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阳源政投资董事长
拥有二十余年高科技企业经营和投资经验的企业家及天使投资人,早期致力于生物科技领域的投资,在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及细胞免疫治疗领域先后参与创办并投资了十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包括:源兴生物、源兴纳米、赛百诺、海普瑞、北科生物、源正细胞、益世康宁、中美康士等。现在的他,专注于创新科技领域的天使投资,在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教育等领域投资了多家优秀创新企业,如:光峰光电,柔宇科技等。
本文由5月27日杨向阳在沙丘学院的授课内容整理而成:
用近二十年时间做了三件“轰动”事
大概2000年,我还在国内做生命科学的时候,就给了自己一个要做创新项目的定位。然而,既要做实业又要做创新项目的话,根本没办法召集科学家去做真正的创新研究,必须得结合投资的方式和方法。
后来我去了美国硅谷,找了一些相关的项目和科学家,并做了一些投资。从那个时候开始,我真正接触到了投资。总体来说,从90年代末一直到2010年左右,大概十几年的时间里,我更多的是在生命科学领域里面做事。
在生命科学这个领域,可能我做了太多另类的事,在当年也都是比较轰动的。比如我在1998年投资了基因治疗,在2003、2004年的时候,在中国诞生了全球*个基因治疗肿瘤的药物,也算是取得了成就;大概在2005年、2006年的时候,我又发起开始做干细胞的治疗,当时可以说是全世界最*的;大概在2007年左右,我们又开始做肿瘤的免疫治疗。这三个方向迄今为止其实都是很新的方向。
从生命科学转型想去做些“创新”的事儿
有些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在生物医药领域里面投资是赚了钱的,也做了一些好企业,但是这些企业基本上都是仿制型和市场型为主,研发型企业很少。如果你要投一个市场型的企业,你为什么一定要投药呢?
医药行业周期长风险大,多以市场型为主
医药不仅研发周期长、风险和投入大,而且生产严格,要有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的生产条件,到了市场以后,责任也很大。另外,医药行业是跟国家的决策机构很近的,当国家整个系统尚未形成对这种创新的支持的时候,整个行业就很难有作为。还有就是中国传统医疗的理念是非常强大的。你真做出一个一类新药,不仅需要进行评估,而且可能还要招标,最后还是要变成一个市场型的。
所以基于以上几点,也是我要退出生命科学领域的主要原因。我不太喜欢在医药领域里去玩命的做市场,我想要去做一些创新的事情。
生命科学不同于互联网企业,不存在赛道和风口
跟互联网企业不同,生命科学不存在赛道,不存在所谓的风口。什么叫赛道?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总能跑出一堆一堆的企业。
上世纪,美国领导全世界做了几件大事,比如登月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大家认为人类测序完了以后,会兴起一大波生命科学的东西,然而事实上并没有,为什么?因为一个技术体系要真正的转化成一个产品,是要经过很多的认证和很漫长的过程的,这其实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
认清大健康产业,要明白你投的是什么
所谓的大健康产业大部分都是用概念包装出来的,真正能够给患者带来利益的好医和好药是非常少的,所以一定要严格地去区分。如果是药,你要了解药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如果是医,就要了解医疗法规是不是被允许的;如果是医疗服务,你要考虑自身有什么样的竞争优势和核心资源等等。
在任何一个基金或者投资者里面,医疗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板块。如果想投资健康医疗领域的话,我建议大家尽量少投早期这一块,早期看起来便宜,但是它周期长、风险大,尤其要慎重。
投资科技型企业,偏重中国创造
我从积累了这么多年的一个行业里面出来,其实是想做一个中国创造的系列。什么叫中国创造?就是在一个大的行业里面咱们有底层技术,从底层到运营都是咱们中国人说了算的。近三百年,是科技发展比较快的时期,我们今天享用的所有科技,包括电话、汽车、飞机、电脑……几乎没有什么是咱们发明的和贡献给世界的,我们也就多贡献了点儿销量而已。
中国创造的时代总会到来,这也是我想去做中国创造这方面投资的原因。要做一个生意,我就希望它有足够的利润能够支撑这个企业的研发和发展。如果你没有技术的壁垒,它就不可能形成高的利润,所以我们一定要做有门槛有技术的事。
这种事儿有没有可能?这么多年,我跟做科研的这些人接触挺多的。其实从1979年开始就已经有留学生出去学习了,然后引进技术,开启了整个国际交流。所以,这二三十年也已经形成了很强的创造力,这些留学生也更喜欢回到国内来施展才华,因为中国市场较大,而且有创业的氛围。
在一个大的行业方向里,掌握底层核心技术是关键
我们以光峰光电为例,光峰光电其实就是用激光来做光源,并且只用蓝光激光,它技术价值是挺高的,而且壁垒很深,专利很强。这样的话,它其实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技术体系。如果它真的是中国创造,有一个底层技术在一个大的方向里面的话,它其实是可以派生出来很多东西并形成产业群的,比如大的投影、舞台灯、幕墙等等都是可以做的。如果再往上游走,能够把激光这个光源做到足够强、足够便宜的时候,还可以走到照明领域,这又是个更大的产业。
