和优酷的差距持续扩大,而整合后的优酷土豆公司内部也出现了一些动荡。
目前百度爱奇艺对PPS的整合尚未开始,但是这两家公司的侧重有较大不同。爱奇艺更侧重网页端,PPS则是强在客户端视频模式,双方重叠的业务较少,有利于整合。从整体视频行业来看,目前仍然处在无法盈利的状态,在完成并购之后,爱奇艺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的亏损,最终需要多久才能实现盈利仍是问号。
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并不存在太严重的整合问题,但是这种结盟事实上等于阿里巴巴和新浪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这很容易让原先新浪微博的合作伙伴因为和阿里巴巴有业务冲突而放弃合作。可以说,新浪微博在找到靠山的同时,同时已经树敌无数。
这也是大交易的负面作用之一。但好在阿里巴巴和新浪微博存在较强的业务互补。一些被收购的中型互联网公司并不能通过找到靠山就在业务上直接获益。因此这类交易的真实价值很难体现。最坏的状况就是,被收购的公司只是换了一种失败的方式:从直接走下坡路到并购之后无声无息的消失。
20111起
融资事件
4314.0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015家
企业
3269家
涉及机构
499起
上市事件
5.29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