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颠覆传统 K12在线教育破壳之法

颠覆传统实业的互联网是传统基础教育堰塞之后的泄洪点,当互联网O2O、互联网共享经济对阵传统商业正在呈现摧枯拉朽之势,寄希望于互联网技术治疗早已千疮百孔的传统基础教育制度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在不断否定孔子思想的近现代中国历史中,唯有孔子教育理念得以保存,甚至被发扬光大。

  这其中,「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两大思想仍旧被教育行业奉为圭臬,前者是普及公民教育的平权理念,后者则是实行公平教育之方法。或许生而不平等这先天既定事实对于天平的另一边——人为平权——太过沉重,教育不平等随着地区差异以及个体差异不断扩大。

  当名师不断流向重点学校,当重点学校不断分流稀缺的高校名额,当教育拨款逐渐倾向于政绩,所有「普通学生」都在处于被剥夺获取优质资源权力的位置,资源分配将学生的起点人为分层。

  于是,在传统手段之外寻找新的平衡砝码成为迫切之需。

  颠覆传统实业的互联网恰是传统基础教育堰塞之后的泄洪点,当互联网O2O、互联网共享经济对阵传统商业正在呈现摧枯拉朽之势,寄希望于互联网技术治疗早已千疮百孔的传统基础教育制度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在教育资源重新分配的呼声日渐迫切,而内部利益盘根交错的大背景下,外部介入疗法反而具备快刀斩乱麻的可能性。

VC资本的放大效应以及互联网传播技术的革新催化了在线教育的复兴

芥末堆联合BAT出品的《2015中国教育科技现状蓝皮书》重现了资本行业对在线教育的青睐:2015年前11个月全国共有17.6亿美金的总融资额,同比增长 61.4%,而中美共同带动了全球的教育科技融资。

  而曾经机械的空中课堂、视频录播已经证明了,在K12领域,教学不是一个冷冰冰的知识传达过程,师生、同学的场景互动交流在无意间展现出了「学习氛围」的奇妙影响,这堂课是给互联网人上的。

  和其他「行将就木」的传统线下商业所不同的是,传统基础教育有着强大的粘性以及惯性,所以互联网在传统基础教育上艰难的寻找破壳之法,这一过程借助于互联网孕育的新技术成果,譬如视频直播、O2O、大数据、教学管理系统(LMS)、垂直社区等,开花结果尚言之过早,但生根发芽却无须争辩。

  百家争鸣之下,究竟哪一模式谁能在K12在线教育行业脱颖而出?为避免一叶障目,解构用户需求以及市场状况,横向剖析各模式的优劣利弊是极有必要的。

K12在线直播的「气门」

  应试体制帷幕下,教师、学生、家长都在这其中扮演着被迫性竞争的角色,而K12在线教育作为内容提供方,迎合应试体制是一件毫无悬念的事情,而在这个捉襟见肘的活动范围之内,谁能够为另辟蹊径的创新提供更多转圜余地,其出线几率或许才能够大一些。

  K12在线教育中,以视频形式进行授课,不论录播还是直播视频,都是以模仿线下班课作为卖点。

  如若将线下班课进行拆解,这其中所涵盖的纪律性、交流互动性、及时反馈答疑等优点才是线下教学的价值护城河;将视频录播形容为徒具其表,那么视频直播教学至少在录播缺乏交流这一共识上有所突破。

  但是正如网络本身所传达的自由、平等、娱乐化思想一样,缺乏强制力的交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仍旧是一件难以量化的主观因素。

  在直播教学中,原生互联网团队和线下教育机构的思维模式碰撞成为了*看点内容,以好未来孵化的海边直播和猿题库孵化的猿指导为例,除去教师本身素质上的差异,两者围绕视频直播模式所构建的软性服务*程度体现了「出身」的差异。

  海边直播以授课教师+辅导教师+与家长实时对接作为卖点,而猿辅导则特色化的将低价(免费)+大数据个性化定制为卖点;在保守与创新之间,窃以为并无优劣之分,但是猿辅导高估了未成年学员的主动性,而海边直播则是面临与学而思线下K12教育业务左右互搏之忧。

  此外,一对一直播尽管在形式上已无限趋近于线下辅导,但是却呈现出一个共同趋势,即重点布局高年级教学课程,忽视低年级学员,从侧面证明了主观能动性是K12在线直播乃至于K12在线教育的「气门」。

  那么,从低年级延伸至高年级,其线上和线下的比例是否会呈现出一条上升曲线?那又是否由此可得出,在线视频直播的破局之法在高年级学生?

