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资本打造电子信息“舰队”:下一步的风口就是技术原创

新能源汽车只有三个核心:电机、电控、电池,基本上颠覆了汽车产业链,这里面我们认为中国企业也非常有机会。在手机产业链以及汽车产业链这两个大方向上,我们下的注还是非常重的,但是眼光一定要盯着全球产业链。

  5月18日,由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合肥市科学技术局、合肥兴泰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清科集团共同举办的2017中国·合肥“资本+创新”对接峰会在合肥召开。在“资本打造电子信息‘舰队’”的圆桌讨论环节,光量资本合伙人郑宁、尚心投资合伙人孙文海、洪泰资本控股投资副总裁王欣、雲九资本副总裁杨飞、金沙江联合资本董事总经理和洪城资本董事总经理周奇参与了讨论。

以下为现场实录:

郑宁:现在我们聊聊电子信息产业,这是大会交给我们的主题,合肥可能在电子信息方面这几年进步比较大,据我了解,我们这些投资机构在合肥都还没有落地投资。我们今天来聊一聊,看有没有机会跟合肥来结缘。首先请各位机构、各位投资人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是光量资本的合伙人郑宁,目前管理人民币基金5亿元,主要投早期的泛TMT、智能制造、新材料方面。

周奇:我是金沙江联合资本的周奇,我们2009年开始做人民币基金,现在主要两个方向,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另外一块是做高科技,我是在高科技团队里面。我们是投早期项目的,金沙江现在有金沙江创投,管了五六支美元基金,十二三亿的人民币基金。

孙文海:我是尚心投资的孙文海,我们是2008年成立的,美元是3亿美元的基金,人民币是不到10亿人民币。现在我们走在第二期的人民币基金阶段,我们关注的主要方向是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消费,另外一个是所谓的高科技,我本人主要负责高科技投资,我们在过去比较关注的是对于数据驱动的制造业、数据驱动的企业服务类以及数据驱动的消费类这一块的项目。我们投的比前两类都少一点,我们投的B轮为主,这是我们大概的投资方向。

杨飞:我是雲九资本的杨飞,雲九是一个新品牌,我们团队比较久了,我们在中国做了十几年的投资。我们现在也在看一些比较偏AI和深度科技的项目,之前投了很多云计算的项目,也希望在合肥这边能够收获更多惊喜,谢谢。

王欣:大家好,我是洪泰资本的王欣,我们是比较年轻的基金,但是两位创始人都是创业老兵。洪泰基金一开始成立只是一支天使基金,一期基金只有3亿,两位合伙人非常致力于打造一支比较大的控股集团,所以我们现在的概念叫洪泰资本控股,我们已经有了二期天使基金5亿的规模。我们同时在打造产业基金,包括合肥这里也有我们的一个创投的加速器,洪泰资本控股从一个企业创立,到后来天使、成长,甚至到最后的IPO都能够在我们保驾护航内。我们目前关注的方向主要是:大消费、大文娱、AI和大数据、科技金融四个方向。我们希望未来拓展其他的方向,也会有更多的合肥企业涌现在这些领域,希望在合肥投出我们的独角兽,谢谢。

郑宁:谢谢大家的介绍,下面我们聊一下刚才说到的电子信息产业话题。在过去几年,中国应该说在投资界,在座的各位,无论机构是老的还是新的,各位投资人在投资界都工作了很多年,投了很多企业,有成功的、上市的。尤其是刚才金沙江投资的周总,金沙江是专门“造风口”,这两年大家说是不互联网的红利没有了?下一个风口在哪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就是人工智能,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AI现在都是风起云涌。下面请周总给我们分享一下在这方面的观点和案例。

