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曦域资本黄晓黎首次解密投资密码:V=(i+c)^m*f(t)

从金杜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到景林投资执行合伙人,她又创立自己的曦域资本。黄晓黎一直在朝着一个方向进行:打破自己的边界,做一番自己的事情。

  在北海道冬天的雪国里,雪地在乍现的暖阳下微微发光,黄晓黎和她的团队,奔跑跳跃……以此来结束这让人兴奋的,积蓄力量给予未来的一年。

  这是创立曦域资本的第三年,两期基金投资了15家公司,其中已有多家企业成功获取下一轮融资以及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

  你可以发现,曦域资本的风格跟黄晓黎本人一样,精简、专注、高效。

“无形的牵引”

  “我发现做投资真的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你是什么样的人,当你一旦有选择的能力或者机会的时候,你都会选择那条跟你的性格,后天的培养最相符的路径。”

  从金杜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到景林投资执行合伙人,她又创立自己的曦域资本。黄晓黎一直在朝着一个方向进行:打破自己的边界,做一番自己的事情。

  黄晓黎之前在景林,景林创始合伙人蒋锦志是二级市场的大佬,黄晓黎初期股权投资主要是学习了二级市场的投资逻辑框架。

  刚开始,黄晓黎做PE投资多一点,慢慢的,她发现自己的关注阶段在往前移。有一段时间她特别狂热投早期,核心原因之一是黄晓黎本科是学计算机的,着迷新技术,“因为觉得技术这个东西确实能带来未来的巨大的变革吧,我就特别愿意投互联网、新技术驱动的项目。”甚至黄晓黎不顾大家的反对,在景林内部做了一个VC基金。

  “从PE做到特别早期,我发现特别早期和特别后期都不是我喜欢的,投后期实际上更多的是看估值体系,投特别早期,实际上更多的是靠人脉混圈子找风口。”

  最终,黄晓黎找到了一个中间点,“挖掘A轮和B轮,我发现这个可以系统性落实一些方法论。”黄晓黎说。

V=(i+c)m*f(t)

  2015年,在创立曦域资本之后,黄晓黎以此建立了自己的投资框架。

  到底怎么从A轮、B轮挖到高成长的项目,黄晓黎总结了一个公式:V=(i+c)m*f(t)。

  i和c分别是细分行业的增长斜率和具体公司的成长斜率,M是商业模式的指数级增长机会,t是时间因子。

  i是指产业,industry。首先,辨别细分行业是否处于最陡峭的增长阶段。第二步,辨别细分行业是否具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并且成长的基础是具备实际增长能力,而非由估值泡沫推动的虚假繁荣。

  C是指公司,company。首先,在横向比较上,细分领域一般只选择一家标的。选择具有“技术+业务+管理”复合基因的稀缺团队。

  M是指商业模式,(business) model。那么什么样的模式是具有指数级的增长机会的呢?技术是核心生产力,数据是核心生产资料,所以要有核心技术,并且有大量数据,同时可以多方连接形成闭环的。

  综合以上几个因子各自不同的增长形态和趋势,寻找能够获取复合增长效应的投资标的及投资时机。

  “曦域资本的投资框架主题就是赚高成长的钱。”黄晓黎用一句话总结说。

  有人问黄晓黎投资收益率,她回答说收益率无法准确预期太多可变因素,“但是每个项目它没有十倍的空间我不会投它,因为它的增速我知道,就说它的增速一定是有这种机会的,所以我投的公司其实都是你很难看到天花板的公司。这也是每个投资人个人的偏好吧。”

框定“大科技金融”,但是首先排除P2P

  作为国内“第一支专注于科技金融领域股权投资的基金。”曦域资本的核心投资领域是大科技金融。这个范围是2015年曦域资本成立之初框定的。

  “金融是所有产业的最上游,金融需求是人类进入工业经济以后的第一大需求,行业空间极大,各细分行业规模大多超过万亿且其间存在极大的整合空间。”黄晓黎判断,目前正处于金融行业全面互联网化,全面数据化的“2.0”发展阶段,即将迎来全面数据化、智能化经营的3.0阶段。

  传统金融,在信息成本和技术成本的制约下,无法弥合供给端和需求端的矛盾。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将催化现金流、业务流、信息流和市场主体结构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先把我投资的范围先框到大的科技金融,我们做新基金,其实也是创业,把一件事干好就很不容易了,所以先定在大科技金融。大科技金融领域里,到底投资什么呢?证券?保险?借贷?甚至再细分下来比如ABS、供应链,这些很细的领域,比如说证券里面的PB业务,哪个细分行业是真实的快速增长的陡率,哪些繁荣实际上是泡沫?所以我要在这个细分里每个去辨别。”黄晓黎说。

