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亚马逊迎来了一位特殊的网购者。
事发英国,一只俏皮的鹦鹉通过模仿主人的声音,在亚马逊网站上成功买下了一个价值10英镑(约89元人民币)的礼物盒。而这个“帮凶”,竟然就是亚马逊的智能音箱echo。
家里的机器拍到,鹦鹉巴迪学主人叫了声“亚历克萨”,这时,鹦鹉笼外不远处的音箱听到唤醒语后随即亮起了蓝灯,接着巴迪一通胡言乱语。
当时主人并没有把这事太放在心上,直到她收到了一份订单提醒。
万物互联时代,就连动物都能通过音箱购物了,不得不感叹这个世界变化太快。
2003年,马云的淘宝横空出世,3年内,它便成为亚洲*的网购平台,让中国人形成“网购是一种基本生活方式”的认知;2011年手淘诞生于塞班系统,15年初开始,移动端购物占比狂甩PC端电商。
如今,语音淘宝购物全面爆发的时代,离我们还会远吗?
电商新流量,音箱也能下单了
电商来到下半场,单纯只做好网站、客服、仓储这些老套路已然不够。智能商业时代,电商的下一个入口必然离不开“人工智能”这四个字。
对智能音箱的研究,亚马逊虽然走在了电商小伙伴前头,但要是让那只英国鹦鹉来忽悠马云家的天猫精灵,恐怕还不是件容易的事。
先来围观一段爱范儿 AppSo调戏天猫精灵的视频。
两位眼镜女想问问有什么当季的水果,按照常理来说,直接罗列有哪些水果就可以了,可事情没这么简单。
在接收到问题后,天猫精灵不但化身卖瓜的黄婆,推销了一把自家生鲜平台上的越南白心火龙果,还抖了个小机灵主动报上价格问是否加入购物车……实在有“诱导下单”之嫌。
再注意它的用词“小编推荐”,如果这里替换成了“某商家推荐”,电商刷存在感是不是也有了新渠道?
回到刚才那个话题,为什么说忽悠天猫精灵没那么简单。
首先,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天猫精灵的“企图心”还是挺强的;其次,除了有一把像极音箱用户的声音,下单后还得报上声纹密码,才能顺利完成“剁手”行为。
从这两点来看,天猫精灵着实不负马云给它的“购物音箱”的定位。
当然,除了电商巨头阿里,背靠商城的京东也有自己的智能音箱叮咚,同样加载了语音购物功能。可还别说,叮咚还是国内*款面世的智能音箱,销量也是目前*的。
既然讨论了阿里、京东,自然少不了腾讯的消息。
京东的好哥们腾讯则是从2016年开始便入了局,但却迟迟不见音箱产出。近两年更是看遍了国内智能音箱的云卷云舒,以及同行争霸,可以说是相当的佛系。
据虎嗅网消息,估计这个月,“难产”的腾讯终于有武器开战了。
阿里、京东烧钱死磕
音箱如果只是音箱,那一切也就没有了意义。
“卖货新入口”“ 新流量入口”,让智能音箱不管在国外还是国内,都是互联网电商的新宠。
正是因为*玩起了智能音箱卖货,亚马逊在美国占尽了市场份额,这让毫无电商基因的谷歌看得眼红。
仗着“我有技术你有货”, 谷歌最近联合了Target、沃尔玛等多家传统零售商,用“语音+购物”的模式发动了一场“合纵连横”。
这场计划还让先加入的Target尝到了甜头,订单量增加了20%。
比谷歌幸运的是,阿里和京东不但掌握了语音技术,还盘踞着国内电商业的两座大山,传统零售商的资源也不缺。
线上,两家都有自营平台,身后还养着一群电商卖家;线下,刚完成新零售站队的传统零售商正对流量的盘活满脸期待,京东虽然不用直接对它们负责,但作为腾讯系最重要的电商排头兵,活成了腾讯最期待的样子。
加上最近阿里喜得饿了么,腾讯坐拥美团,服务本地生活各自有了送达渠道。
万事俱备,一切生态变现,只差一部音箱。争夺入口,成了一场打爆款的比拼。
去年双十一,阿里和京东都砸下了上亿元补贴死磕,连水电费都挣不够,只为让自家的智能音箱有个好销量。
就这么来看,国内最能卖货的两个大佬都在烧钱补贴市场,智能音箱不火起来,才怪。
“看不见的货架”颠覆卖货模式
传统的网购模式,商家开车烧钱,费尽心思送货上首页、卡排名,为的是让更多的用户在琳琅满目的页面中能够看到自家产品,进而增加点击率和销量。
来到语音购物,它解放的不单是用户的双手。
一个“看不见的货架”意味着什么呢?凡是商家在“看得到”维度上做的努力,到这里就完全失效了。
也就是说,用户通过音箱买货的过程中,商家能介入的成分少了。
可以转换下思维,当你是个语音购物者,下单时会怎么说?
情况一:“我要买什么牌子的什么产品”
情况二:“我要买什么产品”
情况一中,某一品类的大品牌或者用户熟悉的品牌占据优势;
情况二,那么多品牌,智能音箱get不到你是要哪个品牌的产品,接下来它会问你有没有具体的品牌,有的话回到情况一,没有的话,自然就出现上文调戏天猫精灵的情形,要么推荐自家平台的产品,要么根据算法推荐你曾经买过的同一产品的品牌。
这说明什么呢?商家只有做品牌、求质量,占据用户心智,才能让他们每次下单前*个就能想起你,主动说出你家的某个产品。
而这种品牌效应,在智能音箱的使用场景上更立竿见影。语音购物一般更适用于家庭场景,会客聊天时,口碑相传之间触动下单的几率比传统网购更加方便快捷。
在使用场景上,由于智能音箱主要用于家庭场景,用户所到之处,比如突然发现洗发水没了、或者油盐酱醋需要添置,借助音箱直接购买的欲望会更大。可以想象,日常生活品类天然有些优势。
用户方面,95后、00后对新奇事物追求的脚步快得离奇,在此不必细说。近期,闹得沸沸腾腾的拼多多和今日头条,在无形中还压中了语音购物的另一个重点人群——老年人。
以前,老年人接触淘宝的机会并不多,而现在,许多老年人的网购需求仍得通过子女的账号或者操作来实现,淘宝今年春节还因此推出了“亲情账户”。
与语音下单一比,淘宝这个行为纯属隔靴搔痒。
借助子女来操作,远不如老年人从使用频次高的微信入口直接购买方便,而当一台智能音箱出现,你只要像正常对话那样就能买到东西,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智能”玩意儿就更不存在使用障碍了。
结语
相比那些高大上的机器人,智能音箱应该是人工智能离我们最近的方式。
华尔街日报曾经报道说,再过5年,用户买啥都得语音助手说了算。
这个数据得出应该是基于国外用户的使用习惯。因为他们的客厅习惯有音箱的存在,所以我们能想象智能音箱的替换率将会很快。
对比国外的情况,国内智能音箱的落地想必要付出更多的教育成本。所以有人可能会说,这东西离我们太远了。
可是当年中国人数千年沿街吆喝的卖货模式,不也被马云的淘宝用3年时间就颠覆了,用户还乐此不彼。
所以,在语音购物向我们展开怀抱的那一刻,我们已经没有理由选择拒绝,尤其是在阿里和京东同时疯狂布局的前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