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年初的“跳一跳”抄袭风波之后,腾讯再次因为产品抄袭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2月1日,腾讯上线了一款基于兴趣的资讯订阅、推送App立知,虽然尚处内测阶段,却立即有用户指出这款应用涉嫌抄袭另一款资讯应用即刻。随后,即刻团队曝光了与腾讯应用宝的聊天截图,表示“应用宝某团队去年以应用商店搜索内容合作外显为名过来聊了几次,以合作的姿态提供了部分主题接口,转头就开始内测复刻版。”
当腾讯和抄袭二字连在一起,舆论的发酵就一发不可阻挡,知名自媒体人冯大辉、keso等纷纷站出来声讨腾讯,更有媒体开始担忧被盯上的即刻未来将“无路可走”。
正当自媒体人的评论文章还没写完时,事态有了转机。立知从应用商店下线,即刻CEO叶锡东也适时朋友圈发文,表示已与立知团队沟通,存在误会;腾讯系其股东,对即刻帮助很大,希望媒体不要再跟进报道。耐人寻味的是,马化腾在这条朋友圈下面评论表示:谢谢。
鉴于马化腾在腾讯推崇内部竞争的产品文化,所以应用宝团队“复刻”腾讯系产品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对比立知和即刻就可以发现,虽然立知的订阅主题以新闻资讯为主,不能订阅其他社交媒体平台的内容,虽然立知保留了传统资讯App的频道划分,虽然立知加入了跟踪事件进展的“时间线”和延伸阅读功能,然而在其主题划分和推送机制上,明显借鉴了即刻的产品逻辑。
只不过,立知并未突破新闻应用的藩篱,在边复刻边阉割的过程中丢掉了即刻的“革命性”。这或许是因为腾讯作为大公司,不能像创业公司那样贸然去聚合微博、网易、抖音、B站上面的内容,或许是应用宝只想做一款面向“精神中产”的新闻应用,而不是全网热点聚合应用。
虽然骤起骤落,这次“抄袭风波”却让即刻出了一把风头,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这款“推送神器”。我们也刚好有机会好好打量一下这款连腾讯都要借鉴的产品,究竟有何创新性所在。
即刻对于传统的订阅与推送机制进行了颠覆性创新。在即刻上,你订阅的不是信息源,而是类似于IFTTT(即刻背后的开发团队就叫If Tech)的“推送触发机制”,订阅的不是内容生产者,不是兴趣标签、频道,而是颗粒度更细的话题或曰“兴趣点”。
你订阅的是类似“有新的虐童案发生”、“共享单车又有跑路事件”、“豆瓣有8.0以上的电影”、“腾讯又抄袭哪家产品”这样的“推送开关”。即刻上的每一个订阅主题背后都是一名“信息管家”,帮你梳理、跟踪某个兴趣点的资讯,你订阅的是他们的服务。这无疑大大减轻了用户自己搜集、整理信息的心智负担,同时也是一个高质量内容过滤器,为你过滤出“赞同数超过1k的知乎热门回答”、“网易每日最火新闻”与“*看的娱乐八卦”。
产品启动初期,即刻官方充当“信息管家”的角色,这让它可以即时对网络热点做出反应。去年,即刻颇为谨慎地向用户开放了“创建主题”功能,同时引入了类似微博的关注与转发机制。
即刻之所以受到追捧,说明按主题整理全网信息、打包为订阅服务的信息定制需求远未满足。无论哪一个内容平台的兴趣标签都过于粗疏,“盲人摸象”的算法推荐更做不到这么精准,这种事情只能由人工来做。
对于扎根于微博、微信、知乎等平台的内容生产者来说,即刻赋予了它们超越平台的推送权限,逃离了在汹涌滚动的信息流中被淹没的命运,也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整合各渠道“特别关注”的一站式平台。“罗永浩微博更新提醒”、“青红皂了个白有新的P图作品”无疑是对微博关注机制的一种hack,是递给了用户一条逃离“信息泥潭”的救命绳索。
然而,由于即刻高昂的主题发现门槛,低频的推送触发机制,对于用户的“信息管理能力”有着相当高的要求,所以即刻一开始未能走出“小众群体”、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所幸,即刻团队从2016年开始开始调整方向,向微博学习,加入热门、热搜、推荐页、排行榜,降低用户发现门槛,转身成为一个“新鲜资讯、热门视频、精选八卦什么都有”的“全网热点聚合平台”——网络热门搞笑视频、今天有什么好笑的、当天转发最多的微博、抖音热播视频、B站热门三次元舞蹈……这也使它打出了“删光其他App也一定留下即刻”的口号,还把广告打到了快乐大本营的现场。
虽然主题广场的“马太效应”和“微博化”倾向,让一些只把即刻作为“信息追踪工具”的老用户痛心不已。然而“娱乐化”的转向却使即刻吸引了大批90后、00后年轻用户。
现在,他们在即刻上不只可以追爱豆最新动态和网络热点,更可以在“晒晒自拍”、“今天穿什么” 、“晚安歌曲”、“游戏玩家的日常”等广场里面“聚众分享”。这样的话题广场也让即刻不再只是一个资讯聚合应用,更成为一个兴趣社区。
