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甘李药业冲刺IPO,启明创投医疗投资迎来收获期,主管合伙人梁颖宇独家解析医疗投资长周期背后的玄机

很快,Gary便成功募集到首支基金,在正式宣布成立启明创投之前,他再次找到了梁颖宇,邀她加入。“来做我们医疗方向的合伙人吧,这个领域现在还比较小,也就投两三家。”“好啊,没问题。”梁颖宇回忆说。


  进入2016年,启明创投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逐渐迎来收获期。

  5月25日,甘李药业发布上市招股说明书。招股书显示,此次IPO计划募集资金15亿元。甘李药业创始人甘忠如通过直接及间接持有合计控制公司44.46%股权;甘李员工持股的旭特宏达,持有甘李药业9.4%股份;香港启明创投以明华创新为名持有18.58%股份,是甘李药业最大的机构股东,此外,天津启明也位列十大股东之中,持股1.94%。

  从2009年投资甘李起,这已是启明创投持有甘李药业股份的第7年。作为启明医疗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首笔投资,投资甘李后,启明创投在生物医药等医疗健康领域的全盘投资也大规模开启,2006年至今的10年间已投资50+医疗健康领域的项目,而这背后的操盘人正是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颖宇

重回创投路

  2005年,前美国软银风险投资高管Gary Rieschel找到当年在思科相识、后任英特尔投资部中国区总监的邝子平,在上海着手成立启明创投。“Gary初到上海时,我跟他相约聚旧,知道他尚未找到落脚点,于是主动借出地方给他做临时办公室,并提供后勤支援,让他们可以一边筹组公司,一边募集资金。”去年7月,梁颖宇撰写的《奇遇——我在中国的创投日子》在港出版,这位经历丰富的女投资家在书中将其在美国和中国的创业投资经验娓娓道来,在讲述与启明创投相遇的机缘时,她这样写道。

  很快,Gary便成功募集到首支基金,在正式宣布成立启明创投之前,他再次找到了梁颖宇,邀她加入。“来做我们医疗方向的合伙人吧,这个领域现在还比较小,也就投两三家。”“好啊,没问题。”梁颖宇回忆说。但当时,梁颖宇只答应下做启明创投的兼职合伙人,原因在于她创立的一家医疗公司还未找到合适的管理团队,她不愿半途而废。

  梁颖宇,康奈尔大学管理学学士、斯坦福大学商学院MBA,曾就职于Mobius风险投资公司,后任美国加州风险投资公司PacRim Ventures投资合伙人。但2003年,她却选择回国,陆续创立了三家医疗健康领域的公司。

  毕业于经管专业、从事多年风投业务的梁颖宇为何突然转向医疗健康行业,并从此坚持了十几年?梁颖宇解释说,她的老家是广东顺德,当时听到家里有位表叔提起,在顺德没有治疗肝癌的有效方法,“我当时就想,那我就回来吧,引进一些治疗癌症的有效方法。”

  2003年梁颖宇回港,先后成立三家分别从事肿瘤医疗耗材、医院和专科药公司。第一家是代理医疗器材的生原控股,目前已代理了100多个产品,有独立厂房和自主研发的产品;第二家是位于上海的百瑞肿瘤医院,2003年美国癌症治愈率已达65%,而中国仅为24%,存在巨大差距,为了将当时市场上稀缺的癌症治疗药物引入中国,梁颖宇与一位朋友共同成立了第三家公司诺凡麦,专门代理肿瘤专科药。其后,诺凡麦卖给一家美国的上市公司,回报达20倍。

  彼时Gary邀请她加入即将成立的启明创投时,梁颖宇就正忙于管理多家企业,直到启明第二支基金成立,她才从兼职合伙人转为全职加入。

押注甘李药业

  而梁颖宇带领启明创投投资的首个生物医药类项目就是甘李药业。

  7年前,国家为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的就医难题大力投资扶持仿制药的研究生产,国内90%以上的药厂都聚集在仿制药领域,而且,愈来愈多。竞争激烈程度不断加大成为摆在所有仿制药药厂面前最大的问题。“市场上是不是不需要如此多的仿制药,我们是不是不需要再投资仿制药?”梁颖宇回忆着自己当初的想法。随后,经过行业分析和调查,她将投资方向调转,寻找生物药领域的投资标的。而在当时,国内能生产生物药的企业不过4家。

  至今,梁颖宇仍记得当初与甘李药业一行人见面的情形。那场会面,梁颖宇和甘李药业创始人甘忠如和两个同事约在了东方广场后面的一家餐厅。“甘李的产品非常有趣,我们聊得非常兴奋。以至于点了一桌菜,我们四个人基本还没来得及吃,便又匆忙赶去参加下一会议。”梁颖宇还补充说,让她选择投资甘李的另一个因素是,甘李团队在支出方面非常谨慎,“当时的甘李办公室又旧又小。”

  但她说出自己判断时,也有一部分人提出质疑,原因在于,当时市场上已经有众多药企聚集在胰岛素行业,甘李是否还有冲出围墙的机会?但梁颖宇始终坚持,“与其它药企不同,甘李药业生产的是第三代胰岛素。”2009年,国内胰岛素市场还停留在第二代胰岛素时代,这代药物每日需注射两次,相比而言,升级后的第三代胰岛素中的长效药每日仅需注射一次,极大方便患者。而当时国内能够生产第三代胰岛素产品的不过甘李药业一家。即便是如今,全球也仅有两家拥有第三代胰岛素全产业链产品的药企,一家是甘李药业,另一家是美股上市公司诺和诺德,目前市值已超1000亿美金。

