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共享充电宝再起硝烟:两玩家对垒专利内战

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投资的街电正陷入一场专利战争。提起诉讼的一方,正是来电这个运营体量逊色于自己的竞争对手。

  划重点:

  1

  四面出击的来电后将诉讼矛头,对准体量在己方之上的街电。这遭遇反戈一击。7月14日,街电同样对来电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请求宣告来电专利无效。

  2

  对于部分充电宝租赁业的玩家而言,专利诉讼威力不小:一旦败诉,现有产品须得下架,重金投入打了水漂。而研发规避对手专利的新产品又需时间。

  3

  结束专利大战,施行专利交叉许可——互相许可对方使用己方专利——成熟的大公司们已有众多先例,例如通信领域,华为与苹果、华为与爱立信都签订了交叉许可协议。

聚美优品创始人陈欧投资的街电正陷入一场专利战争。提起诉讼的一方,正是来电这个运营体量逊色于自己的竞争对手。

  街电(全称“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与来电(全称“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均系中国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初创企业,它们除了在融资、产品和服务领域竞争之外,常见于大公司之间的专利诉讼同样是常规武器。

  有着众多资本支持的它们,希望借助专利诉讼给竞争对手制造麻烦,拖慢对方的前进速度。战争首先由来电点燃。

  2016年开始,来电发起针对竞争对手发起大面积专利侵权诉讼,要求多家竞争对手停止制造和销售涉及专利争议的产品。

  云充吧、友电科技等充电宝租赁服务商,以及为它们的产品提供场地的部分商户,例如甜品店或咖啡厅,相继成为被告。

  来电后来将诉讼的矛头对准街电,在深圳、北京两地分别提起对街电的诉讼。

  这遭遇街电的反戈一击。

  7月14日,街电通过关联公司向来电及其合作伙伴,提起另外3宗诉讼,诉讼理由同样是专利侵权,索偿300万元。街电后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宣告来电6项专利无效。

用诉讼拖慢对手扩张步伐

  对于部分充电宝租赁业的玩家而言,专利诉讼威力不小:一旦败诉,现有产品须得下架,重金投入打了水漂。而研发规避对手专利的新产品又需要时间——短时间内要恢复元气并不容易。

  类似的诉讼已经让提供场地的商户们胆战心惊。由于在经营地点提供了充电宝租赁服务,有餐厅和咖啡馆被告上法庭,要求承担连带的赔偿责任。

  这样的诉讼还可能对其他商户产生示范效应:为避免惹上官司,他们在允许共享充电宝入驻自家商铺一事上,态度或许会更加谨慎。

  这为充电宝租赁行业后来者的市场扩张,制造了障碍。毕竟,类似餐厅、咖啡馆及商场之类的经营场所,并无太大能力和意愿来确定形形色色的共享充电宝是否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

  目前,来电的进攻型动作初显成效。

  一个案例是,来电的竞争对手云充吧在此前的一个专利侵权案中败诉。法院文书表示,云充吧“制造、销售、许诺销售的被控侵权产品侵犯了原告涉案保护专利权,被判赔偿来电科技20万元”。

  这一赔偿金额在充斥着资本的充电宝租赁业并不算什么大钱,但下架大量产品或许让云冲吧更为敏感——它快速扩张的步伐被拖慢了。

聚美优品主导街电后,将业务重点从产品调整到运营上。2017年6月,北京通州万达广场前街电的展台。

  2017年5月以来,四面出击的来电将进攻矛头对准了又一家竞争对手街电。

  来电于深圳和北京两地,向街电及其合作伙伴,相继提出总共24宗专利侵权诉讼,要求街电科技赔偿6600万元。街电筹划反击。

街电正试图釜底抽薪

  7月14日,街电通过关联公司针对来电和北京奥中世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世贸天阶物权管理方)提起专利侵权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害专利,并求偿300万元。

  尽管来电与街电各自提告的案件在法律意义上相互独立,是双方当事人由于被侵权而寻求的法律救济,但双方“前后脚”的提告时间不免让人产生联想:这些案件在商业意义上可能存在“以眼还眼”的关联。

  两批案件的核心,均在于对方是否侵犯己方专利,未来双方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质证。

  而在法院判决之前,两家公司的法务及律师团队对案件做出评估,夯实己方专利的同时,削弱对方专利。

  就在这场互诉大战爆发之前,5月23日,街电的投资方聚美优品购入青岛企业家刘同鑫发明的两项共享充电宝专利。

  “取得刘同鑫先生的专利之后,我们认为,共享充电宝的战争基本可以结束了。”一名街电的法务人员说 。

  与此同时,街电方面称,他们持有专利获得的国家知识产权部门授予时间,早于来电的专利。此言不虚。

  腾讯财经自起诉文书获悉,来电的6项涉诉专利当中,最早两项系2015年6月24日生效,其他四项分别授予于2016年和2017年。街电的两项专利则在2015年2月25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予。

