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共享单车:政府合作成趋势 倒闭潮难避免

为了寻求规模效益,各大平台无法停下扩张的步伐,供应链和融资能力的差异越发凸显。采访中,不少共享单车界人士都认为,这场热潮期限不会超过1年。等下一个冬天来临,共享单车公司们也将迎来冬天。

  在资本寒冬的哀嚎中,共享单车以一匹黑马的姿态冲了出来,点燃了整个冬天。

  最近一段时间,每隔几天就会收到一家共享单车平台融资的消息,有的媒体人表示“已经麻木了”。随着摩拜获得2.15亿美元D轮融资,ofo随机发表声明宣称已经准备好了充足的弹药,可以应对各种竞争。火爆的对话将公司间的竞争氛围引向了高潮。

  但这并非终点。骑记CEO黄尉祥说,现在推出共享单车产品的已经有数十家公司,接下来市场上还会迎来十多位竞争者,小蓝单车CEO李刚也表示,三月底会是共享单车的决战期。没有融资的,连战场都无法进入。

  在接受采访时,不少共享单车的创业者都表示,产品、服务、资金是决定这场赛跑最终胜利的关键。在这场即将到来的鏖战中,产业链的上下游都已经全身心投入。一位共享单车品牌的CEO表示,现在全国80%的自行车生产线上出产的,都是共享单车。


抢占市场靠拼数量 供应链压力难纾解

  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表示公司现在的目标是每个城市投放10万辆车,目前的最新消息是摩拜马上进入到第12个城市。粗略估算下,摩拜需要上百万辆车才能达成目标。

  单价低廉的ofo也不遑多让。ofo公关在1月10日告诉凤凰科技,小黄车覆盖了33座城市,链接单车80万辆。根据ofo的大共享计划,个人闲置车辆也可纳入小黄车的体系中,但目前只透露了校园市场中有10%的车源来自于个人。

  摩拜、ofo,已经出现的各个公司,再加上业界认为将要现身的不少于十家共享单车平台,整个市场上将会迎来近50个玩家。2017年的共享单车,和2011年的团购、2013年的打车平台处在一个相似的境地。单车供应链的压力或许遏制了更多平台的涌现,但有限的资源更加剧了其中的竞争。

  厂商的生产能力始终是有限的。根据《财经天下》的报道,飞鸽为ofo订单开的两条产线每天各自能够生产1200辆自行车,赶进度的时候能够生产2000辆左右。而飞鸽去年10月、11月与悠悠单车Joybike、快兔出行谈下的生意,都还没来得及挤出产线来投产。更令供应链吃紧的消息是,现在可能还会有新的共享单车的订单。

  像摩拜、小蓝这样既有自己投建的生产线,又有合作工厂的平台最有优势。它们没有断货之虞,还能进一步提高产能。背后有自行车大厂商作为投资方的公司,比如优拜、小鸣,*的保障则是生产质量的稳定。如果没有这样关系足够密切的工厂,那就要向ofo一样用足够大的数量来吸引供应商。

  一些厂商如飞鸽等“明显感觉产能不足,开始筹备扩建产房了”,但是更多的上游供应链仍处于观望的状态,担心扩大产能后共享单车订单反而减少的种种问题。单车供应链的压力或许遏制了更多平台的涌现,但有限的资源更加剧了其中的竞争。


盈利模式成谜 融资能力是破局关键

  现在看来,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不外乎以下几种:*是租赁过程中用户支付的骑车费用,这是目前最直接的收入方式;第二是用户在注册使用时缴纳的押金,为平台带来一部分沉淀费用,从而通过各种金融手段获得收益;第三是在规模足够大的情况下获得厂商投放的平台广告。

  摩拜不急于盈利,王晓峰曾说:“摩拜的产品和服务从正式推出到现在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太着急考虑短期之内实现盈利,摩拜就很难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其创始人胡玮炜也在多个场合表示,现阶段的重心是要打磨产品,盈利要以后再考虑。

  Ofo也表示不担心钱。他们的官方回复是:“ofo现金流很健康,是业内*一个具备良好自我造血能力的共享单车服务平台,后续运营成本也是业内*的。”但具体到有哪些造血方式时,ofo暂时还不予外漏。

  连领跑的两家公司都无法解释清楚盈利问题,其余的共享单车平台则更是讳莫如深。

  根据《江苏商报》的报道,全国公共自行车最普及的杭州,2015年平均日利用率是每辆车3.75次。现在的共享单车大多采用1小时收费1元的标准,以每辆车日均收益4元来计算,一辆造价1000元左右的车,要用250天才能收回成本,这还不包括每日进行单车投放、密度调控、检修维护等费用,也没有将折损率计算在内。一些缺乏保护措施的共享单车,虽然造价低廉,维修费、折损率会相应增高,也无法在短期内收回成本。

  花钱和挣钱的不对称性,对公司的融资能力造成了严峻的考验。在前期划分势力范围的斗争中,融资速度的差异将会成为平台进化的分水岭。

  不过只要能持续融资,盈利模式并不是共享单车公司最头疼的问题。按互联网公司的标准,规模最重要,有了用户,不愁没办法获得收入。

政府合作成趋势 倒闭潮难避免

  除了已经展开激烈竞争的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大量的二线城市既没有庞大的单车容纳量,也没有对大平台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但在环境和交通双重重压下,城市政府也开始积极寻求合作对象。

  厦门市政府与骑记展开合作,为共享单车设立合作站点和停放区域,同时将市民卡与共享单车打通。骑呗已经进军山西省临汾市,同当地政府合作推行互联网+绿色出行的共享单车理念。

  黄尉祥说,目前地方政府也在按照实际承载量规划共享单车的发展,向各个公司分配限定的数额,以促使共享单车项目达成有序竞争,以免出现平台撤离后,废弃车辆妨碍市政环境的情况。

  如果没有赶上*波抢占城市红利的浪潮,单车平台选择与二线城市进行合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战火暂时没有蔓延到这些城市的情况下,这些公司还可做一方诸侯。

  但这并非长久之计。为了寻求规模效益,各大平台无法停下扩张的步伐,供应链和融资能力的差异越发凸显。采访中,不少共享单车界人士都认为,这场热潮期限不会超过1年。等下一个冬天来临,共享单车公司们也将迎来冬天。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凤凰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