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硅谷闯出名堂的中国人不少,李信麟是最有名堂的一个。
带着600块钱和20公斤衣物到美国的他,是率先在硅谷闹出大动静的中国人,也是率先在美国50大企业做到副总裁级的华裔经理人和社会活动家。
35岁首次创业,李信麟就搞出大事情——发明了世界上*台菊轮式打印机,一战成名。
我们这边还万元户当道时,他就被美国媒体估到上亿美元的身家,还假装不要不要的说,我不知道他们的资料是怎么搞到的,但还搞得比较准确。
硅谷曾用他的公司来给一条路命名,华尔街有他的策马奔腾,白宫有他的谈笑风生。
忙里偷闲,他还指点过乔布斯创业,当过加州大学*位华人校董,恭敬不如从命地拿了一堆发明家、企业家、移民者梦寐以求的奖。
牟其中则回忆,李信麟曾帮他穿针引线,助他收购美国卫星之父的卫星设计公司。
2005年接受华商韬略报道时,年近七十的李信麟还在折腾不息,身兼多家公司董事长,还有CEO。
20岁之前,李信麟就已踏遍大半个世界。
祖籍山东荣城的他,在北京上小学,台湾上初中,阿根廷上高中,然后到美国,拿下蒙大拿州立大学和北达科他州立大学的机械学士与硕士学位。
千万要把事情做到你自己的*,是李信麟的一个信条。他说,这样做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一是学东西;二是——“让你的老板和同事都知道你是很能做事的,他们有什么事就会来找你。”
他的*次创业,就是被人“找”出来的。
1969年,李信麟已在一家年营业额3亿多美元的大公司做董事经理,负责打印机和键盘研发。几个同事找到他,你这么能干,不如跟我们出去创业?
他想了想,成了,人生大不同;不成,再找个工作而已。那就干吧。干着干着,世界上*台菊轮式打印机(又称针式打印机)就诞生了。
菊轮式打印机掀起了打印机的一场革命,李信麟却没有把革命进行到底。1972年,施乐以2700万美元收购了“魔鬼”,李信麟的创业也被改变了航向。
“魔鬼”是李信麟他们给公司取的名字。
发明打印机非常了不起,但真正让李信麟扬名立腕的还是他不断地办公司、卖公司、买公司。从“魔鬼”开始,他就持续干着这件事。只要价格谈得拢,人也投缘,买与卖,都不是什么问题。
有人认为他这是投机,缺乏事业心,他说其实刚好相反,越过中产之后,钱就不再能给他快乐,但事业能让他快乐,他总想做一个事,再做一个事,买卖公司,是要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
1973,李信麟重操旧业创办了另一家公司“奎茂”(Qume),5年内成为全世界销售*的打印机厂商。但刚成世界*,他就又卖了,几百万的本卖了1.46亿“超乎寻常的高价”(媒体语)。
1973年,1.46亿美元,这可是个大数字。买家,是拥有约五百家跨国企业的巨无霸——ITT。
“奎茂”并入ITT后,李信麟成了ITT的高管,一直做到副总裁,是美国前50大企业站得最高的华人。他一度很享受这里“很容易见到各国元首”“董事长对自己也很好”“每天都在学新东西”的氛围。
但最终,还是没能熬过七年之痒。
1985年,李信麟又转身了,加入身陷财务危机,欠债1000多万的小公司DTC。有人问,去这个破公司图个啥?他也不谦虚:破公司才能显本事。
李信麟一年就让DTC从亏损400万转为盈利400万,但这小庙最终没能装下他这大和尚:他准备集资上亿美元把“奎茂”买回,还计划到台湾上市,但台湾股市崩盘,投资人闪退,让他功败垂成。
回忆最终放弃的那晚,李信麟用“心力交瘁”“我永远不会忘记”来形容,但第二天,他依然没事儿人一样,参加了与国防部部长贝里的私人晚宴。
这也是他的不太一样,做事都会全力进取,但也拿得起,放得下,随遇而安,山不转就去水转。
他说,我工作很拼,但只会顺天理,尽人事,不会太为难自己,非要跟天,跟地,跟人去作对。
天、地、人都偏爱这样的人。
1988年,水还真就转了:业务重整的ITT迫切地想卖掉“奎茂”,一直伺机反扑的李信麟捡了个大便宜:以原先售价的1/10就把“奎茂”买了回来。
第二年,蓬勃发展中的硅谷,多了一条以“奎茂”命名的路。但不几年,他还是又把“奎茂”给卖了。
创业、经理人都做到*水平的李信麟,在另外一项事业的成就也是*,这就是——在美国主流社会狂刷中国人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李信麟一直憋着一股气——要证明中国人是行的。
1972年卖掉“魔鬼”后,李信麟被施乐邀请继续掌管公司协助过渡。他“本将心向明月”,计划在整合完成后直接替施乐做打印机部门的经理,奈何施乐“明月照沟渠”,深深地刺伤他的心。
一天,正为施乐整合“魔鬼”费尽心力的李信麟,意外地接到一个猎头的电话:施乐正在寻找一个人管理其整合后的打印机业务部门,你有没有兴趣?
