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美图上市在即,蔡文胜如何预见互联网的“下半场”?

现在一个新的消费品,虚拟网络出来了,我们把更多的娱乐放到了虚拟上面。以前男人赚钱了就泡夜总会,所以当时各个城市的夜总会都发财了,现在男人流行到网站、映客、陌陌上去看直播,它其实就是网上的夜总会,所以这是一个虚拟的消费品升级。

  我大概是2000年进入互联网行业,一开始其实跟股票有关,而且跟港股也有关。

  1999年9月26号,我买了我人生的*支股票,是在香港,盈科数码,也就是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做的。当时1999年9月份我买的时候是5.8港币,后来在2000年1月份20块的价格卖掉。非常幸运,因为刚好2000年是互联网的一个大泡沫。

  我就是因为当时买了这个股票,为了看这个股票的信息,我才开始学上网的。

  当时香港的报价,这个信息都非常慢,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开始对互联网非常感兴趣。因为我觉得互联网太神奇了,我竟然不用去港交所,不用去证券公司,我就能在网上下单,赚钱。当时下单比较难,只是在网上看信息然后用电话去下单,所以我就回到大陆,在厦门开始互联网创业。

  一开始我瞄准了一个方向,是域名投资,当时看了两个新闻对我触动很大。一个是当时李泽楷成功以后,李嘉诚同样也发展互联网,就买了个域名叫tom.com。这个域名花了300万港币再加3%的期权,把这个买下来并包装上市,当时创造了香港的新股认购记录,这是*个新闻。

  第二个新闻就是当时有一个域名叫Business,当时卖出了750万美金,我就觉得这太神奇了,因为当时注册一个域名只是220块人民币。220块就能赚到几十万、几百万、几千万,这太符合我的胃口了,因为我就喜欢干那种一块钱赚一百块的事,一块钱赚五块的事实在太慢了。

  所以2000年我就专注做这一方面。但那一年我是失败的,从两个方面来说都失败。

  *,因为赚到盈科的钱,让我觉得做股票实在是太爽了,不用天天跟人家打交道,就看着电脑研究各种资料就能发财。但后来2000年我几乎把赚的钱全部吐回去了,因为互联网泡沫破灭,所有人都亏了。

  第二,我当时狂注册了一千多个域名,想着注册完,就等着发财了!因为当时人家卖几百万、几千万,我想我一个卖50万就可以了,结果一千多个,基本没有人来问价,偶尔有一两个来问价,我都开50万,然后就没有消息了。那时候,谁都想通过股票、域名这么简单的方式来赚钱,我相信这是很多人的梦想。

  所以2000年我又陷入到了一个非常大的低潮。

  我在反省,发现注册的一千多个域名都是垃圾。为什么呢?因为域名的出现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当时还是免费的,后来真正商业化的开展是在1991年-1992年,那时候就开始了*批的抢注热潮,但是那时候大部分好的域名基本都被抢完了。到了第二批也就是1998、1999年,因为互联网又带动了第二批热潮,把能注册的域名基本上也都注册完了。等2000年我进入的时候,我能想到的域名一定都是人家不要的,那能有什么好域名?基本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域名。

  但这事最后其实还是成就了我,后来我发现好域名虽然都被人家注册完了,但是有的人可能就忘记交钱了,就会掉下来,后来我才理解到,是因为互联网泡沫破灭,很多人也不交钱了。

  所以2001年后我反而开始注册到好域名了,那时候我重新疏理了一下,以前我注册域名是买了一个英文字典,把每一个英文单词都往下输,我也把中国的商标库给导下来,每个商标都去看,后来当然全部没了。后来我就自己建立了一个库,盯着这些域名,发现他们什么时候会掉下来,然后是不是可以重新注册到,因为这已经是别人认同的,别人已经有价值的,我们可以重新拿到,有些刚好域名的价格也下降了,从220下降到110,下降到80块,后来我们批量的注册以后就60块钱。

  所以从2001年到2003年,这个时候,我注册到了很多好的域名。能抢到好域名的秘诀这里面的小细节至少不下于十个或几十个,其实是有这样一个关注细节的过程才会让你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我可以骄傲的讲,在当时只要任何域名掉下来,我肯定是前三名能拿到的。

  2000年到2004年,我一直就留在厦门做这样的事情,身边只有几个员工,我刚进入互联网的时候连打字都不会。2000年当时就在网上招了*个员工,武汉人,是个程序高手。在网上我跟他交流,就把他“忽悠”到厦门,他当时一个月只有2000块工资,我说你到厦门跟我,我保证你赚5倍,所以他成了我的技术人员。

