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衣服……共享经济就像一剂催化剂,催生出越来越多的新事物。
这不,最近“共享睡眠舱”又蹿红网络。这个名为“享睡空间”的睡眠舱外形酷似太空舱。用户无需登记身份信息和交押金,手机扫码即可入舱休息。在长约2米、宽约1米的睡眠舱内,USB接口、充电口、免费Wi-Fi、插座、小型换气扇等设施一应俱全。这些共享睡眠舱由北京享睡科技有限公司开发,今年5月,其*家体验店在北京朝阳门开业。
随着蹿红,质疑声也汹涌而来,譬如密闭空间如何保障消防安全,身份认证隐患如何解决,卫生安全如何保障等等。而前两天,北京“享睡空间”暂停营业、上海拆除共享睡眠舱,“关店”风波让享睡空间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共享睡眠舱尚未形成气候就闭门谢客,是谁按下了“暂停键”?共享睡眠舱的商业逻辑是否成立?享睡空间是追风口还是解决了痛点需求?今天,创业家&i黑马与享睡科技创始人代建功聊了聊。
以下为代建功口述,经创业家&i黑马编辑:
享睡空间是我的连续创业项目,此前我曾担任搜房网CEO。
今年四月份,我萌生了做共享睡眠舱的想法。启发我做这件事的缘由很简单,我发现员工午休时通常是趴在桌子上或躺在沙发上将就,这样很不舒服。当时我觉得,如果有一个产品能够满足他们午休或碎片化睡眠的需求,应该挺有市场。
有了这个初步设想后,我们通过市场调研对产品做了多次补充。五月中旬我们的产品完成了内测。
在外形上,享睡空间的共享睡眠舱类似“太空舱”。除了外形很酷之外,私密性和舒适性也很高。传统的太空舱产品经过多年的升级迭代,已经有很好的用户体验。我们为它加上一些技术后,就可以应用在更多的场景中,使得共享睡眠舱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能释放出很好的经济效益。
在使用流程上,用户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享睡空间的小程序,就能打开舱门。用户点击“解锁舱门”后可以暂时离开也能结束入住。出于保障用户入驻卫生的考虑,我们提供的是一次性寝具,包括太空毯、一次性床单、一次性枕巾等。
(*代建功)
五月下旬,当享睡空间的技术、使用流程和体验相对完善后,我们开始了对外公测。前期,我们在北京、上海、成都三地投放了50个共享睡眠舱。
我们本来计划有三个测试阶段:
第一阶段,测试用户消费需求的高低;
第二阶段,测试用户对产品可承受的定价空间;
第三阶段,通过测试和相关主管部门沟通,了解监管要求。
通过公测,我们发现用户的消费需求确实存在,共享睡眠舱的确解决了用户短暂休息的需求。
数据显示,用户消费时长基本在半小时以上,因此我们以半小时起价计费,并且采取分时段收费。高峰期(11点-14点)10元/半小时,超出时间0.3元/分钟;在非高峰期内采取6元/半小时,超出时间0.2/分钟的收费标准。每天用户封顶付费是58元。
当我们完成了前两个阶段的工作,着手做第三阶段工作时,被一篇“查封文章”打乱了节奏。
那篇文章称享睡空间被查封了,我向公司的工作人员核实发现,我们以及场地方并没有收到来自相关部门下达的任何书面通知或类似消息。
享睡空间“被查封”的消息传播开了之后,也成为一个发展的转折点,为此,我们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在听取了相关主管部门的意见后,我们也意识到了享睡空间的产品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消防安全问题、用户身份认证、卫生保障等。我们想既然产品的确存在问题,也不必等到相关部门勒令要求。我们主动召回全部产品,进行改造升级。因此,网上流传的上海享睡空间被警方查封的消息不实。
共享睡眠VS钟点房
共享经济的鼻祖是Uber、Airbnb和WeWork,这三个企业是目前为止公认的做的*、最前沿的共享经济形态。
在我看来,共享经济出现的背景是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如移动支付产生、智能手机的普及等。这些技术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基础。共享经济是把闲置资源通过分享的方式,为用户创造价值。
共享睡眠舱符合我对共享经济的理解,它可以为用户创造价值。当用户得到更好的休息后,工作效率就能提高。
有人将共享睡眠舱的概念等同于钟点房或日本的胶囊旅馆。在我看来,这是外界对共享睡眠舱冤枉最深的地方,事实上不是这样的。这是对我们的误解,我们必须要澄清这一点。
按计划,享睡空间的商业模式是2B2C,我们直接向用户收费,场地由合作伙伴提供。场地方提供闲置场地,我们与他们进行收益分成。
我们的初衷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共享休息舱,就像公司采购了一个休息设备,放在公司里给员工午休的空间,不是用来对外出租或提供过夜休息服务的。享睡空间的开放时间是朝九晚六,晚上并不开放。此外,共享睡眠舱只能用于内部员工使用。
出现这种误解也是由于我们没有引导好。一个产品为用户提供住宿,大家就想到了出租房,这是造成外界所有后续误解的根源。
共享睡眠VS旅馆
从监管角度上来说,如果将享睡空间定性为旅馆或酒店,我们就需要办齐消防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特许行业经营许可证等一系列证件方能获得运营资质。但按照目前我们的产品定位,还有待商榷。
监管部门对共享睡眠舱挺关心的,为此他们还组织各个部门做了一次现场办公会,听取我们的汇报,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为我们出主意、提建议,同时提出相关要求。
起初,面对外界各种负面舆论,我内心挺忐忑的,但和主管部门沟通以后,自己放心了很多。监管部门是以负责任的态度来监管和支持新事物的发展,原来我还担心监管部门会根据传统的条条框框和各种法规制度一刀切。实际上,他们是以平等和办事的态度来与我们交流。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我们对共享睡眠舱的未来还挺有信心。
当下,我们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根据意见和建议尽快改造升级产品,征得相关部门同意之后,尽早正式对外运营。
我们还没有启动融资,如果有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认同共享睡眠舱的发展模式,我们也欢迎合作。
20105起
融资事件
4314.0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012家
企业
3269家
涉及机构
499起
上市事件
5.33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