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郭台铭旗下的鸿海集团(2317.TW)发布了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鸿海二季度净利润为178.8亿新台币(约合5.89亿美元),低于分析师预期的237亿新台币(约合7.82亿美元)。
财报同时公布了鸿海上半年主要业绩,2017年1-6月,鸿海营业收入达1.8974万亿新台币,净利润为460.4亿新台币。
14日台股开盘后,鸿海股价一路走跌,收盘于每股114元新台币,跌幅为2.15%。
2016年6月,郭台铭曾在股东大会上表示,鸿海集团股票不超过200元新台币不会退休。看来,郭董还要忙一阵子了。
据财报,二季度营业收入为9224.1亿新台币,营业毛利为627.7亿新台币;税前净利润为256.5亿新台币,净利149.1亿新台币;归母净利为178.8亿新台币,低于彭博社分析师平均预期的237亿新台币。其中每股盈利1.03元新台币。
据了解,二季度往往是鸿海全年的营运谷底。目前,市场将焦点放到下半年,随著苹果即将推出iPhone 8新机,能否引爆下一波换机潮,将成为影响这家苹果头号代工公司业绩的重要因素。
瑞信证券分析师指出,苹果OLED版的iPhone预料会从10月开始出货,鸿海将受益。
不过,摩根大通分析师戈库尔·哈里哈兰却认为,三季度鸿海的业绩仍将被拖累。他表示,尽管iPhone8预计在今秋发布,但该产品更为复杂技术恐会导致其量产的推后,这或拖累鸿海第三季度业绩。
据媒体此前报道,苹果iPhone8配置的OLED屏幕几乎覆盖手机整个正面,其面部扫描器可取代Touch ID指纹传感器来进行解锁。但是由于OLED屏幕供应紧缺,可能影响生产,最晚或将到11月份实现出货。
而据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称,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3%,但苹果在华市场份额进一步下滑,大部分的增长依靠Oppo和华为等品牌,而这些企业大多拥有自己的手机组装车间,不需要将产品给鸿海或富士康旗下的公司进行组装。
对于郭台铭来说,2016年是艰辛的一年,出现了鸿海上市19年以来首度年度负增长,比2009年遭遇金融危机冲击后还略显难堪。
分析认为,鸿海集团虽然拥有很多大牌客户,还为索尼代工PlayStation游戏机,为惠普生产电脑,但其营收主要来自苹果,可以说是“成也苹果、衰也苹果。”
这已经不是鸿海*次遇到类似情况了。互联网观察者王如晨曾在《*财经日报》撰文指出,作为全球*的“代工厂”,鸿海几乎是每隔几年就来一次大的震荡。当年,鸿海曾是PC业代工巨头,PC成长乏力后,其强化手机代工,一度成为摩托罗拉全球*的代工厂,但随着摩托罗拉转型失败,加上2008年遭遇经济危机,鸿海一度遭遇巨大挑战。不过,当苹果引领的新一轮智能手机热潮开启后,鸿海迅速依靠整体优势,切入苹果产业链,成功完成了替代。
现在,郭台铭显然不想再继续“看别人脸色吃饭”的日子。2016年8月,鸿海正式完成了对夏普的收购,开始了进军C端品牌的重要一步。一年之后,夏普发布的报告显示,公司已连续三个季度盈利。
据分析,夏普转亏为盈的主因之一是大股东鸿海在材料开支上的支援能大幅减少成本,进而在手机、家电以及液晶面板销售上拥有价格优势。
可以说,现在更多是鸿海帮助夏普,而夏普想要反哺鸿海还有相当长的时间。向产业链两端高附加值部分前进的方向没有错,但现在正处于鸿海在战略上“青黄不接”的时期。
为了应对关键市场增长趋缓的局面,鸿海期望通过转变长短期的发展模式来实现业绩增长。
从短期看,鸿海希望通过降低成本、提升生产机器的效率来实现增长。鸿海创始人郭台铭计划为工厂安装机器人,从而实现自动化操作,一方面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应对劳动力成本的增长。
从长期看,鸿海投资新兴产业,如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鸿海将结合富士康的主业,借助资本培育手机之外的多种智能设备、工业智能产品、机器人等单元,不再仅仅局限于硬件方面,更多还是软硬件系统的合作。
富士康还与日本软银集团合作投资多个领域。据报道,2016年,孙正义在幕后帮助富士康斥资35亿美元收购了夏普,包括帮助安排与夏普债权人的会面,并将郭台铭称为“真正的朋友”。另外,富士康斥资6亿美元,获得软银位于亚洲的科技基金54.5%的股权。
由于半导体与显示工业趋渐融合,而该领域也是鸿海在整个价值链上的缺失板块,分析认为,鸿海未来或将借由与软银的合作进入到芯片代工领域。
11954起
融资事件
5932.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7394家
企业
2483家
涉及机构
679起
上市事件
8.14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