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之前,他是镇上的一位初中老师,那之后,他交出这样的成绩单:
成绩单
制造了:
✔ 世界上*辆电动婴儿车
✔ 世界上*辆双面换向伞把车
✔ 世界上*辆最轻的童车
✔ 世界上*辆折叠后最小的口袋车
拿到了:
✔ 15次国际工业设计“奥斯卡”的“红点奖”
✔ 世界工业设计三大奖之一“IF国际工业设计金奖”
✔ 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
✔ 亚太质量组织“世界级全球*绩效奖”
✔ 6项国际质量奖
✔ 253个消费者评测安全创新奖
✔ 全球7500多项专利技术
参与主导:
✔ 163项国际行业标准制定和修订
✔ 80%以上中国行业标准制定
其它:
✔ 在欧美市场雄霸55%以上份额
✔ 在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
✔ 中、欧、美每三辆童车里有两辆来自他的企业
✔ 平均每个工作日诞生两款创新产品
这位拿奖拿到手软的老师叫宋郑还,他是全球*的儿童耐用品供应商、“好孩子”集团的创始人。
教数学的老师和儿童用品搭上边,还成了世界级的标杆,这样的转折不仅外界想不到,就连老宋自己都称“做梦也没想到”。
赶鸭子上架
1988年,39岁的宋郑还还是江苏昆山陆家镇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他在这里工作了6年,因为成绩出色,被提拔成了副校长。
彼时,国家教育系统号召学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陆家镇中学响应号召,用老师们集资的18万建了一家校办工厂,和上海一家科研所合作生产微波炉。
当时中国家电工厂遍地开花,冰箱、电视卖得热火朝天,但微波炉依旧是超前物件。工薪阶层的月薪普遍几十块,在大众眼里,微波炉是不实用的“奢侈品”。
工厂的产品打不开销路,大量积压在仓库,40多名工人已经8个月没开工资,还欠了100多万的外债。期间,厂长换了好几任也没见起色。每天都有人上门讨债,甚至堵住学校的大门。
出钱的老师们眼看着血汗钱要打水漂,一着急就把这事捅到了教育局。教育局也没有法子,最后找到宋郑还,扔给他一句话:“你无论如何要撑四年”。老宋一听傻了,“我一个教数学的,对企业、产品、经济都一窍不通啊!”
宋郑还祖上世代行医,从没出过商户,而且家里长辈还轻视经商。但领导交代的任务,即便有百般不乐意,也只能硬着头皮上。
老宋心想,“死马当活马医吧,那么多能人来试过都不行,大家肯定不会对我抱什么希望”。他还真想对了,别人都觉得工厂撑不了一个月。
接管工厂后,宋郑还先从找零活开始。他频繁地跑上海,挨个敲工厂大门,拿到一些做玩具、小汽车轮子的活。可是累累债务面前,这点小活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催债的人依旧络绎不绝,宋郑还愁得不知所措。
没过多久,转机出现了。补习班上的一个女学生,其父亲是上海*厂的工程师,听说了老宋的处境后,带着一辆婴儿车找到他,说只要校办工厂能生产这种婴儿车,*厂可以包销。
送上门的生意当然不用犹豫,老宋当下决定,以后就生产婴儿车。第二年,他顶着巨大压力,想尽办法从银行弄到5万元贷款,创立了“好孩子”公司。
但世事无常,送上门的生意,转眼又成了烂摊子:彼时的这家*厂由于转制问题“泥菩萨过河”,包销产品成了空谈。可很多材料已经采购完成,工厂随时可能债上加债。
不能坐以待毙,宋郑还决定到市场上转转。
不转不知道,一转吓一跳。原来自己按照样品生产出来的童车,一直是在模仿别人的产品!宋郑还琢磨,跟着别人玩抄袭,不仅心里难安,更竞争不过别人,“这可不行!要么不做,要么就做*!”
怎么才能做到*?宋郑还分析了工厂原来的教训,得出个结论:产品一定要受百姓欢迎,是消费者最想要的。
为了解市场需求,他到处跑商场打听。在南京新街口的百货大楼里,一位王经理告诉他,“如果你们能生产两功能甚至三功能的婴儿车,会考虑进货。”
老宋赶紧问,“你们能进多少?”
“一个月500辆。”
宋郑还心算了一番:一个店一个月500辆,全国有那么多百货店,那得有多少辆啊!得出的数字令他兴奋异常。
但需求有了,产品却不见踪影——厂里没人能研究出多功能婴儿车。不得已,宋郑还又一次被赶上架。
一天,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张睡椅的照片,忽然灵感乍现。
“如果加上摇椅,加上轮子,不就成了童车?如果椅子可以翻转,不就成了两用童车,变成带摇篮的婴儿车了?这可是世界上没有的!”
