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从IPO到并购:大部分的并购最终是不成功的,十多年每个案子做下来“如履薄冰”

从投资数字来看,大部分的并购最终是不成功的,也就意味着虽然说我们投资人千挑万选,认真分析,但并购大概率事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暌违2017年,股权投资市场现状几何?哪些经验需要碰撞、分享?2018风往何处?新一年,VC、PE有哪些策略变化?行业里,又将缔造怎样的商业传奇……2017年12月6-8日, 由清科集团、投资界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在京举行,汇集股权投资界巨匠精英,从趋势、策略、行业角度剖析这个时代。

  在圆桌论坛环节,国科嘉和执行合伙人陈洪徽瑾创投CEO、合伙人邓焕,小村资本创始人、董事长冯华伟通江资本执行总经理侯凯,富坤创投合伙人;富坤中技总经理施伟,泛海投资助理总裁兼战略投资部总经理原燕飞,国际创投管理合伙人张曙东,深圳高新投集团总经理张中华以“IPO 向右,并购向左”为主题进行了精彩讨论。

精彩观点

  1、在并购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一支对产业非常熟悉的团队。

  2、做财务投资有的时候可能就像谈恋爱一样,有的是以结婚为目的,有的是以中间快乐获取收益为目的,但对于并购来说,这就是结婚过日子。

  3、2017年并购市场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从原来买利润,追热点,转变为追求产业协同和产业升级为主要的并购理。

  4、从投资数字来看,大部分的并购最终是不成功的,也就意味着虽然说我们投资人千挑万选,认真分析,但并购大概率事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5、在我过往十多年的从业经历当中,每个案子做下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如履薄冰。

以下为演讲实录,由投资界(微信ID: pedaily2012)编辑整理

陈洪武中国资本市场最近一两年风起云涌,好消息和坏消息连续不断,曾经有过非常严重的IPO堰塞湖,后来加快IPO审核,最近又出现IPO审核趋严的趋势,这些资本市场的变化,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

  对于我们做投资的人来讲,IPO是最理想的退出方式,但是往往不可能都如愿,所以并购也是选项之一,所以今天这个论坛的话题就是有关并购这个领域。首先请各位介绍一下自己和机构。

从IPO到并购

邓焕:我的公司叫徽瑾创投,2015年成立,主要是做VC和PE的投资,目前总共管理了一支VC基金和两支PE基金,总资产量超过了15人民币。另外我们管理了三个政府下面的引导产业基金,体量超过了200亿人民币。我们主要关注消费升级,还有生态农业这一方面的项目多一些,当然也投了像智能制造、移动医疗以及AI等。接下来我们会围绕这些产业,打造属于我们自己企业的生态圈。

冯华伟:小村资本成立于2007年,今年正好是第十年。目前小村资本的业务有三个板块,一个是VC母基金,还有一个是后期阶段的专项基金;另外我们也做并购和产业投行;第三个板块我们做一些自有资金的战略投资。目前我们资产管理规模在200亿左右,以管理市场化的资金为主,当然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资金也有管,但是比例比较低。

侯凯:通江资本是2009年在上海成立,2014年之前我们主要做房地产金融,从2015年开始我们布局产业投资,目前一共是8个投资方向,目前主流的大消费,大数据,教育、医疗和二手车,我们均有涉及。

  在并购方面,我们今年成立了一个教育方面的并购型基金,这个基金也是根据近两年一二级市场一些主流的并购方向,以及中国中高端幼儿园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去设立的。通江集团合作的平台是国资平台和一些上市公司,管理的基金规模大概在300亿规模左右。

施伟富坤创投成立于2008年,到明年正好是10周年。我们现在旗下是12支基金,在募还有三支基金,总规模是50多亿,募完达70多亿,阶段是以VC和Pre-IPO为主,行业是半导体显示、高端制造、消费,以及智能制造。今年富坤创投逐步向产业并购基金来做转型,也跟一些产业集团,包括上市公司进行资本方面的合作。

