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松禾资本罗飞:中国未来5-10年的投资方向,就是将中美两岸的创新资源结合起来

中国消费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5万亿美元,和全球第一的美国只有5000亿美元的差距,同时中国的中产级人数已超过1亿,接近美国中产阶级的数量。

  2017年7月28日,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股权投资论坛@佛山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洽谈会”如期举行,众多顶级投资机构汇聚一堂,多角度剖析佛山股权投资行业发展中的关键点。

松禾资本董事长罗飞在论坛上分享了关于《创业的逻辑》主题演讲:

以下为现场演讲实录删减版:

  尊敬的各位嘉宾、同行、创业界朋友,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交流这个话题,我今天分享的主题是《创业的逻辑》,尤其是在当今,中美合作起来之后对于创业和投资我们可以做什么?

  2014年时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统计,当时中国在全球知识产权专利申请的数量超过了美国,数据显示,在中国的这些城市中,申请最多的是深圳,第二是北京,第三是上海和广州。同时,中国在经过二三十年的产业发展后,在产业链完整方面也是全球独一无二的。仅仅从2015年和2016年手机制造业端的数据来看,几大手机公司,一边是海外的竞争对手苹果和三星,另一边就是我们的华为、OPPO和VIVO,其中有一个很细微的变化,中国手机产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在逐渐地增长。这个增长数据的后面是什么,其代表的是中国加工产业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有的全球最完备的产业链。

  再来看中国的消费市场,中国消费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5万亿美元,和全球第一的美国只有5000亿美元的差距,同时中国的中产级人数已超过1亿,接近美国中产阶级的数量。那现在的机会是什么?现在的机会我觉得不仅是中国知识产权专利的申请数、中国的消费市场、中国的生产链的完整,还有一股很大的力量,这个力量在太平洋的西岸,美国。

  从1978年到2015年中国到美国的优秀学子大概有400多万人,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这400多万人已经开始出现回国潮,所以我们看到2014年中国出国深造的人数已经少于从海外学成归国的人数,也就是说这400多万的群体里开始回国创业或者回国继续做研究的群体已经超过出国深造的群体,这个影响会非常深远。

  此外看华人在全球研究的影响力,对比2015年世界最具有影响力的华人科学家数量相对2014年华人科学家在全球影响力的数量有明显的提升。美国为什么这么多年能够在全球引领这么长时间的科技创新,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美国政府通过美国财政对科技、基础研发的支持续已有二三十年,而这个支持数量非常可观。第二美国是一个政府支持基础研发,企业以技术创新、市场应用创新为主的研发体系。美国的科技企业,像苹果、亚马逊能够在短短15年中超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传统企业,因为美国企业用于研发的投资占全球将近三分之一。而中国现在在全球研发的投入也达到了20%,已经超越欧盟和日本。中国前15年无论是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还是在中国本土上市的企业,都来自于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应用,也就是说美国有亚马逊,中国有阿里巴巴,前面15年互联网企业应用研发的追赶中国的速度是惊人的。同时中国的企业在创业模式追赶以及模式创新方面也是惊人的。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政府。中国的政府也开始像美国政府一样,但有所不同的是他支持的不仅仅是科研企业,他还有另一只手,就是通过母基金的形式,从中央到地方、从市到区,将各级的母基金加在一起。这两年我们发现母基金的存量已经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1:4或者1:5撬动民间投资来看,直接可以撬动8万到10万亿人民币的产业投资。

  再来看中美,从创新来讲,会有一个很重要的趋势,就是怎么利用好在美国经过短则十年、长则二三十年的中国优秀学子群体以及目前中国消费市场的升级升级、中国产业链的完整和中国创业投资的力量,加上政府母基金的支持,这些结合起来会形成一个新的业态,会形成下一个十年全球创新的潮流,而我觉得这就是接下来5-10年全球创新的一个新的热点,也就是将美国的基础研究和中国的产业应用以及中国的市场、中国的创业投资结合在一起的新的创业和投资的模式。

  在前5年松禾有幸参与、试验以及投资了将近15家企业,这些企业的研究人员基本都是来自美国的华人科学家。我们最早投资的是光启研究院和柔宇科技,光启是由一个科学家团队发展成的一个产业集团,不仅在香港有自己的上市公司,国内也以自己的知识产权获得了重要的影响力。柔宇科技在短短的5年中由3位华人科学家创业,现在已经有将近700名员工,现已经在建自己的生产线,企业当时几千万美金估值变为目前超过30亿美元的估值。

  中国接下来5-10年的时间里投资方面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将中美两岸的创新资源结合起来,尤其是通过美国华人科学家的智慧将中国的产业链、中国的创业投资和中国的政府引导基金相结合起来,在两岸建立孵化器,同时建立投资基金,我觉得这样一个潮流,我们有幸能够一起参与,我们希望5-10年以后,中国尤其是华人科学家和中国的投资人能够一起创立更多自己在生物科技方面的成就。

谢谢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