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出现在UC北京办公室的马云只是非常低调地走了一圈。他并没有因为*次见面而专门召集大家做个公开演讲,随着他成为UC董事会五席中的一席,这家浏览器厂商一定会很大程度地刻上他的印记。
马云也许是专门过来开董事会的。在刚刚结束的“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提出了所谓的“轻应用”战略,这正是UC讲了多年的“Web APP(网页应用)”,再加上刚刚收购的91无线补齐了百度在APP分发和游戏运营上的不足,百度反而瞬间成了UC竞争维度中最重要的那一极。而仅仅半年前,UC还是百度收购名单中排在*位的那一个。
战局有变,这让包括俞永福(UC董事长兼CEO)、马云在内的UC董事会成员们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改变。UC曾充分地享受了几年“变量”的红利,除了腾讯,阿里巴巴、百度和360都把它当成是打破制衡的要素之一。那个时候,UC通过手机给它们导的流量往往超过总数的10%,三家也都非常迫切地想通过并购把UC并入自己的阵营,它们因此乐于倾其所有的优质资源。
但现在,这一切都会因为新加入的这个董事会成员,而变得异于寻常。UC会面对更惨烈的竞争,这些甚至会超出自有产品的范畴,因为它已经是阿里巴巴阵营中的一员。
不过,让俞永福乐观的是他有了进入一直没做好的“生活服务类平台”的机会,阿里巴巴在今年几笔大的收购和入股都与这项业务相关,这包括高德地图和新浪微博。但这一切的理想,在失去了“变量”身份的庇佑之后,不知道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阿里增资背后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俞永福密集地思考UC未来的发展路径,也是从那时起,围绕着UC的收购传言不绝于耳。他看到了行业整合的趋势,“很多公司考虑的是生存,而不是发展,甚至一些大公司。”
俞永福也曾在董事会上多次发起“向左走和向右走”的讨论,但最终的结果几乎是一边倒,UC已经有了4亿用户,即便是浏览器和APP的竞争还没有结果,UC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着成为一个平台的潜质。“我们当时看到了三个点,*是我们离梦想更近了,第二是UC设定的方向和路径还是比较清晰的,而第三点是在商业化上的突破,几乎每年都保持着3倍以上的增长速度。”其实让俞永福做出“独立发展”的决定并不难。
在2010年上半年引入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之后,UC的融资大门一直紧锁。俞永福一直向外传递着“不缺钱”、“晚上市比早上市好”的信息,但他也表示并不拒绝新的融资。“我们定下了两条原则:*条是要独立发展,这是能继续谈判的前提,第二就是我们要对所有能够给UC带来帮助的机构持开放态度,就像当年引入阿里巴巴和诺基亚,前者是考虑了中国的互联网环境,而后者则主要针对全球的互联网。”俞永福称。
而且俞永福更深层次的考虑就是借着新股东的加入,夺取董事会的控制权。本次阿里巴巴增资之后,包括B轮融资中领投的晨兴集团和联创策源,以及C轮的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都完全退出。
UC的董事会席位从7席变成了5席,除了保持三个管理团队的席位之外,马云一席,剩下的第五席极有可能就是UC的天使投资人——雷军。
今年5月初,俞永福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记者专访时,曾多次透露他对本次董事会架构调整的重视。“创业团队在董事会里面拥有多数席位,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讲非常重要。阿里巴巴跟软银博弈了那么多年,做到今天才是2:2的状态。”
而此前很长一段时间,俞永福实际上非常强调对董事会的把控。2007年收购天网时,俞永福曾明确地向董事会提出收购的核心是天网创始人朱顺炎这个人,并且想要让他以创始合伙人的身份加入董事会。董事会提出了反对意见,而且很坚决,那时俞永福刚刚加入UC,投资者并不那么相信他的判断。
多次沟通未果之后,俞永福有些赌气地拿出了自己的一部分股权跟董事会签了对赌协议。一年之后,俞永福“赌”赢了,后来任COO的朱顺炎非常快速地理顺了UC的商业化体系。“从此,董事会都会比较尊重我的决定。”
但问题在于这个董事会架构从某种角度上已经很难给予UC更大的价值。“我们之所以要请马云来,是因为他的格局观正是UC现在所欠缺的。”俞永福提到的另外一个拥有“格局观”的人便是雷军。对于诺基亚成长伙伴基金,俞永福说是自己把它“请”出去了,已经转战Android市场的UC,越来越不需要诺基亚在塞班系统上的优势,这甚至会成为它的牵绊。
所以,看看和UC传出绯闻的名单就会发现,俞永福的想法很明确。不论是阿里巴巴,还是“落选”的百度和360,UC都希望有更强大的流量支持,以及更丰富的商业化体系,这是它完全独立发展很难能快速解决的。
为了与百度争夺UC,阿里究竟给出了怎样的估值?