即刻的主题广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兴趣社区
相比于上一代兴趣社区百度贴吧和豆瓣小组,即刻广场无疑更加轻量化、自由化,甚至不能称之为兴趣小组,而只能算是“主题分享”,没有贴吧、小组与吧友、组员的概念,只有同样想晒自拍和穿搭的用户。
早年间同是腾讯投资的社交应用same,曾经通过鼓励用户自建频道来实现兴趣聚合,然而由于缺少运营,诞生了无数只有自己碎碎念的“个人角落”。即刻显然吸取了same的教训,通过“推荐广场”来引导用户集中在一些大型广场上发言,从而不至于人声寥落。
奇妙的是,几乎每一个订阅主题都可以同时是话题广场,不只话题创建者可以更新内容,读者也可以在广场内贡献内容,比如100万+人关注的浴室沉思就创造了一种人人争相模仿的“沉思体”,而“微博新动向”的广场也成了被微博深深伤害过的用户吐槽的地方。这种由围绕主题的讨论广场,可以称之为“信息点”时代的贴吧。
此次“涉案”的之所以是应用宝而不是其他团队,或许是因为对这种“全网热点聚合平台”早就看在眼中,馋在心里。早在2015年,一直在探索应用内搜索的豌豆荚就做了“媒体内容聚合应用”豌豆荚一览,试图打开App的“黑箱”,进一步实现对其中内容的分发。
伴随着2017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首度下滑,“人口红利”的消失和“换机潮”的褪去,再加上头部应用的固化趋势(据阿里的统计,2017年Top 200 的APP占据了整体流量的55%-60%),应用分发市场“躺着赚钱”的风光一去不返,竞争格局也陷入“疲态”,就连开年以来火爆一时的直播答题也对传统的流量分配机制构成了挑战。
眼看着内容分发市场风生水起,营收傲人,应用宝团队不可能不眼红心热,与其为即刻提供主题接口和流量导入,不如自己“山寨”一个,肥水不流外人田。这才有了“先斩后奏”,违规抢跑被小马哥叫停的这出戏码。
既然应用宝的“挖自家墙角”暂告失败,那么作为股东的腾讯该未来将如何对待即刻,“被盯上”的即刻在既惊且喜之余,有必要担心腾讯贼心不死会有其他团队以其他形式“借鉴”吗?在腾讯与头条、百度的内容分发争夺战中,即刻这枚看似分量不足的棋子,能否在未来起到左右大局的作用?
正如我之前写过的,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等都无法单独与今日头条等量齐观,而微信的信息流形态只在看一看、搜一搜中试水,可以与头条一战的订阅号体系,张小龙又明确表示不会做成信息流。 这才有了去年11月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腾讯宣布豪掷100亿于企鹅号内容生态,大通分散的内容分发平台形成合力。
腾讯的另一张王牌则是QQ看点,连续三季度将它写入财报摘要之中,然而在QQ中硬塞进一个今日头条,只会令本已臃肿不堪的QQ更加超载,迫使更多用户逃往TIM。而且,用头条的方式来注定打不败今日头条。
即刻则为全面“头条化”的内容分发市场提供了一条新思路,跳出了自媒体内容分发、同质化严重的困局,成为全网内容(尤其是微博、豆瓣、抖音、B站这些社交内容平台)的聚合分发者,以UGC众包的方式进行“全网精选”,实现了个性化订阅与热点聚合的兼顾。快速跟进社交网络热点的能力,使它深受年轻一代的喜爱。
今日头条是一个封闭的内容工厂,微博、B站、微信公号等社交平台内容都无法“兼容”。中老年用户尚可在头条满足“一站式信息需求”,年轻用户却要追随爱豆、时尚搞笑博主和UP主到微博、B站等社交平台。算法推荐的自媒体内容对他们吸引力越来越小,它们已经不愿意做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要找到自我表现的舞台。今日头条的“中年化”不可避免,虽然它用抖音俘获了大批玩乐青年。
虽然“复刻产品”立知仓促下线,但即刻这种产品形态将会是腾讯“弯道超车”的机会所在,即便即刻的用户规模与今日头条不在一个数量级。
正如我在文章开头指出的,如果是腾讯自己出品,则很难做成一个“全网信息聚合平台”,至多只能像立知这样,将“推送触发机制”引入自家的资讯应用,未来的天天快报中或许就能看到。只有保持即刻的”野生“状态,才有机会看到其改变棋局的颠覆性力量。(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张远)
20079起
融资事件
4314.04亿元
融资总金额
10998家
企业
3267家
涉及机构
499起
上市事件
5.23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