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博物馆读书会(第四十三期)”于2014年2月27日在北京举行。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为、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艾路明做客读书会。
郭为表示,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小学时读的一本《新来的小石柱》让他领悟*之道,“哪怕你在办公室里扫地,你也得比别人扫得更干净一点,扫到一种*”。企业家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机会,才能够找到蓝海。做企业,也需要个人英雄主义的气质。
艾路明则说,能够自由的读书,才能自由的思考。小时候他偷偷看过各种“毒草”,直到80年代那些书给他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读书给他带来的勇气和决心让他在办企业的过程中打破固定的思维。他还表示“我们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其实年轻人永远比我们强。”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很荣幸今天来这里做主持,对我来说是一个很严峻的挑战,这个场合我也来过很多次,在台下做过观众,也在这里做过嘉宾,今天我来做主持人,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工作,因为我知道大家来的不容易,据说有将近四千个人网上报名的,大概十分之一的机会,这个机会蛮难得的,所以我也要珍惜这个时间。金融博物馆读书会第43期现在开始,首先有请两位嘉宾,一位是艾路明先生,一位是郭为先生,可能大家来之前,应该对他们两位有所了解,有所解读,百度上一搜,他们也都有些条目,我先介绍一下他们两位,首先介绍艾路明,艾路明是我们这里面的大哥,1957年出生的,很特殊的年份,他上大学本科的时候是我的师兄,78级,我是79级,武汉大学,大学里头他风头很劲,那时候我就认识他了。后来他读博士的时候,跟我读的同一个老师,但是是我的师弟,这样我和他找平了。艾路明在学校里面最出名的一个事情,在全国是一个壮举,他是*个从长江源头虎跳峡那边漂流长江,自己一个人从那边游到武汉,上岸休息,再从武汉游到上海,是历史上*个,那时候非常有名,很多媒体报道他,他哲学学的如何好,企业做的如何好,在武汉大学同学里面都是知道的很清楚的。后来他作为全国*的一个博士毕业生去做村支部书记,所以我觉得他走过的历史是一段很特殊的历史,我觉得网上大家看一看,估计也能看到一些东西。我对他的理解,貌似一个好老头,村支部书记,现在跟我讲,我们村里什么事,我怎么看也觉得他不是村里的,因为我从小是在农村长大的,村支书我见多了,不像他这样。郭为先生就我而言,我也是认识了十好几年,他在联想当副总的时候我就认识他,联想是中国最著名的企业之一,他实际上参与了联想大发展时期创业过程,柳总的门生,后来神州数码分离出来,应该是MBO,郭总成了老大,也是我们这一批从打工的逐步演变成打工皇帝,再到老板的,他在中国经济发展,互联网时代有很多贡献,我一直很仰慕他。我们这一代人的变化和读书很有关系,今天我们找这么一个主题,一起来交流读书的体会,跟大家分享,后面还有互动,对我来说也是一件很兴奋的事情。
首先请两位兄长,郭总跟我差不多,跟我是一年的,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觉得读书对你们自己的人生,对你们自己的事业有什么样的影响?先请郭总说。
郭为:开场前要录一段短片,让我说两句,我说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我们很多在农村成长的小孩,远离大城市的小孩怎么最终改变自己,不去做一个普通的农民,得到事业上的发展,甚至从一个行业跳跃到另外一个行业,很重要的一个支持来源就是读书,一个年轻人一直到老年,通过不断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是从人生的成长历程来讲,这是我的一个感悟。