  按此方法,黄晓黎首先排除了P2P领域。

  曦域资本刚创立的时候,P2P行业增速特别快,它是不是泡沫?要不要投资?我们分析认为它忘记了一个本质,中国的平台类型一定是有担保的,在短时间内我们无法解决刚性兑付的问题,导致P2P平台的商业本质是赚的信息对接的钱,但实际上又承担着一个刚性兑付的巨大风险,这是不匹配的。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前面的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后面的资金成本也高,所以这个模式本身来讲是一个低效的。”黄晓黎补充道。

  这就意味着,一旦一笔大单出现了问题,之前辛辛苦苦靠信息对接赚来的钱全没了。

看好两类商业模式

  那么在科技金融领域,哪些是黄晓黎认为可以投资的呢?

  具体到商业模式,黄晓黎设定了两大类:

  1、“技术赚到业务的钱”。

  一般为平台型公司,通过技术、数据、业务等形成连接性的平台,主要模式是实现业务各端机构的连接。比如,资产云平台、赋能隐性交易平台。在这个思路下,曦域资本投资了群星金融米么金服、融数科技等公司。

  或者是基于自身技术能力的优势,在新市场或创新业务的环节中成功卡位,享受业务成长的收益。比如宽睿科技、斑马位智。

  企业有独特数据源,“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黄晓黎非常认同这一点。“动态的,不断完善的,在一个场景中有足够的覆盖面,这样的数据一定是很有价值的。”在获取一定的独特数据源后,自建场景、对接服务,实现金融的反向定制,使自身成为新的渠道和服务商。比如,牛股王、乐惠、巧房科技等。

  2、“稀缺技术性服务”。

  要么是基础技术类应用,通用性强,技术门槛高,投入时间长。这种一般在不同的细分领域都有,类型比较多,比较适合早期投资,比如曦域投资的远距离虹膜识别虹星科技。

  要么拥有细分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有较高的技术及行业进入门槛,在一定的时间窗口内具有人才和技术的稀缺性。尤其现在这个集群技术爆发性应用阶段,大量的市场供需不平衡导致投资稀缺性技术,可以比投资一般技术服务公司,享受到想当长的稀缺性带来的商业利益和资本溢价,比如曦域投资的悠桦林和一个马上CLOSE的PasS层级的基于分布式数据架构之上的AI平台。

  “商业模式确实是有优劣之分的。”黄晓黎说。这种“在技术赚到业务的钱”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

  “把平台建好了,分散的资源在平台上集中,就可以把它们输出给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各种各样的参与方,让大家共享这个成果。这个平台的作用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形成差价,相当于通过技术来把这个钱赚了。”黄晓黎发现,这样的平台市场空间大,能够完成的跨界也多,所以盈利的方式也很丰富。

偏爱具有复合基因的创始人:“懂技术+精业务+会管理”

  黄晓黎是真的偏爱技术型创始人,去年投资的7个项目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这是我投完之后发现的。回过头来看,可能是因为我喜欢的模式都是这样的,用这种模式去做事的人,他们的思维基本上都是技术出身的,我认为可能是因为这么一个原因吧。”黄晓黎说。

  “懂技术+精业务+会管理”具有这样的复合基因,是曦域资本最喜欢的创始团队类型。

  这类创业者往往对于技术趋势和战略有敏锐而准确的判断力。同时又能够带领团队拼杀。

  本质上,这也是深藏在黄晓黎体内的基因,胸中永远有着清晰的框架,明确的认知,坚定的目标以及果断干脆的执行力。

投资方法论的系统化

  黄晓黎透露,曦域自身也实践着技术对投资行业的改变,曦域员工的几乎所有业务行为都通过自我研发的APP“域见”数据化下来,并依此进行量化考核。随着域见系统逐步完善,也将前面的投资方法论逐步落实到系统里,大大提高了效率,并将所有业务沉淀在基金的平台上。对于投资项目而言,也更利于横向比对和跟踪,通过一些投资模型的不断建立,也让投资决策更加科学。另外一方面,曦域改变了私募不透明的状态,通过系统和投资人完全透明的沟通,并建立了独特的LP跟投制度。

  2018年金融强监管将继续,资产穿透、划定业务边界等等,某些业务创新会受到更严厉的监管考验,曦域确定的十几个细分领域都是充分考虑了监管因素,比如在保险数据、农村金融、小微金融、财富管理、医疗保险、监管科技等方面进行深挖。

  另一方面,将利用对金融业务的熟悉,从技术应用层面系统性挖掘基于大数据、AI、区块链、网络安全等稀缺性技术公司。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机构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