经过反复推敲实验,老宋还真的设计出了车的模型,成功申请到发明专利。因为当时工厂还不具备生产条件且极度缺钱,宋郑还就卖了专利,拿到4万块钱。
被骂“秦始皇”
费尽千辛万苦到手4万,这笔钱该怎么用?发工资、买设备?还是投入新研发?
宋郑还做了一个任何人都没想到的决定,他居然拿出3万元修!厂!门!
“老宋疯了吗?”厂里人脸都绿了。一家破工厂,一共俩车间,一个办公室,一个食堂,就算有个“豪门”又能怎样?
老宋是这么想的:“生产需要很多投入,负债那么多,根本不可能生产。而*能改变的是人的精神,人只要有精神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所以我要用一个像样的厂门把人的精神振奋起来。”
这招确实有点用处。自从有了“豪门”,工人们的精气神也有所变化,看到“豪门”就像看到了五个字“咱要有钱啦”。老宋觉得大家的干劲提起来不少。
但精神激励终究比较缥缈,已经几个月没开工资,再加上原本就松懈懒散,执行力还是不行。
团队的样子都没有,怎么做事业?宋郑还给工人们算了一道题:“我不争取做100分的厂长,但是我保证是一个60分的厂长,我是及格的。但是我这个60分的厂长,我的决定要是100%的执行,那我们这个厂就是60分;如果100分的厂长,他的决定60%的被执行,那也是60分。哪一种有前途?”
老宋揭晓答案:“我说是*种。因为这个工厂它是有权威的,它是有规矩的,这样才可能成功。所以,如果谁要头上长角我就把这个角掰掉,身上长刺我要把这个刺拔掉,是拦路虎我就把你踢掉,是绊脚石我就把你搬掉。”
宋郑还并非嘴上说说,算完题后,他便手起刀落,处理了一批刺头和绊脚石。厂里人都很震惊,没想到这个平时里客客气气的白面书生,黑起脸来不留任何情面。大家还背地里送给他一个绰号——“秦始皇”。
一炮打响
4万的专利转让费到手后,“见着钱”的宋郑还愈发精于此道。他不断变着花样改进,先后申请了好几次专利,一边靠卖专利为生,一边等候时机。1989年,这个机会终于到来。
这年9月,深圳搞童车展,宋郑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弄到一个展位。说是展位,其实就是个不到两米的过道,左右两边是国内两大童车巨头——上海红花童车厂和新潮童车厂的豪华展位,两家都没把初来乍到的好孩子放在眼里。
但会展上,老宋设计的多功能婴儿车一亮相,立马秒杀全场,当场有人提出以15万的“天价”购买专利权。
这个价钱令宋郑还心动,但他左思右想:“出这么高的价格,一定是很有市场的好东西。”他决定:不卖了,抱回家自己生产。
不久后,公司史上*款自主研发、生产的童车产品宣告诞生,名字就叫”好孩子”。
产品虽好,推广却是大问题。由于功能齐全,产品的成本高达150元,市场上知名品牌的成本则不到50,好孩子童车面临曲高和寡鲜有人问津的局面。
面对市场冷遇,宋郑还不愿意妥协:费这么大劲搞出来的*产品,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变成大众货,好孩子只做高端市场。
他跑到当时国内*的百货商店——上海*百货商店,找到经理希望产品能够进商场,却遭到拒绝。
被拒后,宋郑还脑洞大开,想到一妙计。他在商场外的人行天桥上摆弄起这台婴儿车。路人看见有这么先进的东西,询问从哪里买的,老宋说是从*百货买的。结果不断有人去*百货要买这样的婴儿车。
老宋再到*百货时,经理已然求车若渴。于是乎,宋郑还顺利打通了多米诺骨牌的*道关,这款产品随即在全国商场热卖。两年后,工厂便还清了教师们的集资款。
四面楚歌
打开通路后,宋郑还带着一干人马做得热火朝天,却没想到市场上的山寨货铺天盖地,价格更便宜,一家浙江企业甚至扬言要用3年时间击垮好孩子。
当时的好孩子规模还不大,不具备规模优势,生产成本下不来。大企业仿造出一模一样的东西,但成本更低。这对好孩子而言几乎是灭顶之灾。
彼时国内很多行业的维权意识还比较薄弱,侵权的成本很低,只需要略作赔偿,便可“为所欲为”。对于维权者而言,不仅费用投入高,时间也耽误不起,很多企业都倒在了维权的路上。
面对抄袭,宋郑还的倔脾气上来了:“我就不信,能被仿造的逼死。你们仿*代,我就出第二代、第三代,让你们永远跟在我后面!”。
这之后,他带领团队深耕研发,不断推陈出新,最终树立了品牌壁垒,将仿造者甩在身后。1993年时,好孩子已经是国内童车行业的销售冠军,年销售额达1.1亿。
被泼冷水
坐上了行业的头把交椅,宋郑还志得意满,可没多久,一位德国商人的来访却让他倍受打击。
1993年,他邀请德国的一家龙头企业来厂参观。对方转了一圈没说话,临走的时候,实在没忍住,非常抱歉地说:“童车不是这样制作的。”
这话就像一巴掌打在宋郑还脸上,“我最骄傲的东西,在他们眼里居然一文不值!”
