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有着“共和国长子”美誉的东北,曾贵为中国经济的脊柱。时过境迁,中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之后走上了快车道,曾经风光无限的东北却渐渐陷入了泥潭,不仅在近几年连续负增长,甚至还拖了全国经济发展的“后腿”。
振兴东北,似乎在近些年成为了老生常谈,但是开年之际的一段视频,将“东北经济”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在滑雪胜地亚布力公开声讨,认为当地相关部门不但未尽管理职责,而且千方百计侵害民营投资人的权益。此番言论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企业家纷纷站队毛振华,人们更为忧虑的是东北经济的发展前景。
东北的营商环境有多差?
说东北经商环境差,并非空穴来风。从投资数据上看,全国可以分为四大板块,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东北地区2017年1-11月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为-9.87%,而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增速分别为8.84%、9.23%、9.83%,东北不仅成为*一个负增长的地区,而且距离全国8.23%的平均值相差甚远。
投资规模负增长,说明民间资本也在纷纷抽离,同期东北民间投资的下滑速度高达16.19%。可以说,东北地区整体投资和民间投资的大幅下滑,已经成为导致全国投资持续回落的最关键拖累因素。
除了国内投资的急速萎缩,境外资本也已经对东北地区失去了信心。尤其是辽宁省,这个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表现得最为突出。辽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数据已经在2014-2016年连续三年负增长,分别下滑了-5.6%、-34.4%和-42.2%。与2012年相比,辽宁在4年间吸引外资总量已经锐减了将近9成。
营商环境的恶化,让东北陷入了国内资本和境外资本都不愿轻易触碰的境地,而资本的持续抽离,也进一步让东北经济走向恶化。
为何都说“投资不过山海关”?
东北曾是中国的“工业摇篮”,因为东北的工业起步早、根基深,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起,东北就已经建成了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解放后凭借国家的“一五计划”,东北*时曾一度占有中国90%以上的重工业。到“二五计划”时,中央给东北的定位是“注意发展农业,补足工业中缺陷部门,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有力地支援全国各地”。
至今已经几十年过去了,但是东北依然是国有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掌控了大部分社会资源,却在低效地运转着。东北经济的体制性弊端和结构性弊端始终没有发生质变。
20世纪末的那场国企改革,使中国当时有3000万工人下岗,值得注意的是,这其中1/4的工人来自东北,可见国企在东北数量之多。“投资不过山海关”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心照不宣的共鸣,落后的体制束缚着投资者的发展。旧制度犹如老楼,改造,反而会比平地起新楼还要艰难。
由于政策上的照顾,东北地区从“一五计划”开始就一直获得大量的政府投资,这也给企业惯出了坏毛病,都知道雇佣工人成本越来越高,反而从政府那里拿钱比较容易,再加上经营能力的每况愈下,企业甚至把政府补贴当做固定“营收”,像吸血虫一样趴在身上,千方百计,多多益善。
2016年东北三省的GDP增速排名位列倒数后5位,其中黑龙江和吉林增速分别为5.1%和6.2%,辽宁经济增速则继续下探,为全国*经济增速负增长地区,只有-1.3%。
连炒股也“不过山海关”?
在“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影响下,目前资本市场上也出现了“炒股不过山海关”的说法。东北股票近些年确实少见牛股,主要原因可能是上市公司国有大型企业居多,效益不好,重组艰难,质地较差。
2017年的A股市场,迎来史上IPO最高潮,新股上市数量高达438家,募集资金金额2304亿元。但是反观东三省地区,新股上市数量仅有可怜的4家,辽宁2家、吉林、黑龙江各1家。并且东三省的上市公司还出现了1家退市、2家暂停上市、1家迁出的境遇。IPO在全国如火如荼,广东、浙江、江苏三省上市数量位居前三,各有98家、87家、65家企业完成上市,但在东北却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当然,这跟糟糕的经济形势密不可分。
同样,东三省的上市公司这几年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差强人意。根据国证区域指数显示,2017年东三省的股票涨跌幅排名均在后半段,吉林指数涨幅为-6.44%,排名第21位;辽宁指数涨幅为-12.96%,排名第26位;黑龙江指数涨幅为-18.47%,排名第30位。纵观2017年的全年股市,沪指涨幅为6.56%,深指涨幅为8.48%,东三省股票整体表现弱于大盘且幅度不少。
从市值来看,2017年东三省的上市公司总市值分别为辽宁7605亿元、吉林3810亿元、黑龙江2945亿元,合计为1.44万亿元,远远低于北京市的16.88万亿元、广东省的8.89亿元以及上海市的5.11万亿元。个股方面,2017年东北地区的152家上市公司中竟有121只个股年度下跌,占比高达79.6%,远超平均水平。
再从趋势上来看,东三省的市值排名和总市值*数已经连续两年处于下滑趋势,这其中既有市场的因素,也有东北地区上市公司这两年不受市场认可的因素。并且,很多东北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增长多来源于政府补贴,占比非常高,对政府的依赖程度远超全国平均线。
深陷“人口陷阱”
工作岗位的锐减可以说是经济衰退的必然结果,这也让昔日的人口大省,如今沦为人口流失的重灾区。据全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东北近十年间净流出人口180万,很多去外地上学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不回来,也有很多举家外迁。拿最基础的工资来说,民营经济不景气,工资低于全国平均线,年轻人又不愿意去国企混日子,公务员队伍也不是那么好挤得进去,背井离乡,也是无奈的选择。
另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去三亚旅游的人会发现那里的东北人好像特别多,事实确实如此,因为两地的医保可以对接,所以很多东北人“移民”去了海南。统计显示,在三亚生活的黑龙江籍流动人口有30万之多,其中仅哈尔滨人就达13万,而三亚本地常住人口也就68万。
除了人口外流,东北还面临着人口出生率低和老龄化严重的问题。根据2013年数据,仅辽宁一省老龄化水平就高于全国1.43个百分点,东北已经成为全国老龄化社会最严重的地区。并且,东北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生孩子,东三省的生育率分别文黑龙江1.03、吉林1.03、辽宁1.0,远低于全国的平均值1.5。
结语:别让“振兴东北”成为一句空话
从2004年开始,中央就启动了*轮的“振兴东北”政策,也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在之后的十年中,东北GDP翻了两番,但是此后再次陷入困局,虽然不断的有振兴政策出台,但是效果甚微。
毛振华的雪地陈词在东北绝不是个案,在现行的体制下,营商环境恶劣的报道已经屡见不鲜,“关门打狗”在东北许多招商引资中已是最常见的现象,吃拿卡要、政策朝令夕改、官员庸政懒政、侵犯企业权利等等劣迹,让各路民营资本不得不对东北“敬而远之”。
民营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市场经济肯定难以活跃。东北的困局若想解决,如果不加快构建适合民营经济发展的营商环境,那么市场经济活跃程度不足就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别让“振兴东北”成为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