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互联网+时代最全解读:穿越泡沫,剩者为王

市面上现有两种互联网+。一轮新的泡沫在酝酿。龙蛇混杂,咱们如何识别真假互联网+? 历史性机遇在哪里?“互联网+”将产生五大技术需求,能否把握住这些技术趋势,为新型企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自2015年两会政府报告发布之后,“互联网+”顿成显学,在TMT投资领域,报告言必称互联网+,投资标的非互联网+不看,一时间泡沫泛滥,牛鬼蛇神上街,股价上窜如脱缰之马,浑然不顾价值基本规律。

  毫无疑问,互联网+是潮流所在大势所趋,但是,面对市场狂热,面对各种不冷静,我们必须冷静下来,思考互联网+真相,寻找泡沫下面的真金。

  市面上现有两种互联网+。*种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可简称为李克强+通读政府报告可以发现,李克强+的着眼点主要有二:一是互联网+工业,意在通过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的生产模式,进而提振不景气的经济;二是刺激信息消费,意在通过电子商务改造流通模式,推动内需外需增长,促进社会就业,其特点是重资产+技术。

  第二种是互联网公司提出的互联网+,其特点是轻资产+服务。从两会之后,主要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腾讯+,按照马化腾“连接一切”的表述,可以理解为通过QQ和微信平台,连接公共服务,提高社会运行效率—他们希望政府能够数据共享,让老百姓通过微信来办那些需要跑政府才能办的事(比如微信签证),以此增强用户的粘性;另一派是阿里巴巴+,阿里巴巴一直在输出一种理念—云计算犹如水和电一样,是未来人类的必需品–其目的在于推销云计算,希望中小企业、各种组织乃至各级政府,都接入自己的云计算,进而完善自身的大数据资源。再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无论阿里还是腾讯,这两家公司其实都瞄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大数据资源。何以故?正如去年夏季在中信证券策略会上提出的观点:再过几年,世界上将没有什么互联网企业,只有数据企业,一个企业拥有的数据“数量和质量”将决定企业价值。

  互联网+不是新词,而是个古董。它的诞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当时国内热议O2O,有人为了表达方便,将之形象的解读为“互联网+”。这个词2013年初在小圈子里被一些学者使用过,2013年底被马化腾发扬光大,直到2015年被引入政府工作报告,算是修成正果。由此来看,互联网+原本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前身就是O2O。李克强+旨在通过互联网改造产能过剩的制造业进而提高社会生产力;互联网公司旨在服务用户获取资源,提高自身竞争力。O2O自然也是一种互联网+,但是O2O仅仅是一种模式,它的核心原本是会员营销,跟互联网+的内涵相去甚远。它不是生产力,因而不必过度解读。

  互联网+”概念提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旦贴上了“互联网+”的标签,股价就出现大幅上涨,有的连番涨停,一度超越纳斯达克,以至于很多吹鼓手兴奋的喊出了“超越美国”的最强音。靠谱吗?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先泼一桶冰水

(一)真相:我国ICT发展水平低,互联网普及率有待提高

  欧美发达国家为什么没有人谈论互联网+?很简单,不需要。因为发达国家诸如丹麦瑞典等ICT水平高,互联网普及率甚至达到100%,各行各业大都已经互联网化。

  相比之下,经过20余年发展,我国ICT水平依然不高,与欧美等国相差至少10年以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2014年《衡量信息社会报告》,中国ICT水平排名86位。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4年全球信息技术报告》指出,在全球信息技术发展水平排名中,前20位几乎被发达经济体垄断,我国仅排第62。远远逊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差距何以如此巨大?在该报告主撰稿人贝纳特·毕尔巴鄂-奥索里奥看来,排名靠前的经济体中,信息通信技术已经融入国民生活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于银行、制造、物流、教育、卫生、公共管理等行业。

  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信息社会测评报告2014》显示,2013年中国信息社会总指数(ISI)达到0.4712,仍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的历史进程中。

  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而言,互联网已经上升到一级战略的高度,最为明显的就是一个全新管理职位——首席信息官CIO的诞生。早在2000年,美国大企业基本上都设立了首席信息官。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方面,发达国家的企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比如,福特汽车公司通过网上采购,使汽车零部件的采购成本下降了30%;飞利浦•莫利斯公司利用网络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建立了拥有2.6亿烟民的个人档案。在美日等国,互联网及相关产业已成为*活力、规模*的产业之一,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与之相关的产业在其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经达到甚或超过50%,对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贡献率更是远远超过*和第二产业,成为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推动力。