一路都靠自悟的老宋如梦初醒,“天啊,童车不是这样做,那做企业、搞经营、创品牌是不是我这种路子呢?咱不能做井底之蛙呀!”
于是,他立马出发去日本、美国考察,发现国际市场上不仅产品应有尽有,品质还高,做工极其讲究,为消费者和儿童考虑得特别周到。考察期间,他总结出四个字“用户体验”。
回国后,宋郑还重新调整发展战略,在用户体验上下功夫,坚决要把好孩子做成世界级公司,打开国际市场。
一方面,他提高现有质量标准,不达标就作废。期间,他曾一把火烧掉了不合格布套,并要求员工切记:“将心比心。要是我们自己的孩子,你会给他用不合格的东西吗?”
另一方面,宋郑还想尽办法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但这条路走得并不顺利。好孩子先是计划与日本一家玩具公司创办合资工厂,但因对方原因合作流产。此后,宋郑还又与他拜访过的Combi公司合资建立流水线,可没过多久便遭下属背叛,带着日方将合资业务转移走。
接连失利逼着宋郑还另辟蹊径,他决定带着好孩子自有品牌,独闯国际市场。
撬开国际市场
纽约是宋郑还眼里的*站,但事情比他想象得更为困难,美国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很强,不会轻易接受一个陌生品牌。
对于很多走出国门的企业而言,价格是取胜的惯用之道,但宋郑还从没打过价格战,也不想走这条路:
“我不降价,只做别人没有的东西,看你买不买?”同时,他准备借船出海,与当地品牌合作,卖自己的产品。
沿着这一策略,两年后,好孩子研发出适合美国市场的新产品,该产品同样源自宋郑还偶得的创意。
在荷兰的一个百货商店,他看见一对夫妇推着辆婴儿车进门,车上的孩子一直哭闹,妈妈就用车子撞台阶,一撞一撞的,小孩不哭了。
敏感的宋郑还立马想到,何不做一个摇篮式的童车?
不久后,他便将想法变成现实,设计了一款有两种摇晃模式的童车,强烈摇晃模式叫‘爸爸摇’,平稳一些的叫‘妈妈摇’。
带着新产品,宋郑还找到了美国第二大婴儿用品制造公司COSCO,因为销售不利,这家公司正计划退出婴儿车市场。对方见到新产品眼前一亮,15分钟后便拍板合作,双方以“Cosco By Geoby”作为联合品牌,在美国市场销售。
搭上了顺风车的好孩子童车,依靠产品迅速打开市场,接连进入了沃尔玛、凯玛等11个连锁系统。3年后,便成为美国婴儿车市场的销量冠军。
2002年3月,美国《财富》杂志用7页的大篇幅对好孩子集团进行报道,将好孩子的成长与崛起称为“现代中国的传奇”,宋郑还也一夜之间在美国成了红人。
用同样的战术,好孩子又于2002年打开欧洲市场,并在4年后坐上了欧洲市场销量的头把交椅。此时,在北美、欧洲和中国三大主流市场里,每2.9辆婴儿车就有一辆出自好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好孩子卖到欧洲的童车达到700多欧元的天价,利润率超过50%。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梳理商务部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到2013年,中国企业平均出口利润率不足5%,婴童产品贴牌制造业平均利润率更是只有2%。
强大的反差印证了宋郑还的策略:高附加值一定来自于产品的不可替代性,独特的产品才能树立难以逾越的壁垒。只有坚持*,才能攫取真正的价值。
卖自己的品牌
海外销量无人能及,但宋郑还心里却越来越不是滋味。如前所述,好孩子打开海外通路都是通过合作的方式,自有品牌占比仅30%,大部分是为国外大牌做嫁衣。
明明造出了国际一流的产品,却因为不是本土企业而遭到拒绝,宋郑还心里不服。“好孩子要做真正的全球化企业”,他的这一念头从未变过。
走出国门期间,宋郑还愈发意识到,全球化其实就是本土化,“在中国你是一家中国公司,在美国你是一家美国公司,在欧洲你又是一家欧洲公司,这样你就是一家全球化公司。只有本土化,你才能与当地任何一个竞争对手充分竞争。否则你只是一家出口企业,再高的市场份额也是没有根基的。”
简言之,即便在国外有办事处或销售机构,你也只是个外来走街串巷的,没有立足之本。要想扎根,必须用当地文化和策略去征服市场。
如何异国本土化?宋郑还想到了并购。“并购是要组成一个新的内核,而不是简单买下某个品牌。”
本着这一原则,他于2014年接连全资收购了欧洲著名母婴品牌德国cybex,和美国百年儿童品牌evenflo。