  其实我也挺怀念那个日子,因为比较轻松。那时候让我对中国互联网有了深入的了解,我通过域名这个事开始把中国排名前一万名的网站都了解透了,了解搜狐是怎么回事,新浪是怎么回事,他们为什么做的好,这个时候其实奠定了我一个很好的基础,包括很多人都不知道新浪是怎么创建的,他之前的域名叫 Richwin四通利方,可能全中国不到10个人会知道其实他更早的域名是 srsnet.com,因为那个域名掉了,所以后来才改成 sina.com。

  还有无数的故事。

  我要说的前面这四年其实是我“卧薪尝胆”的时期。有一个法则叫“一万小时法则”,我觉得这是非常对的,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要有一万个小时的锻炼,这个其实也会决定你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再举个例子,比如巴菲特。很多人都想学巴菲特,为什么先不从他的学习能力学起?巴菲特在1955年回到老家奥马哈那个小镇的时候。当时美国大概也只有三千多个股票,但是巴菲特把三千多个股票所有的财报全部都了解的一清二楚,只要谁问他,他都能给你说出这个财报的亮点和不足等等各个方面,这也奠定了他能够快速的找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二、从创业到投资,抓住时代的变化

  后来2004年我去了北京,我就创建了265.com,2004年到北京非常幸运,得到了IDG和谷歌的投资,2008年卖给谷歌。

  因为卖掉了265,我选择又回到厦门,这也才能创造出后来的4399游戏跟美图秀秀。

  在2004-2008年这个阶段,我还开始做了一些投资的项目,包括58,2005年的时候我投了50万人民币,这个回报现在应该是几亿美金。暴风影音也是2005年投的,当时投资是180万人民币,现在回报也是几亿人民币。

  上面这两个故事给我的启发是,投资是需要时间的。

  所以这里也给我很大启发,2005年、2006、2007年,我其实投了差不多有七八十个项目,后来也在反省,真正能让你赚钱的就是两三个公司,两三个股票。

  投资也真的是需要远见的。

  那什么是好的投资呢?

巴菲特是我非常崇拜的一个人,他的投资就是围绕消费类产品。巴菲特的逻辑是什么?他在喝可口可乐他就买可口可乐的股票,他在嚼箭牌口香糖他就买箭牌口香糖的股票,他在看华盛顿邮报就去买华盛顿邮报的股票,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朴素的道理。

  今天*的差别就是消费品在改变。因为我们慢慢不再看报纸,我们的报道有更多的选择了,现在的口香糖千奇百怪,现在的消费品变成什么了,你在刷微信你就赶紧买腾讯的股票,你在用美图秀秀你就应该买美图秀秀的股票,你用小米手机就去买小米手机的股票(如果有的话),这其实就是个简单朴素的道理。

  其实消费品已经从实体转到虚拟了。30年前,因为我是70年出生的,我那时候我记得10岁以前我是穿不到新裤子的,我的裤子穿坏了要补,其实已经是我哥哥穿过的了,我妈给我补一下我再穿。所以那时候我们那个地方创业的人,安踏就做鞋,七匹狼做衣服衬衫,一定发财,因为那时候物资匮乏。

  后来我们为了改善生活,为了吃的方便,所以娃哈哈卖水,康师傅卖方便面,他们就发财了。后来我们觉得老房子不好,所以万科万达就做了一大堆房子给我们,这些人在不同的阶段都发财了。

  但到了今天,大部分的物资其实都是过剩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那一波中有的企业现在不太好的原因。

  80年代、90年代为什么日本电器索尼、松下挣那么多钱,而为什么现在又亏钱?

  因为他们把效率提高到极限,最终其实一定是亏钱的。以前我们穿衣服是因为一定要保暖,穿破了才换,现在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是为了时尚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日本人做的家用电器,说实话如果因为用破你才去换,你一百年也不会用坏,所以他会进入破产阶段。

  现在一个新的消费品,虚拟网络出来了,我们把更多的娱乐放到了虚拟上面。以前男人赚钱了就泡夜总会,所以当时各个城市的夜总会都发财了,现在男人流行到网站、映客、陌陌上去看直播,它其实就是网上的夜总会,所以这是一个虚拟的消费品升级。

另外一个升级是什么?

