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的中国互联网领域跌宕起伏,各种生态,新物种不断涌现。共享经济、新零售、人工智能、消费升级、无人货架相继成为风口。巨头布局风口生态的脚步亦不曾停止。于11月刚刚宣布关闭共享充电宝项目的美团,紧接着12月便大张旗鼓的上线共享汽车项目。在共享经济领域,美团是否真的要孤注一掷?
新常态下,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经济模式,以其闲置资源的高效配置,被定性为助推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势能。而本地生活服务的新美大,其主要业务似乎跟共享并没有直接关联。但是别忘了,互联网或者说移动互联网时代,入口意味着刚需和未来。且在All in AI的移动互联时代,场景化正日益成为互联网企业构建自我生态的新玩法。新美大坐拥国内*的O2O本地生活服务流量入口,自然可成为其出行体系强有力的业务支撑。如果生态对接的顺利,其发展的想象空间无可估量。
强势扩张
去年的12月1日,美团点评创始人兼CEO王兴发内部信宣布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成立专门的出行事业部后,这个被命名为上海路团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为王慧文的新公司便开始了从团队到市场的强势扩张。
公开信息显示,美团出行事业部目前已超过200人。据悉,在南京测试了十个月的美团打车,内部已经拟定了七个城市——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福州、温州和厦门,扩张之势一触即发。
就当下的情况来看,经历过“百团大战”而一家独大的美团,在进军出行领域时,依然来势凶猛。美团打车已经和滴滴打车展开了争夺司机的大战——美团打车初期平台抽成仅为8%。但据最新消息,美团打车对司机的抽成已从今年6月起提至15%,依然低于滴滴平台20%左右的抽成。此外,美团打车还有早高峰翻倍奖、满单奖、分时段满单奖、寒冬问暖奖等。
此外,为了吸引更多全职司机的加入,美团打车还设有周订单满额奖现金的活动。除了司机,美团打车同时也展开对用户的争夺,并在app上发布了“全城五折”的大力度优惠活动。而大幅度的补贴背后,当然少不了资本的加持。
这种名目繁多而接地气的奖励,正是当初“百团大战”时美团在推广自身互联网平台时善用的营销手法。同时,美团无所畏惧的强势扩张,无外乎是在雄厚资本和自我场景生态圈赋能下,实践着互联网跑马圈地的运动。为在滴滴大版图下,分得出行领域一份蛋糕而不惜正面迎战。
资本之外
事实上,在美团进军共享充电和共享汽车领域的前一个月,美团点评宣布于10月19日了完成新一轮40亿美元融资。由腾讯领投,引入了新的战略投资方The Priceline Group。这无疑成为其扩展共享生态链的实力支撑。
虽然滴滴于12月21日宣布完成新一轮超40亿美元股权融资,在资金实力上丝毫不逊色于美团。但是,正如上文所提,新美大所掌控的入口场景依然是预见其出行业务未来方向的杀手锏。比如,到家、到店、出行和旅游等生活场景,70%可以与打车形成需求关联。美团平台打车业务可以借助自身平台,形成流量入口的强优势。
对于美团的强势入侵,滴滴也并非无动于衷。早在2015年11月,滴滴便已战略入股饿了么,为滴滴布局外卖业务埋下伏笔。此举即是在“出行+外卖”领域进行了布局的Uber为滴滴提供了发展范本(数据显示,Uber Eats的流水已占到Uber全球总流水的10%。),目前来看,则更像是滴滴对美团进入自己核心领域的攻防战。而从目前的战略动向来看,滴滴接下来发力AI交通技术,将在国际化和新能源汽车板块加大投入,外卖业务也似乎并非战略级别。
另外,资本之外,网约车新政的落地也让行业的发展多了一丝不可预见性。企业如何开展基于用户需求之上的模式创新和精细化运营,将是网约车企业未来形成核心竞争力,角逐头部位置的重心所在。
网约车的2018
网约车的春天,从用户培养到行业规则可以说基本是滴滴出行通过前期大量补贴,用钱烧出来的。而对于任何行业,垄断性经营总会带来诸多弊端。于是,网约车新政相继落地,行业开始整合。滴滴、优步宣布合并,美团、摩拜等强势进军共享汽车,其他玩家如首汽约车、神州专车、曹操专车、嘀嗒拼车等逐渐形成第二阵营。网约车在刚刚开始的2018年无疑将迎来更加残酷的格局竞争。
中国市场足够大,人口红利依然在。基于用户所需的吃喝玩乐行都在孕育着巨大的盈利空间。一如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评价出行行业时所言:出行市场足够大,虽然已经有了滴滴,但是痛点依然存在。另外,大概有30%的人打车去吃饭,和美团点评的用户群高度重合,这个事情有得做。”
结合上文,个人认为,2018的出行领域,将呈现如下特征:
一:一家独大演变为巨头厮杀;
二:行业烧钱之战不可避免,但场景化,抢占入口将成各家运营重心;
三:新技术应用,特别是人工智能和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将是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2018出行的领域要变天,战场也更加激烈,而对于用户来说,则能从这种行业的并购、整合中有所收益。网约车也会在这种变革和行业新政的双管齐下作用下,有望迎来更加可健康而可持续的发展。
20469起
融资事件
4305.86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196家
企业
1007家
涉及机构
500起
上市事件
4.91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