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由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合肥市科学技术局、合肥兴泰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清科集团共同举办的2017中国·合肥“资本+创新”对接峰会在合肥召开。在“把握时代风口,布局大健康产业”的圆桌讨论环节,中卫基金董事总经理、创始合伙人李文罡、华岭资本执行董事黄付伟、弘晖资本执行董事何幸、仙瞳资本执行合伙人刘靖龙、高特佳投资集团执行合伙人王曙光、新浚资本合伙人郁俊松参与了讨论。
以下为现场实录:
李文罡:感谢入座的几位嘉宾,在座的都是我们投资界的大咖。首先请各位投资人用1分钟的时间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的机构。
黄付伟:我是华岭资本黄付伟,我们主要专注于医疗投资,包括医疗器械、健康管理、医疗服务等等。我们公司在上海、香港、武汉、温州以及青岛都设有投资股权基金。希望大家以后多多关注我们,希望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合作。
何幸:大家好,我是弘晖资本的何幸,我们的投资策略如果用8个字来概括就是服务创新,做大做强,我们有30%的资金用在创新上面。我们也投资了一些药物,另外,我们也有70%的资金投资布局在一些中后期的项目上。整体上我们也是非常乐于跟很多行业里面的同事共同合作,也跟在场的各位基金有很多的项目上合作。我个人的背景,毕业于中科院药物所,之后在中信资本主要负责医疗、医药投资并购,后来从事药品相关的投资。目前来讲,我在我们弘晖资本中负责一些药品和医疗服务的项目。
刘靖龙:我是来自仙瞳资本的,仙瞳资本2009年开始在城市生命科技领域进行投资,是一个专业的社会医疗投资机构,我们的投资方向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生物工程和民生安全几个领域。从2009年以来,我们投资了近90个项目,其中精准医疗是我们主要的一个方向,2010年我们定义了精准医疗的投资主题和精准用药。目前我们主要的投资方向是在生物医药、医学人工智能、神经类药物,这也是我们持续关注的一个重点。
王曙光:大家好,很荣幸参加这次峰会,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的王曙光,我们公司是一个专注于医药健康的投资机构,也是一个很老牌的机构。高特佳在医药健康方面是一个全阶段、全领域的,我们坚持产业投资,为产业服务,这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我们投的非常多,自己也有自己的上市公司,我们希望有机会能够和大家在一起合作。
郁俊松: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新浚资本的郁俊松,相比之前刚才各位老总的机构来讲,我们新浚资本在这个行业里面是一个新军,我们是2015年成立的一个基金,我们专注于在医疗健康这个领域,我们基金的规模是10亿元。到目前为止,我们经过一年半的团队努力,现在组合里面大概有10个医疗健康方面的项目已经投资了,包括一些器械大的领域,影像里面有设备、服务。另外,在一些专科的领域,比如说移植、呼吸我们也有一些布局,所以也是非常感谢大家,我们新浚资本包括我本人也都是希望做医疗领域的探索者和学习者。
李文罡: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文罡,是中卫基金的合伙人。六年多来,我们大概投了近40个医疗项目,涵盖了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智慧医疗。今天在台上的,大家可以看到都是专注于医疗投资的投资人,中卫基金的理念是专心、专业、专著,做好医疗的投资。今天我们来到合肥之后,跟在座很多的创业者一起来分享在医疗大健康这个领域风口的情况下,怎么样抓住这个风口。
刚才各位投资人也都讲了自己机构感兴趣的一些领域,其实我们看到今天这个组合也蛮好的,因为大家都是投医疗,但是在医疗的细分领域都有各自的偏好。我们接下来请各位投资人讲一讲自己对医疗的一些独到观点,虽然大家都是投医疗的,虽然说同行竞争,但是大家其实都是互补的,所以请各位投资人都讲讲自己的领域。
黄付伟:刚刚我听何总讲,其实我们之前也投了很多,包括新资源,我们有两个比较典型的案例,这两个都是做肿瘤药的公司,南京这边做的是乳腺癌、结肠癌方面的,这两个公司的创始团队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投进去了,后来他们在申报注册了以后,5个月就取得了临床批件,现在基本上也进入了临床阶段。我个人理解,因为我自己以前是做药品研发的,在这个行业里面也做了很多年,我认为一个好的药品需要具备三方面的因素才能够在国内有一定的立场,首先要病人喜欢,比较好用、有效,其次是医生喜欢,三是要符合我国的发展战略,比如说一些临床的急需品种,可能会吸引投资者的眼光。