——情感的需求。有句话说得很好,代表大部分女生,也代表25岁以下男生的消费需求,三个词:爱美,怕死,缺爱。

  这几乎是现在所有消费的重点,你只要围绕这三句话,围绕这三个去做消费品都是对的。

  所以你可以看到,美图秀秀为什么这么多人用,因为所有人都爱美。你们去看看现在的朋友圈,你会发现大部分都在锻炼身体,在跑马拉松,因为都怕死。为什么我们的社交网络现在这么流行,因为现在的小孩除了学校就是家庭,应该是缺乏爱的,所以他们要在网上找各种各样的爱。

三、后BAT时代,颠覆者从何而出?

  我们都在说现在很难再出现BAT这样的公司了,但我认为一定还会有新的大公司出现。现在很多人就有一个逻辑,BAT是做什么,就是做互联网。

  错。

  我们知道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就是三大门户,网易搜狐、新浪。你知道在12年前,也就是2004年,有谁会知道BAT会崛起吗?在北京当时我记得很清楚,技术人员都不愿意去百度,因为大家不看好。腾讯、阿里也差不多,都是算第二梯队,但这十年过来,他们三个成为最强者。同样的道理,你认为他们三个未来就是最强的吗?不,一定会有新的去打破他们,你就需要找到他们。

新的颠覆者要具备什么特征呢?

首先,我们去看互联网的发展,我觉得互联网的发展就像一百多年前的电力发展是一模一样的。

  我们知道电的诞生是1895年爱迪生在纽约第五大道开的世界上*个电厂,发电机是英国人发明的,但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电力,作为世界上*个电厂它可以集中供电,这家公司也是今天的GE。GE公司就是这样来的。

  当时电力刚出现的时候,就像我们十几年前看互联网我们都觉得挺神秘,当时GE出来的时候,大家都觉得电力公司就是老大,但GE并未成为当时*钱的公司。现在的谷歌、Facebook,雅虎、苹果他们就像一百多年前的电力公司,中国的BAT也是,那些陆陆续续在做基础建设的,未来真正赚钱的一定不是他们。

  比如有了电,整个世界产业都发生了变化。福特就因为有了电站,1920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线。以前德国人做一部汽车大概要花10个人工花半年时间才敲出一部汽车。但福特的汽车流水线很简单,生产汽车的效率极大的提高。他卖T型车,当时在德国卖一部车子大概需要五千美金,他卖500美金。T型车从1920年存在大概到1970年,所以福特成为了美国最富有的人。

  那有了电我们可以发明什么,发明电冰箱、电风扇、电视机、收音机一大堆电器,这些都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且在电的基础上发明这些的,都成了最有钱的人,也不是之一。他怎么改变我们的?

  再看电冰箱的发展,其实就改变了当时整个世界经济的格局。我们知道波士顿是一个美国有钱的城市,我们路演都要去波士顿,因为那边人很有钱。波士顿最早靠什么起家,靠捕鲸鱼,运冰船这两个产业起家。捕鲸鱼是为了做蜡烛,运冰船是把冰运到欧洲储存食物,但有了电发明以后,这些行业都消灭了。

  比如电熨斗。为什么我们今天有男女平等,就因为有了电熨斗的出现。为什么呢,当时一个女人一天大概要花8个小时做家务,其中2-3个小时在烫衣服,后来有了电熨斗,女人的家务工作时间变短了,女人也可以走出家门去工作了。正因为走出家门工作,才开始有了经济独立,有了经济独立也就可以参加更多的社交活动。

  再看香奈儿,现在很多人都在买她的包,但是香奈儿它真正厉害的不是它的包,而是创造性。

  当时女人的裙子都很长,她们出来工作后都觉得不方便。后来香奈儿在巴黎,她就把裙子剪到膝盖这里,当时这是她*个这样干,后来也就成了今天职业装的由来。香奈儿还发明了什么,她还发明了运动服装。为什么她会发明这个,因为她的情人是俄罗斯人,一个作曲家,只有俄罗斯人穿秋裤,她从这里得到启发,把秋裤加了两个口袋,就成了今天的运动服装。

  其实我在说这些比喻,也是在说到今天互联网一切都好,BAT,Facebook也好,都把基础建设都搭好了,就像我们30年前的中国经济腾飞要先修桥造路一样,但那些修桥造路的不一定是*钱的。互联网接下来进入“下一场”,就是一定要用这些基础建设做出创造,这些创造者就是颠覆者。

UberAirbnb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这两个公司严格意义上并不是互联网公司。Airbnb的创始人只是个设计师,但这两家其实就是利用互联网去颠覆我们现有的东西。这两个颠覆的为什么会比较快成功?是因为这两个体量特别大,一个是车,一个是房。

  未来其实还有太多可以颠覆的,比如房子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为什么一定要一室一厅,两室一厅,为什么一定要这样?为什么不能是其他样子?前段时间我们去香港,看到香港的公司都会有一个会议室,但是利用率我估计平均一天也就一次。香港是一个地价蛮贵的地方,为什么不设计share一下呢。

  未来其实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被颠覆的,这是一个趋势,也是一个方向。

颠覆者第二个特质是要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其实美图是什么?