第二个很重要的感悟,我刚才也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很多自己的情感,自己在事业上发展的一些想法,实际上可以通过与书本这样一个交流的过程,得到很大的改变。像我们70年代读小学、初中、高中,那时候家里人就讲“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通过考上大学,去改变自己人生的命运,不然你就要去下乡了,或者去做工人了,当然我没有贬低工人和农民的想法,你想通过这个东西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在青春期特别爱看爱情的小说,来使得自己感情上能找到一些寄托,找到一些可借鉴的东西。中国很多人都是文学青年,因为在书当中,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很好的发挥。
艾路明:能参加这个活动我觉得是非常荣幸的事情,因为我知道中国金融博物馆开办这个活动已经好多期了,今天是43期。我在网上、微博上也关注了中国金融博物馆他们的活动,我觉得确实让我很受感动。我也常想自己小时候所看过的一些书,受到的一些影响,读书会的时候,王巍理事长跟我说,他说哪些书对你有些影响的,你列几本书。我的一个体会,我上小学的时候文革已经开始了,几乎所有的书都是毒草,无非是大毒草还是小毒草,实际上那时候没书可看,图书馆还是藏了很多书,那时候偷书比较方便,反正也没人管,把小学、中学图书馆的书翻到院子里去,看了一些在当时的标准都不是好的书。我的体会是如果能让我们自由的读书,自由的选择书来读,比我们自己来定义或者别人来帮我们定义某些书是好书,还是坏书,可能要重要得多。我的一个很深的体会,能够自由的读书,才能自由的思考。
主持人:他们推荐的书,我看分几类,一类是文学,每个人都走过青年时代、少年时代,每个人差不多都是文学青年。在我上大学毕业之前,把我知道的能看得到的称之为名著的,我都通读了一遍,不管多厚的书,《呼啸山庄》这类极其乏味的书,我都读了一遍,文学是一类,特别是《新来的小石柱》,待会儿请郭总着重介绍一下,我跟他同年,不知道这本书;另外一批是属于政治历史类的,包括《毛泽东选集》、《万历十五年》,还有一些俄罗斯的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大概我们那个年代读书的人提到这些书的名字的时候,还是蛮有共鸣的,好像让我们回到了读书的年代,我们*次看那些书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差不多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时候看这些书;另外讨论一个话题,80年代初期我们读书跟现在读书有什么不一样。
郭为:我小的时候,从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开始识字以后,一开始读短篇小说,后来开始读长篇小说,越厚的小说,当时觉得自己很有成就感,能够读长篇小说,《新来的小石柱》应该是在小学三年级、二年级这个时候读的书。这本书其实是特别简单的一个故事,他是谁写的呢?一说你们可能知道,中央电视台有个主持人叫芮成钢,这是他的父亲写的书。实际上他就讲了一个农村的小孩练体操,练体操的时候,有一个动作叫空中转1080度,当时是一个世界级的高难度动作,那时候中国体操也比较开始走向国际。我上小学的时候还练过半年体操,后来身体条件不行,空翻的时候经常很难受,所以就退出了,但对体操特别有兴趣,看这个东西,为了练1080度,因为自己有一点体操的知识,就能够感受到这是一个相当难的动作,转体空翻,转1080度,这个对我人生后来很重要的影响,做事要极其认真,极其拼搏的去做。后来有女排精神,实际上讲的是拼搏精神,我觉得在那个时候,《新来的小石柱》整个故事,给我树立了一个什么形象?一个人要有一种拼搏的精神。后来工作以后,我把它总结为就是你怎么样使自己做的*,哪怕你在办公室里扫地,你也得比别人扫得更干净一点,扫到一种*,别人做不到的一种程度,你才会被别人发现。刚才讲我怎么变成打工皇帝,你做事要比别人做得好,这样你才能被领导发现。王巍理事长让我推荐书的时候,我*个想起的就是这本书,这本书对我的影响真的是一辈子的。你做任何事都要想在这个领域里面要做到*,你才能够有成果,这就是1080度,《新来的小石柱》。
其实我还想提第二本书对我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就是《约翰·克利斯朵夫》。读《约翰·克利斯朵夫》就比较晚了,是上高中的时候了,是罗曼·罗兰写的,他实际上讲了什么内容呢?讲了人生的支柱究竟是什么,那时候只有一个理想支柱就是共产主义。而这本书当时讲人生的三个支柱,就是事业、爱情和友情,这三件事情实际上是我一生信奉的一个信条,包括像我们各种团体,我觉得这是一种友谊。我觉得任何一个人都会在一个组织里面,这个组织实际上是一种友谊的体现,这是我觉得对我一辈子都有很大影响的两部文学作品。
主持人:我插一句话,《约翰·克利斯朵夫》你高中的时候就读了,你在哪找的这本书?
