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大佬把脉医疗行业:焦虑、温度高、抢占投资高地,未来医疗是跨界的

大浪淘沙下来的大家伙,比较有价值的。从10个亿降到两个亿,我未必会投,取决于基本面到底是怎么样的。整体看下来这些移动医疗有一些是可以挑的,价值价值已经回归理性,甚至偏低的一个状态。我相信回归理性的价位,正是投资人出来干活的时候。

  2016年12月6日-8日,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联想创投联合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在京举行,汇集股权投资界巨匠精英,以趋势、策略、行业角度剖析这个时代。来自联想之星的陆刚、片仔癀公司的陈金城、红杉资本的陈鹏辉、海达投资的陈巧、金茂资本的孔繁立、天创资本的刘洪波、鼎晖投资的张海峰、约印医疗基金的郑玉芬齐聚一堂,就如何抢占健康中国的投资高地进行了讨论。

以下为演讲整理实录:

陆刚:先请上台七位嘉宾,我们每人一到两分钟,跟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己或者你所处的基金公司。

陈金诚:我是片仔癀公司的董事副总经理陈金诚,片仔癀是拥有几百年品牌历史的公司,也是A股上市公司。我们从事大健康行业,此外开始涉足大健康医药的投资。我们的投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和公司证券投资部来寻找项目,进行投资;另外一种通过发起设立基金的方式,通过借势借力借资进行投资,一年多来共投了十几个项目。

陈鹏辉:我在红杉负责医疗投资,在过去七到八年之内,红杉总共投了近50多个医疗项目,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医疗方面的投资经验。

陈巧:我主要负责我们公司的医疗大健康方面的投资,海达投资是一个综合性的基金,医疗大健康方面投了十几个项目,数量大概占总的三分之一左右。

孔繁立:金茂是南京一家民营创投机构,也是江苏省最大的一家民营创投机构。我有30多年的医疗医药工作经验,作为医生做过产业、实业,现在做投资。

刘洪波:天创资本也是天津的一家机构,相对比较低调。简单汇报下业绩,共投资了60多个企业、8个上市公司,两个在排队,三个新三板。

张海峰:我来自鼎晖投资,从03、04年开始布局医疗产业,前后总共投资了30多家公司,现在已经上市在排队有10多家左右,我们医疗团队有十几个人。

郑玉芬:我算是医疗投资里面的老兵。清科是我的老东家,在清科工作了近四年,负责医疗板块,去年从启明创投出来做了一个新的平台,叫约印医疗基金,只做医疗,目前正在投资的二期基金。

起起伏伏的医疗行业

陆刚:医疗行业我是一个门外汉,2010年闯进来。这几年行业变化感受特别深,我投过一个新药,故事很悲欢,投了大概两年的时间,然后去融资找不到投资人,去年到今年连续拿大钱。这个行业特别快,前面做医疗的人,其实是比较苦、比较慢,最近这两年医疗又比较热。我们这些人起起伏伏去看行业的变化。首先请大家谈一下过去2016年跟投资相关的一个心情,有没有什么值得分享。

郑玉芬:开心的事是约印医疗基金2015年6月份才成立,今年4月份已经完成了1.5亿的投资,二期1.5亿也在今年5月份已经顺利完成,现在进入了投资期。三期基金十个亿,目前已经完成了40%多的融资。在投过的项目中,有一家今年10月30日已经挂牌新三板,也是一件开心事。

张海峰:会议前沟通,我们一致认为行业的投资主题不是开心、是焦虑,真要讲一下开心,还是项目和基金两个层面:这两年我们退出做得比较好,四个项目已经上市,实现退出;从这两年投资的情况来看,投了大概8、9家公司,整体还是比较不错。投的细胞治疗公司,15年底投的,一年后估值已经翻了十多倍。

陆刚:你说的不开心,怎么开心事还挺多呢?