(二)真相:无网世界不是你的菜

  国内有些传统公司试水互联网+,往往将中国13亿人口当成自己的潜在市场。实际上,这是个陷阱。因为互联网已经把中国社会分为有网和无网两个世界,全国互联网普及率47.9%,意味着还有约一半以上的人口是游离于互联网世界之外。传统公司做互联网+业务,比如手游、在线教育或者在线旅游等热点行业,主要适合开拓有网世界的存量市场,而无网世界是潜在的未开发市场—开发周期或需要20年—如果将这两者混为一谈,几近欺诈。

  难道有网世界不会快速覆盖过去吗?我们不得不说,有点慢。由CNNIC的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新增网民3117万,增幅明显收窄,非网民上网未来意向变化不大,由2011年的16.3%变为16.2%,“肯定不上”的比例,虽然2012–2014连续三年下降,但依然高于2011年的69.5%,这表明未来非网民转化成网民的难度仍然比较大,网民规模的增速将继续减缓。

  网民增速下降,上网意愿低,意味着开发无网世界,需要巨大的投资和时间成本。因此,它适合阿里巴巴、京东这样的产业巨头,他们等的起,也花得起,而不太适合那些体量更小的传统企业—不能因为有个别的创业公司声名鹊起,就把它当成一种必然的趋势,盲目跟风,容易失败。

  因此,对于那些已经给自己贴了互联网+标签的公司而言,我们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不能把一些无网世界中的用户当成市场范围;不能把哪些资源不够实力不足,却大言互联网+的公司当成明星。

(三)真相:技术创新C2C而缺少原创,处于产业下游。

  互联网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典型代表,发达国家对其重要性早就有着深刻的认识。21世纪初,八国集团峰会就曾发表《全球信息社会冲绳宪章》,指出“信息通信技术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最强有力动力之一,并将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基于这一认识,这些国家普遍将信息通信技术纳入实现其经济长期增长的总体战略布局。政府不仅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等为企业发展技术指明方向,更重要的是通过法制手段为企业发展高新科技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在必要时甚至把经常处于竞争关系中的企业组织起来,形成合力,加速技术攻关。

  起步早使得欧美互联网发达国家在产业发展中占尽先机。这些国家由于掌握了核心技术,也就牢牢控制了相关领域发展进步的主导权。

  与之相比,中国处于产业下游。国内“发达的”主要是互联网应用而非核心技术。由于这些核心也统统“学”自于美国,以至于业内有C2C之说“Copy2China”。尽管经过了20年发展,在某些应用技术中形成了新的优势,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本土互联网技术创新主要集中于基础应用的完善与改良,除了少数巨头企业,很少涉及核心技术研发。

(四)真相:我国互联网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偏低

  对互联网公司而言,技术创新是企业成长的重要动力。事实上,本土TMT企业技术能力整体低于国外同行。在这种前提下,国内成长起来的网络龙头,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公司,都已经奔赴海外上市。留在A股市场上的,大都是行业中弱势群体。造成了“一流公司奔海外,二三流公司上A股”的现象。

  这种技术创新的差距可以从技术专利的申请情况得到验证。据《华尔街日报》今年1月报道,在美国商业专利数据库(IFI Claims Patent Services)2014年的美国专利获得量年度排名中,IBM连续22年蝉联*。谷歌和苹果的排名继续攀升。2014年的美国获得量排名前五的公司和去年一样,分别是IBM、三星电子、佳能、索尼和微软,没有一家中国企业。须知,美国商业专利数据库追踪的是涵盖技术发明的“实用”专利,而非美学设计。

  在这些公司里,IBM赢取专利的能力最强悍。2014年,IBM总计获得7534项美国专利,谷歌在2014年获得了2566项专利,同比增长逾39%,排名从2013年的第11位升至第8位,首次跃居前10。苹果去年获得2003项专利,同比增长13%,排名从第13位升至第11位。高通专利获得量同比增长23%,排名从第9位升至第7位。

