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美大的整合动作,比很多人想象的三个月时间快一点。
11月10日下午,张涛、王兴分别发出内部邮件(仍然是单发各子公司),正式宣告合并后的美团和点评“双CEO”架构短暂过渡期的结束。
王兴内部信确认,大众点评的创始人从新公司的CEO岗位退出,王兴将担任*的CEO,同时宣布调整内部架构,郑志昊、干嘉伟、吕广渝、王慧文、陈亮等一批媒美团大众点评高管将各自负责一块业务。而张涛内部信也“承认”,自己将从管理一线,转向长期战略规划,在公司战略方向上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笔者认为,这是新美大在百度糯米、口碑两大富二代对手步步紧逼、O2O仍处于激烈红海竞争的大环境下,被迫选择了加快整合步伐。在成绩、执行力和格局的综合竞争中,王兴系大获全胜,张涛系则打散重整,张涛本人获得“体面”出局。在投资人的压力下,无论是意气风发与黯然离场,都昭示着这是一个真实而残酷的商业游戏。
虽然与业界多日来张涛将退休的传闻略有差别,但张涛从联席CEO到董事长的调动,实质是一样的,不过是一种“相对体面”的方式。理论上,董事长是比CEO更“高端”的Title,但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董事长是被边缘化的*步,如果不参与企业管理,就会逐渐被清出局了。
事实上,大部分公司的Chairman只是一种荣誉性职务,就像英国女王一样,拥有无比尊荣的地位,但说话算数很难。尤其是资产特别巨大、股权特别分散的公司,如通用汽车公司、美孚石油公司等等,各大股东及行政人员的关系非常复杂,Chairman只是一个德高望重、用来维持局面的人而已,除了召开董事会没有任何权力(很多时候就连召开董事会都是应President或CEO的要求)。
考虑到点评、美团合并后异常复杂的股权架构,张涛的这个董事长真的没有任何想象力。
回过头看,张涛并非没有机会,但却输给了时代。
大众点评*的机会出现在2014年初。那时美团刚刚漏出霸主态势,巨头们还没把目光投过来,张涛开始运作大众点评海外上市奠定老大地位。而2014年2月时引入腾讯的战略融资时,张涛还是抱着独立发展希望的。他当时说:我最害怕别人以为我卖掉了公司。他仍然以为十年间的商户资料和用户点评,是对抗巨头的*武器。
在这股气下,张涛很快开始运作独立上市。
2014是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难得窗口期,况且还有一个同样拿了腾讯战略投资的京东作为榜样。2014年中,爆出大众点评正与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在内的投行筹备在美IPO事宜,融资额在5亿美元至10亿美元之间。只是,能让海外资本市场看懂的美国版大众点评Yelp和团购鼻祖Groupon资本市场表现惨淡。海外资本市场并不买O2O的账,这次IPO最后无疾而终。
这次失败对大众点评上是个沉重的点击,“第四极”梦想化为泡影,行业份额被美团远远甩到身后,最关键的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到这个时候,连接人和服务突然成了BAT的共同目标。
转眼到2015年,资本市场迅速转冷,在融资和准备上市的美团和点评都受到冲击,而百度和阿里巴巴则通过糯米和口碑,更直接的将资源投放到这一领域。在各种外力作用下,美团和点评以5:5的换股方式完成了合并——走到这里,张涛的“体面出局”已经注定。
伴随这张涛出局的自然还有点评系高管的黯然。与张涛内部信一起流出的还有大众点评首席人才官姜跃平的内部信,文中透露,原大众点评大推广事业群负责人李璟和首席服务官王雨从点评退休,李璟也是大众点评联合创始人之一,王雨则是点评早起天使投资人。
不止如此,在11月初腾讯10亿美团入股新美大之前,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的哥哥张波已套现离场。而此次架构调整,大众点评官方认可的联合创始人包括李璟、龙伟、张波、叶树蕻全部“消失”,洗牌得相当彻底。
点评系高管中是否有也有继续担负重任的?
王兴内部信表示,新公司设立平台事业群,由原大众点评总裁郑志昊担任负责人;设立到店综合事业群,由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负责。吕广渝是今年年初加盟点评的老阿里系运营大拿、副总裁,郑志昊是原腾讯负责QQ空间的副总——一个阿里系、一个腾讯系,非常“得罪不得”。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团系原高管继续担任核心业务群的主力:原美团COO干嘉伟为到店餐饮事业群负责人(重点业务线之一,包含结婚、亲子、家装、丽人、KTV、休闲娱乐等业务)、美团高级副总裁王慧文为外卖配送事业群负责人(重点,打造*竞争力的项目)、美团高级副总裁陈亮为酒店旅游事业群负责人;美团高级副总裁沈丽为猫眼电影子公司负责人。此外还有广告平台部、客服平台部、技术工程及基础数据平台、人力资源及服务保障平台、财务平台,以及战略及企业发展平台(重要岗位,腾讯系的陈少晖负责)。
不过,笔者认为,加速完成了整合的新美大,面临的竞争环境和主要问题仍然没有解决,甚至还没见到思路。
一方面,从团购模式开始的商业模式本身“硬伤”尚未解决。服务的供应很易受到时间和服务能力的限制,这意味着好的供应商有很强的议价能力,而不是平台;此外,过度分散的服务交付导致平台很难通过一体化来整合优质体验、形成独特优势(比如京东的物流体系),用户倒戈非常容易。
换句话说,商户、用户的议价能力都很强,平台理论上处于弱势地位,一旦强势就引发大量反弹。这样,即使拥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新美大仍然无法建立起真正的竞争壁垒和用户转移成本。
另一方面,生活服务O2O平台的竞争从新美大合并后不是结束了,而是新一轮更激烈的开始。All in O2O的百度势头很猛,Q3季度糯米份额已经超过20%,大开大合的阿里口碑,资源资金投入源源不断,覆盖城市和接入商户速度创下行业纪录。哪怕这些只是公关口径,冷哥依然觉得这个未成熟市场百度、阿里的机会仍然不小。
“无聊畅想”一下:因为护城河难以建立,新美大无法形成规模经济优势;规模越大亏得越多,上面临B、T两大巨头的直接竞争,所以只能依赖外部融资,并带来股份稀释、权益压缩。所以,尽管合并后新公司名字叫China Internet Plus(中国互联网+),但笔者大胆预测,也许、或者、大概不出两年新美大会完全收归腾讯旗下吧……
20102起
融资事件
4314.0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011家
企业
3269家
涉及机构
499起
上市事件
5.33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