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揭秘红岭创投借壳三元达,为何选择借壳上市而不是IPO呢?

近日传红岭创投将借壳三元达上市,而三元达是一个的合适壳资源吗?红岭为什么选择借壳上市而不是IPO呢?带着一堆疑问,笔者下面将详细剖析一下,周世平究竟在想些什么。

  昨天早间,笔者看到一则新闻《红岭创投确认将借壳上市 注入暂无时间表》。当时*反应就是,红岭又在搞什么鬼啊,这不会是出格的营销手段,自己打自己脸吧?

  带着一堆疑问,笔者下面将详细剖析一下,周世平究竟在想些什么。

三元达是一个的合适壳资源吗?

  借壳上市,首先*个问题,就是你得找到一个合适的壳资源。在资本市场业内,大家考评一个壳资源大致有三条标准,简单论述一下:

(1)、市值情况

  一般壳资源公司,都是经营不善的公司,出现连续亏损情况(笔者查阅三元达的财务资料,近期两年亏损)。以内地上市公司为例,就是ST或者*ST类型的公司。大致是指体量在20——30亿区间,体量过大的,上千亿的市值,红岭吃不消,因为周世平即使把资产注入进去,得到的股份也太少,只是个小股东,对企业的经营主导权完全起不到作用。

  截止昨天(6月15日)晚间,笔者查阅了一下,目前*ST三元达(002417)市值为28.92亿,体量刚刚好。

(2)、控股情况

  借壳上市,一般收购的股份在不超过30%左右,超过30%的股份,将会触发全面要约收购。触发要约收购,将会是非常麻烦的事情,所以在那篇报道中,周世平本人也提到,最终可能持有的股份为30%。

  但是,这将面临一个问题,30%的股份虽能够控制这家“壳资源”公司,但若出现两个一致行动人,分别持股20%,合计持股40%,多过周世平的30%,那岂不可能会出现周世平大权旁落的情况,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

  笔者查阅了一下三元达(002417)的前十大股东情况,见下图:

  (资料来自sina财经,截止日期2015-03-31)

  通过上表,大家可以看出,不太可能存在威胁周世平控股权的情况。

(3)、资产比较干净,不存在大量隐性负债

  买个壳,你总不能买一个拥有大量或有负债的公司吧!如果壳的或有负债比较多,你买完壳,带着这一堆隐性负债,岂不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吗?

  查阅相关可以获得的公开信息,笔者并未发现三元达(002417)有这种情况。

(4)、不存在同业竞争情况

  假如出现同业竞争情况,很多都会造成原有股东权益受到一定损失,或者有面临一个新问题,能否做到1+1>2,这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三元达,百度百科是这么介绍的:

  三元达通讯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于一体的移动通信设备专业厂商。

  而红岭创投,主营业务在互联网金融方向,从事网上借贷,因而不存在同业竞争的情况。

  总的来说,三元达(也称元达)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壳资源,能找到这样比较好的壳资源,真的是非常万幸了。更何况现如今的壳资源,是非常稀缺的,是卖方市场,根本没有挑选的余地。

红岭为什么选择借壳上市而不是IPO呢?

  谈到上市,估计任何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会自己去上市去。但现在红岭要实行借壳上市,先来了解一下一般借壳上市的四种原因:

(1)、等不急,时间不允许

  类似于国美借壳上市的案例,就是希望比苏宁早一步上市。

(2)、外延式扩张,大肆收购

  上市之后,股票进行增资扩股,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有钱任性,可以买买买。

(3)、团队激励

  由于员工长期和老板一起打拼,多年来一直未上市,多少会伤及大家积极性。未能及时上市,有时候甚至会导致核心员工大量离职,出现成批员工出走的情况。

(4)、风投退出

  这些PE、VC等投资人,很多时候,必须退出。退出方式,当然是从资本市场套现走人。借壳上市,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次优级选择了。

  结合红岭的实际情况,到目前为止,笔者所知道的就是红岭没有公开获得风投的情况。互金行业竞争过于激烈,外延式收购是不大可能的。

  当然,周世平此举原因,总结一下:

  √*条和第三条

  √抢占壳资源,插上自己的旗子(假如是笔者,如果有这种好机会,肯定会买)

  √趁机宣传自己,增加品牌曝光度

红岭有资格借壳吗?

  对于红岭能否驾驭好这个壳,笔者有以下几个疑问:

(一)、资金难题,借壳的钱哪来?

