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遇上大家都会抢的项目,那这个公司的估值就会偏高,风险也会偏大。风险加大,我们就不投,也就不会抢这个项目。"老鹰基金创始人刘小鹰说。
刘小鹰于2012年创办老鹰基金——一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多元化天使基金和家族母基金,旗下拥有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老鹰基金的投资领域不限,迄今已累计投资了123个项目。
其实,早在创办老鹰基金之前,刘小鹰就已经开始试水天使投资,但尚未进行系统的机构化运作。直至2010年,他注册微博,关注知名的天使投资人徐小平、薛蛮子等人,开始有目的地学习天使投资方法和理论。
7年,让20万变成20亿
刘小鹰在年少时随家人移民香港, 在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前,他进入和记黄埔集团旗下的和宝工程有限公司(Hutchison-boag)做NEC程控交换机、NCR酒店管理系统和日本田村磁卡电话等方面的中国贸易。
1993年,他离开和记黄埔,带着20万元港币,下海创办长远公司。1993年年底,公司与诺基亚签约,取得诺基亚中国市场*家全国总代理资格。
2000年,长远公司在香港成功IPO,市值达到20亿港币。同年,刘小鹰最早的天使项目太平洋商业网络在纳斯达克上市(PACT)。
2003年长远集团列入中国科技*企业第六位,刘小鹰入榜胡润财富500强。
刘小鹰告诉邦哥,"在这个行业里干了20多年,手里也有一些渠道商、运营商和品牌商的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投资的企业,用很低的成本获取用户,进入市场。"
从企业家转变为投资人,尤其是早期天使投资人,刘小鹰非常看重创业者个人的品质。经过对之前投资项目的复盘和失败项目的总结,刘小鹰得出看人的"1234法则":一见,二品,三立,四商。
一见,指的是能否和创业者一见如故。
他要求团队中的所有投资人都要和创业者进行深度交流,要在人和模式上进行"找茬".
二品,指的是人品和*。
对于人品的话,刘小鹰觉得有很多纬度可以看出来,比如通过与创业者的谈话,与其一起骑行,又或者是让创业者之前的同事领导对其评价等,一般周期在1到2个月。他非常看重创业者以下几点:
*,这个人是否讲信用;
第二,是否具有分享精神,看其股权和利益分配是否合理;
第三,是否懂得感恩。
而所谓的*,则是指创始人的终*质,看他是否对创业做好准备,是否自己投入资金及资源,创新是否具有掌控力,以及是否可以坚持。
三力,则是指执行力、领导力和学习力。刘小鹰觉得创始人就是一个创业公司的天花板,如果创始人不具备三力,那么也就不具备被投资的价值。
"比如,你的项目,我找出很多问题,你不接受,也不调整,那这就不行。"
四商,则分别指,情商、指商、财商、逆商。
刘小鹰认为一个人的成功80%来自于情商,他自己也很喜欢情商高的创业者。回顾其投资的项目,创业者的情商都不低。
指商,是指指数性思维能力;
刘小鹰认为,创业,说到底就是做生意,如果创业者对财务不了解,对数字也不敏感,那这就没法干。"想做成功的CEO,就得不断提高自己的财商。"
逆商就是在逆境中,创业者如何处理困境。比如公司没钱发工资了,公司融资被跳单了等问题,创始人要怎么处理,又要如何管控自己的情绪,这其中都大有学问。
说这么多,好像比较适用于已有工作经验的创业者,那么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要怎么办呢?
刘小鹰只提了三个要求:
*,项目要有亮点
第二,创业者是真心想创业
第三,项目失败了,会继续支持他
不害怕错过好项目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是很多投资人都会害怕错失好项目,因此会有一些焦虑。但刘小鹰却说自己从来不害怕错过好项目,因为他认为"项目多的是,天使阶段很难断定项目有多好,为什么要去抢?更何况大机构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刘小鹰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那是在2013年年末,那时有一家成都的房地产SaaS电商项目找到他,因项目急需资金,所以需要年前做决定,但刘小鹰却希望多些时间考虑。"那时候,对行业认知和分析都不够,所以也就错过了。"
但对错过的好项目,刘小鹰并不觉得可惜,他告诉邦哥,"投资看长线,只要我一直在投资项目,业绩好,长远来看也可以。不可能全部通吃。"
刘小鹰觉得只要人符合他定的1234原则,赛道正确,模式靠谱就可以跟进。 "如果一个项目太好,让一个原本跟投的投资机构变为领投时,那项目的估值抬高了肯定也变高了,那我就退出。"
做好投后管理,可以降低天使投资的失败率,投资机构能够给创业者提供的并不仅仅是资金方面的东西。对于投后的企业,刘小鹰采取"放养"模式。
他曾给记者看过和其投资的内聘网的聊天记录,记者发现只要企业在资金、资源和渠道等方面需要其帮助,他总会给予支持和建议。"就是关键时刻,拉一把。"
对于投资时经常会遇到的陷阱,刘小鹰总结出了三个方面:
*,有些项目太依赖于专家。
比如专家说这个项目好,他就投资,但专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所以也就投错了。
第二,有的项目估值比较高,很难找到下一轮的融资。
第三,有的公司太依赖于股东,股权分配不合理,导致创业者失去积极性,就算有很好的赛道和方向,最后也没做起来。
"总的来说,融资节奏,产品把控以及品牌传播等方面没把握好,都会成为一家初创公司致命的缺点。"
刘小鹰觉得他很喜欢天使投资,自己还要在干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