  在这个统计里,中国公司2014年获得的美国专利量提升了一倍,但是仅仅占据总专利量的2%。

  从国内来看,国内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在最近三年呈较快增长,其中在即时通讯、移动支付等领域所积累的专利申请和创新实力,在中国市场中已经可以比肩甚至赶超同领域的国外企业。《中国互联网技术创新观察报告(2014)》显示,百度+腾讯+奇虎+小米这四家创新活跃的公司,2014年申请的专利总量大约4000件左右。然而,我们必须承认,这个数字还比不上IBM一家公司,创新能力与国际巨头相比,差距很大。

  优秀的中概股尚且如此,何况其他A股同行?缺少技术创新能力的公司,还算是高科技企业吗?他们又如何与海外上市的同行竞争?

  但令人惊奇的是,这类公司获得的关注,却远远高于海外同行。更稀奇的是,还有一些以传统业务公司,仅仅因为贴上了一个互联网或互联网+的标签,也迅速的获得了高倍的溢价。我就奇了怪了,这不是泡沫吗?

二、互联网+:一轮新的泡沫在酝酿

(一)谁说没有泡沫?

  一提起泡沫,钛媒体作者张笑容就想起了15年前的悲剧。上一年我所在网站踌躇满志准备IPO,没想到几个月后就战略调整,然后就是战略收缩,从市场销售编辑技术……许多同事都不见了。2010年3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达到了5132.52的高点,随后便一路下跌;在这期间美国有210家“.com”公司倒闭,千百亿市值瞬间挥发。最近,Nasdaq指数又回到了5000点附近,A股也水涨船高,这是否意味着又一次互联网泡沫的降临?

  对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一哈。当今互联网+兴起的状况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相比,有诸多相同和不同之处。

  *个相同的情况是,两者都崛起于大牛市。当年纳斯达克市场科技股崛起起因于大牛市。A股市场也在2015年进入牛市。追究牛市形成原因,更令人担忧。纳斯达克牛市的形成基于美国经济的走强。首先,自1980年以来,美国的企业巨头以跨国公司的形式,为电子产品找到了新的市场;其次,大型计算机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了生产效率,全球市场的开拓极大的提高了工业产能;再次,PC和互联网的普及将这一轮牛市推到2000年顶点。而A股牛市的背景却是宏观经济下行,整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由此来看,国内泡沫化的可能性更大。

  第二个相同的情况是,估值高的吓人。当年一大堆科技股估值看起来都高到不合理,在最高峰的时候,Nasdaq本益比高达100倍,现在平均约30倍。当然也有个别公司至今未盈利。在A股市场,目前TMT领域的公司本益比已经接近100倍,有的达到数百倍,甚至远超于纳斯达克当年情形。与纳斯达克不同的是,纳市当年集聚了世界上*秀的科技公司。而A股市场上几家公司的质量,与之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第三个相同的情况是,风险投资大量集聚。风险投资的多寡,几乎是泡沫与否的一个指向标,风险投资额越大,泡沫化的可能性越大。当年,正是在风险投资快速攀升并在2000年达到顶峰的时候,泡沫不期而遇,此后,便是一泻千里,这个过程基本与网络泡沫破裂同步。所以,风险资本的集聚程度,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泡沫程度的风向标。根据Venture Source的调查报告,中国在2014年获得的风险投资额已经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风险投资越来越高,这不能不让人加剧对泡沫的忧虑。

  与15年前不同的是,现在的互联网规模已经是过去的15倍。2000年全球网民只有2亿,而现在全球已经有30亿网民。其中,中国网民数量高达6.49亿,超过了全美国总人口2倍。显然,全球互联网及高科技行业并非2000年那样的泡沫,从长期来看,互联网仍然是一个具有较为广阔前景的行业,随着网络与线下的企业逐渐融合,将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然而,在我们看到互联网广阔前景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其中的风险点。泡沫现象在于,国内互联网+崛起之后,沉渣泛滥鸡犬升天,中国股市不缺乏概念炒作题材驱动,不缺乏那种由餐饮摇身一变为云计算的公司,而缺少主流的平台级互联网企业,缺少掌握独特核心技术的互联网企业。