  借壳的分为三种:一种是现金收购,另一种是资产置换,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从2月14号披露的消息来看,红岭则是股权的质押,也就是股东自己在融资,需要大量现金。从那条报道中来看,周的意思是收购股份,应该不会考虑股权置换。对于资金来源分为三种:

  (1)、自有资金

  且周世平说了,是抵押给个人。接近30%的股份,大概需要10亿人民币,这笔钱从哪来。目前没有任何信息,周本人拥有大量资产现金。对于他本人是否有足够的资金,笔者打上重重的疑问。

  (2)、他身边的人,朋友等借款。

  这个笔者笔者无从考察,能否借到,这个不好评判,也没有足够的信息去给笔者去分析。

  (3)、只能寻求外力,找财务顾问(FA)等解决问题

  通过FA等,获得一笔过桥资金,类似于现在比较热衷的“拆VIE”结构的资金支持,这个笔者不好妄加评论。

  甚至脑洞大开的想,这么一大笔资金,真有可能通过平台吸收大众资金,进而让周世平自用,完成近30%股份收购。

声明一点,这*不是黑红岭或者老周本人,只是告诉大家,有这种可能。(假如是年轻的黄光裕,大家懂的)

(二)、业务模式,确定行得通吗?

  (1)、至少经历一个经济周期

  红岭现在是走大单模式,通常一个项目金额非常大,大概在几千万的单子,由于需要大量的线下审核,周世平自己也宣传,做大单就是为了挣钱。

  这种的大单,往往一旦出现坏账,就像红岭之前出现的1亿或者7000万,完全会吞噬一年的利润,现在是投资发展期,股东们可以接受,但是以后呢?

  更为重要的是,只要遇到金融危机,一单坏账产生的连锁反应威力可不小,这个是笔者最为担心的。

  说到底,红岭还是太稚嫩,幼小的身子骨,欠缺一场经济周期的洗礼。

  (2)、大单问责制后面潜在的问题

  由于笔者前同事在红岭干过风控,他给笔者透露的信息是,红岭目前大肆挖银行的墙角,当然一般是年纪比较大的银行人,或者快退休了。

  这帮银行出来的“老人”,在当地有非常好的人脉,能够获得“一定风险”下的可行项目,而且项目是给提成了,但也是负责制。

  “做成一单子,基本是可以买一套房子。”这种利益导向制度,很有可能为了“那一套房子”放松标准,即使是负责制,也可能赌一把。

(三)、法律问题

  (1)、证监会审批

  要想借壳,肯定得通过证监会审核,这个无需多加议论。

  (2)、行业政策风险

  P2P监管未落地,谁都不敢上市。大家目前坐等监管落地,但短期来看,没有一两年,这事根本不可能有法案出台(注意是法律条文,而不是什么指引等)。

  (3)、全面要约风险

  操作不当,会触发全面要约问题。资本市场向来高手云集,波云诡谲,水深不可测。很多资本运作都死于这潭浑水。

对于此事件的一些感悟和想法

  对于昨天(6月15号)爆出的新闻,笔者自己有以下一些感想:

(一)、即使成功,目前借壳上市的公司,有几家好好经营的?

  就目前借壳上市的案例,大家比较熟知的有:例如李泽楷,盈科数码借壳上市,不知道坑了多少股民;国美,黄光裕还在狱中;李宁,借壳非凡中国(08032.HK),现在还一脚深处亏损泥潭。

  对于企业家而言,谁不希望自己的公司上市,出于无奈,自己IPO当然是*。但是呢,如果企业真的特别优秀,IPO肯定会通过。其实借壳上市,还有一种称呼是后门上市,相对而言,风险肯定会比较大一点(其实就是质量差)。

  最最重要是,借壳上市,大玩资本运作,财技惊人,不过是忽悠大众的投机客而已,这帮人都不太喜欢好好经营实体经济,没那个耐心。

  至于周世平这边,这家平台如果真的优秀,肯定不会选择这种走后门的情况,当然他本人非得说抢时间,拔得P2P上市*股,笔者也没什么好说的。

(二)、概念噱头,营销宣传

  对于红岭这件事,笔者认为宣传成分是最主要的。至于上市,经过上面分析,笔者认为,估计也就是说说而已,想想也是,不放出这话,怎么能上头条呢?

(三)、时间未定,你究竟是多远啊?

  一直都想说一句,周世平你说的时间未定,但究竟是几时啊,别等到黄花菜都凉了。总结起来,周世平就是自己在那语意模糊,让大家猜,低调的吹牛逼,语不惊人死不休。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机构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