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一个将西方技术风险投资实践引入中国的投资人,熊晓鸽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这个1977年首届高考的优胜者,这个新华社出身的职业记者,这个由理转文、英语流利的高材生,这个始终对中国市场充满热情与激情的投资人,在经过足够的人生浪潮洗礼后,终于成长为IDG资本创始合伙人,并最终在2017年全面收购了自己的老东家——美国IDG集团。
在业内,熊晓鸽有一套独特的投资理论,尊重技术,但更尊重市场;看重项目,但最看重团队;重视资本回报,也犹为重视对项目本身的了解和学习。以下25条格言,由投资界从熊晓鸽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摘抄出来,期待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之。
1、我觉得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过去十年中。那个时候大家上来就讲情怀,现在这种立志的东西还是很需要,但是创业者一定要把他做的事情弄清楚,先别谈情怀。
2、投资本身就是一个遗憾的行业,为什么呢?投错了,会说当年我为什么投;投对了,会想当年为什么投少了,或者退出太早了。人生千万不要活在遗憾和焦虑之中,对我来讲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每天开心就好。做投资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
3、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快车道就是5G技术的普及。中国和美国都有一个时间表,要在2020年完成商业的覆盖和普及、应用,这是个很好的机会,可能会产生颠覆性革命。
4、投资创业团队,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看这个团队是不是扎实、注重细节,对所做的事情有像宗教式狂热的喜欢,有激情。
5、做消费很难的一点,就是如何能以很快的速度规模化,同时不被竞争对手复制。因为消费类的门槛相对比较低,它不像某一种技术不易模仿,衣食住行大家基本都懂,问题就是能不能很快的把它做成规模化,建立自己的护城河。
6、中国金融在未来一定会向国际化发展。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货币,虽然目前占的比例不是最大,但既然已经进入了SDR,未来人民币一定会是占比最大的。
7、不管IDG资本做成长型基金、PE、并购基金还是控股公司,我们血液里的DNA还是VC。为什么这么说?做VC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坐在办公室算财务指标,还要接近市场、接近年轻人,接近新技术,这是我们的DNA.
8、一家企业的成功在于帮助你的客户成功,但是如果你把投资人当作你的客户了,对不起,我们不吃这一套,靠忽悠投资人谋求发展的公司我们是不投的。
9、现在市场上的基金多了以后,好的项目数量却并没有成长,所以好的项目价格被炒上去了,这样对创业来说最大的坏处就是他忘记了这个公司是干什么的。
10、我一向以为,要投资一个行业,一定要亲自试水,否则永远只能在浅滩徘徊,无法享受大海弄潮的终极挑战和快乐。而对一个行业的深入了解,也往往会成就日后投资的神来之笔。一个优秀的投资人,在追求可观的资金回报之外,不能放弃的,还有梦想和激情。
11、如果只想挣钱,风险投资宁愿投资电影公司,也不会投资单部电影。原因很简单,一锤子买卖,风险太大。而我认为,对一个成长潜力无限的产业和市场而言,一定要敢于“走险”。
12、中国现在有一个让全世界嫉妒的事情,就是很有钱,民间也有很多钱,国家也有很多钱,这个钱怎样高效率地使用起来?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聪明人不少,但是很多制度把自己的手脚给束缚住了。
13、 中国的市场可能是历史上最难能可贵的市场。这里不仅仅是创业者的天堂,也是投资者的天堂。因为有太多的机会,而且国内的证券市场包括国外的证券市场,都非常看好中国公司。
14、不管是互联网,还是传统行业,国外资本投资市场对中国的企业都非常看好。IDG今天之所以有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很重要一点还是取决于整个中国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总体来说,对一些大的技术方向,像互联网,我们未来还会继续关注。移动互联网,数字媒体,这些也都会是未来我们要关注的方向。
15、信心爆棚,这是目前我最大的担心。因为钱多了,你会觉得什么都不怕,这是最容易犯错误的时候。如果要我和同行说点什么,我觉得市场冷的时候,你永远不要丧失激情以及对市场的信心,而市场热的时候,你必须要冷静地看待机会。这是一个辩证的道理。
16、我的工作就是做投资,只琢磨3件事:一是市场,二是产品,三是管理团队。实际上,最根本的就是琢磨人。琢磨一个项目进入的时机,还要观察项目的团队对资本的复杂态度。
17、中国有句俗话,驴多乱叫、马多乱跳、人多乱套。我过去一直说,中国金融服务跟美国相比,美国人才太多了,人多成灾。而且他们很聪明,大家都在那里竞争,就都去创新,创新过度就泛滥成灾了。而我们中国这样的人才又太少。
18、我们公司内部有一个统计,美国高级的金融界管理的人才,能够做投资的有120多万,而中国拼拼凑凑勉强可以够得上同样水平的不到7万,能够作VC/PE基金管理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19、任何一个投资公司想要的是,创造一个很成功的公司。帮助这个公司上市,帮助其取得更多的资金来发展,然后我们退出。退出以后,这个公司还要能够持续地发展,不仅仅是给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样才谈得上成功。
20、双创说得非常响亮,但是我们真正理解创新要看两个事情,一个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一个是技术的创新。但是技术上真正有创新的项目非常少,有技术门槛的项目非常之少。而商业模式的创新比比皆是,这样反而造成门槛越来越低,成功的机会也变得更少。同时,只要别人稍微做到一定规模就可能把你吃掉。
21、判断一个项目的好坏,我主要从这几个思考点展开。第一个思考:确定一家公司的「质地」(描绘一家企业的总体印象),主要指企业的天花板。天花板是指企业或行业的产品(或服务)趋于饱和、达到或接近供大于求的状态。在进行投资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企业属于哪一种情况,并针对不同情况给出相应的投资策略。在判断上,既要重视行业前景,也必须关注企业素质。
22、投资机会来自具有垄断经营能力的企业,低成本兼并劣势企业,扩大市场份额,降低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边际成本,从而进一步构筑市场壁垒,获得产品的定价权。如果兼并不能做到边际成本下降就不能算是好的投资标的。
23、商业模式是指企业提供哪些产品或服务,企业用什么途径或手段向谁收费来赚取商业利润。研究商业模式的意义在于:是不是个好生意?这样的生意能够持续多久?如何阻止其他进入者?这三个问题分别对应: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和商业壁垒。
24、商业模式谁都可以模仿,但是,成功者永远是少数。优秀的企业关键是具备构筑商业模式相应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内容包含:股东结构,领军人物,团队,研发,专业性,业务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应用,财务策略,发展历史等等。
25、实践证明,一流的人才做三流的生意,有可能把三流做成一流。相反,三流的人才做一流的生意,很可能把一流做成不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