  因此,我们投资的关注点应该落脚于如何“挤掉泡沫”,如何发现存在于泡沫下面的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同时,我们应该注意一些系统风险,如宏观经济衰退的风险、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等,注意绕过那些穿着互联网+的马甲。

(二)为什么值得长期看好?李克强+意在经济维稳

  有泡沫不等于泡沫破。互联网值得长期看好,因为肩负着重大的政治使命。“互联网+”在政府报告中首次出现,实际上是受命于危难之间——宏观经济持续恶化,经济增长需要新的引擎。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到中低速增长阶段,从GDP来看,我国GDP增速已经由2007年*季度的14.5%下降到2014年第四季度的7.3%,我国出口也呈现疲软态势。加之制造业领域产能过剩问题依旧突出,我国迫切需要找到经济的新引擎。

新引擎在哪里?

  政府已经注意到,互联网经济增长迅猛,对促流通、扩消费、惠民生具有积极作用,也意识到了互联网龙头企业的重要性。近年来,上市的中概股中,互联网公司数量不断增加,业绩不断增长的前提下,中概股互联网公司市值占GDP比重逐年高速提高,从2012年1.59%上升到2014年的6.17%,互联网公司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社会零售消费来看,互联网也发挥着积极作用。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公报解读:新产业新业态方兴未》一文指出,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3%,上升2.68个百分点。

  与2014年政府报告对比,可以发现,互联网的重要性和基础性明显提升。这既说明政府对互联网的理解加深,也表明了互联网在政府心目中已经升级为国家级主导产业。

  报告是这样表述的:一是“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解读:此处表达了政府对信息网络产业的定位和期盼,信息网络产业是主导产业)。二是“要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开发利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着力在一些关键领域抢占先机、取得突破。”(解读:此处表达了对工业互联网的期盼,希望通过相关技术实现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

  此外,在2015年报告的工作总体部署中,可以归纳为四个侧重面(详见下表),我们着重关注两大要点:1.基础建设;2.壮大信息消费;3.培育创新;4.网络政务与其他。

  可以预期,有关制度红利将会随着行政改革的深入得到进一步释放。*,发展基础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可视为产业发展技术基础,这些技术与制造业结合,将产生新的物种。第二,维护行业秩序。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这三个领域将受到一定制度约束和监管。第三,调整产业布局。政府要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利好海外并购、跨境电商,跨境旅游等领域发展。

三、龙蛇混杂,咱们如何识别真假互联网+?

  顶层已经卷起大风,我们有理由相信随后相当一段时期,各地各级政府,各种“互联网+”行动计划会大量涌现。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将得到极大释放,互联网发展的公共环境也会得到改善。互联网+的意义,在于先“网”可以带动后“网”。互联网巨头企业已经提出各具特色战略规划。国家要发展互联网,必然离不开网络巨头和行业龙头企业,他们会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因此,以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将在未来的“互联网+”大潮的发展中受益,并得到进一步成长。“互联网+行动计划”意味着中国政府按下了一个总开关,中国从后工业经济时代转入到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引擎已经发动,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互联网过去二十年高速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政府报告多次提及的“互联网+”主要是指刺激信息消费和基础技术创新。本质是为传统行业提供智能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改造,催生新形态、新业态,提高社会生产和流通效率。

  基于上述判断,关于互联网+,我想提一个新的认识框架:互联网技术对传统行业的作用,目前集中体现在对生产模式的改造和流通模式的改造,前者更多的依靠IOT技术,而后者依赖于电子商务。这是一场革命,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革命的突破口首先体现在刺激信息消费和改造社会流通,而要改造或颠覆传统生产模式,要改造劳动工具提高生产力,还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渡期,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这个期限大约是10年。

  毫无疑问,各行各业都将互联网化。互联网+是一种新的企业形态,它兼具互联网和传统企业两者优势,由此也可以看出,并非所有企业都会互联网+,至少目前如此。

(一)并非所有企业都必须互联网+

  究竟哪些企业适合互联网+,哪些企业不需要互联网+?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企业的行业需求特征。当前互联网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之中,不同的企业多少都会涉及到互联网,根据不同企业互联网需求度的高低,我们可以将企业分成四个类别:

  1.无网企业:即没有接触互联网的企业,仍采用较为传统的无网化生产流通方式,这类企业可能有信息化基础,但是业务跟互联网基本无关,比如建筑业、采掘业;这类企业实施互联网+的可信程度很低。

