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进军出行共享领域的脚步正在加速。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谷歌已在旧金山推出Waze拼车服务,并计划今年秋天向整个旧金山地区的Waze用户开放这一项目。Waze本是一款导航软件,在2013年被谷歌收购,现在被谷歌看作是自己进入出行共享服务市场的*入口。Waze目前的试点项目收费为每英里54美分,远远低于大部分Uber和Lyft的打车费用,且谷歌并不参与抽成。旧金山是Uber的大本营,谷歌此举无疑是向Uber发起了正面挑战。
谷歌和Uber,从相爱到相杀
同Uber一样,谷歌也是出行共享理念的坚定推崇者。由于无人车能*程度发挥汽车的共享价值,谷歌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无人车的研究,并于2012年获得美国机动车辆管理局为其无人车颁发的一张合法车牌。2013年8月,谷歌风投把有史以来规模*的投资2.58亿美元献给了Uber。不到一年,谷歌风投又参与了Uber的新一轮融资。Google的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德拉蒙(David Drummond)也进入Uber董事局。此外,Uber曾长时间使用谷歌地图为其打车服务提供导航,直到最近开始计划投资5亿美元研发自己的地图软件,意图摆脱对谷歌地图的依赖。
今年早些时候,谷歌无人车工程师安东尼·莱万多斯基(Anthony Levandowski) 和谷歌地球的产品负责人里尔·罗恩(Lior Ron)从谷歌离职,成立了自己的自动驾驶卡车初创公司Otto,本月18日,Uber宣布以6.8亿美元把Otto收入囊中。换句话说,Uber正在积极投资自动驾驶技术,它与谷歌之间的竞争性越来越强,二者的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这也导致大卫·德拉蒙最近宣布辞去Uber董事会成员的职务。
出行是人类的高频刚需之一,越来越多的科技巨头正在对未来出行领域积极布局,提前抢占市场。谷歌和Uber在这个领域均怀有极大野心,二者都不甘心仅仅作为一个配角而存在,虽然早期呈现出一种亲密的盟友关系,但因为竞争的加剧,分道扬镳是早晚的事。
无人车或将助力谷歌摆脱“硬”不起来的心病
事实上,谷歌一直在加强对出行共享领域的布局。2015年7月,谷歌便在以色列成立了Waze分公司测试拼车服务,并迅速将业务扩张至全国。目前,该服务已覆盖以色列大部分地区,当地乘客可以随时通过Waze叫车。此次在旧金山推出的拼车服务,谷歌甚至是亏钱在运营,目的是迅速争夺市场份额,为其日后的无人车应用奠定基础。上文提到,无人车才能真正发挥汽车共享的*价值,谷歌一方面加大对无人车的研发投入,一方面加速对出行共享领域的布局,二者相辅相成,将在出行领域构建起强大的竞争力。
众所周知,谷歌是一个严重偏软的公司,能给用户提供出色的软件和服务,但到目前为止,谷歌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成功过的硬件产品,曾令世人寄予厚望的谷歌眼镜以失败而告终,谷歌Nexus手机(由别的手机厂家代工)也一直不温不火,最近还传出谷歌将放弃Nexus品牌的消息。不可否认,谷歌一直有一颗想“硬”起来的心,在2011年以125亿美元巨资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便是*的证明。2016年4月,谷歌正式成立硬件部门,由前摩托罗拉CEO瑞克·奥斯特洛(Rick Osterloh)领导。
汽车是典型的硬件产品,相对于电脑、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其它硬件,汽车的智能化程度目前还很低,而汽车的智能化、自动化是公认的趋势,许多科技巨头和汽车厂商都在探索,谷歌已经有了多年的积累,处于相对*的水平。如果谷歌想摆脱“硬”不起来的心病,无人车正好是个不错的机会。
20081起
融资事件
4314.0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035家
企业
3268家
涉及机构
499起
上市事件
5.30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