郭为:就是朋友借的,我那时候读的书真的很早。我上小学就读了《中国共产党党史》,这件事情对我考研究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主持人:艾总请您谈谈我不太熟悉的一本书,就是《星定式与对局精解》,是中国人写的还是外国人写的?
艾路明:我写的作者名字是吴清源,他后来到日本去了。这是围棋很专业的书,小时候没什么可干的,我的小学老师教我们很多事,知识课不能上了,但是还是要上课。老师带我们学中草药,顺便教我们,“你们到农村万一没事,教你们下下围棋,”那时候教我下围棋,下围棋本身是很好玩的事,但是有一件事对我印象特别深,因为小时候自己家里受的教育就是要讲朋友义气,要尊师重长,所以对小学老师感情特别深。我记得小时候我犯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错误,结果老师课堂上开会批评我,但他不点名,他说谁做的很糟糕,捡到东西不还给别人,自己拿了去干坏事了,但是他没点我的名,我很感激我这个老师。可是我上中学以后,我中学班主任也很厉害,有一天我说我的小学老师很厉害,他水平很高,会下围棋。中学老师说那我跟他下一盘,结果他跑到我们小学,跟小学老师下了一盘,中学老师很厉害,小学老师今天看来就是刚刚会下的水平,但是我的小学老师让我很感动的是,那盘棋下完,全部被杀掉了,只活了一小片,输的很惨,但是那个老师一直坚持到最后,我很受感动。这里面有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主持人:我还可以讲一个小故事,我*次去艾总办公室拜访他的时候,那时候我在机关当干部,他创业了,有一次他让我们同学去参观他的一个企业,根本没有公路的一条小道上,他的工厂在那儿,他拿那个大桶,跑到公共厕所里面,把尿液提取出来做尿基酶,至于怎么赚钱的我也不知道,带了一大帮研究生干这个活,我觉得有点不值,但是很佩服。后来我去拜访他,约好时间我去了,去了之后敲门,敲了门也没马上开,后来给我开了,他说我正在一盘棋上,我说艾路明平时搞得很辛苦,农村里干活,怎么在办公室里在网上下围棋。围棋他是非常痴迷,当然尽管我们很熟,不马上开门,估计不想中断,开了门告诉我,我还得下一盘棋对他影响比较大,老师下棋对他有影响,他就喜欢下棋。
艾路明:因为你说为什么要说这本书,我说有这么一个故事,后来我就想,我自己要把棋下好,要比两个老师都下得好。正好那时候很偶然,74、75年,国内开始出版这本书了,当时就买了一本书,几毛钱一整套,我觉得看那本书,从围棋里面,当然不光是玩,确实做企业也好,做人也好,还是有很多道理在里面的,所以我觉得围棋书和围棋对我有很大影响。
主持人:我上学的时候对我影响大的一本书叫《桥牌入门》,那时候学校流行围棋、桥牌,我就听一个人说,围棋文化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桥牌还有沟通的东西在里面,围棋就是死缠烂打。《Z理论》你是什么时候看的?