  2.边缘企业:即互联网边缘企业,这些企业可以是互联网公司也可以是传统行业的公司,信息化基础较好,主营业务依赖于线下资源,开始尝试互联网技术进行营销;有较高的互联网+意愿,比如餐饮、医疗等服务性行业。实施成效较高,风险较大。

  3.ICT企业:提供传感技术、通信服务与设备以及计算机软件硬件产品等的企业,生产和经营中互联网化程度较高,例如软硬件公司与IT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等;这类企业互联网+的意愿高,风险较低,主要围绕现有客户和市场转型,尚未大规模跨界。近年来,有少量新兴企业开始渗透其他传统行业,其业务以提供信息化系统为主而非互联网+。

  4.互联网企业:以互联网为基础开展经营的企业,例如BAT等企业,完全基于互联网生存,这些公司渗透传统行业,有助于自身市场覆盖范围快速扩大,主动实施互联网+意愿最高。然而,互联网公司跨界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实施难度很大,风险较高。
在上述四类企业中,边缘企业最为焦虑,他们有迫切的融入互联网的需求,但是常常不知如何采取行动,其次是互联网公司。这两大类企业属于政府报告互联网+的指向,也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而无网企业和许多ICT公司,则是泡沫存在的土壤。

  由此来看,即使某一家企业贴上了互联网+的标签,但未来不一定获得预期的发展。在这四类公司中,我们需要给焦虑的边缘企业和互联网巨头更多关注。

(二)边缘企业:你怎样不焦虑?

  互联网+的本质,不是简单模块叠加,而是再造质变。边缘企业要解除互联网+焦虑,至少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个阶段改造流通:实现销售的互联网化,将公司的产品服务以电子商务模式推广,同时开展网络营销;第二个阶段,改造生产:调整生产管理经营,利用互联网理念(比如用户为中心)改造自身体制来适应互联网经营的需要;第三个阶段,产业协同:企业可以实现供应链上的互联网化,逐步实现产业协同。在这个阶段,企业可以围绕自身业务形成自己的生态,或者加入别人的生态中。

  目前国内许多传统行业上市公司的“互联网+”集中在*阶段,很多人以为开辟了电商平台或者进行了网络营销就等于实现了互联网+,这是一种比较危险的认识,也是造成失败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因为,此类公司多属行业龙头,体量大而经营模式成熟,转型难度较大。互联网+需要做脱胎换骨式的体制改造,倘若企业仅仅把电商当成一个新生业务渠道—或者把互联网业务当成一个新业务模块而非战略方向,则难免跟自身线下渠道恶性竞争,产生左右手互博现象,导致内部资源耗损巨大,难以让新业务渡过有投入无产出的成长期。

  自力更生是一种艰难的选择,有些公司采取了相对“轻松”的做法,希望通过收购兼并一家互联网公司来实现自身战略转型。但这种嫁接式的策略有些投机色彩,往往出于财务投资目的,从实施效果来看,短期促进业绩有效,长期发展非常可疑,而我们在投资选择时更要慎重辨别这种投机性的行为。

  要成为一家真正的互联网+公司,至少要具备四大素质:技术、数据、模式和组织。

  首先,从技术素质来看,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已经由服务业向工业和农业渗透。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信息社会测评报告2014》指出,2013年全国信息社会指数达到0.4712,总体处于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加速转型的阶段。传统三大产业当前基本处于2.0阶段向3.0阶段过渡时期,不同产业中的边缘企业,可以采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来驱动生产和变革流通。比如,农场采用IOT技术加强农业管理,工厂采用智能化的生产工具如CPS来支持企业进行更高效的生产,饭店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安排互联网订单。未来则是全行业互联网,软件更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硬件上大量使用机器人,万物采用智能化芯片互联,人、物品、流程与数据将通过互联网结合为一体。

  其次,从数据素质来看,数据分析可以驱动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应用了云计算的企业,会沉淀大量运营数据,这些数据来源于顾客、供应商以及企业内部生产与管理的各个部门,利用相关的数据分析工具,有助于经营决策,预测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不同行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会产生巨大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本身就蕴含着价值,通过开发利用数据资源的工具以及智能化处理的工具,这些数据就能够展现出它的价值。由下图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不同行业产生100元美元收入的所用的实际数据量,所以在未来,拥有更多的数据以及更高效的数据处理工具,企业的价值就会更高。