我手上也拿了一些数据,清科4月份的统计报告里面,总体资金134亿美金,实际上在医疗领域只占了1.62%,也就是2点多亿美金的规模,说明我们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和我们的投资还是亟待加强的。2016年到现在4月份,整个我们的医疗行业里面大概有36家企业完成了IPO,有4家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因为美股对盈利性没有什么要求,所以有一些没有什么盈利的在美国也能够受到追捧。在细分领域,目前国内的(PD1)注册也是比较活的,目前有13家在注册,4家进入到临床阶段。昨天微信里面发了一条信息,国家药监部门在药品监管方面有6个方面,着重强调了要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这说明在我们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这种鼓励新药研发创新是势在必行的,所以未来我也希望我们合肥市以及安徽省比较牛的科学家们能够积极投入到我们新药的创新研发中来,给予我们投资者一些关注和支持,有利于企业的成长。
李文罡:非常感谢黄总的分享,她告诉你,你的企业,你研发的特点是患者喜欢,对于临床有价值的,如果你能够比较快进入到临床的三期是他们优选的标的。当然,在新药的研发当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很多创业者有很好的主意、很好的技术,但是去拿资金很难,因为在中国做新药的研发很难退出。美国纳斯达克有很好的退出机制,在座的当中,有一位做得非常棒,我们后面也有仙瞳资本投的医药也在纳斯达克上市了,我相信仙瞳资本也做了很多的前期安排,请刘总给我们分享一下纳斯达克境外上市的安排。
刘靖龙:谢谢李文罡兄的赞誉,仙瞳在生物医药方向上一直在布局,大家都知道,生物医药研发到药物上市的过程是非常长的,长达12-15年。这里面资本怎么进入,在什么阶段进入?相对于企业,应该在什么阶段融资安排?我们通过万春药业的投资也摸索出来了一个通道。万春是我们领投的一个项目,2012年我们在二期临床开始介入,这个项目结合了中美两地的优势,它应该是华人,或者是中国人第一个新药在全球运营的项目,万春有一个特点,在美国有团队、在中国有团队,做了一个BVA的架构,我们投资的主题实际上是BVA的主题。中国有很好的临床资源,收集病例比较快,成本也比较低,美国在技术的先进性,特别是在终端和审批上有一些衔接更加紧密。现在万春上市是三期临床获批之后的几个月,我们为什么做这个IPO的安排呢?实际上也是考虑到我们的基金,2012年要有一个撤出的安排,所以尽管医药还是巨大的亏损,但是它仍然能够在公众市场上去融资,获得资金的支持,这是对我们新药研发领域的一个很好的提示,国内A股市场没有这个支持的逻辑,所以海外的IPO上市是大家做新药研发可以考虑的路径。仙瞳资本也愿意跟大家在这个领域分享,谢谢。
李文罡:谢谢,他的这些经验给我们很多投早期药物研发的公司闯出了一条到国外上市的路,即使是新成立的,像我们的仙瞳资本找到了好的项目之后,对新药研发公司还是非常有利的。现在用药越来越讲究个体化用药,个体化用药带来的就是诊断,诊断随着精准治疗不断地发展,而且它在整个医疗板块当中占据的销售额至少是25%左右。在这个领域里面,新浚资本他们比较擅长,在AVD领域里面,我们外面的展台当中也有我们安徽最大的AVD的企业。
郁俊松:我们投了一个移植的公司,它也涉及到做诊断的研发生产,我想借这个机会分享一下AVD我们投资的一些东西。
第一,AVD是一个非常大的领域了,现在大家公认的一个数据,因为这个没有权威的数据,大家认为已经超过500亿了,这个500亿是指出厂价,如果卖到医院的价格可能至少1000亿元,如果这么算的话,在医疗器械领域里面占了非常大的份额,跟影像都要并驾齐驱,现在是一个大行业。
第二,它的细分也还是有不同的技术,细分领域里面有细分的行业,而且这个行业的热度和市场的发展程度正好是呈现一个递进的态势,最早大家对于它的认识就是现在所谓的生化,现在增速比较快的有免疫领域,免疫领域里面增速最快的就是化学发光,再往后就是分子诊断。总之,这个领域有这么一个特点,我个人觉得是方兴未艾,是一个梯度的,进入到成熟期或者下降的时候,有新的能够接上,所以这个里面是一个特色。
第三,在这个领域当中,企业在产业链上布局非常完整,第一类肯定是研发、生产型的企业;第二类是比较大的,服务类的企业,这一块应该有大量的中小企业在这一块去寻求发展;第三类是渠道这一块,这也是比较少见的,我们国内资本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专门做以集约化销售为主的公司类型,比如说像塞立斯等,它自己本身产品比较少。当然还有其他的,提供原料的,原料实际上是对AVD的质量影响很大。当然,进口替代的机会非常大,除了生化领域之外,其他的领域在国内的主导市场,尤其是国内顶级的三甲医院里面基本上看不到他们的产品,所以这里面的机会还是非常大的。