  此外,梁颖宇面对的投资甘李药业的另一质疑是,此前,甘李已几乎连续三年没有业绩增长。但她始终认为,这不过是时机未到。2009年,国内第三代胰岛素的市场占有率仅有9%,而同期的美国已达70%,这意味着第三代胰岛素在中国市场有极大的拓展空间。此外,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加,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未来中国糖尿病人口总数只会愈来愈多。不久后,启明创投便投资了甘李药业。

  国内糖尿病的情况也确然如他们所料。2010年3月25日出版的国际著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文称,中国2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达9.7%,推算病人约为9200万人;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15.5%,推算处于糖尿病前期者约1.48亿人。当然,这些数字还在连年增长,摆在甘李药业面前的,是极大的市场机遇,更是需要扛起的社会责任。

  如招股书所披露,启明创投是甘李药业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这意味着启明对甘李的长期看好,而梁颖宇团队给甘李的也不仅仅是资金支持。介绍行业人才、对接全球十大药厂、寻找有价值的投资方,甚至某段时间,梁颖宇50%的时间都铺给了甘李药业。

  这笔从2009年延续至今的投资也终于即将迎来收获,今年5月证监会披露了甘李药业的招股说明书,甘李正式冲刺IPO。

生物医药投资黄金期已过

  投资甘李过后,启明创投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渐次开启,生物医药也是目前启明投资案例最多、明星项目最集中以及项目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领域。但这四五年来,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梁颖宇愈来愈谨慎。当行业的机会期逐渐暴露,泡沫也随之奔涌而至,她不得不努力躲避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可能被敌人炮火轰到的弱者。

  20年前,整个医药市场大多是仿制药中的小分子药;10年前,美国十大药中已有近5成是生物药大分子药;再到如今,所有玩家都涌进生物药领域,这个市场已不似当年垦荒者初来时的黄金遍野,更恶劣的是,不止国内,从美国、韩国、欧洲到以色列,拥有时间优势、资金优势的众多全球知名大药厂都早已向生物药领域全面进攻,另外,美国新药研发的成功率为1%,国内的成功率可能会更低,大部分的新药研发都不会通过审批,中国生物药公司最终能够冲向海外的又有几何?

  当然,在生物药备受关注的这几年,它依然是启明创投医疗团队重点关注的领域。梁颖宇分析说,在美国新药研发到过批需要3-4亿美金,而在中国大概需要3000万美金,这对众多跨国公司、跨国药厂有着巨大吸引力,“整个生物药市场容量依旧巨大,也依旧存在诸多市场机会,但需要小心遴选投资标的,激烈竞争会影响投资者回报。”其中,类风湿、心脏瓣膜、疫苗都是梁颖宇特别提到的投资方向,去年底,启明创投就曾宣布投资疫苗研发与生产企业康希诺生物,主营业务为儿童疫苗的全产业链产品。

  一直以来,中国儿童疫苗的发展并不乐观,进口药品价格过高、国产药品质量一般是儿童疫苗面临的尴尬境遇,这意味着市场需要一家疫苗企业在技术上能达到国际水平,并且价格还不算太高,康希诺生物就是一家力图研发生产这样药品的疫苗企业。目前,全球仅有三家企业研发出埃博拉疫苗,康希诺生物就是其一,而另外两家的产品必须保存在零下80摄氏度,康希诺生物的产品仅要求室温。“康希诺生物的制剂能力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梁颖宇评价说。

  除投资方向外,为规避风险,在具体投资手法上,梁颖宇提到,会选择产品已上市一段时间,有一定市场规模的企业,因为一般情况下,处于研发或临床阶段的早期项目资金需求量巨大。但同时,启明也涉足了部分新药研发的早期公司,包括CRO模式的公司,但大都选择融资额不是特别高的企业。“新药研发周期长,一般需要六七年,等待产品审批也需要三四年,医疗投资并不容易。”

下一个十年

  而这种不易,梁颖宇已经坚持了十年。

  这十年,她率领启明创投医疗团队投资了50多个项目,涉及生物医药、医疗耗材、医疗诊断、医疗服务等领域,其中,贝瑞和康已于2016年8月借壳天兴仪表登陆资本市场,甘李药业、透景科技、艾德生物已经申报IPO,今年年底还将有多家公司上报材料,另外,此前已有多家公司被并购。在医疗健康行业深耕多年的启明创投,正逐渐迎来一个大规模的收获期。

  而另一方面,启明创投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布局未曾停滞。梁颖宇常说,在不同阶段,她都有不同的投资想法,比如7年前,开始投资生物医药,比如4年前,开始投资DNA与诊断,比如现在,开始为下一个十年绸缪。

  梁颖宇直言,2016年,启明创投在医疗健康领域依旧投资了诸多公司,“非常看好医疗耗材,投资了一些此领域公司;还有医疗诊断;新药研发公司估值增幅较大,但也有涉及;对互联网医疗有所保留。”她提到。

  在不断的加码医疗健康领域的过程中,梁颖宇和启明也逐渐发现,如今的医疗健康投资已与十年前大不相同,再不是当年Gary初邀请她加入时所说的“这个领域不大,就投两三家公司”的情状。随着整个医疗健康机会期的到来,从创投基金到A股老板、房地产老板都在不断挤进这个看似肥美的市场。

  “需求的增加、新技术的引进、市场的刺激,未来十年的医疗行业,将迎来比过去十年更猛烈的爆发期,而或许不久后,人类的平均年龄将达到130岁。”这位优雅睿智的医疗投资人笑说。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相关机构

医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