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如果医生不能自由地流动,分级诊疗永远是纸上谈兵,这些投资机遇....你可能抓不住了

作为“十三五”医改重点,医疗行业火得发烫的“分级诊疗”制度在2017年逐步落地,分级诊疗在给医药产业带来变革的同时,也将催生新的商业机会,那么,分级诊疗究竟会带来哪些产业链的投资机遇?

  2017年6月22日,由清科集团主办的《2017投资界大健康投资峰会》在上海如期举行,峰会邀请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大健康领域的企业高管与著名机构合伙人共同探讨产业投资趋势,明晰细分行业的发展前景。

  在“分级诊疗的产业链投资机遇”圆桌论坛环节,民生五官科医疗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方胜、强森医疗集团董事长兼CEO何海洋、北京好医生数字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浩、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院长刘效仿、上海京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邵华钢以及春雨医生CEO 张琨发表了他们的看法,盛山资产创始合伙人甘世雄为本场论坛的主持人。

以下为现场实录,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

主持人:大家知道分级诊疗是很热门的话题,在今年受大了很大的关注,很重要的应该是基层的首诊还有极慢要分治还有就是双向转诊,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科学地把疾病和慢性进行科学地分,另外还有及时准确地治,这方面请刘院长谈谈你的看法。

刘效仿:分级诊疗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医院的分,三级甲等二级一级分,另外是疾病的分。分级诊疗的政策设计是希望通过三级甲等医院的优质资源带动基层医院提高诊疗水平和诊疗效果。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从2015年收购第一家医院开始到现在已经尝试了12年了,过程中一共有26家,既有体制内的公立医院,也有民营医院,既有省内的也有省外的。

  经过这么多年的尝试,我觉得在体制内的分级诊断有这么几个障碍:

第一、是财政投入的问题。因为现在所有的公立医院都是按照政府来投的,县政府投县医院,市政府投市医院,省政府投省医院,没有一家是按照分级诊疗投入的。

第二、医保支付方式的障碍。到现在为止医保按照每个医院的总额在付费,不同水平医院的分级诊疗水平体系在体系内部怎么做医保局势方式的改革,到现在哪怕已经建好了分级诊疗体系,从体系内的医院转诊到上一级的医院或者从上一级的医院流转到下一级的医院还是二次付费。

第三、物质供应链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诊疗体系还是医院集团本质,所有的物质供应链应该共享的,但是到现在为止所有体制内的医院都做不到这一点。

第四、信息化。医院有两种劳动密集型,比如说检查检验是属于治理劳动密集型,还有体力密集型就是物理管理,到现在我在体制内看不到这四方面有任何的突破方向。

方胜医疗一定要是市场化,但并不等于公立医院的民营化。我感觉现在的分级诊疗有两块儿在并行走,一个是公立医院的体系,可能是上级下级、转诊,而民营体系是属于专科连锁,在全国几个中心城市也有布点。我们感觉分级诊疗对民营来说应该是结合上下游,是一个闭环是生态圈。分级的体系应该是大的体系,应该是上下游都拉动,在大环境大生态下才能实现真正的分级诊断。

海洋:我觉得分级诊疗的核心驱动力还是来自于两方面,第一是医保控费,今天以公立为主导的医疗机构发展到今天,控费成为重要的驱动力。第二是人们越来越增长的对医疗的需求不能被满足,供给不能很好地满足医疗的服务需求,所以矛盾越来越突出,就是看病难。

  当前中国的分级诊疗在某些情况下更多是体制内的计划安排,形成的是体制内部的利益联合体,我觉得分级诊疗要成功,必须解决医生的核心要素,如果医生不能自由地流动,分级诊疗永远是纸上谈兵。让人充分地流动起来,这才是核心。

张琨:解决分级诊断是系统性的工作,我有两点建议:第一点宏观性的政策制定,就是跨院、跨医疗服务提供方到医疗服务支付方到医疗质量监管方的体系去考虑分级诊疗的问题。另外在微观层面,包括了转上转下的制度,包括了医院内部支撑平台的制度,如果没有微观的各个角度的考量,结果可能是基层能力被大的医院吸收,基层网络网点会变成大医院吸引客流点。

何洁:好医生一直做医生的教育,从我们接触的医生教育情况来看,基层医生有很强烈的学习意愿,如果让他们很快地承接分级诊疗转过来的病人能力是不足的,就是说从患者的方向来看患者按照我们规划的分级路径来转诊,首先要考虑信用问题,第二是性价比,第三是可及性。基层医生在可及性上可能达到患者的要求,但是在质量和信任关系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邵华钢:京颐股份简单的讲是做医疗卫生机构做信息化的企业,我们的解决方案是覆盖整个区域的智慧医疗的解决方案,覆盖医联体的解决方案,覆盖独立的本级医院的信息系统的方案,还有覆盖基层医疗机构的解决方案。从我的角度来看,要实现分级诊疗需要系统和软件作支撑,目前从国家现有的基础来看有两大需求:

  第一是互联互通,底下的就诊治疗的过程能够转到上一级医疗机构去;第二是解决基层医疗机构本身要有信息化,目前国内医疗信息化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投入严重不足。

方胜:分级诊疗改革的目的是让医疗资源能充分发挥作用,我们感到了无奈的是:第一、真正市场化要往大局里去;第二、医生要真正放开。医生放开的话在生态链就是活的,然后再结合到远程医疗结合到远程的大数据,结合到信息化,这样整个体系、投资的生态圈就出来了。

何海洋:基层医疗连锁未来跟商业保险的结合是无穷大的机会。未来医疗的行为应该分散化,我们可以在社区、家庭得到解决,不用去三甲医院。所以分散化的过程当中有很多机会,比如说未来在一个地方形成规模的话,大数据是有机会的。

何洁:从体量上来看,我们的市场规模在2020年是8万亿,去年是4万亿,分别诊疗这一块儿最大的是老年化,患病人群的数量是有限的,预防和结合智能化的早诊早查的机会还是蛮大的。

刘效仿:致力于劳动密集型的诊断,这一块儿是没有风险的投资。另外劳动密集型的投这些都不关注,到现在为止没有一家可以匹配好的医院,医院的服务好不好很大程度上跟物业管理是有关系的。

邵华钢:机会还是蛮多的,我能看到的机会点有三个:第一分级诊疗在中国讲了很多年实质性的动作才刚刚开始起步,信息化基本空白所以市场容量比较广阔。第二、在业务模式的创新,京颐股份目前在国内做了有30多个地级市的分级诊疗项目,每个项目的业务模式都稍微有点不一样,这是根据当地的卫计委制定的各种政策。第三、在商业模式的创新上也有机会。政府很愿意用各种各样的模式和IT企业、互联网企业、数据中心的企业来和合作,共同支持整个地区或者银联体下诊疗业务。这个时候IT系统的建设变成了共同经营分级诊疗,这是在商业模式上能够寻找到的机会点。

张琨:我们一般有三种定位,第一种定位是支撑业务,第二个定位是业务的合作伙伴,第三个定位是业务的引领者。但真正建议投资的是第三类,能够站在全机制链的高度做到整个医疗服务价值链重塑者,这样的信息化的厂商是非常有未来潜力有价值的。

主持人:大健康今天这么火热,表明每个人心目当中对美好中国、健康中国的期盼,而且我们也都是这方面的践行者。从刚才各位专家的分享当中,我们看到在推行当中有很多的困难,虽然政策有了非常好的支持,但是落地会有困难,包括人们的观念、基层医疗的能力等。不过,我们对未来还是充满信心,谢谢大家!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