  此外,街电还试图对来电的专利“釜底抽薪”。

  8月1日,街电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宣告来电6项专利无效。若这一请求被行政机关认可,街电方面认为,“来电目前起诉的全部案件都将被法院驳回。”

  作为反击,来电在也8月4日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宣告街电的专利无效。

2017年6月,天津智能大会上来电的展台。

  来电对自家专利同样颇有信心,“云充吧之前也试图以同样的方式,申请裁定我们的专利无效,但失败了。”来电首席营销官任牧说,该公司的专利“坚挺如初。”

  来电的自信并非毫无道理——通常情况下,专利无效程序遵从“一事不再理”原则,若此前无效专利请求失败,那其他人无法再基于相同的证据或理由来申请专利无效,“他们必须找出新的理由”。任牧说。

休战,双方都不考虑的选项

  两批案件哪家获胜,须等待法院裁决。

  然而,有关专利的核心问题并不是来电与街电两家对垒的*战场。这更像一场桌游的现实版,诉讼双方可以合法利用各式司法程序和环节——这一争取胜利的道具——将己方利益*化。

  以来电诉街电案为例,在实质性讨论专利是否侵权前,作为被告的街电表示,正在考虑针对来电在北京提起的诉讼提出管辖权异议。

  街电法务及律师团队主张,街电公司注册在深圳,且深圳法院优先受理案件,因此深圳法院更适合审理这个案件。

  通常而言,除了在跨境诉讼中争取对己方更为有利的适用法律,而提出管辖权异议之外,同一司法管辖区内,律师们使用这一程序性环节的目的有两点,*,争取更熟悉或对己方更友好的法院及法官;第二,延缓诉讼进程:一篇讨论管辖权异议的论文总结,若当事人提出管辖权异议,拖延三到六个月才能开庭审理案件是很平常的现象,有的甚至时间更长。

  诉讼进程的延缓对街电的确更为有利。

  若街电胜诉,已经铺设的设备可继续使用,诉讼进程延缓不会给街电造成实质的损失。

  若街电败诉,延缓诉讼进程可为自己争取时间,在法院做出最终判决前更新涉嫌侵权的设备——在一个快速变动的行业,产品升级换代实属正常,厂家关心更多的,是产品更替的过程是否足够平滑。

  “一个硬件,从提出需求、确定需求,到打样、量产,没有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是没有可能的。”任牧引述来电律师团队的观点称,街电提起管辖权异议的目的主要在于延缓诉讼进程。

  在回应腾讯财经的置评请求时,街电否认有延缓诉讼进程的主观意图。“目前来电提起的24起案件当中,每6起案件的起诉请求都是相同的,如果24个案件全部开庭审理,无疑是浪费司法资源。”街电一位法务人员表示,这是他们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原因。

  与那些引人注目大公司之间的专利战争类似——例如华为与三星互诉专利侵权——初创公司也开始尝试运用这一“进可攻、退可守”的竞争手段。若能场场胜诉,自然有较大把握将对手赶出行业;然而在一个“大家都在起跑线上”的新兴领域,初创公司在一些专利纠纷中胜诉,而在另一些案件中败诉,这才是常态。

  “休战”,或许是一个值得各方考虑的选项。

  就专利纷争而言,专利交叉许可——互相许可对方使用己方专利——成熟的大公司们已有众多先例,例如通信领域,华为与苹果、华为与爱立信都签订了交叉许可协议。

聚美优品主导街电后,将业务重点从产品调整到运营上。2017年6月,四川成都草莓音乐节上街电的展台。

  不过,街电与来电都否认自己有这一意向。

  街电的数据显示,截止7月底,该公司与商家达成合作的机柜超过20万台,充电宝电源数为193万,较6月分别增长超过140%;超过六成设备投放在北上广深及杭州、长沙和成都。7月份,共有292万用户使用街电的产品,当月使用街电多于2次的用户超过用户总数的1/4。

  来电则表示,该公司在全国157个城市超过5000个“场景”,提供涵盖大型机柜、中小型机柜到桌面单体充电宝的多种设备;这些场景包括机场、医院及商场,根据场景不同,投放设备数量多有差异。来电的平均用户单次订单充电时长为207分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棱镜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