郭为:80年代看的。为什么把《Z理论》这本书拿出来?这本书真是看的人会很少,这是一个日本的管理学家写的,当时80年代,最重要的精髓,总结日本管理的时候,有两个比喻做的非常好。他就说这个企业内部的关系,日本企业内部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一种关系。他就讲信任能够信任到一种什么程度呢?像父子一样,父亲永远不会怀疑儿子对他不忠,儿子也不会怀疑父亲,所以中国叫“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他就讲团队建设怎么做到这样一个信任程度;第二个他就讲到彼此的沟通,怎么样做到效率最高,是像夫妻,一个团队的建设如果达到这种境地,就会非常好。和我前面讲友谊、事业、爱情是有相近的地方,你怎么样去打造一个团队。这在我后期的工作当中,我觉得是一本影响非常大的书。但是我相信看的人会很少,因为会觉得它是一个非主流的东西,X理论、Y理论大家看的比较多,它体现了东方文化现代管理的艺术,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我应该看过,忘记了,因为我们上学的时候,上企业管理的时候,老师提到这本书,我找到翻了翻,没有印象,后来郭总的成功,跟他那么早的时候,还没当企业家的时候,就把企业家的东西搞的这么熟有关系,我上学看的书要么就是虚幻飘渺的东西,要么就是历史那些东西,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说影响真的很小。我在想另外一件事,教育是多么重要,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知识,书对自己的影响,并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发挥那么大影响的,往往是在价值观、知识结构形成的某一个特定时期,因为自己有自己的历练,并且自己有自己的判断,那时,读书、教育非常非常重要。这两年我招博士研究生,我搞面试的时候有一个固定的题目,在我评分里占很高的比重。你看了什么书,你给我讲讲原著,经济学最基本的著作,经济学从哪开始讲,就得从亚当·斯密开始讲起,亚当·斯密那几本书谈一谈,现在的学生很坦率,90%以上的人告诉我没读。他看什么呢?教科书,没读原著,现在的书,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阅读和习惯,我需要一个关键词,一按它就出来了,现在知识很廉价,只要我认识这几个字,一搜索就完了。
郭为:你说的不完全对,和你们这些老师有关系。我上学,我的老师明确告诉我,你不要读教科书,你要读这方面,就是要读原著。
主持人:我们是读原著出来的,现在的学生真的不读原著。有几个最著名的章节,他看了一定记得,聊聊,撒谎的话,一下就露馅了,读原著非常重要。那时候我们都在读书,80年代你觉得读书对你的影响是什么,那时候百花齐放,书是不少,为什么那个年代对我们影响*?
艾路明:其实郭为说的也不全对,怪老师,实际上要怪这个教育制度。制度它不鼓励,因为它设计了各种各样的考试环节,从考初中,考高中,考大学,考研究生,还是有很多老师鼓励学生读原著的,所以不完全是老师的责任,这个制度怎么样调整一下,使得他能够去读原著,别这么考法。
主持人:又升华了,由老师变成教育制度了,80年代为什么那些书都记得那么清楚?
艾路明:我自己体会,因为我是78年上的大学,原来所有的事情,要么就是各种各样的观点都有,不让看,毒草,尽管这样,我们也偷偷摸摸看了。上大学以后,眼前打开的是一个广阔的新的世界,不管过去是毒草也好,或者是刚刚进到中国各种各样的理论也好,我觉得读书的感觉就是读不过来。其实回头看,在我推荐的书里我推荐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那本书30年代就翻译了,我们80年代才觉得突然进来了这样一个新的思想,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当时我跑到武大图书馆地下室里面,有一个小的阅览室,里面可以查很多书,里面找到这样一本书。在那个时候,一方面是面对突然打开的一个新世界(9.29, 0.03, 0.32%),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从30年代到七八十年代,其实中间有很长一个时间段,一个断层,使得我们没有跟上现代文化发展的趋势。我们在49年以后,更多是跟苏联保持一致,而这种一致性很多东西并不是很真实的或者很正面的一种影响。包括教育制度,最近我看一本杂志,谈到中国变迁的时候也谈到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把过去所有的东西都割裂开,都转到苏联模式,和人类正常文明进步是相反的方向。
主持人:80年代那些书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其实我们中国正好在引进那些书的过程中,开启了民族的一个新的思维,我觉得80年代的书的确对我影响比较深。郭总你觉得为什么80年代那些书还记得那么清楚?
