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探路者(300005.SZ)员工持股计划一年限售期满,但无人乐于套现。这个接近300名员工参与的项目,在去年初通过二级市场买入1.02亿元公司股票,成交均价10.86元/股(前复权),截至8月17日收盘,探路者股价停留在7.5元/股,一年时间,被套31%。
两倍杠杆接近爆仓。8月17日,公司公告,大股东盛发强质押4500万股公司股票,用于为员工持股计划提供担保,该份股权占其所持上市公司股权比例的20%,市值超过3亿。而在7月20日,盛发强已经质押750万股,市值超过5000万,同样用于提供担保。
与最新质押同时公告的,是公司上半年财报:探路者上半年营收12.78亿元,同比增长17.48%,扣除非经常损益后净利润5784万元,同比下降25.79%。
2015年,探路者首次明确提出构建户外用品、旅行服务和大体育三大事业群为基础的户外生态社群概念,新业务的注入让其收入继续保持增长,但利润的下滑却无法挽回。2015年,扣非净利润2.49亿元,同比下降13.47%,上市后首次负增长;2016年,这一数据仅为1.31亿元,同比下降47.22%。
作为本土户外用品*股,探路者一度是行业发展的*获益者,但是,当行业增速下降、品牌竞争加剧、电商渠道转型的风暴来临,红利散尽,变还是不变都是代价沉重的抉择。
业绩股价双重承压,于是,继2016年年报后,其半年报再次发出“集团业务重心回归户外用品主业”的声音。而在两个月前,其高管也进行了重大人事变动,这也意味着,公司将对过去两年的战略发展节奏进行调整。
自上市后,探路者一直在找寻脱离服装业困境的方法,这一次的探路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多元化争议
很难预料,机票业务竟支撑起了探路者营收的半壁江山。
2013年,探路者以3800万元购买Asiatraval14.15%股权,开始尝试多元化。这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在线旅游平台,面向亚太和中东国家提供机票、酒店和景点预订服务。
半年报显示,探路者上半年旅行业务板块实现营业收入7.23亿元,同比增长81.31%,巨幅提升的主要原因为旅行服务板块调整经营策略,大力拓展国际机票业务。
为其机票业务带来贡献并非直接来自于Asiatraval,2014年,探路者加快多元化步伐,先后收购绿野网55.67%股权和易游天下74.56股权。前者是一家以论坛为载体的户外旅行活动线上平台,为户外活动商家提供信息发布和出行报名服务,后者则从事旅行社渠道运营分销业务。
然而,传统旅游业同样受阻。2016年,探路者旅游业务营收11.73亿元,同比下降41.61%。
对于此次超过八成的营收增幅,半年报表示源于与携程的合作,易游天下在上半年成为携程供应商,在国际机票采购和私人定制旅游方面与后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也就是说,探路者旅游板块通过为携程做机票代理完成了收入逆袭。
不过,市场并不买账。有投资者分析认为,无论线上线下,旅游行业竞争都非常激烈,除去大量加入细分行业的旅游公司,还有携程和途牛这样的巨头,行业龙头都面临亏损,探路者在这个市场的竞争力并不乐观。
2016财年,途牛净亏损24.4亿元,亏损额同比增长67.12%;而去哪儿网2015财年净亏损却高达73.43亿元,其也在当年被携程合并。根据探路者半年报,易游天下(合并)当期营业收入6.97亿元,净利润亏损312万元。
投资体育项目同样存在争议。2016年,探路者和同体育产业基金成立,首期募资规模1.1亿元,襄阳东证和同探路者体育产业基金合伙企业则在今年初完成首轮2.4亿元资金的募集,公司之前着力打造的滑雪场项目已经转固试运营。
有投资者认为,公司介入重资产行业如同饮鸩止渴,半年报显示,探路者旗下冰雪控股发展有限公司上半年收入137万元,亏损982万元。
针对质疑,探路者对腾讯财经表示,尽管旅游板块短期业绩面临亏损和商誉减值,但作为流量入口,从长远看将会为公司户外业务协同打下基础,而体育板块除滑雪场外,主要以并购基金方式进行小比例参股,并不存在较大风险。
尴尬的主业
多空论战下,是一串冰冷的数字:上半年,探路者在户外服装、鞋品和装备的营业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6.93%、26.75%和24.76%。