我从个人的角度来讲,也看到了另外的一面,事物总有两面性,因为现在确实是有点热,上海正在进行的CMF现场,如果你去AVD的话,化学发光是现在体量最大、增速最快的,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化学发光的产品,所以最后竞争会往那个方向走。第二个特点,可能跟五年前不一样,后来大批量在A股上市也是在最近的五年当中,但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AVD里面已经有非常多的从人员、资本、渠道各方面都非常强劲的企业已经出现了,这些企业可能会出现集团化,横向、纵向的发展,这可能会对初创的企业造成一些压力,这也是投资方面的风险。
李文罡:看来郁总对这个领域看得很深,我们会场的火药味还少了一点,大家都各讲各的。高特佳跟我们DM诊断专门搞了一个投资基金,刚才郁总讲的这些观点,王总你是否都认同?你看好哪个细分领域?
王曙光:我们讲关于POCT,整个大的诊断领域我们认为好戏刚刚开始,我们高特佳专注于医疗健康,我们有一个特点,各领域都覆盖,我们不但新药、传统药、高端医疗,甚至包括医疗保险我们都有投资,对整个医药健康的生态我们会从产业的角度去看、从产业生产角度去看。我们看AVD的时候是从后往前看,未来中国医疗生态是什么、我们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们这么看。但是市场在不断地发展,它又受政策的影响,所以我们考虑的时候经常是从这个角度。实际上,我们国家目前来说,诊断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我们中国从诊断治疗到后面的康复,诊断是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技术到这个层面了,技术推动了整个医疗领域的发展,诊断就越来越重要。从国家层面来讲,希望大力发展诊断,另外,治疗和诊断融为一体,靶项药物肯定要和诊断融合在一起,所以诊断手段、诊断方法虽然有点热,这个热是正常的,但是也是刚刚开始。
李文罡:投资人一看这个热就是风口,投资人看到的是机会,只有热的时候,大家都进来的时候,其实对于创业者也是好机会,这时候你来拿钱是最容易的时候,因为大家看到了风口。就像奥巴马讲精准医疗,中国出现了无数个精准医疗的公司,后来又讲互联网医疗,我们又出来了无数个互联网医疗,这时候肯定会出现好和坏的地方,好是把精准医疗、大数据等等扶持起来了,坏的是对于投资基金来说,很多项目带来了泡沫,这时候我们投资者的眼光就非常重要,到底大浪退去以后,哪些还是穿着裤子,这就需要比较好的眼光。
前面四位分享的是医疗上游一点的行业细分领域,我也非常赞赏王总说的,投资要看中国未来整个医疗发展的态势是什么样的。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医改现在要进入深水区,深水区最关键的是什么呢?要改到医生的头上,原来所有的医疗机构都是公立的,现在出现了很多的民营医疗机构,出现了医生的多点执医,出现了新的形势,在新形势下,将来我们的诊断、治疗方案都会不一样。POCT到底是不是个机会?如果将来基层的医疗起来了,也许POCT就会很好。确实要看整个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的方向,这个服务当中的核心关键就在于医疗机构是怎么样组织的,也就是说现在医疗服务这一块。
在医疗服务这一块特别关注的是我们弘晖资本,弘晖资本在医疗服务方面尝试了多种的形式,我们有请何总给我们分享一下,他们对于中国医疗服务的机构,几年以后会是怎么样的发展方向,以及他们现在选择项目的投资逻辑。
何幸:我们弘晖资本跟医疗服务投资比较有渊源,因为我们的创始人原来是鼎晖医疗健康的负责人,也投资了一些项目,比如成都的安琪儿产科。我们弘晖资本投了8个项目,包括儿科、骨科等等。回顾我们走过来的这些路,不得不说医疗服务投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刚才我也听到几位谈到药品、器械,那都是产品技术导向型的企业,其实对于产品有很好的把握、有一定的创新性的能够更容易看得清楚。
医疗服务我们觉得难,难在我们投资医疗服务企业,人对医疗服务的意识,这在评价中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围绕这一块我们有几种投资模式和策略,我们也愿意尝试一些大的专家、大的团队做早期的创业项目,我们在投资和睦家、马龙齿科这些大专家专科连锁时,特别重视一些管理,因为我们看到中国不缺好的医生、不缺大牌医生,而且中国医生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他们接诊患者和医学水平非常高,但是在连锁发展过程中,我们特别关注的是品牌标准化管理,人员运营团队。有好的专家,是不是有好的运营人员、市场宣传,包括品牌管理、财务人员?
