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大佬日子也不好过。
近日,郭广昌不再担任子公司董事长一事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吓得他赶忙通过公众号做出回应,“还年轻,未想退休。”
也是,吓怕了。还记得两年前郭总因为短暂失联,下面的好几个上市公司不得不马上出来回应,否则股票有可能连续跌停,几百亿市值就没了。
郭广昌是谁?身价超过400亿,江湖外号“中国巴菲特”,自1992年在上海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房间里起步后,25年间,成就了5家上市公司,间接控股100多家公司,产业横跨金融、房地产、医药、科技等20多个行业,总市值超过9000亿!
一个如此响当当的人物,为什么也担惊受怕成这样?
因为有人说,以前的企业家,更多的是投机商。而十八大以后,我国经济正在从“找机会发财”的“科兹纳型套利经济”转为以发明创造为主导的“熊比特型创新经济”。也就是说,以前的那些企业和企业家,不一定是真正的企业和企业家。
那么,郭广昌是富二代、官二代吗?错!他就是典型的农二代,穷二代。父亲早年因为被雷管炸成了残疾,只能当门卫。
在东阳中学上高中时,郭广昌3年很少回家,除了每周六回家背米和带一罐霉干菜外,即便暑假都吃住在学校。正是靠着苦学+蛮学,他愣是从班上倒数第八追成第五,最后以班上状元的高分考入复旦哲学系。
那么,他是靠什么起家的?答案就是卖点子。1993年,出国无望的郭广昌与梁信军等人组成“复星五剑客”,靠帮人出校园推广方案赚点幸苦费。三伏天骑着一辆28寸大横梁自行车穿梭在交大、上财、华师大等各大校园,容易吗?
1994年,为把上海青浦郊区的一个楼盘卖出去,郭广昌连夜赶制了1000多份楼盘资料宣传册,5个人兵分五路,目标就是把宣传册塞到人家的门缝,一直发到晚上十一点多才结束,这才淘到了*桶金。
那么,复星会是第二个德隆吗?
论事业规模,一个是2004年就成为我国*大民营企业,一个是民营企业前十。
论产业布局,一个把触角伸到了能伸到的每个领域,一个先后进军医药、房地产业、零售业、钢铁业、证券业、保险业等20多个行业。
论经营模式,一个采取“金融+实业”的模式,一个采取“产业+投资+保险”的综合发展模式。
的确,德隆模式与复星真有点像。
不过,郭广昌心里最清楚,德隆与复星有本质不同。因为德隆的钱都是借来的,而且都是“短贷长投”,所以不得不源源不断地和客户签订的委托理财协议,导致庞氏骗局越滚越大,而复星的钱全是靠自己赚来的,“资金已经步入良性循环。”
事实上,20年多来,郭广昌从来就不担心经营的事情。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复星集团反而在“危”中找到了“机”,实现了跳跃发展。
为啥?因为复星有一个全球合伙人机制,20多位全球合伙人,其中3位是老外。即便今年3月份公司二把手,创始人之一梁信军辞职,郭广昌也不用太多担心,“下面有那么多的人才,足以睡个安稳觉。”
但是,“新兵怕炮弹,老兵怕冷弹。”老司机郭广昌最怕的莫过于冷弹,也就是潜规则。
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不知道从哪里来。而且,社会上很多人就喜欢打散弹,放冷枪,没事就闭着眼睛朝天上放枪,美其名曰声东击西。不过,谁碰到谁就100%倒霉了,一不小心就要了命。
郭广昌曾在《人是需要相信一点什么的》中说道,“你要相信你这个企业,只要自己没有犯错误,没有乱来,人家就不会整你……我们四个人,没有一个移民海外、拿海外护照的,我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我们对这片土地有信心。”
问题是潜规则无处不在,而且那只手总喜欢乱摸,尤其在你不需要的时候。
最可恨的就是那些远看看不到,走近就碰一头包的潜规则。
2003年9月,郭广昌控股南钢的时候,举报信、告状的满天飞,说什么宽中板项目让他捡了大便宜,更说非法占地2000多亩,很多老南钢的员工也是愤愤不平,“为什么?从当年的国企主人变成了私营打工仔?”直到后来有关部门联合进驻南钢,查了个底掉,这才慢慢平息。
再后来就是控股海南矿业。没有想到郭广昌真是有发财运,他刚投完资,铁矿石就开始飞涨。于是,又有人跳出来,说重组过程涉嫌国有资产流失,“凭什么9亿元就控股60%?”,“凭什么5年靠分红就收回了投资?”
