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千万中小企业遇融资痛点,应收账款能否破解困局?

1.4万亿元的应收账款融资,对于上千万的中小企业来说仍是杯水车薪,所以融资路径创新步伐必须加快。伴随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盘活存量资金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方向。无论从政策制定层面,还是推动政策落地速度上,打通应收账款融资力度颇大。

  债务压力已经传导至中国经济最敏感的中小企业。截至2015年底,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的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中征平台”)共促成融资2.8万笔,融资总额1.4万亿元,其中中小企业融资占比80%。

  困扰中小企业发展多年的融资困局,正在加快解决路径的探索。

  日前,经济观察报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获悉,围绕银行最为在意的“风险”问题,征信中心在4月开始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进行企业商业信用信息采集,企业应付账款履约信息将成为采集的关键信息,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授信提供参照。

  2月16日,央行、发改委、工信部等八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未来将“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3月,央行与工信部就应收账款融资推进情况,又做了地方调研。

来自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中国在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000万家。这其中,近90%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而占中国企业总量90%的小型企业从银行贷款份额仅占15%,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成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4万亿元的应收账款融资,对于上千万的中小企业来说仍是杯水车薪,融资路径创新步伐必须加快。

小企业的融资痛点

  2016年3月,家在江苏省新沂市阿湖镇的私企老板何清波又一次被钱难住了。

  这里地处江苏省最北端,当地盛产石英石,何清波经营着一家规模不算大的石英粉加工厂,产品*光伏设备生产使用。由于企业小,议价能力弱,上游原料供应商每天的进货都要求现金结算,与此同时下游采购商则以赊欠为主。

  何清波对经济观察报表示:“采购商的货物一部分出口,一部分直供当地一家国企。这一两年来,光伏产业整体效益不好,导致国企拖欠采购商的货款,采购商则又因此拖欠石粉加工厂的货款。”为了保障持续稳定的资金流动,何清波在过去两年里进行了多次私人的借贷,以解燃眉之急。

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民间金融研究报告称,早在2013年,中国民间借贷规模就已经超过5万亿元。何清波就是民间借贷大军当中的一员。

  何清波所在的企业营收规模有限,属于典型的小微企业,而这部分企业正是当前*代表性的融资困难户。民间借贷利息颇高,加之客户结款难,甚至遭遇过一次客户欠下几十万元货款“跑路”的经历,石粉厂目前的效益很差,何清波忧心忡忡。

  不过,远在1500公里之外的四川绵阳,几十家家电行业供应商的日子就好过了很多。2015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协同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在四川绵阳开展了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试点工作。以长虹集团作为试点突破口,将其供应链管理系统与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完成了对供应商的账款确认,以长虹为核心的几十家上游供应链企业获得了银行的贷款。

  帮助长虹上游供应链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正是央行和工信部正在力推的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企业以自己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并获得贷款,银行的贷款额一般为应收账款面值的50%-90%。简单来说就是将未来的收入抵押给银行,提前获得资金,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缩短企业应收账款收款天期。

  长虹财务公司积极参与试点工作,并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为集团内企业实现融资9000余万元。

  在以长虹为核心展开的多家供应链配套企业融资过程中,提供对接服务的就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成立的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

 “以核心企业带动应收账款融资”的绵阳模式,在本质上属于“1+N”模式下的供应链融资。所谓“1”是指供应链条中的核心大企业,“N”则是核心大企业上下游的众多中小企业。简单说就是,银行围绕供应链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客户向其上下游企业提供贷款。除了应收账款,货单乃至交易中的其他单据都可以作为这类贷款的质押物,在信息可靠、信用良好、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甚至可以是无质押贷款,这背后是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支付能力和信用背书。

  “以核心企业带动应收账款融资”的绵阳模式,在本质上属于供应链融资的一种。奥纬咨询金融事业部亚太区董事合伙人盛海诺告诉经济观察报,在国外,银行一般通过交易银行部(TransactionBanking),提供类似的融资服务。

  对于银行来说,在1+N模式之下,一家银行如果手中握有大客户资源,就可以围绕大客户来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融资。由于银行掌握供应链上的资金信息流,融资风险得以控制。

盘活存量资产

  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盘活存量资金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方向。无论从政策制定层面,还是推动政策落地速度上,打通应收账款融资力度颇大。

  2015年4月,工信部中小企业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在四川绵阳开展应收账款融资试点工作。在今年2月公布的《意见》中,应收账款融资被重点提及。《意见》有两处对企业应收账款问题进行明确表态:将“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加快推进应收账款证券化等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盘活工业企业存量资产”作为未来一项重要工作推进。

  2016年3月,两部委又共赴地方调研应收账款融资推进情况。与此同时,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也在运行的两年过程中对其功能不断调试和改进。

  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局相关人士近日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对于盘活中小企业存量资产,缓解融资难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产业价值链条中的一个关键要素,企业应收账款如果不能有效盘活,会影响资金在价值链内的正常循环,引发“三角债”困局,甚至造成产业价值链上相关企业的连环破产。基于应收账款的这种敏感性和重要性,以供应链为基础,鼓励商业银行加快发展应收账款融资,首先正是出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盘活产业资金链条的考虑。

  与此同时,从供应链的角度切入,对于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在现实层面更容易操作。工信部中小企业局上述人士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抵质押物,但是中小企业可用于抵质押融资的动产很多,中小企业资产价值70%以上是应收账款和存货,其中应收账款是最接近现金的优质的动产质押品。