周奇:刚刚提到“风口”这个概念,刚刚我也介绍了,我们这个团队产业资本还是投实体经济为主的,实际上我们这个团队有一个特色,所有合伙人都是管过企业,我个人也是做过上市公司的CEO。在实体里面很难跟风口沾上边,很多人会问我,我现在创业公司是不是在一个风口的公司,对我来讲我是比较反感的。如果你是做实体经济的话,你的教育背景、职业背景跟你做的事情是不是吻合的,而不在乎说你做的事情是不是到了风口上,这个不关键。互联网模式下,风口是非常重要的。讲到电子信息这一块,我们在电子信息的投入非常大,从半导体到后面的核心单元,到后面的工业4.0、智能驾驶等等,我们是一个产业链,从头投到尾,这也是基于我们对产业的理解,而且我们投的上下游之间有非常好的协同效应,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理念和观点。

孙文海:电子信息这一块我觉得是一个蛮好的市场,我从事投资到现在满15年,已经到第16个年头了,这一块其实在早期2014年、2015年的时候,我躬逢其盛,我也在上面投了一堆的电子芯片企业,那个时候的芯片企业实际上更多的是跟那个时候的电子产业,或者说消费电子产业紧密相关的。现在大家说的可能跟汽车电子相关,而那个时候最流行的是手机,还不是智能手机,还是功能机的那个时代,我们在那个时候一共投了大概5家企业,跟电子相关的5家企业。其中有3家死掉了,死得干干净净,另外2家比较幸运,一家在上海上市了,一家在新加坡上市了,这两家企业比较幸运。另外3家企业非常惨,都是海外留学回来的做的,有做多媒体的、有做声学的,只能说在那个时候我们感觉这里面有成有败,现在回头想想,他们如果能够坚持再久一点,赶上智能手机这一波可能会更好,不幸的是另外3家没有赶上,死掉了。这一次在汽车领域是一次蛮好的浪潮,我们都看到了,感觉这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再多说两句,大家都说软件,这是比尔盖茨说的,“软件驱动世界”,软件是最重要的,软件实际上是需要在硬件上跑的,没有硬件作为基础,软件是不可能承载出来的,如果比尔盖茨创建的微软不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如果往前提10年,那时候硬件还不具备的条件下,我相信比尔盖茨不可能把微软做的这么成功。所以芯片、电子产业,电子产业是软件产业的基础,只要软件产业起来了,它的一个前提条件必须是有与之相匹配的硬件跟它相结合,这个趋势在未来应该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郑宁:谢谢孙总,关于芯片这一块,您刚才说到英特尔和微软的时代,这些年硅谷在软的方面创新更多,芯片上现在都转移到中国来了,大量的中国企业一方面是自我的创新,另一方面是并购,同时,刚才两位老总都说到汽车,实际上汽车既是AI,我们判断可能是最先进步的物联网,我不知道两位怎么看?

周奇:产业链,大陆产业链,我们知道90年代的时候PC产业链基本上都是在台湾,主要大的几个厂都在台湾,我2014年去过台湾,包括跟MPC的老大都一起聊过这个事情,PC的产业链造就了台湾的繁荣,但是现在的手机产业链以及汽车产业链情况就不一样了。首先,手机产业链一定是在中国,我们每年16-17亿的手机出口出去,制造是在中国。第二个产业链,我们认为是全球产业链,我们在这一块投得也非常重,中国的一个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厂商,你想要进入通用、进入丰田现在来看几乎不可能,但是未来有可能,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来临以后,大家知道,新能源汽车只有三个核心:电机、电控、电池,基本上颠覆了汽车产业链,这里面我们认为中国企业也非常有机会。在手机产业链以及汽车产业链,在这两个大方向上,我们下的注还是非常重的,但是眼光一定要盯着全球产业链。

孙文海:我们回头来看当初的PC产业链也好,手机产业链也好,当中其实也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当时我们做过复盘,我们虽然投了5家,成了2家,死了3家,那时候的成功率还是可以的,也赚到了钱,但是我们感觉到这个产业链也还是全球的产业链,我们当初在中国投的失败那3家,他们有优势,但是放到全球产业链竞争当中,我们认为它的优势就不是那么明显,所以非常同意周总说的,我们在创业的时候或者在投企业的时候,应该更多的把自己放到全球产业链整合的角度当中去看,你在整个全球产业链当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有什么优势,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关于全球化的。

