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伪需求”遍地:智能硬件公司估值集体缩水,资本疯狂涌入VR

正如Facebook CEO扎克伯格所言,VR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计算平台,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第一款智能手机出现在2003年,真正普及却是在多年之后。2016年VR爆发势不可挡,但这个元年也意味着未来还有很长路要走。
智能硬件公司估值集体缩水 资本疯狂涌入VR

  去年10月,摇滚音乐人汪峰正式发布了由其亲自参与设计的Fiil耳机,他将自己对Fiil耳机的投入,与19年前创作*张专辑时相提并论。

  Fiil耳机官网首页目前正高调挂出资本寒冬下Fiil耳机融资2000万美元的横幅,不过,在这背后隐藏着的一个问题是,Flli耳机的融资额和估值均不及预期。

  早在去年8月,Fiil耳机团队就曾对腾讯科技表示,公司A轮融资额预计在1亿美元,而此次融资仅有预期目标的五分之一。融资额不及预期,根本原因或在于其耳机销量未达投资人预期。

  尽管Fiil耳机方面称,公司推出的3款耳机创下了超100万台预约量的行业纪录。不过,有接近Fiil耳机供应链的人士称,Fiil耳机目前实际出库量仅有几万条。

  该人士向腾讯科技透露,目前Fiil耳机的3款产品中,有两款大耳机(即售价1099元的FIIL和售价1599元的FIIL Wireless)由深圳代工企业富士高代工,而另一款小耳机(即售价599元的FIIL Bestie)由一家位于江西省南昌市的联创公司代工。

  上述人士还称,因为小耳机价格更为便宜,其销量比两款大耳机销量之和还要高。

  Fiil耳机*售价599元,这已经超出绝大多数用户对一副耳机的价格承受范围。

定价高低皆尴尬

  相比Fiil耳机,情况更为糟糕的则是成立已有16年之久的美国知名手环厂商Jawbone。上有Apple Watch夺食,下有低价产品群起而攻。

  两个月前,Jawbone在全球裁员60人,占其员工总数的15%。除去裁员之外,Jawbone还关闭了纽约办事处,并缩减了美国森尼维耳和匹兹堡两个办事处的规模。

  相比小米手环,Jawbone手环的定价较为昂贵,UP3在京东旗舰店的售价为999元,而功能相差不大的小米手环售价仅为79元。

  根据市场调研公司IDC的统计数据显示,Jawbone在2015年第二季度仅销售出50多万块UP健康手环,市场份额仅为2.8%,排在健康手环厂商的第七位。作为该市场的龙头,Fitbit当季售出440万块设备,市场份额达到了24.3%。刚上市的Apple Watch当季销量为360万块,市场份额为19.9%。

  而实际上,尽管Apple Watch占据的市场份额已经很高,不过仍不及外界普遍预期。

  定价较高的Fiil耳机、Jawbone手环和Apple Watch的销量一致惨淡,那么定价低的小米呢?

  在小米的大力扶植下,小米生态链企业所生产的小米手环、小米移动电源和小米耳机,销量均已轻松突破千万,小米手环的生产商华米科技也一举成为仅次于Fitbit的全球第二大手环生产商,小米耳机的生产商万魔声学也准备今年挂牌新三板。

  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可穿戴市场,小米品牌份额一家独大,占据近40%的市场份额。

  不过,销量暴增的背后,绝大多数售出产品均是依靠小米官网的导流而来。此外,其高性价比模式也容易导致规模性盈利无望,因此包括华米等在内的多家小米生态链企业开始推出自主高端品牌。

“伪需求”遍地

  实际上,从2014年到2015年,很多硬件产品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产品并不是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因而即使前期有再多噱头,都难免被淘汰。

  曾经号称是全球*太阳能智能腕表的Tinsee天时手表,如今早已销声匿迹,公司也不复存在。Tinsee天时手表与传统手表外观几乎一致,并没有太强的科技感。

  Tinsee天时手表无法直接在手表上显示运动计步,久坐提醒,睡眠监控等实时监控信息,需要与手机连接后在手机上才能查看。

  然而,对当下的很多用户来讲,通过手机连接手表对人体进行监控并没有太大的需求。如果不需要该功能,可以直接选择传统手表;如果对监控需要较大,则会考虑能在屏幕上显示信息的智能手表。因此,Tinsee天时手表也成了一款叫好不叫座的产品。

  而类似小鱼在家的家庭陪伴机器人目前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购买这类产品的用户共同遇到的一个疑问是,它究竟解决了自己的什么需求。

  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家庭陪伴机器人提供的核心功能,直接用iPad通过Facetime或微信视频聊天就能完成,而在下面安装一个底座或许反而显得有些多余。

  就连掀起智能穿戴热潮的巨头谷歌也没能摆脱无法解决核心需求的魔咒,2015年初,*代谷歌眼镜遭遇滑铁卢,产品随即下架。

  目前,手机已经开始接近人手一部且不能离身,而硬件产品则显得可有可无,因为这些产品很难真正触及用户的真实需求。诸多智能硬件产品也都像谷歌眼镜一样,苦于无法解决需求问题。

那些销声匿迹的硬件企业

  在未来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多数硬件公司目前都面临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只能靠融资支撑,而一旦无法继续融资,公司就面临转型或倒闭。

  腾讯科技不完全统计显示,2015年至少有60家以上的智能硬件公司完成了A轮融资,而完成B轮融资的企业为20家左右,完成C轮融资的硬件企业仅有无人机行业的大疆。这意味着,真正走到偏后期的智能硬件企业少之又少。

IDG资本投资经理苏东告诉腾讯科技,目前市场上偏后期的硬件公司普遍都面临估值下降的问题。

  而在2014年完成千万元级别以上A轮融资的硬件公司中,多数公司目前已经销声匿迹,这其中就包括累积融资达1.45亿元的乐行体感平衡车、估值一度近2.5亿人民币的机器人公司嘉腾机器人等。

  这些公司目前共同面临的一大难题是,技术尚无革命性突破,基于此做出的硬件产品对消费者而言显得可有可无,因此,产品始终无法在短期内有效提升销量。

VR投资呈现井喷

智能硬件公司估值集体缩水 资本疯狂涌入VR
智能硬件公司估值集体缩水 资本疯狂涌入VR

  目前在硬件行业,*炙手可热的创业方向当属VR(虚拟现实)。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虚拟现实领域的投资并购不胜枚举。以2015年12月为例,宣布完成融资的10家智能硬件企业中,包括乐相科技、蚁视科技、骁龙科技、乐视投资的灵镜VR等公司均与VR产业相关。

  事实上,2016 CES的游戏和虚拟现实展位比2015 CES增长了77%,超过40家参展商将会带来虚拟现实系统和相关内容以及硬件设备。而尽管这些设备尚未进入大众市场,消费电子协会还是预测2016年虚拟现实设备的销售量将达120万。

  不过,资本并非*,现在就说VR行业将被疯狂涌入的资本养大还为时尚早。技术实力是否能在数年内实现质的突破,这是否会成为用户的刚需,会不会为大众所接受,还都是问题。

  即便是人们愿意接受,在当下也难以实现。EEDAR分析师Patrick Walker此前就曾表示:“VR将获得重大的成功和强劲的消费口碑,但是在2016年,价格及其他障碍因素将限制其被大众市场大规模接受。”

  正如Facebook CEO扎克伯格所言,VR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计算平台,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款智能手机出现在2003年,真正普及却是在多年之后。2016年VR爆发势不可挡,但这个元年也意味着未来还有很长路要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