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走到了IPO重要关口 滴滴只好妥协:阶段性取消出租车“建议调度费”功能 !

如今,滴滴紧急宣布阶段性取消出租车“建议调度费”功能,作出了让步。而这份有些姗姗来迟的妥协,避免我们重新回到原点——回到了那个没有快车、没有顺风车、没有专车,只有出租车的时候。

  用户终于等来了滴滴官方的重磅回应!1月23日傍晚,滴滴出行宣布,自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阶段性取消出租车“建议调度费”功能,以减少因为春运期间本身供不应求和价格因素带来的体验问题。

  不过,滴滴方面补充,为了鼓励在春节期间坚持出车的司机师傅,仍会保留用户主动给予调度费的功能,春节过后会根据用户的反馈再做决策。滴滴强调,所有调度费滴滴分文不取。

  至此,在这场持续了数日的“打车难、打车贵”纷争中,滴滴做出了让步。

“不加钱叫不到车”

  时间回到数日前,那时并不是这番景象。北京冬夜,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等了近三十分钟,加了一倍价钱后我终于上了一辆出租车。

  那时是晚上近九点,已不是常规意义上的高峰期了。等车过程中也看到正常运营的出租车经过,但都对我的招手视而不见。

  这样的遭遇并非只有我一人。临近春节,不少人发现,用滴滴打车的等待时间比以前更长;动态调价后,专车、快车的价格是以前的一倍甚至更多;在滴滴平台上呼叫出租车也需要加价….总而言之,滴滴一下,要么无人应答,要么马上加价

  从一开始人人安利的天使到“魔鬼”,滴滴似乎正渐渐偏离大家对它期许的那一条路。当初就是为了解决“叫车难、叫车贵”而生的滴滴,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会被指责为“罪魁祸首”。

  正如Uber中国前员工谈婧所认为,造成现在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滴滴的派单逻辑存在问题,导致其引导了司机的故意加价和接单速度慢。

  她解释称,在打车的时候,滴滴界面会默认在加价的选项上,而且用户可以选择加不同的价格,如果一次加价没被接单,还可以调整加价。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司机会倾向于不接不加价的订单,而乘客需要反复加价才能叫到车,由此,双方都浪费了时间,用户花了更多的钱,而规则制定者有了更多牟利的空间。

  用户的切身经历验证了这一说法。在微博上,网友@马楚钧称:上海的滴滴打车最近神经病一样,打不到车不说,平时40元的路程一定要加价到100才有人接单,你这是要上天啊!我身边所有的朋友和同事都遇到这种情况,司机根本就不接单!如果你们还想做下去的话,请尊重一下上海的穷人们!

  相同的事请也发生在北京、深圳、广州等城市。实际上,2016年下半年以来,一二线城市中经常出现调价2、3倍的情况。在滴滴的计价规则中,对动态加价的解释为:“当处于高峰时段,周围司机较少,或司机距离您较远的情况下,为了促进成交,鼓励司机更快接单,平台会对订单适当加价。”然而对于加价的幅度并没有做过多解释。

  如今,在大家看来,滴滴平台实际上方便司机选择性“拒载。

滴滴背锅?

  滴滴的态度很明显:这个锅我们不背。

  佐证是,“打车难、打车贵”反映的是供需双方供不应求的关系。简单地说,要打车人还没减少,但车已经变少了,而在滴滴看来,车变少并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

  1月21晚上,滴滴出行的高级产品总监罗文在知乎上做了回应:在春运开始后,北京在线的司机数量一直在下降,相比于1月10日之前,整整下降了25%,而订单的需求却在增加,呈现30%的涨幅

  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5—2016)》的数据,2015 年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占到37.9%。1 月13 号的春运来临之际,返乡过年的外来人口增多,其中就包括滴滴平台上的快车/专车司机。

  但是,去年和今年的春节,也有司机回老家,却没有发生今年这样的极端情况。这里,我们不得不提起更重要的一点——各地正式出台的网约车政策,导致司机流失

  在北京,要成为一个专车/快车司机,必须要拥有本地户籍、本市车辆号牌;通过网约车考试;车辆在轴距、排气量上满足要求等。上海政府同样对司机的户籍、汽车排气量和轴距做出了规定。

  而早前,滴滴也曾向官方“哭诉”:在上海已激活的41 万余司机中,仅有不到1 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

  或许,正是所有矛盾聚集在一起,引发了这次大面积的“打车难、打车贵”现象。滴滴平台本身的问题埋下了隐患,而春节来临和网约车新规落地,则成为了导火索。

滴滴只是一个出租车公司?

