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汽车巨头们和自动驾驶技术,究竟是谁利用了谁?汽车这个词也许会被人彻底遗忘...

业内对于这两条路线中哪种更为安全的争论从未停歇,但我们相信两者终将殊途同归。根据《互联网趋势报告》的分类,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大致区分为五个等级,它们分别是:非自动、部分功能的自动化、多个功能联动的自动化、有限的自动驾驶以及完全的自动驾驶。

  每年这个时候,凯鹏华盈(KPCB)合伙人、被奉为“互联网女皇”的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都会公布一份详尽的《互联网趋势报告》。

  该报告涵盖了互联网的方方面面以及她对互联网发展趋势的分析和理解,因此成为了很多互联网从业人士期待的年度大餐,甚至被追捧为“互联网投资圣经”。

  在今年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大量有关自动驾驶技术方面的信息。那么,我们不妨借助这一报告内容简单梳理一下当下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情况、各厂商布局以及未来潜力。

  意义何在

  随着智能设备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无论是传统汽车厂商,还是新兴的互联网企业对于汽车的未来发展思路都在按照电影电视科幻情节的方向努力。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通俗点讲,无人驾驶汽车是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

  尽管很多人声称他们排斥自动驾驶主要是因为这一技术在发展后会彻底剥夺驾驶的乐趣,但不可否认的是自动驾驶的新鲜感同样也会令很多人感到刺激。同样的,自动驾驶并不意味着人就不能驾驶,只不过是多了一个交给机器自动操控的选择。因此自动驾驶作为一种趋势、一种技术升级,目前还不存在接受不接受的问题。

  而根据《互联网趋势报告》的内容指出,自1760年以来交通工具和汽车行业的进化一直都是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因此,我们可以肯定这一技术的走俏也将带动起新一轮的创新热潮和产业竞争。

  技术发展

  众所周知,近年来谷歌、特斯拉等公司的无人驾驶技术迎来了快速发展,传统汽车及互联网企业也都纷纷进入该领域。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汽车智能化发展开始引领多个行业产生变革。

  目前的汽车产业内已经形成了两种自动驾驶汽车的过渡标准。一种是“改良”路线,即让现有车型一点一滴地增加自动驾驶功能,就比如特斯拉的“Autopilot”半自动驾驶功能。另一种则是完完全全的“革命”路线,就比如谷歌无人汽车那样的全自动驾驶汽车。

  业内对于这两条路线中哪种更为安全的争论从未停歇,但我们相信两者终将殊途同归。根据《互联网趋势报告》的分类,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大致区分为五个等级,它们分别是:非自动、部分功能的自动化、多个功能联动的自动化、有限的自动驾驶以及完全的自动驾驶。

  其中,多个功能联动的自动化这一等级可以以特斯拉的Autopilot系统以及通用汽车的超级巡航为代表,而有限的自动驾驶则已经在谷歌自动驾驶原型车上实现。当然,这一技术的最终目的,完全的自动驾驶(即汽车可以在整个旅途中完成安全驾驶,并监视车内功能的实际表现)则极有可能率先在未来的谷歌自动驾驶汽车上实现。

  据悉,谷歌自动驾驶汽车项目已经驾驶了超过150万英里,目前在行驶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华盛顿州柯克兰市和亚利桑那州凤凰新城的街道上。

  美国现状

  在一份面向2076名调查对象的问卷中,有75%的受访者相信自己将来并不需要无人驾驶汽车。在另一项调查中,只有40%的受访司机愿意尝试驾驶技术。J.D.能源公司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就婴儿潮出生的一代老年人,其中只有23%的人信任无人驾驶技术。中老年人对新事物接纳程度更好,但也好不到哪去,生于1970年左右的美国人对于无人驾驶信任度只占41%;22-39岁的青壮年对无人驾驶认可程度最高,达到56%;22岁以下的年轻人对于无人驾驶汽车认可度则达到了55%。

  但调研归调研,在此前召开的2016底特律车展期间,奥巴马政府已经宣布将支持无人驾驶发展,计划在未来10年投入40亿美元助力无人驾驶技术发展,以让更多无人驾驶汽车能够上路测试。

  在作出这一声明的时候,台上的人除了美国运输部长安东尼-福克斯(Anthony Foxx)之外,还有来自谷歌、福特的代表。而且,这40亿美元将从美国2017年的政府预算中支出。

  “该计划旨在帮助制造商、科技公司在未来十年中开发出更加安全、智能化的车辆。这也是现任总统奥巴马的计划,让美国能够在未来的运输中能够占*机。”福克斯说道。

  与此同时,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局长马克-罗斯肯(Mark Rosekind)则表示:“NHTSA正在运用一切能够使用的工具,来加速能够减少94%致命交通事故的技术部署。我们将和国家级伙伴合作,去为这些创新企业建立一个国家政策,在现在和未来为希望发展无人驾驶制造商提供帮助,并且在每一个阶段都确保其足够安全。”