  说到汽车这一块,汽车的电子产品、电子设备和电子元器件,我们也是非常重视的,我们投了一家企业,要跟吉利合资建一个厂,是做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大家知道,老的汽车,燃油汽车的空调系统实际上是借助于发动机所发出来的热,所以你可以有热交换、可以有空调,新能源汽车上是没有发动机的,没有热源,所以要用电的方式来进行温度调节,所以这一块是我们投这家公司的一个原因。吉利汽车包括下面的沃尔沃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会有大的发力,所以我们这个企业就被选做他们的合资方,也是准备落户在合肥,会在这里建一个一期的电空调的生产厂。这是汽车上面的一些传统器件,说到汽车上的电子器件,其实最重要的是电控部分,我们稍微再看长远一点,不光是驱动这一块,实际上所谓的物联网更重要。大家公认的,除了手机以外,汽车是跟互联网联系非常紧密的一个产品,无论是汽车位置信息,还是汽车的各种控制系统,新能源汽车控制系统可以做得非常好,哪怕是老能源、旧能源的汽车,今后也会加深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有足够的数据支撑之后,就自然地走到智能驾驶这一块。汽车比手机大很多,所以能源消耗、空间问题比手机要好解决得多,所以汽车上面可以想像的空间会很大,在这一块是我们重点布局的方向,大家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如果今后汽车装上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有了自动驾驶的功能之后,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觉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样东西,在这点上我们可以好好思考一下,而且在这方面可以找到很多机会。

郑宁:未来跑在路上的全是电脑,以后不用机房了,这就是分布式的最好机房。

王欣:之前说摩尔定律,半导体的性能每18个月就增加一倍。大家现在都用滴滴打车,是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式创新,今天滴滴融资了50亿美金,它要做无人车,这还是出租汽车行业的未来,因为出租汽车这个事情三个大成本,车的折旧、人工、汽油,这才是未来的方向。如果技术创新的脚步更快,商业模式的创新是没有立锥之地的。如果早些年就有无人车出现的话,可能也轮不到滴滴,因为无人车要领先于轿车。中国在一二十年VC、PE投资的发展过程中,其实积累了两个事情未来可能像美国那样高速发展的基础,一个是人、一个是钱,我们现在有钱了,好多人都会往这个地方来聚集,这两件事情具备了以后,包括像在合肥这样的城市,以前中部省份大家听得很少,包括企业里头都很少有合肥的企业,但是无意中,不知不觉之间,合肥的GDP,合肥的投资、教育、硬实力、软实力已经到了全国前列,今天咱们讲到电子信息的主题,这个主题可能涉及到硬件的部分,很有可能,下一个5年、10年,合肥这样一些地方,依托于中科大高校、院所的,很可能是我们投互联网、投商业模式创新强劲的基础和动力,所以投了很多年的互联网以后,回过头来再看这些支撑互联网消费、娱乐产业发展基础的行业,可能是一个更好的未来。

郑宁:刚才几位把硬的东西说了很多,我们知道雲九资本是在软的方面,请杨总给我们分享一下。

杨飞:首先软件这方面,我觉得关键还是人才,王总刚才提到了,中国积攒了很多人,这是最关键的,人才是软件行业的一个核心,我们之前投了一些案子,我举两个例子:

  第一,做企业的服务叫青云,这个案子的CEO是从美国来的,他以前是IBM最牛的华人之一,他以前是IBM云的创始人,但是那时候IBM云和硬件起了冲突,所以他只能回国。我们投他的时候,青云什么都没有,几千万的估值要不要投?我们决定赌一把。大家用招商银行的APP,它是跑在这个云上的,如果我们用泰康人寿,它也是跑在青云的服务上的。之所以它能够成功,也是因为它的技术超越同行很多,这就是人才的作用。

  第二,2C的FACEU,当我们看到这个案子的时候我们觉得这个团队非常厉害,我们愿意去投,它是一个很有趣的应用,未来会有更多的应用加入进来,它就是一个很好的2C案子。软件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怎么去设计软件,怎么样做出大家愿意用的产品:第一技术要好,技术好才能够做到最顶级,才能做一个世代的更迭,中科院有很好的基础。我们之前说到的AI上市公司,图象识别合肥这边也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合肥作为一个很好的人才中心,不需要去追什么风口、踩什么点,我有人才、有世界上最聪明的脑袋,可以做创新的东西引领发展,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机会的。