并购后,好孩子成功实现了老宋追求的“零重合”:cybex具有*的品牌经营能力和产品设计能力,evenflo有成熟的品牌、供应链和渠道服务能力,好孩子则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三者优势互补。
依靠并购,好孩子自有品牌迅速登上世界舞台,以燎原之势覆盖全球各大洲。是年,公司海外销量中,自有品牌占比超过了70%,宋郑还“做真正的全球化企业”的梦想终于成真。
洪荒之力搞研发
一边是大举进军海外,一边是全力投入研发。2014年,好孩子又一款新产品——口袋车面世。在Facebook上,这款产品成了网红,其介绍一周内点击量超过1200万,很多国外明星都是它的粉丝。
口袋车只需3秒、两个步骤就能折叠成公文包大小,放进背包或旅行箱中带上飞机,被誉为家长带娃出游的神器。
成为网红的同时,这款产品也誉满行业,不仅拿到了“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金奖”,还填补了“IF国际工业设计金奖”儿童用品领域的空白。
虽令外界倍感惊奇,但在集团内部看来,这种创新已是家常便饭。好孩子每年申请400多项专利,创新产品达500多款,相当于每个工作日都有两款新产品。这一成绩令全球同行望尘莫及。
在接连的创新中,好孩子将人性化与实用性发挥得淋漓尽致。雾霾横行时,他们研发了防雾霾童车;看见孩子在车里用手机听音乐,他们发明了移动的音乐厅童车;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后,他们又迅速研发了防辐射车罩。
为了*时间推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好孩子在东京、波士顿、维也纳、布拉格等地设立了七大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超过500人。这些人来自各行各业,更有甚者加入集团前,专门为航空公司设计起落架。
通过集合各行业力量,好孩子持续引进跨行业的尖端技术。比如安全座椅,他们将太空返回舱的蜂窝铝应用于产品,当汽车发生意外碰撞时,它可以有效吸能减震,保护儿童不受伤害。这一创新,也使世界儿童安全座椅的行业标准从时速50公里提升到80公里,再一次改写历史。
光是这一创新,研发就经历4年多,花费超6亿元,前后经过12万次撞击实验,采用超过国际标准的时速测试。这是集团研发的一贯策略,任何一款产品投产前,都通过N道相当严苛的测试关,测试次数普遍是国标的4倍,欧标的2倍。
由于长年引领行业,好孩子的中心实验室不仅被认为是国内*、*进的,就连外国同行都参照其数据与标准。其实验室不仅获得了美国CPSC(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认可,还被SGS(瑞士通用公证行)和TüV(德国技术监督协会)视为官方实验室。换言之,全球任何品牌的婴童产品,如果经得住好孩子实验室的考验,即满足出口欧美市场的标准。
因此,美国、德国、日本等相关部门均与好孩子达成合作关系,由好孩子公司帮助对方制定或修订行业标准。国际标委会也对其大加赞赏,称好孩子才是行业里真正有发言权的企业。
所谓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产品和品牌都受制于标准,真正掌控标准的人,才是游戏中的“大玩家”。
行业标准不仅事关企业发展,更牵涉到区域产业整体的国际地位。国际标准化组织涉及两万多个大标准,然而,在这两万多个大标准的制定中,有中国参与的不足1%,这跟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非常不相称。
当下,中国企业正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希望通过创新赋予产品更高的附加值。在转型之路上,如何真正实现创造?好孩子与宋郑还不打价格战、坚持通过创新打造品牌壁垒、继而掌握行业标准的崛起之路,或许可供其他企业参考。
20495起
融资事件
4310.1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272家
企业
1060家
涉及机构
502起
上市事件
4.90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