郭为:对我来讲,那是我的青春期,正是我长知识,形成我的世界观的时候。比如《新来的小石柱》,包括那个年代很多人都没读过,包括《毛选》,我们一出手就是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式,在你成长过程中,这些书深深烙印在你的思想深处,会影响你一辈子的思维模式。我记得很早的时候,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跟当时所谓一些理论爱好者讨论,我说对未来社会真正有影响的,不是我们这些人。因为我们的思维在文革当中已经形成了非常固化的思维定式,我说一定是76年以后出生的,他们完全不再受文革那个时候极左的教育路线影响,而是在一个自由的年代成长,只有真正思想解放的人,才会对中国的未来产生巨大的影响。那个年代是我的青春期,是我的思维定式所形成的过程。因为不仅仅是这些文学哲学的著作,比如我最早亲自招人的时候,那时候我问人家的问题,我问你学什么专业,然后我会问你,学了这个专业以后,对你的哲学思考是什么,你通过这个专业,对你的方法论,对你的世界观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比如说有人说学数学的,我就问你数学你最后读下来是个什么样的东西,比如什么是1,什么是2,什么是3?1和3的差别在哪里?0的意义是什么?中国古话3就是多,从数学史的发展过程当中,1到3是一次非常大的跳跃,0并不代表没有,0放在1后面就是10,这样一种变化,使得你的思维,你如果真正读懂了一门学科,你做任何事情,你都能有突破性的想法。最后要把这些东西读出来,80年代怎么样鼓励我们去读懂任何一个东西,看问题,想问题的一个方法,这就是我的看法,80年代实际上是主动和被动相结合,让我形成这样一个人,如饥如渴的感觉,拿过什么书都想看一看。
主持人:他们比我条件好,他们是城里的,我是农村的。就我当时的情况来说,我没看什么书,除了出版的小人书之外,基本没看什么书,上学之后才看书,我是学经济系的,对我影响*的不是经济学方面的书,而是文史哲那方面的东西。为什么讲文史哲,数理化对应起来,是非常精辟的,文史哲比什么都重要。因为小孩的教育,我研究了美国的本科生学什么,美国本科生基本上学文史哲,本科不学太深奥的科学的东西,这些本科的东西,学分制,可以跨系选课,那时候我想提前毕业,觉得自己成绩非常高,找学分最高的,什么学分最高就学什么。结果有一门《世界现代史》,还有一门《欧洲史》,结果这两门课一学习,彻底完全的让我一切的东西都崩溃了,人类历史上还有这么伟大的思想家和思想,我之前是在农村上学的,我觉得所有人都不知道世界上人类史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些东西,这么有说服力,以前我学的那些东西那么苍白,那么无力,觉得根本就没有逻辑的基础。《世界现代史》给我打开了一扇窗,那个老师是右派,给我们讲了很多现代史,当时听完以后,我们觉得很紧张,现代史是二战史,二战史的时候,苏联和德国怎么协议,怎么去进攻波兰,怎么去进攻芬兰,原来我们历史不是那么说的,他告诉我们一个思维,历史可能不是以前我们知道的历史。从哪里开始?从世界史开始,不是从中国史开始,从那时我开始看中国史,才说老师、教育制度的问题,原著是很重要的,我们教育,教科书考试是很大的问题。我有两个小孩,大儿子上中国纯粹的小学、中学,小儿子直接上的国际学校,我觉得他那个教育很有意思,从三年级开始起,主要时间就是看书,每天能看四小时的书,不是看教科书,看完之后,动员家长,会英文的家长跟小孩谈话,你读懂了,就允许你换一本书,他们不停在读书。这种教育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很有好处,希望我们社会上要是有人,更有分量的人呼吁读原著,读书是很重要的,读教科书还差一点,所以我们80年代的时候,能看到这样一些书,有很大的影响。
郭为:推荐的书总是很有限的,不能所有的书都推荐。比如我现在搞计算机,我学的数据库,原理肯定对我影响很大。因为我从事这个行业,包括里面推荐的,把运筹学拿出来,这是一个思维方法的改变。因为我们传统的数学是从线性到非线性,从平面到立体,然后从等式到不等式的一个过程,你的想象空间,就是从一维到多维的转化,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是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我自己觉得读很多东西,最终上升到哲学的一个思考,你最终对世界的一个看法是什么。我经常讲,包括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也好,企业也好,最重要的是企业家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的机会,你才能够找到蓝海。如果你就是一味copy别人的东西,怎么可能有蓝海?这对思维是有非常大帮助的。像我们搞计算机的,肯定一些最基本的原理,还是非常重要的。你如果这些基本原理都不知道,像我们半年不看专业的书,基本就被淘汰掉了,你肯定活不了。
主持人:艾路明你这边我也没找到太大的影子。
艾路明:这些书当年对我有不同的影响,比如我推荐的《鲁滨逊漂流记》。
主持人:你后来漂长江跟这个有关系吗?