张海峰:得完成你的任务,我们15年开始募集新的成长基金。过去鼎晖还是以VC和并购基金为主,VC都是投的早期的项目,PE是几个亿大的项目。2015年5月战略性重组后,我们要募一个VC+成长型的基金,规模5个亿。搭建了十几人的专业团队,从脑科医院挖来了院长作为合伙人,还有药企的合伙人等等。

刘洪波:我是一个投资行业的新兵,今年有一个项目实现了上市退出。另外从业四年期间投了几个项目,有一个项目实现了二轮,有一个项目实现了并购退出,还投了一个基因测序项目,明年会走入上市通道。

孔繁立:基于医疗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大方向,作为投资人来讲,先天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焦虑感。但今天一定要强调苦中做乐的事情,最大的乐事无非是IPO审核通过,我们有一家公司在刚刚上一轮发审审核通过,马上进入挂牌的上市程序;再就是退出,今年大概有5家企业通过并购,来完成退出工作;资金募集来讲,今年资金募集情况还是相对比较乐观,大概有20亿人民币基金募集到位。

陈巧:作为投资人来说,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看到自己投过的企业发展得很好,成功上市。今年来讲,有一个医药项目成功上市,股票也涨得非常好。今年早期和去年投的一些主要的项目,都发展得很好,业绩也是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甚至超预期此外,可能是多年一直关注的一个细分领域,今年刚好有一个合适的标的出来了。

陈鹏辉:大家这么开心,应该感谢中国证监会,因为加快了IPO的速度,很多投资的企业都上市了。我13年投资的贝达药业上个月上市了,也是一个很有代表性意义的公司。

陆刚:这个赚了多少倍?我看股票连连涨停。

陈鹏辉:接近10倍左右。过去一年红杉医疗方面有两家公司成功上市,一家是珠海健帆,一家是贝达药业,上市之后的表现都非常好。如果还能保持这样的审批速度,我们还有七八家在排队的医疗企业,希望都能更快顺利的上市。

陈金诚:投资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但是带来很多快乐,高痛并快乐着。一年多我们也投了十几个项目,最快的记录,一月份投三月份就退出了,很短的时间赚了五倍。我们去年投资了一个新三板的公司,通过我们的帮助,把实验室的技术转化为产品,这个产品是造福千家万户。现在为止拿到了50多项专利,申报再审的专利还有40多项。

医疗投资领域里的焦虑

陆刚:做投资还是挺辛苦的,开心的事有一件,烦心的事有九件。这几年医疗健康行业变化还是很大,最大的变化就是资本水漫金山。可以看到15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泡沫从高点跌破下来,VC的钱到底往哪里去,很明显往医疗健康领域。传统领域的钱和房地产领域的钱,也过来了,抬高了这个行业的水准。在过去两年、三年的时间,有非常多的医疗专项基金出现了,也在医疗领域扑腾。

  生物科技在15年涨得是比较厉害,但是另外有一个相对在2015年很风光,今年很悲催的就是移动医疗。看到一个跑道大家都在追,很热,要不要去追?追着了,然后套牢了,都很焦虑,我想问问,你拿了这些钱焦虑吗?

郑玉芬:不焦虑。经过十年两个经济周期后,投资练的是你的心态,在大家都很疯狂的状态下去追风时,你还能很有定力,按照自己的逻辑和思维,去找自己的路。这是对投资人的考验,也是对投资人能不能把这个基金管理好,把项目投好的一个挑战。

  比如说20115年整个移动医疗很火爆,今年感觉好像淡下来了。我们前段时间在做一个移动医疗的尽调,看到它的互联网医院每天有20万条医生和患者的互动,而且很多收费已经在落地了。比如回到2000年,大家觉得互联网根本没有办法让大家活下来,然后怎么去赚钱还没有想清楚。大家砸到2005年,百度和腾讯纷纷上市,这是互联网的一个周期。

  再比如2000年硅谷互联网泡沫后,很多人都看衰互联网,但实际上恰恰是在2000年很多很有想法的基金做了布局,2005年才会有那么大的回报出来。投资有点像酿葡萄酒,要看年份,并不是大家很火,就去追哪个方向。往往是别人在唱衰,对这个行业理解不够深,对这个行业有一点看衰时,你去大浪淘沙,淘到了一些好东西。既便宜,而且胜者为王。这么恶劣的情况下活下来一定有他的价值,以及满足市场某种需求。找到了自己的合理空间,和自己的发力点,正在跟实体的医疗进行有机的结合。今年其实上半年,我还是看了很多的移动医疗的项目,之前十个亿的估值,现在差不多两个亿就可以拿下来了,这是投资人与众不同的地方。

陆刚:上一轮的投资人就惨了,10个亿,2个亿拿了,上一轮投资人怎么办?

郑玉芬:还好,我们没砍那么多,基本上跟上一轮投资持平。我是说大浪淘沙下来的大家伙,比较有价值的。从10个亿降到两个亿,我未必会投,取决于基本面到底是怎么样的。整体看下来这些移动医疗有一些是可以挑的,价值价值已经回归理性,甚至偏低的一个状态。我相信回归理性的价位,正是投资人出来干活的时候

陆刚:红杉在医疗上面的投入还是很大的,进入到16年,两个问题,一个红杉投资速度是快了,还是慢了?你对于现在出来那么多的医疗专项基金,怎么看?