一个做投资的人最喜欢什么?就是这个项目投资成功了以后,能不能再挨着投一个,因为已经玩熟了,知道怎么样去投,这是最舒服的。投资光峰光电以后,我们也投资了另外一些技术领域的企业,比如柔宇科技、联赢激光、智能玻璃、联合光电等,这些其实都是跟显示、拍摄有关系的。
成功的品牌不仅赚钱,而且盈利时间长
我们在新能源领域也是有一些尝试的。新能源车不能只考虑绿色环保,更要考虑到人类的出行。首先,从人类情结的角度分析,车是一种力量的延伸。另外,在智能化时代,新能源车未来肯定是自动、半自动、无人这样一个发展趋势。所以对于新能源车,我们判断的是一个未来。
其实我特别喜欢做品牌的东西,而且内心深处也一直渴望能有一个自己的品牌,不管它是干什么的,只要是我参与创造的,我觉得就是一件很牛的事。不仅牛,而且能赚钱,因为只有品牌盈利时间才是最长的。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在电动机车里做一个品牌出来。
既然要做品牌,就要先打到国际上,所以我们设计开发的新能源车*在欧洲卖起来的。这款车是有结构性的专利的,就是双前轮下摆。所以,车的驾驶感跟两个轮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会酷很多。现在我们的新能源车在美国做租赁做得很好,在日本已经开始做试销售了。
我转型做中国创造以后,参与了几个企业的发展,有些是投资的,有些是重度参与一点,总体来说就是往这个方向走了。我作为一个个人投资者,相对来说是自由的,我要去挑战一个中国创造系列,做好做不好都是我,但是我会比较坚定的去做,我觉得这就是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职业生涯后期再一次转型开启投资并联合创业
以终为始,洞穿企业未来价值
其实我是很喜欢变化的一个人,做了一段时间投资以后,我又想变了,我想把投资和创业一起来做,就是我来投钱,然后以一种联合创业的方式,跟大家一起做,参与其中。因为我发现很多创业项目不仅需要钱,更需要管理的提升和一些相应的资源,这一块我们有一些经验,同时也能给大家提供一些资源。对我而言,做投资不仅是一份职业,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
其实任何一个做投资的人,心里面都有一个小九九,就是能不能够洞穿一个项目的未来价值,然后重仓压下去。于是,我尝试了这样一种方式,就是以终为始,我想在我职业生涯的后期挑战一下。当然,这种挑战的方式不是靠猜的,是要有一定的思考并且要参与其中的。
联合创业,对人和事要有更高的要求
如果要联合创业并长期大筹码投资的话,有几件事你是首先要想清楚的。
*就是人。这个人一定要年轻,当我把前面的雷给扫清楚了,觉得这个企业有发展的时候,我就交给年轻人去干。当然,这个人的品德、才能、发展潜力等都需要重视。具体怎么重视,这就需要你自己去研究了。
对于项目方向,我希望能够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做些事,所以选择了低碳环保领域。另外,我很看好消费升级,我觉得这是一个已经到来的时代。什么叫消费升级?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要从有用走到有趣,再走到有态度。所以,我想挑战一下这两个方向。
创业过程中投资人要指点更要给对方试错空间
在我的重仓里面,我不会投很多企业,我会做一个组合,只选两到三个项目,多了的话精力顾不过来,而且做不了那么深。我初步选定的重仓公司,一个是小藻科技,一个是态度定制。
小藻科技其实就是微藻,微藻是一个非常丰富的世界。当时我去挑战这个项目的时候,觉得要搞能源的话,微藻能源是一个前途。我当时认为这个项目成功的可能性只有10%,那为什么还要做呢,就是当你觉得你的职业生涯快要结束的时候,你总是想去挑战一些事。所以我想做一个求败的项目,看看能不能把这样一个项目搞出点儿名堂来,这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情怀和挑战。
但是在商业上我也不鲁莽。小藻科技这个事情我是有策略的,就是风险逐步释放。这个项目当时匡算下来,大概需要一到两亿人民币。假如能够成功的话,我们只需要投这么多钱就能够实现一个量产。但是我们不可能投这么多钱进去,前期可以先投入1000万,看看有没有再往下发展的可能性。当然,这件事情目前已经接近挑战成功了,已经看到曙光了。
在消费升级领域,我选择了做态度定制。为什么叫态度定制,就是你的态度我来帮您,其实就是做一个个精致可用的东西。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品类,比如服装、家居用品、手机壳等。这个想法很多人都有过,就看能不能真正的把它做成商业化。
这其中,商业模式很重要,我们所有的设备都是自己生产,所有的模式都是自己研发的,这都是很专业的事。我们现在是全球配送,基本上已经实现国际化了。当然,我们一定是有严格的质量保证的,方方面面都做得很*。
作为投资者联合创业去深度参与企业发展的时候,我们要指点,但是不要指指点点,通过跟大家前期的讨论,在战略层面达成深度的共识。当然,阶段性的调整也是很重要的。有些事情对于我们来说是复盘,但是对于对方来说可能是在下棋,你要有容忍、包容的态度,要给对方成长、试错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