 原燕飞:泛海投资是泛海集团核心战略投资的平台,泛海集团是作为一个大型的民营企业集团,核心主业板块是地产、金融,以及战略投资,包括科技这四个板块。泛海投资这个团队成立的时间大概有两年左右,我们的核心业务首先是围绕着产业链上去做一些并购投资,另外我们也是逐步向私募基金发展进行转型。

张曙光:国际创投成立于2011年,我们专注于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和医疗健康三个大的领域。2015年前后国际创投经历了三个大的变化,第一个是从原来的直投模式,变成了基金化的投资方式。第二个是从纯国有的模式改制为混合所有制,第三个专注于早期投资,过渡为各个阶段去灵活配置。

  国际创投作为国有背景的市场化基金管理合伙人,通过运作,打造了一个集聚产业、金融的平台,我们这个基金遵循着产业聚焦和主动运作的投资管理理念,到今年年底,我们的基金管理规模大概在50亿人民币左右,投资的项目大概超过了60个。

张中华:深圳高新投是1994年成立的,现在净资产是110亿,为企业提供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金融服务链条,包括融资担保、投资,以及资产管理和金融产品增信这些方面。过去23年的时间,我们秉持着一个理念,就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温度的金融服务,在这个期间融资担保做了26万家企业客户,现在保持着长期的服务和联系。对100多家企业进行了直接的投资,现在平均回报率是13倍,然后上市和IPO的回报率是43倍,虽然我们投的很少,但是在这个期间,我们跟企业的联系是非常之紧密的。实现了做大企业的同时,也把自己做强做大,大概就是这样一个理念。

“产业聚焦+主动运作”

陈洪武:并购和投资是一样,也是一种投资方式,能不能请各位结合自己投资的企业被并购,或者自己去并购别人的企业,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机构在并购这个领域的一些理念?

张中华:我们公司是一个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其中股东有恒大,有海能达,海能达是我们扶持起来的一家上市公司,后来他们反哺回来做我们的股东。我们的理念是有温度的金融服务,而不是说只是跟他进行一个商业的交易,从很多微型企业开始,我们给他提供融资担保,大一点我们进行一个天使投资,然后还给他一个金融增信、发债增信,以及产业投资,伴随着企业的成长,我们全链条给他进行扶持。

张曙光:国际创投在投资的时候,基本上遵循八个字的理念,就是产业聚焦+主动运作,那么在具体跟并购有关系的这个方面,基本上是选定一个行业,围绕一个核心标的,然后去进行上下游,不管是创业投资也好,并购投资也好。

  今年我们在这一方面做了一个很成功的尝试,联合了国内一家商业银行,还有市场化的母基金,还有产业投资人,共同发起设立了一支智慧+城市的产业基金,规模20个亿。这个基金就是围绕着国际创投在之前投资和培训出来的核心标的,围绕着上下游去做投资。要的目标就是把新一代的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这些技术,与现代城市当中的方方面面去深度融合,让新的技术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落地和应用,实现了产融的结合。

原燕飞:我想分享一下我对并购投资的一些思考。泛海作为产业资本的投资平台,其实我们的金融板块,包括科技板块都是通过并购投资的方式,实现企业的转型。如果要做并购,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并购战略,将来你的企业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战略发展的方向,然后想清楚这个并购的战略目标,战略的理念以后,然后我们再相应到这个行业细分市场去寻找并购的机会。这个并购过程中,我们的战略目标首先是非常清晰的。

  第二,在并购执行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一支对产业非常熟悉的团队,在你做并购的这个尽职调查过程中,你就应该非常清楚的了解,现在被并购的标的管理优势在哪里,管理的弱势在什么样的地方,将来的团队要制定未来提升战略目标,现在是一个经营管理不是非常好的公司,下一步怎么样通过管理团队的提升,走向一个比较好的发展。

