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四大“流量小生”已成“昨日黄花”!“流量明星”加速迭代背后: “偶像”的错位和粉丝经济的脆弱

“偶像”归位之后,粉丝经济该如何运营才能实现健康、正向的发展,或许会成为平台方和经纪公司思考的下一个问题。

  如果你不玩抖音可能不会知道,新晋“国民老公”费启鸣,一个15秒的短视频创造了483.4万的点赞量;如果你不关注网生内容可能不会知道,新晋“*流量”胡一天,超话阅读量152亿频频登顶流量榜首;如果你不关注偶像文化可能不会知道,新晋“国民爱豆”蔡徐坤,出道24小时所在节目创造了92个微博热搜......

  这样的巨量数字背后,与其说是新兴互联网场景下的造星魔法,不如说是“年轻势力”本身,这座巨大金矿所散发出的诱惑力。从前两年常常挂在嘴边的“归国四子”、“四大流量”、“*流量”,到近一年来提及最多的“小哥哥”、“小奶狗”、“小狼狗”,粉丝的审美日益趋向于年轻化,甚至不知不觉中,前者已经沦为“昨日黄花”。

  究竟造成流量更迭速度加剧的原因是什么?对整个娱乐产业而言这样的变化又意味着什么?

“四大流量”成昨日黄花,“年轻偶像”强势崛起?

  直到今天,被“四大流量”刷屏的日子依然记忆犹新。曾经,鹿晗一条微博评论数过亿,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吴亦凡人设崩塌后,品牌红利一夜蒸发;杨洋能靠一套自拍,跻身明星作家排行榜前15名;李易峰更是凭借万年不变“冰山脸”,包揽古装大男主,红透半边天。

  但是,自从鹿晗公布恋情之后,伴随“*流量”一同被终结的,似乎还有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肉眼可见,顶点过后是下坡路,“老一辈”的流量小生声量渐小。当吴亦凡变身成熟偶像,不再引争议、搞事情;当杨洋、李易峰,作品产出周期越来越长。对于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来说,他们正被不留痕迹地遗忘。

  取而代之的是活跃在各种造星场景下的“小奶狗”和“小狼狗”们,以及真正的“偶像”。

  (图片来源:《明星资本论》)

  在今年年初,自媒体明星资本论统计的一张“流量明星核心粉丝规模图”中,能明显看到这样的趋势,明星当中的“年轻势力”蹿升速度迅猛。其中,拥有良好国民基础的TFBOYS盘旋在流量圈上游,以蔡徐坤、胡一天、刘昊然、白敬亭、吴磊为代表的“新生代”扎根中上游,且时刻保持着与三小只一争高下的势头。

  这些人里面,有的群众基础扎实,早早亮出肌肉,比如家喻户晓的弟弟组合TFBOYS;也有的路人缘十足、作品过硬,比如,刘昊然、白敬亭、吴磊。除此之外,那些“不走寻常路”的年轻势力更加值得关注。

  他们有的,捡起“大流量”不屑一顾的网剧作为载体走红,比如凭借《致我们单纯的下美好》崛起的胡一天,如今堪称流量界的中流砥柱,甚至一度冲击“明星权力榜”榜首;有的出道过程坎坷,比“大流量”更珍惜粉丝的爱戴,比如在《偶像练习生》以C位出道的蔡徐坤,在偶像这条路上“久经沙场”,前后参加了《向上吧!少年》和《星动亚洲》。

  最后是一边和经纪公司打官司,一边以个人练习生的身份和100个人争夺9个出道名额。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潜力股被裹挟在互联网的洪流之中。比如,通过抖音、快手等短视频软件火起来的费启鸣,甚至一部作品没有,就已经被粉丝拥上神坛,微博超话阅读已经高达5.5亿,抖音粉丝更是高达1536.9万。

  事实证明,“四大流量”的陨落,只是一眨眼的功夫。

“流量明星”加速迭代背后:“偶像”的错位和粉丝经济的脆弱

  对于粉丝来说,选择“流量”更像是一次风险投资。

  原因在于,“流量”本质其实是介于“偶像”和“演员”之间。它既承载着粉丝对“*人设”的期待,也承载着来自主流审美的压力。团队包装、运营得当,“流量”既能收获资本的垂青,又能收获舆论的认可。稍有差池,就有可能万劫不复。因此,一个成功的“流量”更像是一个好“作品”,背后是整个团队齐心协力运作的结果。

  当“流量”盲目放大自身价值、脱离团队运营,后果可想而知。

  要知道,主流要靠真诚和实力打动,好的表演需要摘下面具;但同时,粉丝经济又敏感、脆弱,商业价值占据前沿的“流量”不允许脱离人设,二者就像一对儿敏感的矛盾体。这就导致,流量明星和专业演员相比,永远没有拿得出手的代表作品;而和专业偶像相比,他们又没有足够的耐心。

  这也就从侧面解释了,为什么曾经叱咤华语影视圈的“四旦双冰”红了几十年,都没有后辈能够超越,直到主动退居二线才迎来换届。但即便如此,国内实力派女演员仍然出现了断层。但像吴亦凡、鹿晗,哪怕谈个恋爱或者稍微减少活动,就被“后来者居上”。这在本质上,是违背了他们身上偶像属性的职业操守。

  一边是流量不爱惜自己的“人设”,花样“自刀”;另一边,随着新兴互联网场景的丰富和智能化工具的迭代,一大波“年轻新势力”如同雨后春笋般崛起。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大家对“偶像的诞生”还停留在《明日之子》创新开辟三重赛道,甄选“圈层偶像”的层面上。今年开年,《偶像练习生》炒火了“全民制作人”的概念,让“偶像”真正实现了从“看着别人选”到“自己亲自养”的变革,其前所未有的强大“互动性”,可以说是对粉丝经济运营的一次颠覆。

  “从遥望到走进,我们用了20年。”

  用《开心辞典》制片人刘正举曾评价“直播答题”的一句话来说:“新媒体终于拿起互联网+互动的*武器了,这是方向。”如今,套用“全民制作人”概念对粉丝经济的影响同样适用。

“偶像归位”下一步:“物化偶像”的边界设在何处?

  国家对网生内容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了,整个趋势表明,只有从根本上端正态度,杜绝粗制滥造和擦边球,谋求内容本质的正向发展,才是长远之计。

  对应地,有媒体提出了“让偶像归位”的说法。

  长期以来,“流量”占据着“偶像”和“演员”的双重身份,使得乱用替身、随意抠图等行业乱象搅混市场。或许让“偶像”、“演员”各自归位,专注本职发展,才能还彼此一份纯净空间。同时,也避免了流量在没有能证明自己是实力派的作品之前,提前立起“叫我人民艺术女演员”这种哗众取宠的flag,造成场面失控。

  但是,“偶像”归位之后,粉丝经济该如何运营才能实现健康、正向的发展,或许会成为平台方和经纪公司思考的下一个问题。前段时间,就在《偶像练习生》的声量达到如日中天之际,却因为出售偶像“制服贴片”的问题引起轩然大波,甚至一度让粉丝界,引起粉丝界强烈反感,甚至怒斥平台,“物化偶像”的边界设在何处?

  但作为一个局外人,理智客观的来看待这件事情,“制服贴片”说到底,无非是“偶像”作为一个人物IP,他的衍生品之一。但站在粉丝的角度,有这样质疑和讨伐的声音又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为前面提到过,粉丝经济本身就更加考验团队和平台的运营能力。

  如何找到恰当的方式,实现商业化与粉丝情绪之间的平衡成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影视视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