艾路明:有关系,在18世纪、19世纪,航海年代他们探索的勇气和决心,办企业也是,你是不是承认前面有一个广阔的空间和世界,在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存在,你愿不愿意下这个海,到水里尝试这样一个做法,这是一方面。另外还有一个影响,就是我们选择办企业和办企业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有某种固定的思维,而《科学革命的结构》这本书,对于科学这样一个发展,他给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看法。需要一个范式的改变,才能使新的科学产生,而这个新科学能够最后处于主导地位,并不是一个科学的实验,科学的理论本身战胜了旧有的理论和旧有的实验,而是老的一批科学家死去了,新的科学家才能站住。这样一种范式的改变,对于我们办企业,甚至对我们日常生活来说,运用这样一套东西,可以发现很多崭新的领域,一个新的处理方式。我觉得这些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我们办企业,或者对我们生活,都还是有价值的。
主持人:我看你们书单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东西,都有很多英雄气概的东西,比如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旗飘飘》,这些都属于革命年代、红色年代的一些东西,艾路明《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静静的顿河》、《历史中的英雄》,这个情结,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命对我来说是下坡路,英雄气概没有了,甚至反思当年那些豪言,那些激情好像是一场梦,他们是正确引导你还是错误引导你?引导你没有理性还是不着边际的想象?我基本是否认的,我觉得那些东西要是我早点知道,可能我更踏实一些,对我来说是这样,对你们影响*的书有这样一些书,你们是怎么看待这些英雄气概?当然我们讲集体主义,讲团队,讲共同的东西,讲到英雄,你根本不能掩饰他就是一个个人的,在特定时期一个个人所做的贡献,一个个人对社会环境的改变,英雄是很重要的一个东西,成功的企业家,领导也算,是不是应该具有一些英雄气概,这些东西之所以长期影响你们,是这个内容影响你们还是这个精神影响你们,让你们有很深的印象?这个我很好奇。《静静的顿河》也是非常罗嗦,非常长的书,看不下去,我觉得很奇怪。
艾路明:我也推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实那本书我小时候是很爱看的。当然对我观念的颠覆,实际上是《静静的顿河》,就是我们过去所看到的,比如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的十月革命,《静静的顿河》所写的俄国革命完全是两个天地,那是很长很罗嗦,但是*更加接近俄罗斯本身的那个革命时代发生的情况。
主持人:前苏联出那本书也不容易,我*次不是看这本书,是批判这本书,是反映资产阶级的价值观。
艾路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小时候读的时候也很激动,对我是有正面影响的。但是看从小说来看的话,我觉得《静静的顿河》才是真正继承了列夫·托尔斯泰的传统,到后来是一脉相承的,我觉得真正继承了俄罗斯宏大叙事和对人性本身关爱的传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虽然影响很正面,但是后来我读了《静静的顿河》之后,我才觉得不完全是这样。
主持人:你已经回答我的问题了,《静静的顿河》我理解还不够,但是《历史中的英雄》呢?《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呢?
艾路明:《历史中的英雄》是胡克写的,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他在实用主义里面没有任何地位,因为他背离了,他是以马克思主义这样一个形态出现的;但是在马克思主义里面,他也没有地位,因为他是杜威的学生,如果考虑英雄和历史关系的时候,胡克这本书*值得一读,对我的思想有颠覆的作用。我提到什捷缅科《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那时我记得是74年,当时跟苏联很紧张的关系,部队里面翻译了一批这样的书,其中就有《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什捷缅科在里面做作战部部长,这本书对我影响大,并不是说英雄,使我对整个军事史的关注,可以这样说,现在只要中国出版过的这些回忆录,我全都读过,一直到今天,前两天我读了一个传记,叫《沉默的勇士》,写二战时候太平洋舰队的一个前线司令,一个是海尔西,一个是斯普鲁恩斯,个人的一种兴趣,这本书让我知道战争可以这样来描述,世界军事史可以这样来叙述。
主持人:郭总问你一个问题,你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还记得里面哪几个人的名字?