  最后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的团队还要跟对方管理层进行一个充分的沟通,因为并购最重要的是融合,融合最重要的是文化,文化就是说你应该有一种兼容并包的心态,我们要相信和支持管理层去走下去。在这里我想举一个例子,做财务投资有的时候可能就像谈恋爱一样,有的是以结婚为目的,有的是以中间快乐获取收益为目的,但对于并购来说,这就是结婚过日子,这个是更加重要的一个理念。我也希望大家在做并购的过程中,更少去考虑资本的力量,更多的是要从战略,包括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对后续的融合这一方面进行一个考虑。

施伟:我原先是做投资银行的,今年才转到股权投资这一块来,从我十多年投资银行的业务经验来理解,其实目前更多的并购,都是属于被动式并购,很多股权投资投完了之后,IPO来不及了,或者有的项目被上市公司看中了,就退出了。其实我们讲的并购更多是一个主动性的,先导性的产业并购,这个周期更长,更符合产业结构的调整。

  富坤现在结合产业,结合上市公司来做整个产业培育,比如说我们重点以半导体和显示行业为基础,来做一些核心的包括设备、材料,以及电池具体方向的企业并购。由于半导体显示行业更多是在中国、韩国、台湾,以及美国,这个产业有一定的先导性,中国大部分的范围内更多是一个制造,所以在产业先进性上,必须往上游来发展。我们就是结合我们的产业龙头企业,来做一些主动性的并购,使得产业在国内,在境内来落地。

侯凯:通江资本一直坚持着金融+产业这么一个思路。我们始终认为资本就做资本该做的事情,资本的优势就在于你的资金和资源。我们通过资源优势的赋能,会先找到一个核心的企业,我们把优势的资源复原到平台中,然后做成一个产业平台,吸引细分的龙头加入这个平台,进而形成一个投资的闭环,平台大了以后,IPO就很自然了。今年所成立的教育基金,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另外并购之后的标的,跟原来自身的企业中间是否能够去融合,这是在目前并购行为中会面临的一个很现实的挑战。

18个月回报10倍的并购案例

冯华伟:并购也是小村资本这几年,甚至以后的重点。我觉得可以这么说,团队一直想把小村资本打造成一把枪,这个枪有瞄准的部分,也有抠扳机的部分,我们的结构也是照这个打造,,叫作“前网后线”——“前网”指的是我们有一个非常市场化的母基金网络,通过这个网络来跟最优秀、最勤奋的投资人合作。“后线”指的是我们围绕着产业来做并购跟重组。

  举个例子,我们跟一家山东上市公司收购了苏州的一个资产,大概用了31亿不到的投资体量。山东这家上市公司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工业设备装备制造企业,当然也是一个细分的龙头。而收这个标的,它是一个光通讯领域的龙头企业。我们从去年2月份开始接触,到7、8月份交割,用了18个月的时间获得了10倍左右的回报。

  复盘这案例,我们发现了有几个特点,也代表了我们的策略。第一,这是好的资产,股东也非常好,是谷歌在中国早期投的一个项目,里面还有一些非常知名的机构,这就印证了我们原来那个逻辑,好东西永远在一些优秀的投手手里。第二,本身这个行业有30%,甚至更高的增长,最近又赶上5G年的概念,这个公司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长,所以一定是非常有前景,有增长潜力的行业。另外一点,我们选了一个产业伙伴,虽然做的一个是比较传统的制造业,一个是先进的制造业,但两个人都是制造出身,都很看中技术,所以在并购谈判磨合过程中,双方会有认同感。

邓焕:国内企业去海外并购了一些资产,产生了很多后续的一些不良反应,导致经营上的挫折,或者经营上不那么和谐的声音。我们自己觉得那是海外交易,文化背景不一样,但其实在国内的交易过程当中,同样是如此。所以并购交易过程当中,哪怕是国内之间,同行与同行之间也会产生一些诸如此类的连锁反应。