照这个逻辑,国有企业到海外上市,但凡股价上涨,就是国有资产流失。那要被查办的可就多了去了,而且一查一个准。
从这个方面讲,争议*的当属健力宝。想当初,这个号称东方魔水的健力宝一年的销售额就超过50亿,无论是产量、总产值、销售收入和税利四项都处于国内饮料行业*。可以说,国内还没有哪家企业达到其曾经的辉煌。
但是,就这么一个优秀的企业,却被分分钟搞垮了,其创始人李经纬也从功臣变成了罪人。最后,有关方面宁肯以3.38亿的超低价格卖给骗子张海。郁闷的李经纬只能仰天长叹,直到签约仪式后的第9天,突发脑溢血乃至病逝。
还有一个就是当年叱咤风云的仰融。没错,就是那个改革开放以后*个将我国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的人。
想当年,德国汽车巨子对冉冉升起的东方巨龙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纷纷联姻一汽、二汽等合作伙伴投资建厂,其中大众选择了上汽,奥迪选择了一汽,奔驰选择了北汽,都是门当户对的买卖。
然而,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赫赫有名的宝马在中国大陆的合资公司既不是落户在长三角、也不是珠三角,而是选择在沈阳,合作方也是名不见经传的华晨汽车。而这一切的背后就是仰融的资本运作,所以有人评价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万中无一的管理奇才、资本运作高手。”
有数据显示,从1995年到2001年前后,仰融在东北沈阳打造出了一个市值高达246亿元之巨的华晨系,旗下有5家上市公司,拥有8条汽车生产线,10多家汽车整车和部件工厂,在汽车行业里仅次于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华晨一度被同行惊呼为“第四汽”!
谈到华晨帝国崛起为何如此迅速?仰融是这么说的,“中国企业主要靠银行负债,借钱去投资,它的股本是靠负债壮大的,一旦没有盈利就变成了恶性循环。我的原始股本里没有银行一分钱,它的壮大是靠盈利和发股发债。资本壮大后,不需要还的钱用于其他投资,就变成了良性循环!”
不过,高潮之后再无高潮!转折就出现在2001年3月份。当时沈阳政界发生大地震,市长、常务副市长因贪腐而被拘,案情涉及官员达122名,是为“慕马大案”。
此后,矛盾突然激化。华晨及其派生的所有公司,就一次性划转辽宁省,所有债务也一并划转,理由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虽然后来仰融相继在香港、百慕大以及美国联邦哥伦比亚地区法院起诉,争议标的达20亿元,当然,最后均因“不在管辖权内”而告失败。
所以,不要以为只有美女才遇到潜规则,男人也一样。
前段时间,大伙为香港的李首富为什么要出走欧洲操碎了心,有人主张不能让他跑了,好在高层有人清醒,“猪养肥了就得挨宰,那是强盗逻辑、打手思维,是对资本道德的偏见。”
更为惊喜的是,十九大*次明确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接下来,私有财产保护机制、经济的自由以及企业家精神也会重新定义,靠审批权、靠卡别人而致富的时代应该翻开新的一页了。
所以,那些见着老郭起高楼,看着他宴宾客,又想眼看他楼塌了的看客们估计要失望了。
20079起
融资事件
4314.0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034家
企业
3268家
涉及机构
499起
上市事件
5.26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