  尽管打不上车不全是滴滴的锅,但暴露出来的问题足以让我们重新审视这家公司。

  一直以来,质疑滴滴的声音从未消失,“滴滴只是一个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出租车公司?滴滴的分享经济是伪命题?”而如今,随着“打车难、打车贵”现象凸显,我们发现这样的说法似乎也存在着合理性。

  一开始,滴滴是想通过建立一个规模庞大的网络信息服务和交易平台,找到一个比现有的出租车行业更低的价格区间,吸引众多DS用户,从而吃掉出租车市场的巨大利润。这个逻辑受到投资人的极力追捧,但是滴滴自己首先放弃了。

叫车难和打车贵两个痛点,滴滴看起来完美的解决了第一个。而打车贵的问题,滴滴初期通过烧钱补贴的方式阶段性的解决了,但现在,一切又仿佛回到了原点

  有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出行成本包括车辆成本,燃油费用和司机工资等。出租车行业的成本结构经过多年的管制,已经非常清晰了。出租车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滴滴很难再进行优化,也毫无解决对策:仅仅通过改善叫车效率根本优化不了成本结构,于是只能涨价。

  绝大多数的滴滴司机都是全职干活,说到底就是冲着补贴而来。他们本质上就是水平更差的出租车司机,但滴滴必须提供更高水平的激励。因此,由于大量全职司机的存在,导致滴滴实质只是一个不规范的出租车公司

  滴滴平台上,真正的分享经济就是顺风车。我本来就要出行,顺便拉你一下,钱多点少点没关系,开心就好。这个弹性才是分享经济创造价值的地方。

  1月17号,滴滴在北京著名的“网约没有车”地区——工体北路的工人体育馆举行盛大的公司年会,近七千名员工到场,程维也发表了万字致辞。所有到场人员,不分职位、岗位,人手一份千元打车红包,可直接抵扣滴滴打车费,光红包就发出去700万,还不算其他中间层的大奖二奖三奖…

  然而,大场面的年会并未能掩盖这家公司背后的危机。正如在程维近万字的致辞中,出现了18次“挑战”,值得玩味。

或许又回到“出租车时代”


  2012年成立以来,滴滴一直通过资本进行快速扩张,四年多来,先后进行超过七轮融资,在去年的融资中,从中国人寿、Apple苹果等投资者手中拿到了45亿美元。去年8月吞并Uber中国团队之后,滴滴的估值已经达到350亿美元。

如今,滴滴不知不觉走到了IPO重要关口

  去年5月底,有媒体曝光了一份滴滴出行的股权投资项目书,显示滴滴预计将于2018年下半年在美国上市,届时估值将达800亿-1000亿美元。

  尽管后来滴滴否认了这一文件的真实性,并否认有上市计划。但是,经历过这么多轮融资的滴滴出行,如此众多的投资者,如果不进行IPO,滴滴恐怕很难全身而退。资本要变现,投资人只能通过滴滴上市退出,因此上市是必然的,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而要上市,就意味着滴滴需要一张好的报表,这才滴滴现在所焦虑的地方。

  目前,滴滴实际的营收状况依然成谜。去年年初,陶然表示,滴滴有30亿美元的现金储备,然而,在年中,有报道称滴滴严重亏损。

  而前景也并未明朗。一直以来,滴滴主要的盈利模式通过平台收取一定服务费用,这部分盈利需要填补之前专车大战所造成资金缺口。

  但现在的情况有目共睹,随着滴滴减少补贴,用户明显感觉到了价格提高,而司机收入减少,双方都在逃离这个平台,这是滴滴始料未及的。如今,滴滴紧急宣布阶段性取消出租车“建议调度费”功能,作出了让步。而这份有些姗姗来迟的妥协,避免我们重新回到原点——回到了那个没有快车、没有顺风车、没有专车,只有出租车的时候。

  附:滴滴致广大用户的一封信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机构

网约车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