郭为:冬妮亚。
主持人:那个名字我都记不得了,那个年代我看小人书,上大学的时候没看,因为小时候看的太多了,高尔基《我的大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了无数遍,看了没记得什么东西,冬妮亚小人书画的挺漂亮的,你为什么只记得冬妮亚,别的记不得了?
郭为:我觉得是这样,在我们朋友圈里面,其实很多人讲的很多东西,我都是特别喜欢去听,因为我自己整个人文的频道是非常窄,个人张力非常窄。我可以稍微扯远一点,我从绘画发展史来解释什么叫人文的频道或者个人的张力,文艺复兴之前所有的绘画,西方绘画主要是描绘神的,上帝的。从文艺复兴之后开始,回归到人的特征,那时候其实绘画技术来讲,在文艺复兴之前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但是他没有人的特征在里面,所以文艺复兴就是回归到人文主义,那时候我可以把它叫唯美主义的、英雄主义的一种绘画,再往后发展,发展到印象派,画了这么多漂亮的东西以后,绘画的技巧就是要突破,所以把一幅绘画就变成了一个电影的瞬间,一个东西的瞬间,这就产生印象主义画派,从技法的变化又回归到结构,从结构上再去体现人的东西,这时就从唯美主义这种张力演化成一种印象派的张力。印象派到了后期所谓的新古典主义,就使得绘画也是非常漂亮,但是它表现的手法更加丰富。再往前怎么走?这个时候就有大量的探索性,大家知道在那时巴黎有很多探索性的绘画,后来最突出的就是毕加索,毕加索对整个绘画的贡献,把人类最丑恶的一面展现出来了。他不是从唯美的英雄主义,他是把整个对人性的特征做了一个大张力的体现。当然一直到今天,实际上我认为今天回归,比如大家认为从绘画角度来讲,学习中国绘画的特征,就是更抽象的一些表现,新的结构主义的出现,实际上也都是更丰富整个人性张力的过程。如果从绘画的角度去体现人的张力的这个角度,为什么我自己个人张力比较窄?这也是我讲,和我们教育有很大的关系。而刚才你讲的,实际上就是讲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人的价值对我影响很大,人活一辈子,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他当时讲共产主义的事业,我们抛开这个东西来讲,人活一辈子究竟要做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像我们这个年龄或者相近年龄的人个人英雄主义的气质还是存在的,没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气质,大家不会去做企业,不会冒这个风险,还是要呈现个人张力,所谓人生价值的实现。你怎么样把你所有的能力都呈现出来,这是人生最精彩,最有意思的一个地方,一个人来到世界上,如果你把所有的潜能体现出来,这一辈子没白活。我觉得*的教育就是把人的潜质潜能给它释放出来,不是教育本身教你学会了什么,我认为很多东西是天生的,是天然的。我们的教育是一个诱导,怎么把人的特质诱导出来,而在任何一个领域里面的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我觉得都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东西,这不是一件坏事。我觉得我们每个人,其实包括奥斯特洛夫斯基并不是一个大将军,也并不是一个*,他就是一个普通士兵,他没做过什么大官,但是他在内心世界所孕育这样一种对人类的热爱,从人性的本身来讲,他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不敢说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我觉得这是有普遍价值的,你每个人不管你是做什么的,哪怕你扫地,你也扫一个劳模出来,这才有意思。不然的话,碌碌无为一辈子,都是混混。
艾路明: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可能不一定正确,实际上我们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其实年轻人永远比我们强。
主持人:曾经有一个80后的讨论,80后不行了,垮掉的一代,马云在论坛专门讲这个东西,新的一代永远比我们强,现在我们看到,80后站在创新的最前沿,这也是我们看到中国希望之所在。
主持人:我要借艾总的话作为我们结束语,我们读书,我们分享,在未来的市场里面,在未来的人生历程里面,有很多的机会,会给我们创造更多的惊喜,来我们这里的这些年轻朋友们,我们希望这些机会属于你们!