线上题库的价值又在哪里?

  刷题是*的应试之法,围绕考点以熟能生巧的「笨」方法对于老师和学生屡试不爽,每年考前的押题大战中总是能够诞生出一些广为流传的传奇故事,暂且不去考证其中的真实性。

  但刷题带来的客观「收益」是有目共睹的,如同实战演练可以集中反映出知识结构的缺陷,这种高效率的查漏补缺在应试条件下具备了极低的准入门槛,几套《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之类足以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日常练习。

  视频直播的不确定性在于授课过程的高度非标准化,师生之间的磨合将是一件痛苦且耗时费力的事情;相对比之下,习题的标准答案让互联网只是充当了搬运工的角色,刷题是迎合家长之举,其本意不是试图讨好学生。

  或换种说法:绝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厌学情绪,这一论调源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共同调查: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初、高中生仅为10.7%和4.3%。

  那么,既然习题千篇一律,那线上题库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及时解答,错题价值挖掘。

  及时解答作为卖点本无可厚非,满足用户需求就是商业模式的基础构成。但是将这一前提放置未成年(或心理未成年)身上,所有看似合理的情况,却瞬间被肢解:因为不是所有场景都适合及时解答。本质上及时解答是提升学习效率,但刻意缩短学员的思考过程显然不符合教学目标的。如果有学员将题库当做答案页取巧也不无可能。

  错题的价值在于其个体的特殊性,即便同一道题之下,不同的人可能会倒在不同的解体步骤、或知识点掌握、或理解能力等之下,而交织的错题经过大数据的加工往往就能够展现出一幅知识体系缺陷的数据量化图,对希冀按图索骥,直指痛点家长而言,这就是在线题库*的价值。

百度作业帮、猿题库、阿凡题、作业盒子等层出不穷的题库类K12在线教育模式证明了在线题库本身是低壁垒的竞争行业,也就表示了在线题库只能作为一项基础性教育服务,而不能充当主要的盈利模式。那么,围绕题库建立产品矩阵之上,提供增值性服务,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

  值得思考的是,如果将在线题库和视频直播模式看做产品矩阵,不得不考虑其中的风险,即教师、家长对基础教育全面「触网」的抵制情绪。梯子网+那好网,作为曾经K12在线教育的明星创业公司,留下了很多悬念。

学习管理系统也是一条颇为艰难的模式

  当走先易后难的自下而上路线的K12在线教育正在进入瓶颈期,那主张以开辟体制内路线的学习管理系统显然是一条起步即颇为艰难的上层路线模式。这既要求创业企业在政商层面有所突破,又需要在教育实践环节把握好节奏,颇有戴着镣铐跳舞的感觉。

  教学管理系统的难度在于需要深刻理解实际教学实践中的师生家长之间诉求的异同,在三方的缓冲带建立一个具备高效解决实际问题的生产力型工具。

  在美国高度商业化的K12在线教育模式中,教育本身作为一种特殊商业交易,直接向学生收费显然无可厚非。而国内的基础教育体制化背景下,也唯有将「付费者」和「使用者」的身份区别开来,从教育经费当中分得一杯羹才显得合情合理。而校讯通的衰败亦证明了强迫式付费必然会引来质疑甚至抵制,最终被冠以“敛财”之名。

  此外,如果抛开教育这层壳子,将教学管理系统看做是一个垂直、半封闭化社区也未尝不可,由此可借鉴沉寂许久的淘米网:尽管淘米处于低潮,但是盈利模式已然非常清晰,SNS、游戏、二次元等等。那掣肘教学管理系统模式盈利渠道单一问题也可迎刃而解。

  以教学管理系统作为基础搭建相对独立的学生垂直社交平台,从而不必在路径探索上的畏手畏脚,为教学管理系统盈利模式上腾出更多想象空间。

  无论如何,应试体制注重结果而非思维过程,扼杀的是学习的主动性,违反是学习客观规律。希望有一天,互联网在线教育能够摆脱经验主义的原罪,脱去强加其上的功利外衣,寻求治本而非治标的方法。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钛媒体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教育综合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