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于硅谷投资者们并不是一个陌生名词,当三年前美国布卢明顿印第安纳大学计算社会科学家约翰博伦发表“推特炒股”理论时,互联网金融便开始成为投资圈中最火热的名词。什么方向是当下投资人们追捧的热点?在2013互联网金融创新峰会上,来自硅谷的投资人们给出了答案。
P2P模式:线上与线下结合
所谓P2P(Peer To Peer Lending),中文译为“人人贷”,投资人通过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事实上,这更像是传统的民间借贷。在互联网时代,有资质的中介可以通过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更快捷的完成业务。
近年来火爆异常的P2P模式更多源于中国金融需求的土壤。比如中小企业融资难,企业缺少融资平台。在宜信创始人唐宁看来,在小微贷款还没出现时,初级的P2P业务已经开始在国内出现,而在未来,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将决定P2P模式的发展。
“线上获取线索,线下开展服务,在中国能否结合好这两点是决定风控的基础。当客户开始业务之后,中介机构需要进行信用评估,评估手段也是多样。线下获取的客户完全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等社交媒体来评估个人信息。”
据唐宁介绍,结合线上与线下的分析数据不难发现,从初借人角度来讲,通过互联网相完成初借行为的人群更多来自于东部沿海互联网文化基础较好的地区。但是如果综合财富管理、投资理财等因素,二线城市则更具潜力。
信用创新:模仿是第一步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征信机制的完善与创新。然而在我国,完善的征信机制尚未建立。Turbo Financial Group首席风险官顾凌云认为,模仿成熟的美国金融信用制度是目前可行的方法。
据他介绍,美国目前的征信机制共分为两类,最普遍的一类是“FICO Score”,数据的覆盖面可能不是特别广,但对某一领域的数据挖掘非常深入。“比如FICO Score会计算某个人的信用卡开户年限,一般来说如果平均开户年限低于7年,都不会给他第一级的评价。”
另一类征信机制则是目前美国出现的很多创新型征信机制计算方法。比如有公司会记录某个人在法庭的记录,从法律、民事、和刑事诉讼上面来判断他在金融上有没有违约的可能性。也有公司会记录用户的手机缴费信息,看他是否会欠费。
谈及中国的创新,顾凌云则认为,虽然目前征信机制并不完善,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发展。“创新都是从简单的模仿开始,真正把模仿做好了,就已经是创新的第一步。三星在模仿的过程中也付出过沉重的代价,但最终做的非常好。”顾凌云说。
大数据时代:投资人的最爱
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数据,将之间的因素串联起来,建造架构模型,用于二级市场的投资。这看起来是一件“天方夜谭”的工作,但正如之前的“推特炒股”一样,已然成为最能刺激硅谷投资者们的兴奋点。
作为美国对冲基金Thasos Group的共同创始人潘巍正在利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来分析来自自媒体、社交媒体、移动平台和金融交易的海量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可以模拟个人和群体行为,并以此为信息传播、城市规划、金融市场提供视角和方法。
比如,通过不同消费指数的构成,可以清晰地预见出某只股票未来的表现,进而影响到基金管理人的投资判断。“这是一个复杂的过滤过程,因为每一个数据可以表达的意思有很多,你需要挑选有用的数据加以判断。但可以肯定的是,大数据时代已经发生在我们身边。”
对于那些渴望融入到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投资人们来说,大数据或许将是未来最好的投资噱头。
虚拟货币:潜力无限的商机
虚拟货币,广义上就是一些非实体的货币,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更多是指电子货币。通过对这些货币赋予一定价值和一定的人群基础,虚拟货币或许将成为未来最有潜力的金融市场。
曾在高盛投资银行部工作过的王浩正试图在中国创立围绕比特币应用服务的公司。当中国的比特币交易额占据到世界比特币交易额的20%以上时,这个市场巨大的商机成为吸引王浩创业的原因。
他的创业公司名叫币行,正试图建立类似于银行的金融服务平台。据他介绍,这个平台主要包括三块业务:交易中介,负责比特币代理交易;钱包托管:负责比特币的存放;转账业务,实现世界范围内的比特币转账。
“这是一个无法预估的市场,因为你不清楚真正的客户群有多大。但可以看到的是,这个市场正处在一个上升通道。”王浩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