打电话的人功课做得不够,不知道自己说的即将组建的打印机部门,其实就是李信麟现在正在管的业务,也不知道李信麟已经是管理这个业务的人。
接完电话的李信麟一时百感交集,愤怒又沮丧,就因为我是中国人,他们就这样对自己?
不久,施乐找来的人到了。
看到来者还不如自己创业前做到的职位高,李信麟跑到对方面前丢下一句话:“这样,我来教你怎么做。教完你,我就走了。”
然后,他再办了“奎茂”,成为“魔鬼”最强的敌人。
这件事,让李信麟发愿为证明中国人是能的而努力。后来在ITT一直熬到副总裁才出来,也多少也有点这方面的意气:告诉施乐和那些对华裔经理持怀疑的人,中国人是能够领导好美国大企业的。
因为这样的情结,李信麟一有机会就担当开路人,帮助中国人打进美国的主流层。
1984年,ITT在全球寻找电脑代工,李信麟想方设法,把3000万美元的首笔大单给了台湾的苗丰强和施振荣。苗、施后来都成了IT巨头,但当时连做订单的厂房都没有,只能临时租了个纺织厂来干。
ITT有关高层不太放心,决定亲赴台湾考察时,李信麟还配合演了一出“瞒天过海”计——“地上乱七八糟,屋顶是破的,可看到天空,怕总公司的人不满意,就带他们上公路浏览,临走时以‘时间不够了’为由,把工厂路过。”
后来谈起这段经历,李信麟总少不了一份洋洋得意:“这证明,在大公司做主管,你总有办法照你自己的意思行事。”苗丰强则评价,李先生对台湾IT工业贡献很大!他把ITT的订单给台湾做,让岛内电脑制造水准和规模,一下子就起来了。
李信麟还努力运用自己的影响力,提升中国人在美国的整体形象。与国防部长晚餐,跟花旗董事长称兄道弟,当加州大学的校董,进白宫当老布什、克林顿的贸易政策和谈判顾问……
所到之处,他都不忘宣称中国人的智慧,中国人的品德,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的贡献,并在媒体放狠话:“没有中国人,硅谷就不成其为硅谷。”
李信麟也积极扶持华裔新生代在美创业,分享经验与人脉,成立创投公司,领着大家一起往上打。他说,获得成功要在时代变迁中把握机会。“每个时代都有一个产业大机会,问题是去怎么抓住?”
怎么抓住?他自己的办法是,若不能先知先觉*个做出来,那就快知快觉,紧跟其后做出来。“我不晓得明年是什么机会,但明年一定有新机会,看见有前途的新东西起来,要快,抓紧站到队里去。”
李信麟强调创业不一定要求全求大,但要在某方面力求*。他当年的打印机就是这么出来的。当时,全世界打字最快的是IBM的Selectric,每秒能打14个字,但他一上来就定下目标:每秒打30字。
乐观,是李信麟的一个优点,他说这让自己容易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并扬长避短,但他却喜欢与相对悲观的人合作,“他们比较容易看到坏的那一面,要是那些坏的方面我能够解决,成功的机会就比较大。”
谈到李信麟,还有三件事,值得一提。
一是他主动要求孩子们学得差一点,不要都是A,只要B就可以了。他希望他们不要只读书,还要多些社会经验,街头智慧,学习跟人相处的艺术。
“现在是精英与精英的竞争,大家缺的不是知识,而是怎么跟人打交道,让人愿意跟你合作。”
二是当年和同事们出来办“魔鬼”,为了不被公司发现,也不突然撩挑子,他玩了个分批撤退。每月走一拨,每拨走两个,他们边走,公司边进,作为经理的李信麟负责垫后,确保能平稳过渡之后才走。
三是李信麟还是位“妻管严”,里里外外都称太太万致明为“老板”。万致明1949年随祖父、国民党上将万福麟去了台湾,而她的一个叔叔留在大陆,后来成了全国政协副主席,他的名字叫万国权。
李信麟的父辈是做什么的,我们当年没有追问,但能带着他北京、台湾、阿根廷、美国这么挪腾,想必也不是等闲之辈。
能干人一家一家的出,优秀的人都有优秀的基因,这也是大规律。一位祖辈是大资本家,后因家产被没收而衰落,又因改革开放再起的企业家,说过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改革开放后,很多当年被打倒的大资本家、大地主都雨后春笋般地站起来了。
这基本上也是事实,事实背后有值得深思的东西。
文章转载自:华商韬略(微信号:hstl8888),禁止私自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华商韬略授权。
20111起
融资事件
4314.0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015家
企业
3269家
涉及机构
499起
上市事件
5.29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