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下午,针对互联网金融平台数据监测的两个发布会同时举行。
一边是“技术派”——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互金专委会”),宣布启动“全国互联网金融阳光计划”。
一边是“金融派”——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互金协会”),宣布互联网金融登记披露服务平台上线。
两个行动的本质是相似的,都是建立一个公共平台,监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各项数据,希望以此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透明,掌握这个行业更准确的情况,便于进行监管。
有趣的是,“技术派”采用的方法与“金融派”不大相同,这似乎给中国传统的金融信息披露带来一种全新的思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甚至认为“技术派”的思路是对金融信息披露模式的“重构”,是一种根本性的改变。
互联网金融数据统计监测体系的建立,是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有力监管的基础。因为有了准确的数据,监管才有依据,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在科技对金融产生巨大影响的当下,传统的金融监管方式会遭遇怎样的挑战?“技术派”的入局能为金融监管带来什么新的东西?这正是业界关注的焦点。
“金融派”:建立完备的指标体系
互金协会的发布会在天津举行。
互金协会的成立是“互联网金融基本法”——《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的。它是一个国家级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自律组织,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国家有关部委组织建立。
从已有的信息来看,互金协会工作重点在于统计标准的研究、制定和推广。2016年7月,互金协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统计标准的研究、制定和推广是互联网金融统计的基础性工作。我们会在这方面加大力度,参照已经出台的各类标准,制定科学的互联网金融统计标准,并积极推动标准的实施和推广。”
互金协会6月5日发布的信息也印证了这一思路。互金协会要求试点单位披露的信息相当详尽。
协会要求首批试点单位披露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从业机构信息,包括企业基本信息、治理信息、财务会计信息等;二是运营信息,主要包括用户规模,交易规模,逾期情况三个部分。
首批10家试点单位披露事项共计47项,其中强制性披露32项,鼓励性披露15项。从业机构信息和运营信息披露中,从业机构注册地、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实缴资本、银行存管情况、投融资人数、借贷余额、逾期率等数据都是必需披露事项,保证投资人在了解真实有效的数据基础上进行选择。
在应披尽披的基础上,协会对人均投融资金额、*10户投融资占比、历史项目逾期率、累计代偿逾期金额和笔数等数据,鼓励接入的试点单位主动披露,尽可能充分披露公司业务的风险以及不确定因素,将保护投资人合法权益放在重要地位。
下阶段,还会要求接入平台对项目信息、产品信息进行披露,并纳入自律、惩戒等考核指标,逐步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信披标准。
为了提高这项工作的质量,5月18日,互金协会在北京举办了互联网金融统计数据报送工作培训班,来自全国的209家会员报数机构参加了培训。人民银行市场司、调查统计司和银监会普惠金融部派员到会进行指导。
“技术派”:“可以核验”是*优势
国家互金专委会的发布会在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举行。
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由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于2016年发起成立。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全称是“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成立于2002年。它是中国网络安全应急体系的核心协调机构,由工信部领导。它于2016年年初受国家委托建设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为国家监管部门提供全面的技术和数据支撑。2016年8月,为更好地支持技术平台建设,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牵头成立了国家互金专委会,集合了政府、院校以及知名企业等一批专家,为技术平台提供咨询和支持。
国家互金专委会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个平台*的突破在于——数据可以核验,也就是说,可以检验真假。
在实践中,数据的真假个很大的问题。P2P投资人章雨(化名)曾告诉网易科技,他于2013年到2014年间在一家做数据监测的网站工作过,他发现早期网贷平台的数据是比较真实的,网贷数据监测平台出现之后,网贷平台会根据这些平台的监测维度修改数据,以掩盖自己的问题。
国家互金专委会核验方法运用了“互联网思维”,就是让所有投资人共同监督平台数据的真实性。具体操作方法是:面向用户发布APP“理财安全助手”,用户可以在这个手机APP上查验自己在某一互金平台的投资数据与自己所掌握的数据是否相符,如有不符,可以向国家互金专委会举报。
与此相对应,这个平台的数据统计与互金协会数据有一个逻辑上的根本区别:互金协会平台上的数据,是各个互金平台根据要求的数据维度进行报送;国家互金专委会平台上的数据,是各个互金平台将自己的原始运营数据接入,然后由国家互金专委会的平台自动计算得出。