  再次,从模式素质来看,当前的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网络营销平台与线下资源“结合”。其中,C2B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新兴模式,C2B的核心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当家做主。一般来说,C2B产品应该具有以下特征:*:价格统一。相同生产厂家的相同型号的产品无论通过什么终端渠道购买价格都一样,渠道不掌握定价权;第二:C2B产品价格组成结构合理,拒绝暴利;第三:渠道透明,消灭山寨存在空间;第四:供应链透明,品牌共享。

  最后,从组织素质来看,企业组织结构需要进行脱胎换骨的变革,加强激励制度变革。组织结构上需采用互联网企业等所具有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化整为零,鼓励小分队创新,形成创业氛围;同时,需要改造传统的激励制度与之配套,宜采取股权激励措施,化雇佣为合伙人,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如海尔、国美等均已开始对其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使之更为扁平化;而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发展来看,上市公司推出股权激励计划的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其中创业板以及中小板企业占据主要地位,如2014年中推出的192家股权激励公告中有近160家为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

(三)如何渡劫?

  我们认为具备了上述四大素质的企业,也就具备实施了“互联网+”的前提条件。即使如此,也应该看到,“互联网+”的风险依然极大,形同渡劫。如此一来,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渡劫方式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一家传统公司通过什么方法渡劫?一家互联网公司如何渡劫?从现有的案例中来看,“渡劫”的方法可以分为自力更生、收购兼并、结盟合作等方式。

  不同类型及规模的企业所采用的策略不同,每个企业都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战略来选取合适的策略。对于巨头类企业(如腾讯、阿里、平安集团等),由于其在互联网行业或者某个具体的传统行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融合策略更倾向于自力更生以及兼并收购,通过自身巨大的资源优势直接渗透到其他行业,或者通过兼并收购优质企业,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自力更生的风险一般要高于收购兼并。对于规模与巨头相比相对较小的大型及中型企业,由于其自身实力并不足以支持其自力更生,其融合策略更偏向于兼并收购与结盟合作。

(四)评析:穿越泡沫,剩者为王

  互联网领域历来是赢家通吃剩者为王。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后,市场归于理性。在接下来的新周期里,苹果、英特尔、微软、思科、ebay、亚马逊、Yahoo等企业活了下来,同时谷歌、推特、Facebook崛起。考察其生存的原因,一方面有赖于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普及,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也有赖于新技术–Web2.0技术的成熟,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越来越依赖互联网,并逐渐将网络应用作为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企业和个人对网络应用的个性化需求成就了新一批IT成长股。符合潮流,掌握技术,有足够的现金储备,是生存的基本要求。

  回顾国内市场,谁能够穿越泡沫,安然渡劫,成为剩下来的幸存者?

  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在今后的几年内,需要“互联网+”渡劫的行业主要集中互联网巨头以及边缘企业之中,结合三种策略分析,我们不难预见:

  采用*种方法,自力更生,对于一些大型企业集团而言,非有一定远见和坚定意志者不可为,一旦渡劫成功,公司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但大船掉头风险高,成功者少(中小企业反而容易成功)。

  对于第二种方法,以大吃小的兼并重组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其风险除了存在于两个公司所代表的产业的融合,还在于企业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需要企业付出相当的时间来接纳彼此,但由于收购方可以承受相应的风险,反而容易接受,这种策略将会成为2-3年的热点,但对于A股公司而言,失败风险依然较高。

  对于第三种方法,巨头之间的强强联合,有利于利用彼此独特的优质资源,抢先瓜分市场份额,这种将情况将高频率出现。

  不管采取哪种方法,只有那些能够正确评判自身状况、顺应产业发展趋势、集聚未来企业素质、致力于创造价值的公司,将会顺利渡劫,成为最后的“剩者”。

四、互联网+历史性机遇在哪里?

