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北极光创投郑炜:投后是投前的投前,投后管理需要完整架构

经历过创业和退出,真正对企业和业务有深入了解的人,他们做的才是真正的创投。这种投资哲学之下,投创和创投的两条路径,会给投后管理带来更多的机会。

2017年5月16—17日,由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华股权投资协会主办,春华资本集团联合主办的“2017第二届投资者训练营”烧脑集训重启,主要面向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内的年轻投资人,邀请行业投资大咖分享募、投、管、退全流程投资策略和实战经验。

训练营上,北极光创投投资合伙人郑炜主讲“投后管理与投资服务”,以下演讲实录经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整理: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很快。截止到今年3月,在基金管理协会里注册的基金接近2万家,通过基金从业考试的人数大概是28万人,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

  早期在中国做投资的基本上都是美元基金,但新的基金尤其是人民币的募资现在肯定是远远超过美元,而且基金的数量越来越多。其实很多人民币基金也配了美元的配比,双币基金。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整体的投资都是先烧钱后盈利的,比如说京东,今年才开始赚钱。首先要占领一定的高度,其次要离商业变现近一些。我们现在投的高科技公司,在产品和技术都已经准备好的情况下,要迅速找到商业变现的途径。这个过程严格意义上来讲不是在投前,其实是在投后做的。

  在现在的市场形势下,新的项目越来越难找,原有项目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也接近商业变现了,广撒网地投资重复项目的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形成一种新的模式,聚焦在某一个领域里面,或者聚焦在自己已经投资的高业绩的公司里面,通过投后的管理、服务等手段保值增值。最近两年的时间内有大量的公司在走这条路。

投后管理是越来越重要的技能,未来应该成为每一个基金或者是投资人标配的能力。

价值投资or价格投资?

  前一段时间巴菲特开了据说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个投资者分享会,他倾向于去做价值投资。他们可能不太看重资产的价格但会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去做认为对的事情,追寻商业本质,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对价格最敏感的二级市场的人。中国资本市场的PE,特别是把资产做一些标的的公司,是非常看重价格的。

在中国绝大部分成熟的资产管理者都会混淆,嘴上讲是价值投资,但是实际上是价格投资。只要足够便宜,有足够的溢价,同时这个项目也不错,那就去投,走一种混合的模式。

  人民币和美元在早期投资还是非常不一样的。美元基金可能成熟度更高,封闭期基本上没有低于8年的,我见过最长的有10+3这种体量的。它的容忍度更高,才更有可能让企业有更多的成长。

投创or创投?

  资本圈有一部分人是来自于成功的创业者,企业上市、退出之后就做投资,这些人对于企业和投资项目的认识会更多。

  还有一部分人是纯财务投资出身,看项目的时候会更加关注这个企业的数据,但是对于互联网企业里的技术在短时间内是搞不明白的。

  最近最热的共享系列,从滴滴开始,共享自行车,共享充电宝,还有共享雨伞,共享篮球等等。你会发现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很早期进入这些项目的人,都是那些有创业经历的投资人。

  在之前我们更多的从财务投资或者资本投资角度出发,去投资一个创业公司。VC这个行业从美国传到中国,中国的人民币基金经过了野蛮生长到今天,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并购市场,包括做不良资产的,各种各样打包在一起,形成了今天中国这样一个繁荣昌盛但又复杂的资本市场的形态。经历过创业和退出,真正对企业和业务有深入了解的人,他们做的才是真正的创投。

这种投资哲学之下,投创和创投的两条路径,会给投后管理带来更多的机会。尤其是做创投的这批人,未来也许这样的项目越来越多。你会发现,这个项目从创业那一天起,实际上已经进入了投后管理环节,你要跟企业同呼吸共命运,深入到企业的内部做很多事情。

投后管理最大的价值还是在于第一要控制风险,第二是增值保值。

风险投资的投后管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风险投资家对投资企业的监督风险投资家对于投入企业资金以外的增值服务,这个是表示服务。可能中国的资本形式远比美元市场复杂得多。有可能我们要做的事情,要做的投后管理远比这个还要更多。

再强调一下投后管理的重要性。在今天中国的资本形态下,其实很多的基金对于企业经营的状况可能就取决于那几个月一次的董事会和可能可以拿到或者拿不到的财务报表,或者是投资经理跟创业者之间的日常小的沟通。这个肯定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因为投后管理其实就是一个融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里面的一个长期的行为。

  投后管理精力的投放上,其实还是需要一套科学的体系来支持的。在这个企业发生问题,或者在一些变化之前就可以提前知道,其实可以提出一些专业化的建议。对于我们资产的增值保值,其实是一个非常必须的手段。

恰当的投后管理是企业很有价值

  很多投资人对于企业和创业者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比如说我们的投资人跟创业者的沟通,我觉得这应该是一门沟通的艺术。

投后管理要不要设置一个专门的人来做,或者要不要专门的团队来做这件事?肯定要花钱雇人的,而且这个人综合素质要非常高,他要跟法务的人、财务的人、HR的人都能沟通,企业的创业者还要能无缝的沟通,还要了解他的业务,还要把这些业务综合起来,投后部门每个人都是全才。

投后管理看上去是一门技术,但是它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做得好就是一门艺术。这种东西最后需要一定的衡量标准,但不是靠传统意义上你干了多少事,带来多少价值,这个很难对应。