陈鹏辉:最不该焦虑可能就是陆总和郑总这样的早期投资人,面对高估值,我们也可以往早期走,早期还是有很多的机会;还要往整合的方向走,中国的医疗发展到今天,整合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大的趋势。很多上市公司,不论是从市值还是PE、利润增长的角度,都非常需要能够整合行业内的医药企业。跟着上市公司,包括我们自己独立做一些行业整合的项目。要么往前走,要么是往后走。

  还可以在外走,前段时间在以色列参加了心血管大会,非常大的感触是技术方面,不管是以色列,还是美国,的确有很多非常创新的东西,而且价格也很合理。当然这些机会对于投资人来说会辛苦一些,不仅是指要走很远的路,同时还要跟当地的基金,跟当地的合作伙伴一起长期磨合合作。最近一两年更多国内资本进入海外不管,在以色列、硅谷、波士顿等生物医药聚集地方进行投资,这也看出了我们资本溢出效应。

  在今天这个时代,投资国界越来越模糊。好的产品不仅可以在国外开发,也可以在中国生根,当然从商业性的角度还需要有非常好的落地基础。

  过去这一年,红杉在医疗领域的投资速度比前两年略慢了一些,我们投资的阶段慢慢开始往前和往后;投资标的由之前百分之百看国内的投资标的,到现在也看一些境外的投资标的。但是我们有一个原则,叫做具有中国元素的境外投资标的。中国元素是我们能够帮到这个企业在中国发展,或者这个企业创始团队是华人,有非常好的沟通基础,这是目前形势下的改变。

陆刚:红杉的格局都很大、规模也好,海外也好,都囊括进去了。天津和江苏来的同志,他们在区域化这一块能作为地头蛇,能抢到特别好的项目,投资是进入更快还是更慢了?

陈巧:我们公司从来没有按区域去划拨重点,真实走行业线——就是从行业细分来下沉,来挖掘企业。所以从区域来讲,其实公司所在的天津,项目源并不算什么优势,而且我们本身已经定位到行业线了,所以我们就没有再从区域上限制了。

孔繁立:医疗医药产业不管是哪个细分行业,一开始就不是区域性的企业,是全球,或者全国,所以我们的投资领域视野比较宽。

  关于焦虑和我们的投资风格来讲,我最大的焦虑来自于整个各路资本杀向医疗健康市场,推动整个价值虚高。近两三年感觉尤为深刻,就是价值虚高。全球创新药的PE不过是7、8倍,但是我们动不动就几十倍。

  关于移动医疗,去年在互联网行业,或者自媒体挑起了一波一波的话题,引起了很大的社会舆论。移动医疗一定是传统医疗的补充,成为不了主体,在相当时间内是补充,不是主体。这是的一;第二,没有线下支撑的移动医疗,纯属于空中楼阁;第三,移动医疗尽可能有需要属性,尽可能避开消费属性。医疗行业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历史悠久的行业,一个行业成长和成熟需要四个字,时间和历史,尤其对于移动医疗这个产业。

刘洪波:我也是在天津,现在觉得区域化色彩还是存在的。我们最早是政府引导基金,2006年做产业化和商业化,然后投了八家上市公司,基本上都在天津,这个区域化我们会坚持下来。我认为一个区域会做一些产业升级,然后在一定的阶段,会产生一些价值。

  然后我们从区域化向全国,或者向全球来辐射,现在看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外地的。我个人做生物医疗和健康这一块的投资,感触是,传统健康行业现在存在一些整合的机会,也会涉足;另外以新兴科技驱动的,比如像基因测序等新的技术,我认为现在过热。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我看了接近200跟分子诊断相关的企业,觉得估值是太高的。但这也是一个好事,为什么是一个好事?投资的价值现在是过高,首先一个基础是人才,现在过热正好会引起一波创业。这是一个平衡,创业的人多了,自然价值就会下来,这是一个循环,会有一些机会,我们在这块布局一些早期的企业。

温度高的医疗行业投什么?