任志强:我觉得今天大家都提了很多问题,我也推荐一本书叫《奇点临近》,《奇点临近》这本书能回答你们很多人提出的问题,这本书告诉大家,说十几年以后,机器人的脑子比人的脑子还好用,那时候大家都可以不读书,因为机器可以把所有的书都读完了,前天中央电视台播了这么一段,说15年以后,作者预测机器人会比人脑更聪明。他在几年以前曾经预测机器人会比人更会下象棋,一年以后他的预测成功了,机器人打败了世界冠军,他又预测多少年以后,机器人会比人脑聪明。他为了活到那一天,他是48年生人,他一天要吃250种药,就希望他能活到机器人脑子比人脑聪明那一天。我说这些话什么意思呢?大家都在问读什么样的书,郭为先生告诉大家,书是没有固定性的,艾总也告诉大家,书是没有好坏的,你可以认为这本书是好书,推荐给别人,但是别人可能认为这本书不如另外一本书,怎么分别好和不好呢?有一种说法叫做你需要什么,你就看什么类的书。比如郭为说,我更多关注的不是人文,我关注的是我的技术,所以大数据对我有用,运筹学对我有用,但是你要让我看更多其他的东西,尤其是那些励志的,可能对我没用,这是一种选择。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读书,另外一类就是艾总说的,他是很广泛的,因为那时候无书可读,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所以什么书都看。从更广泛的书中找到自由,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我们现在想说的是,读书不仅仅是说你可以获取某一种知识,因为机器人也可能比人更聪明,机器人获得什么?获得的是判断能力。所以我们更想说的,或者我们书院每一次提倡的,都是告诉大家你读书的时候,不要在书中去找答案。我们更希望让大家知道的是,你看完书以后,找到一种方法,你才能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然后你用这种方法去判断社会,判断现实中你遇到的问题。这可能是我们更希望用读书会的方式来告诉大家的问题,所以任何一次读书会我们都强调,嘉宾是不同的行业,有企业家,有文学家,有老师,有经济学家,有各种官员等等,为什么?就是台上的人如果只有一种人,你得到的永远是一种东西。我们让他有无数种人,不同的情况下出现,他们就会给大家提供不同的思路和不同的想法。
前天我们举行的是江湖沙龙,是宁高宁,中粮的董事长在谈他对人生的一些看法,其中也包括他坚决反对用某一种固定的模式去讨论问题。所以当下面人提出问题的时候,他总是想的和别人提的不一样。比如大家说学校要自主招生了,他提出说还是科考好,因为科考更公平。你要都自主招生,所有人都不读书了。如果考不上大学,在一个完全科考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会说我的孩子没学好,而不是抱怨老师没教好;如果完全自主招生的时候,可能变成了行贿,家长*的任务是行贿,以便让自己的子女能上学。读书也是这样,你不要从中间看了哪本书,就找到了某些答案,而是学会一种方法,学会独立思考,让它给你更多的机会,你不但读书,还能写书,这样的话,我们社会才能更加进步。我们希望我们的读书会能给大家这样一个答案,你不是找固定的结果,而是找如何帮助你多一根拐杖,多一点分析能力,多一些判断,多一个独立思考的基础,我想这就是我们读书会要提倡大家所做的。谢谢!
王巍:我在下面很感动,首先感谢这么多朋友来参加,他们推荐二十本书,我绝大部分都读过,他们在谈的时候,我们也在回想我们的时代,这些书是我们时代的精华,影响我们这批人的思维方式,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这些书就是我们当时的淘宝、余额宝、微信红包。一个时代有不同的关心、郁闷,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来分享,我们书院就是希望在回顾历史的同时,建设我们今天的价值观。我们希望中国这样一个社会,在经历三十年的野蛮增长,快速增长之后,我们有一个价值观的形成。这几位嘉宾跟我们今天所有在场的,和在场外微博、微信上关注我们的几百万人,我们希望一起来拧成一股力量,通过读书,体验历史,体验人生,建立我们的价值观。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