  在我过往十多年的从业经历当中,每个案子做下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如履薄冰。第一个案例,我当时代表我的前公司去收购了国内机器制造行业的企业,收购了荷兰阿姆斯特丹做港口塔吊机的项目,经历两年多,中间考虑的因素非常复杂,所以并购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情。我自己个人投了一家餐饮的连锁品牌,后来被中国的一家上市公司收购了,整个交易过程当中,投资人与投资人之间,投资人与被并购标的之间对于企业的理解、价值的估算,以及观念上面,都会存在着很大的偏差。所以在整个沟通当中,会有更多我们预想不到的细节。总结下来,我始终认为并购是一个比较复杂,且需要有高度价值认同感的一个交易方式。

并购之忧:大部分最终是不成功的

陈洪武:从客观上来讲,从投资数字来看,大部分的并购最终是不成功的,也就意味着虽然说我们投资人千挑万选,认真分析,但并购大概率事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那么大家在并购过程中最关心或者最担心的是哪一个点?

侯凯:因为我们现在设立了教育并购基金,所以在并购过程中主要考虑标的具备以下几个特征,首先是一个区域性集中性的龙头;第二个必须是一个市场化运营的企业,中国公立幼儿园和普惠幼儿园,这样的标的资本是没有办法去介入的,无从谈并购;第三个就是企业有一定利润的数据,这些都是我们在筛选标的当中一个比较明确的标准。

邓焕:我们机构在全国设了三个政府引导产业基金,在浙江做大健康和泛文化领域,在江苏是做军民融合和知识产权,在西安做的是科技成果转化。除了这些标准化需要具备的条件之外,我们对于并购标的有几个要求,第一市场化的程度一定要非常高;第二个是风险意识一定要非常强。

2018年这些领域还有“掘金”机会

陈洪武:并购这个话题真的是华山论道,一年都谈不完。各位用一两句话说一下在2018关注的行业是什么?

张中华:价值投资应该回归本原,我说的这个不是高大上、宏观的东西,而是说我们冷静想一想,真正在股票里赚钱的那些人,他们的角度和思维点肯定不是跟风的,所以我想呼吁在座的同行,要认真思考一下真实投资意图在哪里?那些有助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需求的企业,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去投的企业。

张曙光:2017年并购市场有一个很大的变化,从原来买利润,追热点,转变为追求产业协同和产业升级为主要的并购理。我觉得2018年这个肯定还是会继续持续下去,主要的判断一个是脱虚向实的大背景,另外中国制造2025和消费升级。从宏观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设备更新的周期已经来了,预示着我们平常所说的制造业偏传统,偏硬的这些产业,可能会是下一步的机会。

原燕飞:我是认为未来的投资机会是非常广阔的,比如消费升级这个领域。另外我非常看好未来万物互联的机会。我原来在中国电信集团工作了十几多年,那个时候万物互联的条件不具备,新的未来可以看到不管是云计算、大数据,还是连接技术、芯片技术,这些技术一旦更新达到一定的速度,未来一个万物互联的世界即将到来。第三个投资机会是整个高端制造,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市场,我觉得我们的高端制造确实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施伟:人不可能赶上世界上所有的热闹,投资也要有专注度,富坤创投还是会专注于一两个行业,比如说高端制造的显示行业,做精做专,在摸索中和学习中更好发现价值和创造价值。

侯凯:我们未来主要看两个领域,一个是二手车,第二个是教育,除此之外大健康,大消费,还有高端制造业也有很好的机会。

冯华伟:方向上还是结合以前打造的基因,围绕着新能源、新材料和通讯的新技术,另外一个就是跟消费相关的文旅和教育。

邓焕:未来2018年我们更多关注是在供应链上面机会,另外在新能源汽车后市场当中的一些细分领域,目前我们有几个这样的潜在标的正在在沟通。

陈洪武:相聚总是很短,通过清科这个平台,让台上诸位互相认识,接下来如果大家有哪些合作的想法,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多联系,多交流,谢谢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机构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