  不是只有投资经理,或者财务,或者风控制官才会去看投后的一些事后管理。所有的人(从老板到经理、财务和法务),各种专业机构接口的人都要参与到投后管理来。投后管理是真正决定你能够把钱赚回来的一个手段,所以大家都要参与进来。

  如果一个基金或者负责某个项目的人,既懂资本也看了很多企业,可能投后管理做起来就容易一些。比如看消费类市场,或者看二次元,看泛文化娱乐产业,不找90后看,这事就没法办。

投后管理要有法务或者财务背景的人参与,能在极大的程度上控制在基金负责疯狂扩张以及一些新的项目进来的时候一些隐患。

投后管理的节奏要把控。节奏和轻重转化的过程就是一个艺术的过程,实际上跟人的沟通技能和你对这个格局的判断有关系。可能对于越早期的项目和越后期的项目看得会多一些,但是对于CEO极度强势、高度强势,项目又增长得非常快、非常好的,我觉得可能投资人更多的还是一个陪伴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投后管理,每一个投资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有自己的成长阶段。

目的成长基因决定了它的成长方式。比如最显著的就是最近这共享自行车的例子,投资人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冲到了企业经营里面去。这个俨然已经不是创业者在运作这家公司了,现在真的是感觉两波资本的力量在通过舆论来PK。两边的资本在不断的出牌,这就是一个投后管理显性化的过程。

  投前期的公司投后管理做得很细致,基本上把一个企业投后工作所涵盖的内容按照不同的阶段分配。

  首先在早期阶段,他实际上是帮助创业者解决一些创业初期的基础问题。比如最简单的公司注册、场地、政策对接、员工福利、招聘等等很多事务性的事情。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般对应到公司的A轮,人其实对于投后的管理最重要。因为没有人,什么东西都白谈。真的到了拼人脉、拼个人魅力或者拼积累的时候。这个时候需要跟创业者一起上,

  在后期,投后要建立投资生态圈和产业链,也可以保证投进去的资产增值保值和安全。

在你最擅长的领域里面精耕细作。做好投后管理跟你所投的公司达成空前的默契,你试着在里面做两到三个成体量的公司,你会发现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弯道超车,超越这些做了10几年资本巨头的机会。

  因为一旦在你的体系里面有一两个公司上市,或者并购,或者进入二级市场,或者打开了退出通道,未来的路就宽了。

不能包养,创业者需要成长。这里面有一个度的问题,早期可以服务一下,有些东西该放手还是要放手,否则创业者永远不可能成长。

究竟把投后做成专业化的,还是说就是免费服务?我是这么想的,如果是纯专业化的找这种PWC这种来做,没有企业扛得住。

投后管理需要完整架构

第一部分是稳定和长期有效的数据分享与共享技术。这个在投后的管理里面是基础的,没有这些东西你根本没有办法知道这个企业在做什么

第二部分,叠加一些定向的增值服务,包括人才、人力、法务、财务、员工福利,包括税务,还有一些高科技的,包括企业的许可,包括对于企业发展未来的资源性的应用,包括融资和钱,这些定向性的东西。

第三部分,最上面的一层就是投后管理。所有的这些机构要为基金的业绩和LP回报负责。我们某一些投后管理的基础架构和定向服务,提高了这个企业的生存率和回报,我们要逐渐的建立起跟他们更紧密的联系,以确保在下一次迭代的时候我们第一个成为他们的天使。

投后管理的终极目标——市值管理的问题,是这样,比如一个企业从天使的时候进去,这个企业经过发展,A、B、C轮最后并购或者上市,一般我们来讲上市IPO这个流程,比如正在上市。在这之后,其实我们可以做好几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可以选择卖自己的股票,也可以选择不卖。

这个里面就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股票在什么结骨眼上卖掉?这是没有人管的,CFO也不会考虑这件事。如果基金管理周期非常短,比如三年或者是五年,上了以后赶紧退,那个不用想。如果在中国的LP市场逐渐成熟的情况下,是不是我们真的可以把投后管理这件事情跟市值管理对应一下?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这个公司在上市的时候20亿美金,我们做完了以后大家算一算里面还有3个点的股份,卖还是不卖?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想,如果我们有力量去参与这个公司未来的并购或者说未来的成长,业绩的增长,包括利用自己的一些体系的东西去提高他的市值。我讲的是真正通过业务的并购,以上市公司为母体,或者以现有的退出机制为母体,提高这个公司的业绩,从而达到更高的市值。如果真把它做起来,其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换句话说,投资的终极目标不就是退出吗?如果你能在退出的时候又让他挣更多的钱,其实把创投和市值管理,把投后管理和市值管理结合起来,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投后是投前的投前

  现在我们被投的这些企业里面,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和正常的退出机制是一定可以退出的公司。如果这些退出的公司又能够带来新的机会,其实投后就变成了投前的投前。

  之前我有一个手下,他一直做手游行业。离开我之后,他跟一个合伙人一起做的公司被一家上市公司收购了。那个公司按照对赌的协议要奖励他大概1个亿人民币的现金给他。

  我就跟他说,你要这1个亿没有用。钱是最没用的,这个世界最不缺钱,最缺的是平台,最缺的是能下蛋的老母鸡。你应该基于这个Deal跟那个上市公司谈条件,看能不能在她新的业态里面新做一个公司,把这个钱作为你新做公司的原始公司。

  他们一起又成立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估值1亿人民币。这个人自己投了50万人民币,占51%,母体就放一些资产或者股票占49%。等于花了50万又干了一件事。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机构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