郑宁:刚才我们讲了硬件,讲了软件,那么回到合肥,合肥在电子信息方面有很好的基础,又有中科大这样一个科技人才最聚集的地方,对于我们合肥的创业团队来讲,我们在未来的电子信息产业,尤其是软硬结合方面大家有什么建议,每位投资人用一两句话来说一说。

周奇:我们最近刚投了一个团队,就是中科大毕业的,他把母公司落到了苏州,把子公司落到了合肥,是做数字仪表盘的。我表达一个观点,创新一定是真正的创新。我再稍微解释一下我的这个观点,我举个例子,我们做了仓储物流分捡自动化,大家可能都看过亚马逊的模式,机器人把货架提出来,这不是中国的原创,中国这种模式有很多,我们投了一家与这种模式完全不同,比它的面积使用效率、空间使用效率大概高4-5倍左右,在自动化程度上面跟它一样,是一个非常创新的公司,叫经仓公司,在深圳。这是原创,我个人非常喜欢原创的技术,包括数字仪表盘也是一样,如果你现在买宝马、奔驰都是智能仪表盘,像这种产业链原来都是国外控制的,但是我们中科大团队就创新的提供了一个产品模块,使得传统仪表盘的厂家在转型到数字仪表盘的时候,只需要像PPT一样的拖拽就可以把开发工作完成,所以这一类的创新,我认为并不是跟风的,是真正的创新。所以希望各位创业者,您在创业的过程中间,不去参考和抄袭国外的先进技术,我们中国有这么大的市场、有这么好的高校资源,完全能够做到真正的源头上的创新。

孙文海:我们投资人都是到处飞,差不多一线城市都看完了,二线城市也都跑过,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气质和基因。像合肥这样一个有着文化底蕴,有中科大在这儿镇宅的这么一个城市,应该把自己做成一个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前列的城市。合肥创业者应该借鉴这方面的技术积累走技术创新这条路,因为有些路可能已经被别人走过了,比如说走娱乐化、走商业模式创新,可能一些信息更发达的地方已经走过了。但是合肥有自己的特点,就是技术的积累,通过这条路,实际上科大讯飞已经走出来了,我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这样企业走出来,这是我们期待看到的。这样的路可能走起来会难一点,走得时间会长一点,但是如果说我们踏踏实实去走,只要方向正确,我相信走得一定会比别人远,走得比别人更高一些。

杨飞:有一个很老的故事,比如说大家突然发现了一个金矿,大家都会去挖金矿,最后发财的不是挖金矿的人,是卖铲子的人。在模式创新方面,可能不一定有上海、北京、深圳这些城市来得快,往往一个大行业起来的时候,比如说电动车、AI自动驾驶等等这些大行业起来的时候,它不是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公司能做得完的,很多事情都需要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合肥有很重的技术积累,在技术之类的基础上我们做很多高科技的“铲子”,卖给这些淘金者,我相信合肥的人力成本远远低于上海,离上海又这么近,在这方面我觉得合肥的潜力会很大,未来将是一个非常好的掘金场地。

  王欣:时间可能差不多了,我就抓点紧,很简单。因为我是一个工科生,合肥这边都是电子信息技术创业的,我有一个担心,其实好多都是技术出身的CEO,最后高管全是做技术的,我比较担心这类的创业者信息稍微有点闭塞,我觉得没关系,现在互联网非常发达,资讯非常发达,像我们这种做投资的每天看得多一些,但是这些信息也是每个创业者自己也能看到的,如果你看不到没关系,来找我们聊,我们都会倾囊相助。作为咱们做技术的创业者,还是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多了解市场的需求,要有市场的眼光、资本的眼光,这是我对创业者的建议。

郑宁:我觉得合肥有中科大的大门,又有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的基础,一定能够按照我们刚才讲的,下一步的风口就是技术原创,希望能够在合肥看到更多更好的企业。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