过去这几年,我们看到民营医疗服务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里面有做得比较好的、比较注重品质的,确实也有在发展过程当中没有那么好的医疗质量管理的。所以我们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对于品质的重视,对于医疗服务的重视和对于品牌的管理,我们相信过了五年、十年,中国也一定会出现一批非常知名的专科品牌。现在从上市公司我们看到,只有爱尔等一些口腔的品牌,我们相信在未来各个垂直领域,包括儿科、骨科等等也会出现一些大的品牌。我们会特别关注大家对于品质的重视,千万不能因为短期的利益牺牲了大的品牌和服务,我们在投资当中一定会给创业医疗企业提供一些管理团队、保证财务运营的健全,特别是在中国,医疗服务企业要上市时,资产处理的问题。很多医院原来是一些民办非企业法人,如果上市的话,要解决一个民非的问题。特别是这里面还有很多关于土地资产的问题,所以我们作为一个投资服务机构,更多的是服务好大的专家,更好的把他的服务品质做上去。
最后,我总结一下医疗服务的投资,我们觉得未来前景非常光明,但是在这里面一定要找好自己的定位,今天的口腔有非常多的品牌,但是差异化的定位还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因为口腔也分为全科领域。好的团队有好的服务定位,市场未来是非常大的。
李文罡:感谢何总,他的理念非常好,作为投资人要服务于你所投资的这些企业,他是投资在下游服务产业的投资人,我们其他几个投资人也相对集中在上游,我们得服务好他,这样他的医疗机构才能服务我们的药品和器械。
接下来,我们还有一点时间,下面在座的也有一些创业企业,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问投资人的,大家可以举手,我们跟投资人进行一个互动的环节。因为今天场子比较小,有问题大家可以随时站起来直接提问投资人。
提问:郁老师,我刚才听到你这番话,我们公司分了几步走,我们早期产品第一桶金,就是以POCD打头,但是我们又不同于市场,我们在推出我们产品的时候,我们是有自己的差异化的,我们刚开始推出第一家血糖试纸,那时候谁也没想到会卖到现在的程度,进入到家庭里面。
李文罡:最后我们每个人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如果你要给我们在安徽、在合肥的这些创业者一句话的建议,你会建议他们怎么做?
刘靖龙:两个字“耐心”,做这一行需要耐心,我们投资机构也是如此。
郁俊松:我想作为创业者来讲,产品和渠道永远是两个主题,我相信未来中国医疗市场肯定需要好的产品,刚才那位讲的,好的产品是技术好、有差异化,所以好的产品是王道。
何幸:我觉得好的产品大家一定要注重创新,最近三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切切实实的,各行各业,包括医疗器械越来越注重创新,包括行业政策越来越鼓励创新。我觉得在创新之后,一定要坚持,很多时候无论是新药还是器械,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相信投资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耐心,也越来越愿意坚持在创新的项目上,我们在座的创业者更应该为创新这条路而坚持奋斗,创新的企业在明天一定会得到越来越多的回报。
黄付伟:我想说的是四个字:用心、专注,只要大家用心,一定能够吸引到投资者的眼光,让自己的企业有长久的发展。
王曙光:需求要想明白,这是非常重要的。
李文罡:感谢台上嘉宾的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