这样看来,数据维度虽然不多,但是这套逻辑如果能真正落地,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数据质量是个严格的考验,在互联网金融企业数据的监测方面是个很大的突破。
除数据可以核验之外,这个平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会纳入更多的“泛金融”的数据。
“现在各个行业有一种‘泛金融化’的趋势,比如摩拜单车也可以做金融。”国家互金专委会负责人举例说,“我们这个平台也要对这样一些企业进行监测。”
不过在初期,这个项目需要聚焦,并且逐步将监测范围推开。目前,已经将自己平台的数据与国家互金专委会完全对接的有两家平台:真融宝和洋钱罐。国家互金专委会负责人告诉网易科技,这个项目的初期,仅计划接入100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因为接入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有些平台仅仅是买了个互联网金融网站的统一模板就开始经营,不具备接入的技术基础。
与外界认为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害怕接入不同,洋钱罐首席技术官耿博向媒体表示:“我们渴望和应急中心合作。”真融宝董事长吴雅楠则表示:“我们信息披露监管要跟上科技金融发展,监管角度最主要是实现实时监管。我们希望拥抱数据监管。”不过,毋庸置疑的是,试点企业的合作,将在初期对平台起到“背书”作用,这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获得更多的用户大有帮助,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获客成本大幅提升的今天。
现阶段,国家互金专委会主要聚焦于“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这三种对公众影响*的业态。这三个业态当中,目前还正常经营、并且公布数据的企业有2000多家。在实际摸底中,国家互金专委会发现互联网金融有20多种业态,3万多家企业。这些都将纳入国家互金专委会的监测范围。
“对企业而言,我们希望尽快加入阳光计划,提升自我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投资者而言,我们希望多使用理财安全助手APP,了解平台风险,保护自我权益”国家互金专委会负责人建议。
(互金协会与国家互金专委会信息报送对比)
互金协会与国家互金专委会信息报送对比
中国金融业统计体系重构快速推进
在对互联网金融数据进行统计监测之外,中国金融业统计体系的重构正在快速推进。
在全球范围内,重构金融业统计体系的动力来自于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金融统计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基础性工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上形成普遍共识的是,统计信息缺失是未能及时识别防范此次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危机过后,主要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纷纷改进金融统计框架、拓展金融统计覆盖范围。
在中国,2012年这个问题就已经被提出。2012年,现任央行参事、时任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就曾在两会期间提出“建立统一全面共享的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的建议。当时,中国金融统计体系已经呈现出统计监测范围不全、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准和定义、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手段不足、立法滞后、信息共享基础薄弱等问题。
外界能够感受到的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的快速推进,是从2016年开始的。
2015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将完善金融监管框架列入重点说明的几个问题之一,他分析了金融危机后主要经济体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改革的主要做法,并且将“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通过金融业全覆盖的数据收集,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维护金融稳定”列入其中。
2016年3月,央行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宣布,决定在天津、广东、浙江、安徽四省市开展金融业综合统计试点工作。
2016年9月,央行召开金融业综合统计试点工作座谈会,央行副行长陈雨露出席,并且要求加快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建设。
2017年1月,新任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在中国金融业权威期刊《中国金融》杂志上撰文《完善金融业综合统计体系》,其中将“建立完善与现代中央银行相适应的统计信息披露机制,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金融统计信息服务”列为2017年金融统计重点。
20078起
融资事件
4314.0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033家
企业
3268家
涉及机构
499起
上市事件
5.26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