业内普遍流传的百度最高的报价是在8.16亿美元,而UC自身的估值高达12亿美元(阿里巴巴增资之前)。俞永福并未详细地透露阿里巴巴对其的估值,只是模糊地说“十几亿美元”。
但他也不经意地透露了自己对估值大体的判断:“在美国市场,一般收入是多少亿元人民币,它的估值就是相同数字的美金。”按照这种算法,九游平台今年给开发者的分成目标是3亿人民币,而且据俞永福透露,最终肯定会超额完成目标。九游的分成比例是5:5,也就是在这一块上UC一年就会有超过6亿人民币的收入。“我们在其他业务上的收入现在还高于手游。”俞永福说。那么这样算来,UC一年的收入肯定会超过12亿人民币,这应该是UC自身估值最基本的算法。
但问题是业内并没有多少人完全认同俞永福对于浏览器的判断,甚至是同样做浏览器的同行。原搜狗市场总监王冠雄就曾在自己的一篇博客中提到搜狗CEO对浏览器的看法,“手机浏览器并不是下一个‘Big Thing’,在这方面,王小川看得很透彻。浏览器是以超链接为核心驱动,然后有了搜索的模式。而在手机上想要复制‘超链接-浏览器-搜索’,几乎不可能。”
从某种角度上讲,阿里巴巴增资UC也并不完全是业务上的需要。阿里巴巴在2009年投资UC之后,就一直想取得控制权。在百度和UC展开谈判之后,阿里巴巴的代表在董事会层面多次对此交易表示反对,最后不得不以高出百度的价格收购了其他三家风投的股份。有消息称,为了成功“截胡”,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执行副主席、原CFO蔡崇信也亲自加入了谈判团队。
告别潜伏
拿到阿里巴巴的钱之后,俞永福就更不急于上市了。俞永福向经济观察报记者透露,不上市的重要原因就是不想把一些还在布局的重点项目过早地暴露。
俞永福做事一向低调,曾经承担UC大部分收入的APP分发平台天网在2007年就被收购了,但UC去年才真正对外公布和它的关系。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九游上,直到它成为仅次于腾讯的游戏网站之后,UC才正式公开。
可以肯定的是阿里巴巴的业务不会很快地嫁接到UC上,一方面,俞永福希望新的产品要比“阿里巴巴版”的新浪微博更深入;而另一方面,按照他的节奏,国内的互联网用户已经度过了对信息需求的*阶段,而第二阶段以娱乐为主的服务型需求才刚刚开始,第三阶段才是生活服务类需求的爆发。
所以,对于目前的UC来讲,真正重要的其实是这两件事:在国内市场进一步提升手游运营业务的收入和份额,在国际市场上迅速占领更多的目标市场,然后尝试初步的商业化。
从这个角度去看,加入阿里巴巴阵营并不能给UC带来什么。“当那些巨头都在打架时,顺应用户需求才更重要,腾讯不可能在自己的平台上把好的资源全部导向自己的产品,他们要保持平台所谓的开放性,这反而让我们有了发展的机会。”俞永福说。
甚至在之前凭借着雷军和腾讯的关系,UC赢得了最宝贵的一段发展期,直到2011年底俞永福考问腾讯封闭,两家彻底闹翻。按照原计划,UC本来要在2011年和2012年两年低调地完成用户的积累和商业化体系的搭建。
UC现在面临的是百度、腾讯和360给自己身上贴的无形的标签,阿里巴巴刚刚从数据接口端断掉了一切微信的来源,而它的信息早就不能被百度抓取了。俞永福必须想清楚如何去跟这些大公司建立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其实跟大公司合作更简单,因为大家都是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出发。”俞永福曾经这样回答经济观察报记者的提问,但问题是2011年底与腾讯的那次冲突,正是因为单个业务部门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从而不惜牺牲整体的合作模式。而基于这种缘由的冲突很难保证不由腾讯的电商业务、百度的地图业务挑起。
淘宝对外合作的一个策略就是,“全网营销,淘宝成交”。对“淘宝成交”的理解,并不是说让用户在淘宝完成最后的付款,而是希望能够让用户的购物决策在淘宝上完成。只有这样,淘宝才能够自定义游戏规则来赚到钱,不至于沦落为别人的工具。所以,在与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图的合作上,淘宝的合作方式还是比较“简单粗暴”,比如直接在微博用户的界面上显示购物信息。
不过俞永福对“独立发展”的需求要远比这两家公司高,在谈妥了与阿里巴巴的交易之后,俞永福*时间就启动了“3·3·3计划”:未来三年内,UC将在技术、生态系统和国际化三个方面,总计投入30亿元,展开一系列投资并购和市场拓展计划,他也同时透露已经投资了20多家创业团队。这还包括7月5日刚刚发布的“UC+”开放平台战略,推出的Web APP中心、插件平台以及UC应用书签平台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基于UC浏览器开发各种应用。
俞永福曾在私下里透露想要坐上“第四把交椅(和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并列)”,而他后来又很聪明地把这把椅子“让”给了360,“360已经是国内的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但俞永福自己很清楚,与阿里巴巴的合作会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他很难再继续“潜伏”下去,他必须习惯这一切。
20111起
融资事件
4314.0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015家
企业
3269家
涉及机构
499起
上市事件
5.29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