  而且,《互联网趋势报告》也指出美国有可能借助自动驾驶技术再次成为汽车行业的全球中心,其中最主要的几个方面体现在:

  1. 联邦政府出面为各州接受自动驾驶提供指导,同时鼓励制定更加全面的安全框架,政府应当有权允许已证明安全性高于目前司机-车辆形式的自动驾驶汽车上路。

  2. 个别市、州鼓励自动驾驶。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华盛顿州柯克兰市和亚利桑那州凤凰新城的行列。

  3. 在汽车(拼车)共享政策上支持,监管部门不再与这类公司对着干,而是开始与之配合制定政策,因为消费者对共享存在着巨大需求和兴趣。

  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掌握着自动驾驶生态系统的诸多关键要素,其中包括老牌公司(通用、福特是全球*的汽车制造商)以及诸如特斯拉这些后起之秀。在技术层面,谷歌、特斯拉和Uber这些美国企业已经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研发中处于*地位。在科研、教育层面,包括斯坦福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密西根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高等学府都是计算机科学教育、计算机视觉、机器人学、深度学习、汽车工程领域的*

  厂商布局

  在特斯拉CEO马斯克看来,无人驾驶技术必须要取代人工驾驶。马斯克称,无人驾驶汽车比人类驾驶安全10倍。马斯克的态度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美国人。美国媒体The Atlantic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认为无人驾驶汽车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交通事故、提高事故应急响应效率、降低尾气排放和节约燃油。

  福特汽车CEO马克-菲尔兹(Mark Fields)在不久前Vox Media召开的Code大会上透露,公司两年前就开始规划未来了。福特汽车已经开始招募软件工程师人才,准备同各地的城市展开与无人驾驶有关的合作,并且为融入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做准备。

  福特预计,自动驾驶汽车将在未来成为一种常态,尤其是在城市地区。这对于汽车厂商来说似乎是个坏消息,因为这意味着购买私人汽车的人会比现在少一些。然而菲尔兹也相信,虽然汽车密度会下降,但是每一辆汽车的使用率会提高。

  同时,谷歌和福特正在联合测试自动驾驶汽车,并选取了结构化的环境测试地点为测试场地以及交通量相对较低的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等城市。汽车在采集行人和司机数据的同时保持低速行驶,即时速不超过25英里(40公里),这两家公司还开始在夜间和雨雪天气进行自动驾驶测试。

  本田在当地时间周三刚刚对外展示了两款最新的自动驾驶原型车,并表示会在2020年上市其*自动驾驶汽车。而且,该公司也指出自己事实上已经为旗下部分车型推出了半自动驾驶技术,就比如2016款思域。

  同时,德国老牌汽车厂商宝马也在当地时间周四宣布将重振旗下“i”部门,并将集中精力研发自动驾驶技术。除此之外,包括奥迪、沃尔沃、奔驰以及法拉第未来等企业也都在开发自动驾驶车型,我们预计会在未来数年中看到更多信息浮出水面。

  未来发展

  通过对大量自动驾驶技术业内人士的采访,我们整理出了全自动驾驶汽车普及所需经历的路线图,包括了技术和法律角度两个方面。

  2016年:美国和欧洲相继通过了各种法规,允许在特定的州、市、镇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预计今年将出台关于半自动和全自动驾驶技术应如何实施的指导规范。

  2017至2019:各家公司将在各种气候和环境中(包括雨雪天气)测试汽车。测试地点也将扩大范围,从原先的测试场地和低交通密度城市进入行人及车辆更多的道路中。不过,自动驾驶车辆仍然会保持低速行驶。如果州和联邦监管部门批准其在高速道路上启动自动驾驶功能的话,商用卡车很可能会成为首批上路的自动驾驶汽车。

  2020-2023年: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地方政府必须重新思考城市的设计方案。比如,道路将会成为自动驾驶汽车和行人的共享空间吗?交通信号灯和交通标志等基础设施是否需要和汽车进行通信?另外,既然可以将自己的汽车从数英里外的停车位中召唤到面前,谁还需要家中的车库呢?

  2045至2050:通常来说,一种交通工具的消失大约需要十五年时间。因此,假如汽车制造商从2030年开始只生产全自动驾驶汽车,那么在2045年或者更晚时间之前,街道和高速公路上仍然会出现由手动驾驶汽车、半自动驾驶汽车和全自动驾驶汽车组成的混合车流。

  而在传统汽车彻底进入历史课本后,城市面貌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人行道不复存在、行人和汽车共享道路、不再设有街道停车场(有的只是远离城市中心的大型停车库)、交通信号灯等基础设施也将消失,而“司机”这个单词或许也会被人彻底遗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腾讯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