根据中纺协户外用品分会(COCA)调研数据,2016年国内户外市场零售总额232.8亿元,同比增长4.91%,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5.6个百分点,国内户外市场品牌总数975个,同比增长2.09%,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1.03个百分点。行业规模正在逼近临界点。
与美特斯邦威、李宁等品牌相同,探路者依靠自主品牌设计、生产环节外包和加盟商渠道这样的轻资产模式实现了迅速扩张。2012年和2013年,其相继推出ACANU和DiscoveryExpedtion品牌,切入户外骑行细分和高端户外休闲两大领域。
但行业增速变脸和众多品牌跑步进场,尤其是以Columbia、Northface和Jack Wolfskin为代表的高端品牌强势吞噬市场,让加速跑的探路者在这场户外变局中付出了更多代价。
荔慎投资梁军儒认为,在服装、家纺和体育用品行业,依靠专卖加盟形式快速扩张的成长模式由于门槛较低,可利用的经销商资金与渠道资源十分庞大,刚开始时只需产品具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就能实现极为快速的复制扩张,但当渠道扩张到一定程度,管理和控制经销商的难度增加,市场饱和,容易造成高库存和盈利能力的逆转,虽然企业仍能保持一定成长性,但增速会突然大幅下降,甚至出现需要进行库存回购的情形,特别是企业希望获得快速增长而盲目放宽信用以及向经销商压货,则更容易出现此种风险,而且这样的风险在爆发前难以从报表中看出来。
2012年,包括安踏、李宁、特步、361在内的六家港股上市服装企业总共闭店将近5000家,平均每天关闭13家门店。
探路者的定时炸弹则在2015年财报爆发,其当年存货5.44亿元,同比增长81.94%,几乎全部为库存商品。而当年仅此一项便计提跌价准备2.08亿元,逼近净利润。至今,探路者还在同存货搏斗。
这也是探路者选择在2015年开拓服装之外领域的重要原因。
最新财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探路者存货仍然高达3.15亿元,而当期1.6亿元的库存商品跌价准备,也几乎将利润吞噬殆尽。
回归式探路
主业持续不振,新兴业务前景难测,探路者又临歧路。
6月1日,探路者宣布聘任原乐视首席品牌官强炜为集团总裁,创始人盛发强专任董事长一职,主抓公司战略规划、文化塑造和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四天后,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集团副总裁兼户外事业群总裁彭昕宣布辞职,强炜接替其兼任户外事业群总裁一职;一个月后,公司户外事业部产品中心副总裁胡伟被聘任为集团产品副总裁。
8月8日,在探路者举办的一场名为“向前 发现”的集团战略及产品发布会上,强炜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他在以“产品的革命”为题的演讲中表示,探路者将通过全面的梳理和全新的规划,形成多功能、多元化和多品牌的战略框架,并通过“新定位”、“新机制”和“新运营”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满足市场的需求。
新人、新品、新战略,是否意味着探路者对经营多年的生态转型并不满意,继而将业务重新归零?
上市公司并未对腾讯财经作出直接回应,其仅表示,2017年,公司将根据内外部综合情况,调整战略节奏,业务中心回归户外用品主业的同时,仍会继续完善协同体系的搭建。他们寄希望于大众户外的普及和2022年冬奥会的到来。
不过,今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发布公告,安踏成为包括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在内的13支冰雪运动国家队运动服装类赞助商,合约持续到北京冬奥会结束后。
探路者的新一轮探路,前景仍不明朗。
20672起
融资事件
4341.8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355家
企业
1152家
涉及机构
506起
上市事件
4.66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