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秘密"创始人回应质疑:匿名的社交方式特别适合中国

使用过“秘密”的人来说,除了猎奇的窥私体验,不少人还产生了另一种感觉——害怕,对匿名社交方式中激发出的谣言和指责感到害怕。

  虎嗅注:对使用过“秘密”的人来说,除了猎奇的窥私体验,不少人还产生了另一种感觉——害怕,对匿名社交方式中激发出的谣言和指责感到害怕。某知名媒体人在使用秘密4天后曾愤懑地写下自己的不满:“秘密正在鼓励我们干这样一件事:放心地说吧,反正你不需要你说过的话负任何责任,因为你根本就没法负责。”

  然而秘密团队却从未真正发声,他们是躲在幕后的推手,不管是这款应用爆红还是面对质疑,也好像无动于衷。最近朋友圈刷秘密的兴致不像前几日那么高涨,而秘密的创始人林承仁也终于站了出来。从秘密的诞生到各种质疑以及后续发展,林承仁给出了他的想法和回答,本文来自新浪科技,有删减:

缘起:移动端机会渐失——匿名的社交方式特别适合中国

  林承仁和他的团队核心成员来自美国亚马逊推荐系统团队,2009年,他和团队回国创业从事资讯推荐方面的研发。他们最早的产品是资讯网站无觅网和无觅文章推荐插件,前者能够根据兴趣推荐用户可能感兴趣的资讯;后者开放给第三方使用,能根据文章内容推荐相关阅读,凤凰网、网易博客、财新网等内容网站都是无觅推荐插件的用户。无觅插件最高峰有几十万家网站安装,覆盖了2亿多的活跃用户。

  但是他渐渐意识到,用户已经逐渐转向移动端,PC端插件虽然流量很大,但完全免费提供,很难产生好的商业模式,而在移动端Zaker等已经先发取得了较大优势,必须转向更好的方向突破。

  “我自己有一个深刻的体会,Facebook上有几百个好友,但是朋友越多,发布的欲望反而变得越低,因为总有一些东西不方便一些人看到。”林承仁说,在微博、微信上都有类似的体验,最开始发的很多,时间一长发的就少了。

  林承仁认为,实名的社交网络具有天然的垄断属性,强者恒强,比如微信壮大后,类似的产品就很难有机会。最近一年,匿名社交崛起,引起了他的关注。

  “匿名的社交方式特别适合中国,我们中国人当面都会稍微客套一点,有话不愿意直接讲,面对上级、前辈总要带着面具。所以,在中国,真话是特别珍贵的,但却没有一个地方能够看得到,所以我们认为匿名社交平台在中国会有特别的需求,启动了秘密的开发。”林承仁说。

释疑:可猜人漏洞为假,秘密的内容机制揭秘

  既然是匿名社交网站,确保平台的匿名性,也就是整个社交平台的核心。林承仁介绍说,为了确保用户隐私万无一失,秘密做了最严格的隐私保护设计:

  ① 整个APP界面上你都找不到任何可以识别作者的方式,所有的秘密或评论都不带作者名字、头像,每条秘密下的评论会随机分配头像,不同秘密的头像不一样。

  ② 在数据传输上,用户的通讯录和密码会经过单向加密及加盐处理,内部人员也不能得知秘密是哪位用户发布的,即使是数据被盗也无法解密。

  ③ 有用户称,秘密存在逻辑缺陷,导致可猜测具体发布者是哪个好友,命中率百分百。林承仁联系了该用户了解细节,了解到上述漏洞实际上被证实是无效的,按照用户提供的流程并无法确切猜出发表秘密用户是谁。

  “那个用户以为在手机中一条一条的添加通讯录,然后去刷新秘密,哪条新秘密被刷新出来,就能判断这条是谁发布的。另外,还有用户认为可以采用二分法,即每次删除一半通讯录,再去刷新秘密,逐步逼近的方式,后来经用户测试发现这两种方法都是不可行的。”林承仁说。

  林承仁进一步解释说,秘密“主时间线”形成最核心方式是读取用户个人手机上的通讯录,通讯录好友在内部被划定为1度;好友的好友,或者好友转发、赞过的东西,也可能出现在用户的时间线上,这在内部被划定为2度。1度内容的显示排序在2度内容之上。

  但是并非全部通讯录好友都是1度,为了兼顾隐私,可能有少量显示“朋友”的用户并非通讯录好友;显示2度的内容也不一定完全是朋友的朋友。也就是说,1度和2度被小量随机的打乱,以确保不被猜出发布者是谁。

  如果用户手机通讯录朋友少于3个,秘密完全无法使用,而用户通讯录较少时,秘密会显示来自“朋友圈”,只有朋友较多时才会区分到底是“朋友”还是“朋友的朋友”。

  为了快速获得用户,秘密还采用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设计,用户可以不经过短信验证手机号直接使用别人的手机号登录。“这其实不是漏洞,而是我们故意设计的。”林承仁表示,一方面是为了*化降低用户注册门槛,因为手机短信验证码很不很稳定,例如网易易信上线初期,就有大量用户无法收到验证码。第二是因为即使使用别人手机号登录也无意义,因为你显示的内容是读取你自己手机通讯录形成的,而机主本人可以随时使用密码找回功能找回密码,你之前发布的所有内容也会被自动清空,还可能导致设备被封禁。

发展:“你看到的只是你自己的圈子行为,我们也在设计一种奖惩机制”

  对于被知名媒体人攻击“恶毒”,林承仁说:“秘密的一个特别之处是每一个圈子,都不一样的,学生圈暗恋和表白是他们的主题;在投资圈,主流的话题是项目和投资人内幕;在娱乐圈、在互联网圈每个圈子的讨论的内容都完全不一样。”

  “互联网圈和媒体圈有些特殊,用户很喜欢黑别人,确实存在很多人被抹黑的情况,尤其是自媒体人。”林承仁认为,这些人在实名的社交平台上粉丝量很大,在微博、微信都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私底下也积累了很多人对他们的不满。“我们也在设计一种奖惩机制,让用户为自己说过的话付责任,而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去中伤别人。”

  “名人在秘密上没有任何力量,不论是你谁,你的言论在秘密上是完全平等的,名人的力量被*削弱,所以部分自媒体人对秘密是抗拒的。”林承仁表示,秘密对内容审核方面一开始就投入了很大力量,对于谣言和攻击只要是指出名字的都会受到限制传播、禁言甚至封号的处罚。

  谈及秘密可能涉及到时政敏感信息,林承仁显得非常轻松。他透露,在上线之前本来也很担心这类问题,但是运营起来之后发现几乎没有人讨论时政话题,到后来才明白时政问题在小圈子的社交平台中很难传播,用户几乎不关注此类话题。一旦有人谈论,秘密的政策也是铁腕的,涉及政治立刻封号。

  “我们上线到现在其实只有几个星期,未来产品的形态也可能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我们希望秘密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让每个用户可以放下身份表达内心的想法,把专注力放在内容信息本身而不是对方的身份上。”林承仁最后说。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新浪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社交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