陆刚:在医疗这个行业里面,大家都说现在项目比较贵,温度都比较高,虽然近期有一定的调整。2010年我开始做早期天使投资时,布了三个跑道,移动互联、医疗健康和新型制造。2014年我就知道移动互联的泡沫太大了,15年7月份破了,给我很大的教训,就是垒的太高,后面垮得会很厉害。

  医疗健康现在在哪个温度阶段?我们有一个趋势的判断,确实水温比较高,60、70度,真要加热还有空间,搞得太厉害,整个行业会很惨。作为投资人来说,不贪婪是不行的,天使介入的项目,开一两个亿的都有,通通不接受。

  话题回过来,面对这种贪婪,当然自己希望把自己的内心说出来,对于什么样的跑道贪婪,对于什么项目贪婪,医药健康看起来是一个规模体量很大的行业,大家都在说投独角兽,这个行业会有多少的独角兽出来?这里面我把第一个问题提给鼎晖的张海峰,今年比较热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其实AI整个主题的概念,在医疗领域,你也碰到了一些离谱的项目,对AI和大数据在中国医疗的落地,地气怎么样?会投AI什么领域里的项目?

张海峰:鼎晖医疗板块分了四块,第一个医药板块,第二个是医疗器械,第一个是医疗服务,就是医疗机构,第四个是医疗TMT。你说的我们都归到了第四个板块,第四个板块都投了30多个公司,真正在医疗TMT领域只布局了三家。

  行业过热的问题,移动医疗我们有两个大的原则,第一,从医疗端切入,而不是从互联网端切入;第二,因为我们把医疗TMT和移动医疗放在一块的,看重的是由院内信息化往院外扩展的,而不是院外往院内切的。最好商业模式离钱近一点,赚钱的逻辑和变现都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个领域布局是非常谨慎。

  说到焦虑的问题,其实每个板块有每个板块投资逻辑,这四个板块投资逻辑完全不一样,对于投资人怎么样去应对这个行业过热的问题,只有两个办法,第一个,投资人最大的权利就是不投;第二,尽可能创造交易机会和打差异化。

  差异化,就是第一我们有将近十家上市公司,可以再布局最早一点的公司,这样从项目评估的角度,有很多专家去支持我们,可以投得更精准。早期的项目退出时间太长,我们给他做投后管理,有更好的退出渠道。医药确实竞争很激烈,中国很多创新药都是TO VC的项目,还是要回归到最后的商业本质。

未来医疗是跨界的

陆刚:红杉是赛道型的投资特点,说一说现在对于后面你们在关注哪些赛道。

陈鹏辉:大家都讲了投资医疗的细分赛道,我觉得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领域,我们叫做跨界融合。十年前,消费行业和互联网是两个不同的行业。现在消费和互联网越来越不可分割,比如更多电商既是互联网公司也是消费品公司

  我觉得未来医疗也有一个跨界的趋势,它的跨界既有需求驱动的,也有是技术驱动的。比如医疗和消费的跨界机会,我们看到很多企业用医疗的品质和工艺来做消费升级的产品,消费者会觉得放心,安全,高品质。

  红杉投资的一家做药用化妆品企业,增长速度非常惊人。他巧妙的把中草药和化妆品结合在一起。解决了痘的问题,产品口碑特别好。医疗和移动互联网跨界有了移动医疗。再往后医疗跟很多行业跨界,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些公司在今天来看不纯粹是一个医疗公司,蕴藏着很多机会。

陆刚:你说的我特别有感触,在过去三年大家提的都是互联网+医药,做医疗做得比较深的人都知道,互联网+医疗不如医疗+互联网来得更靠谱。互联网能占多大的比重,各个细分场景不同还是有非常不同的比重。儿科也是消费升级的主体,还有医疗+数据,+AI,还是一个非常早的跑道,肯定是值得关注的。但是再强调一下价格千万别高,因为路还很漫长,还没有那么快。用这些思路去看,真的能找出一些创新点。

爆发力最强是赛道

  对于爆发力最强的跑道,问在座的所有人,你们心中爆发力最强的跑道是什么,要用多少耐心摸索这一条跑道里面的项目?