  从银行角度看,供应链的角度推动应收账款融资,可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国内的商业银行,近年逐渐开始推广这一业务模式。

  过去,中国的金融结构一直是大企业贷款和低成本存款为主,在负债端是法定利率下的低成本负债,在资金端会非常关注整体贷款不良率。但随着经济本身的变化和金融发展思路的变化,这样的一种模式是在被打破的过程当中。

  盛海诺表示,利率的逐步市场化使得银行存放之间的息差缩小,银行未来获取低成本负债的难度越来越大。“银行的日子今非昔比,在这种情况下会开始考虑业务上的调整与变化。首先,收入结构上从息差更多转向付费业务,主要体现在投资银行和其他以收取服务费用为主的业务的发展。再者,随着资金端负债成本的上升,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需要考虑资产端收益的提升及与之相应的风险偏好调整,后者就主要体现在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方面。”

  盛海诺介绍,由于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基于供应链的中小企业贷款,相比于直接发放中小企业经营性贷款,在风险控制上有着明显的优势。目前,国有四大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均开始涉水此类业务,其中部分银行在这一块都做得比较早,也比较成功。

推进挑战不小

  成立于2013年12月31日的中征平台,已经运行两年三个月有余。

  尽管应收账款融资早在中征应收账款融资平台成立之前已经出现,但银行一直很少开展此类业务。原因就在于,通过银行与企业对接来确认账款是一件耗时、耗力的过程。

  近日,就应收账款融资的落地情况,经济观察报记者对北京某区域内多家商业银行支行进行了调查。在该区域内,包括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在内的几家银行网点对公业务部门均表示,截至目前尚未开展或是没有完成一笔应收账款融资。只有浦发银行某支行明确表示在做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业务,该支行企业信贷业务负责人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尽管已经开展了这一业务,一年实际审批也不超过5家应收账款融资客户。这位负责人解释说,融资笔数少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经营不规范,操作过程中对应收账款的确认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无法轻易放贷。

  工信部中小企业局上述人士也向经济观察报透露,尽管应收账款融资对于盘活中小企业存量资产乃至对于整个产业链条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从操作层面来看,推广这一融资方式还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一是供应链核心大企业参与度不高,应收账款真实性确认难,质押转让通知送达难;二是小微企业参与数量较少,不少小微企业为大企业配套面临付款周期、验收周期长,账期难确定、拖欠货款现象增多等问题,无法运用应收账款融资;三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主动性有待提高,当前银行不良贷款有所上升,问责处罚力度加大,银行风险管控压力加大,影响业务开发积极性。

  作为政府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希望解决这样的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平台建设工作组负责人张辉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目前,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已经与绝大部分商业银行以及包括贷款公司、保理公司、租赁公司、财务在内的非银机构建立了合作,全国范围内共计有3万余家金融机构网点注册成为了平台用户。

  通过政府搭建的这一公共平台,恰可以起到枢纽的作用,既实现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数据对接,又实现了和供应链企业的数据对接。对借、贷双方而言,融资的过程都节省了大量精力和成本。

  不过,应收账款融资的推行仍有诸多“梗阻”。目前中国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高达1000万家以上,4万家企业的注册量、2.8万笔融资交易,还远不足以解决全国千万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

  从应收账款融资的落地情况来看,推动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银行机构的参与,正是撬动中小企业庞大融资市场的关键。但如何带动两者的参与积极性,则是目前推进工作的难点所在。

  围绕这一难点,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在进入2016年之后,一方面加大对平台本身的宣传推广力度,另一方面则积极接触产业链条中的大企业,以此为突破口来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融资规模。

完善信用基础设施建设

  近日,经济观察报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获悉,围绕银行最为在意的“风险”问题,征信中心在4月开始通过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进行企业商业信用信息采集,应付账款履约信息成为采集工作的关键内容,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授信提供参照。

  张辉表示,企业商业信用记录体系是缺失的,由此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困难,作为融资服务公共设施,填补这一空白是中征平台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风险评价体系也同样有待完善。对于当前严控不良率的银行而言,“风险”的确是谨慎对待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原因。盛海诺介绍:“在企业数据缺乏和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善的同时,中国目前并不存在一个成熟的企业风险评价体系,在信用基础服务上不存在真正的标准,也没有形成具有广泛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机构。”

  目前,包含了行业平台、公司在内的各种力量都在进入信用评级市场,试图成为标准的制定者。盛海诺认为,如果从数据整合、信息互联、信用评级透明化、标准化的角度为风险定价提供解决方案和方法,这是作为政府金融服务平台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

  盛海诺认为,相较于国内显著的供需不平衡,成熟市场在本质上不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更多的是融资价格的问题。只要价格合适,成熟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相对畅通及多样化的渠道实现融资。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更大,但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高风险也意味着高收益。

  以美国市场为例,美国不仅有一个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来与中小企业对接。与之对应的是,市场能够提供相对完善的信用基础服务,几家大的征信公司是这方面的主要提供者,例如标准普尔、穆迪等。这样的信用评级机构在资本市场当中,是主导融资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当然,中小企业做信用评级势必要考虑成本的问题。在这方面,同样作为发展中市场的印度于2005年宣布了促进中小企业贷款投入的一揽子政策,印度政府部门批准了印度国家小产业公司(NSIC)与印度银行协会及评级机构的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性能表现及信用评级服务,同时,政府会给予中小企业75%的评级费用补贴,鼓励中小企业在较为权威的评级系统下进行信用评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