(一)产业发展逻辑:三生万物

  很多年前,我认为是市场决定未来,需求推动互联网发展,但是,随着年岁日增,越来越倾向于认同技术的作用。技术是推动互联网发展的主动力之一,产业互联网的兴盛也需要依托一定的技术基础。“互联网+”的核心是融合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升级改造社会生产力。因此,我们更关注技术对未来的影响。

  互联网在中国经过了20余年发展,张笑容指出,经历了“一生二、二生三”的两个发展阶段,现在进入新的“三生万物”阶段,在这个阶段,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三个领域融合为一体,“大智移云物”技术将迎来产业发展高潮,这些技术会深度介入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方面面,它从流通、生产与产业协同三个维度,重新组织劳动工具、劳动者和劳动对象,实现整个社会的生产力的升级。

  在三生万物的阶段,互联网+将造就大批新型企业,机遇出现在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三者的交集中。例如工业互联网,它注重软件、云计算和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也融合了移动网络技术与物联网感知技术。为抓住这个重大的产业机遇,2014年3月AT&T、Cisco、GE、IBM和Intel成立工业互联网联盟(IIC),旨在改进物理与数字世界的融合,实现关键工业领域的更新升级。

(二)把握未来的趋势:五大需求

  在三生万物阶段,技术创新依然是驱动未来发展的主动力。“互联网+”将产生五大技术需求,能否把握住这些技术趋势,为新型企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1.云计算需求爆炸

  云计算提高了软硬件的使用率,可以节约企业IT的维护人员成本,降低能耗。对于大型企业来说,其雄厚的实力可以支持设立专门的技术服务部门以满足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需求,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实力限制,不可能负担高额的IT信息系统成本,所以未来对于云服务这种成本较低的服务的需求会出现爆发。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较高,为云计算的推广奠定了基础。根据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报告,截止至2014年12月,全国使用计算机办公的企业比例为90.4%,这为企业未来更好地使用云服务提供了基础。

2.智能终端需求爆发:物联网需求大

  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领域的发展前景明朗,预计未来会出现小爆发,各种智能终端将遍布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从京东商城统计的PV与销售量的数据反映,中国的智能硬件市场正在进入快速上升通道。从2013年12月份到2014年12月份,京东智能硬件的页面浏览量(PV)增长160%,销售额增长了280%,年销售675万订单量,866万件商品,增长卓著。

3.数据爆炸:大数据技术前景广阔

  随着终端数量的增加,网络数据也将出现爆炸式的增长,这预示着Z字节时代即将到来(1Z=10亿G)。思科全球云端指数显示,到2017年底,全球数据中心每年的IP流量将达到7.7Z字节。爱立信预计,2014年至2020年,移动数据流量有望以4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0年,移动数据流量将较2014年增长8倍。

4.移动通信网络爆炸

  云服务以及大数据的发展,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都离不开带宽等信息基础设施的升级,移动互联网带宽将从3G、4G演化进5G时代。2015年3月1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已成功研制5G网络,并进行100米内的传送数据测试,每秒数据传输高达125GB,是4G网络的6.5万倍,理论上1秒钟可下载30部电影,并称于2018年投入公众测试,2020年正式投入商用。

  移动通信网络的爆发还得益于LTE的迅速普及和用户的快速增长。爱立信发布2015年ICT产业发展趋势显示,2014年,全球的LTE用户规模同比增长了45%,达到4亿左右,而中国的LTE用户已经突破8千万,月均用户增长率超过50%。预计2020年,全球的LTE用户将达到35亿,占整个移动宽带用户的42%左右,用户量喷发必然带来网络带宽、终端数量和数据流量的暴增,移动网络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5.人工智能应用爆炸

  随着互联网与产业的结合不断加深,各类人工智能的应用也会出现井喷式的发展。万物互联的两个发展方向:面向个人生活的连接日趋丰富和复杂,连接无处不在;面向生产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开始萌芽。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存在巨大需求。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包括,机器翻译,智能控制,专家系统,机器人学,语言和图像理解,遗传编程机器人工厂,自动程序设计,航天应用,庞大的信息处理,储存与管理,执行化合生命体无法执行的或复杂或规模庞大的任务等等。

(三)借我一双慧眼:未来企业的五大特点

  我认为,未来的企业应具备以下五个特点:

  1、OTT可以有效的扩大企业生存空间,甚至行业颠覆。以电信行业为例,微信的OTT已经使得传统电信运营商感到了生存恐惧,不得不全面转型。OTT的威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下一个发力重点或将出现在广电领域。以电视节目为例,传统的有线电视节目一直是由广电部门垄断运营,而智能电视的崛起,则通过互联网上将电视视频内容节目作为数据传送,绕开了广电系统。其他的行业,也存在着大量OTT生存的空间。