  当时我们做美图的时候也没想过女孩子能够修脸,当时其实就是做“傻瓜化”。因为当时要修图就一定要用Photoshop,但它太复杂了,我们就做了傻瓜版的PS。比如你要修眼睛,你要进到Photoshop后台,调这个参数,那个参数,这得多专业才行啊?其实干吗要那么复杂,不就是要把眼睛弄大吗?无非是小大,中大,大大。那干脆我就用技术就先把这个模型调好,然后让你选择,一键修复。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也就是最开始的美图。

  当然美图后面优化了很多,但切入点都是很简单的,逻辑都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公司跟产品未来就可能有巨大的发展。

第三,就是能够颠覆原本的商业模式、运输途径的。

  比如小米。小米为什么成功,我现在还是认为他成功,雷军只是在成长的路上有一个暂时平台期。

  很简单,联想当时要卖一台手机,要找一大堆的市场调查人员去调查,然后要生产两百万台,开始砸广告铺渠道,整个过程太复杂了。雷军把中间全部砍掉,他不用调查人员,在微博发一个大家需要什么样的手机,一大堆人给他反馈,这个比调查更有效。第二,他一定要生产多少台让大家看到,大家说要买一百万台,他还不放心,那你们一人交50块定金才下单。下完单以后开始开卖,他也不通过渠道,就直接从厂家发货给你,这个过程少了多少费用?

  我觉得雷军这个人真的非常棒,他前面三年其实都在网上卖,这个效率非常高。只不过后来他想卖更多,卖个一亿台,两亿台,所以切入传统渠道,才把自己变重了。

  有了这个思路,你再看娃哈哈卖水。他牛在哪里,主要就是做的广告和铺的渠道,这两方面强。那为什么没有人就拿水在网上打品牌,去掉中间商直接批发去卖,一瓶水一块钱?说实话,你在村庄卖1快钱的利润中,娃哈哈大概只拿到3毛钱,7毛钱都被中间商拿走了。为什么不做一个APP,让各个村庄的小卖店就下一个单,要十箱、二十箱,然后再送到,扫码付钱,也不用给什么供应链、金融之类的赚钱。所以这里面还有非常多的空间。

  最后我想说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的事。确实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因为大部分的精英主流人群都没想到特朗普会当选。这其实也说明很多问题。

  我们现在大部分人听主流意见。其实所谓的主流所谓的精英不一定靠谱,因为他代表不了广大的人民群众。这是一个颠覆。

  第二个,很多人担心股票跌,后来美股竟然涨了,这也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究其原因,说明大家也接受了特朗普。世界都在变,特朗普他也在改变,有人说今年是黑天鹅,我认为不是,因为这已经成为常态。这世界变化太快,没有什么所谓的黑天鹅,其实接下来每个月乃至每天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

  如今再大的事情,消息都只会存在一两天,估计一个星期后再没有人去议论这个事情了。原因也就是因为信息太多,所以黑天鹅其实也会慢慢的变成就像白天鹅一样频繁。

  更有意思的是,当时主流传统媒体去猜希拉里赢,他们的错误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为什么社交媒体包括谷歌、Facebook也都觉得希拉里会赢呢?

  我看到一张统计图:这张图是说,如果只统计18-25岁这个年龄群的投票,那么希拉里是以 504 VS 23 的*优势胜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因为社交网络上做调查,一般的信息是愿意表达意见的那部分人提供的,所以这个调查结果大部分是错的。

  所以在美国,18-25岁几乎全部是支持希拉里的,压倒性地赢了川普,于是就会形成社交媒体都认为希拉里是会赢的,但是最后才知道是错的。因为中西部的那些中老年人根本不表达意见,也不参与调查。英国的脱欧也是一样的道理,当时主流的媒体都报道说不赞成脱欧,因为都是年轻人在表达意见,老年人都是沉默的。

  这也是非常悲哀的事情。所有重大的决策其实都是为了年轻人,但投票结果却是由老年人来决定年轻人的未来。

  最后我想说,把投资这件事做好是很有意义的。当然成功不会那么容易,必须要花一定的时间去研究、调查,能够有独立的思考能力才有机会成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IDG资本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