陈金诚:还是要看运气,我感觉可穿戴医疗设备这一块,有可能是这一块爆发力最大的。

陆刚:医疗的可穿戴设备,或者医疗级的远程数据终端,可能会成为下面的一个爆发热点,因为移动互联网起来有了互联手机,医疗行业还没有一个远端医疗级用的终端,手环是消费型的,不会对这个行业起到真正的作用。

陈鹏辉:医疗更多的是比持久力的一个行业,而不是比爆发力,做新药,做医疗器械,做服务时间都很长。也都要审批,在医疗行业里面我没有想到有爆发力特别强的,反而是在一些医疗跨界行业里面,在没有那么多监管的领域里面可能会有出乎意料的快速增长。

陆刚:在医疗创新领域里面,资本希望三年就来五倍和十倍,医疗确实很少见到这种回报水平的,也有一句话叫快资本和慢医疗,医疗确实有很多的细分领域,会有比较慢的特点。

陈巧:只说一个领域,我觉得对医疗大健康来讲,需要一个耐心的等待,是一个长周期投资的行业。在这个领域里面,未来十年我是非常看好在诊断试剂这个领域的投资。因为大的逻辑我认为是以药养医到以检养医已经到来,从临床的需求,医药投资的本质是回归到临床的需求,诊断试剂是有很持久的增长潜力,包括整个审批的门槛,或者时间的周期,包括平台性的技术。从各方面综合来看,我是比较看好这个领域的投资。当然这个领域有很多的细分,可能分得非常细,我觉得每个领域都有投资机会,可以仔细在这里面筛选。

孔繁立:我个人的观点是医疗产业投资最大的机会在于所有的投资建立在以医生和患者根本需求为基础上的创新,这是一切贯穿始终各个子行业的投资亮点。

刘洪波:现在是整个大健康的行业,现在医疗是急需的,但解决医药的问题,可能是往前的诊断,或者是预防,甚至体育文娱、食品、环境都有关,这个话题比较大。我想说各个细分领域投资都是有价值的,投资的时点非常重要

张海峰:说到医疗领域会出现爆发点,哪个领域可以投出独角兽,这个问题确实把我难到了,因为在我的心目中,确实这是互联网思维,不是医疗思维。作为一个专业投资人应该抱有什么样的心态去看什么样的投资,第一个心态是敬畏,其实医生每天干的活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第一句话就是极少能治愈,第二句话是少数能缓解,第三句话总是在安慰。医疗发展到今天,对于大多数的疾病,都是没有办法治的,少数真正所谓治好的病,是靠药物的辅助作用下,人体机能实现的恢复。

第二个是专业。国外药企来讲,看到一个药卖到几十亿美金、上百亿美金,一个创新药投入十几个亿美金。多少科学做大概十多年的时间,成功率不到10%,肿瘤可能低于10%,抗感染率是10%多。他们都是非常专业的人,为什么愿意花十多个亿研究只有10%成功率的领域,作为投资人来讲我们不可能比他们还专业,所以这个领域是非常专业的领域,风险也非常大的领域。

第三这个行业太复杂了。医保和商业保险,上面还有衙门监管机构。医院是非常强势的,医生是药物的决策者,完全的信息不对称,产业链非常复杂,稍微一动就涉及到某个方面的利益,这个行业是慢活和细活。我们基金是十年期,我们可以陪伴企业走十年的时间,那个领域比较看好,我看好器械的整合趋势,器械在国外跟药是1:1比例,国内占了药的四分之一,器械又是一个天然分散的领域,这个领域产生不一样,隔行如隔山,每个领域其实都非常分散,非常细小,长到一定的程度,企业也长不动了,天然就有被卖的需求。所以我们积极布局一些有好的销售渠道的公司,围绕它做的这种兼并整合。

郑玉芬:我可能会从另外一个维度来讲,刚才大家从细分领域,我更想从病种领域,如果你看一下1996年到2006,到2016年整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会看到排名中国前十位死亡原因的一个病种的变化,96年的时候大多数以感染性的疾病为主,目前主要是一些慢性疾病为主,就是排在前十位中国人死亡的原因,这是我们医疗投资关注的。

  所以从疾病发病原因和种类上,我更关注骨科,心脑血管,以及癌症,如果选择一个,我会选择癌症,这个是它的早期预防和检测,以及后端如何去监控,三年一小关,五年一大关。

  VC要靠眼光去赚钱的,如果这个行业已经很热了,估值已经很高,那是你退出离场的时候,而不是冲进去的时候。2008、2009年很多人还不知道基因的时候,我就已经在看这些公司。等到现在已经很火,这种一代测序技术,差不多估值可以拿到5、10倍的收益,就是退出离场的时候。

陆刚:开心到焦虑,医疗整体是一个相对比较慢的投资领域,水漫金山式的资本涌入,现在已经造成了价值洼地。因为估值高涨,造成了较多的泡沫,后续融资也好,都会被套在高位。在价值洼地和未来增长空间上,相对可以预见的情况下面,医疗健康间成为一个回报率比较平均的行业。让我们一起努力,别把这个行业的泡沫做得太大。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