  2、O2O模式是互联网+的标志,是企业实施“互联网+”的必经之路。O2O打通线上线下资源,完善了企业营销与流通链条。大多数电商平台已经实现在线交易和支付,并且将线下的物流、退货等业务流程进行线上管理,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一体化。

  3、C2B模式意味着企业生产经营正在从以生产者为主体转向以消费者、客户为主体,信息透明,生产者与消费者建立直接、平等的连接。对传统企业来说,C2B是由外而内的改革,也是互联网思维影响下的彻底的改革。

  4、数据资产决定企业价值,数据和资金一样重要。数据资产的重要性凸显。电信与媒体市场调研公司Informa Telecoms & Media在201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48%电信运营商正在实施大数据业务,其投入占IT预算的10%,而未来五年内这一数字会上升到23%左右。在日常经营管理中,数据驱动是互联网化企业的特征,与之对应的是传统企业的以流程为中心。

  5、形成生态或加入生态。企业的生存依赖于生态系统。构建生态是一件很艰难的任务,如果企业规模不足以形成生态,则可以加入到某个生态中成为其中一员。例如,对很多公司而言,与其自己组织技术力量做电商,不如成为电商生态里的一个角色。

(四)谁能笑傲未来?

  具备了以上五大特点就能笑傲未来吗?也不一定,但是,如果不具备上述特点,则肯定有问题。因为我们判断一个企业是否能够真正通过“互联网+”走向未来,还需要考虑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是否真正实现了社会价值的增值,也即企业的创新是否对社会产生实质性的突破。这种突破,在ICT领域,更多的来源于独特的技术。

  只有当企业因“互联网+”而出现了质的飞跃,而不是仅仅穿上了“互联网+”的马甲,不是仅仅给自己贴上了五大特征的标签,这个企业才有条件穿越泡沫,走向未来。

  谁能笑傲未来?我们有必要验看一下历史,追索互联网发展规律。互联网经过40多年发展,当前已经演进到产业互联网阶段,互联网+三大产业,目标是实现生产、流通等的智能化改造,客观上要求传统企业与拥有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宽带、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资源的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

  在这个阶段,工业互联网被各国政府寄予了无限的期望。当前,工业互联网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美国模式,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先发优势,主张从互联网延伸到工业;二是德国模式,在互联网技术与应用上相对落后,但工业基础雄厚,主张从工业向互联网、物联网领域延伸。

  中国道路如何?从国情来看,我国互联网核心技术远不如美国,工业制造能力又不如德国,优势在于中国市场大、网民多,互联网应用服务相对发达。中国产业互联网之路,或将从服务业入手,通过互联网应用优势反求核心信息技术,使它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服务,同时带动传统工业、传统农业和其它领域的发展,这才是最能发挥中国优势的道路。

  由此来看,我们需要给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更多重视。这些公司已经在现代服务业广泛布局,高度渗透,并具备强大的技术优势,有战略眼光的传统产业巨头早已开始在线上谋划布局,并在积极寻求与互联网公司更深层次的合作。互联网巨头与边缘企业共同发展的模式乃大势所趋。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金融数据总览

NewBanker牛投邦 北京牛投邦科技咨询有限公司
C+轮 数千万人民币
2024-04-19
投资方: 中金资本 湘江国投
Smartpay Smartpay K.K.
Pre-A轮 700万美元
2024-04-11
投资方: SMBC Venture Capital Angel Bridge 经纬创投 Global Founders Capital
Smartpay Smartpay K.K.
天使轮 700万美元
2024-04-08
投资方: SMBC Venture Capital Angel Bridge 经纬创投 Global Founders Capital
Summer Summer, PBC
B轮 900万美元
2024-04-08
投资方: Rebalance Capital SemperVirens General Catalyst QED Investors Flourish Ventures Partnership Fund for NYC Fenway Summer Ventures Gaingels
Skyflow Skyflow Inc.
B+轮 3000万美元
2024-03-29
投资方: Khosla Ventures Mouro Capital Foundation Capital Canvas Ventures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