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在小米等一众独角兽公司之前,中国平安集团旗下平安好医生率先登陆改革后的港交所“尝鲜”。
5月4日,平安好医生正式在香港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1833.HK。北京时间9:30分,平安好医生上市首日开盘报57.3港元/股,较招股价上涨4.56%,总市值602亿港元。
据香港媒体报道,平安好医生此次赴港IPO公开认购部分共获得超额认购653倍,超越阅文创造的历史;冻结资金超3768亿港元,在港股新股“冻资王”排行榜上位列第十一位。
平安好医生不仅成为港交所改革之后的首支医疗科技股,也成为互联网医疗上市第一股。
卡位互联网医疗,手握2亿用户
资本市场分拆上市的现象并不少见,对于中国保险巨头平安来说,更是如此。在平安集团版图中,大医疗健康产业与大金融产业同等重要。这其中,平安好医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以说,目前的平安好医生,以平均月活跃用户和日均在线问诊量计算,称得上全国最大规模的互联网医疗平台。
2014年8月在深圳成立,好医生卡位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优质赛道。在当下中国存在缺少优质初级诊疗服务、医疗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的情况下,好医生试图打造覆盖线上、线下结合的健康医疗大生态。
愿景是美好的,不过从收入比重和近三年增幅来看,当前的平安好医生更像是医药电商平台。好医生主营业务主要有四个:
1)最核心——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医生咨询、诊疗和医院挂号类相关业务,客户包含了大量平安保单客户咨询。这是平安好医生的核心,这块业务是1,其他业务是后面的0。
2) 最赚钱——消费型医疗业务:一次性的体检、基因检测、美容等业务,包含个人和团体客户。消费型医疗的收入从0.158亿元增长到3.042亿元,增长迅猛。消费型医疗每年都可重复购买,赚得是线下机构的流量费,还有健康管理和互动业务卖广告也是赚流量费。
3) 急速扩张中——健康商城业务:医药电商,自营+平台。根据招股书披露,2016年市场规模为109亿元,其中在线咨询1.48亿次,医药电商交易额200亿元,广告营销市场规模12.03亿元;电商从无到有,2017年销售收入接近9亿。
4) 健康管理及互动业务:主要为APP内广告。
2018年春节,平安好医生的注册用户数突破了2亿大关,平均月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名,日均问诊量近40万次。合作线下约3100家合作公立医院,合作体检机构1100余个,覆盖全国近200个城市。
从财务数据来看,在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平安好医生分别收入2.79亿元、6.02亿元和18.68亿元,营收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需要注意的是,平安好医生并没有实现盈利,2015年净亏损额3.237亿元,2016年7.582亿元,2017年4.974亿元。平安好医生预计,随着扩充营业,经营开支日后将会上升。
653倍超额认购,引入全球7家顶级机构
赴港上市的平安好医生也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公司。
相比春雨医生、挂号网、好大夫、丁香园等竞争对手,因为背靠平安集团,好医生可谓含着金汤匙儿出世,早在成立一年之际就已明确跻身独角兽阵营;2016年5月实现A轮融资5亿美元,估值达到30亿美元,刷新了当时的互联网医疗领域融资纪录。
招股书显示,平安好医生前五大客户是平安寿险、平安产险、平安银行、平安健康险及平安惠普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它们均为平安的附属公司或紧密联系人,但经历了早期的流量输血之后,关联交易占已经呈现出下降趋势。
一位接近平安集团的人士指出,平安集团近几年在内部孵化科技项目的过程中,采用了“扶上马,送一程”的策略,在发展初期,除了出人出钱,也会给予大量的业务资源和客户资源。众安保险、壹钱包、平安好医生均是如此。但在商业模式成行之后,就会开始逐步“断奶”,每家公司都要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场中竞争发展,甚至冲击上市。
除了平安集团这一最大股东外,软银愿景基金对平安好医生的发展也长期看好。2017年12月,软银愿景基金再次向平安好医生投资4亿美元,投前估值已经高达50亿元美元。来自平安好医生人士透露,孙正义做出4亿美元投资的决定,“仅仅用了10分钟”。按照孙正义所规划的,软银愿景基金投资的公司,每一家都是未来能支撑起全球变化的支点。
值得注意的是,在IPO过程中,平安好医生又获得包括贝莱德基金、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等全球7家顶级机构作为基石投资者,并创下653倍超额认购记录的今年港股新纪录,冻结资金超3768亿港元。
与孙正义十分钟激情式投资风格不同,加拿大养老金计划投资委员会是稳健甚至保守的“理性投资代表”,也看中了正在快速成长中的平安好医生。
这些实力雄厚投资者的背书,或许让平安好医生的未来更令人心动。
3年亏20亿还能IPO? 港交所看的不只这些
创立不过三年多,平安好医生似乎一直都在实现不可能,其中之一便是移动医疗始终面临的盈利难题。根据招股书显示,平安好医生2015—2017年收入分别为2.79亿元、6.02亿元、18.68亿元。
平安好医生首次筹集资金时,“收入来源非常有限”就是当时的一大困扰。尽管市场估值居高不下,但仅仅依靠主要来自线上问诊咨询、会员保健卡销售、线上医药保健化妆产品销售等方面的营收,使得平安好医生和其它初创公司一样,始终不曾盈利。
经过近4年发展,平安好医生不断拓展医疗产业服务半径,连接用户、保险公司、医保、医院、诊所、检验检测机构、新兴智能设备及各类健康服务提供商,构建互联网健康管理+医疗生态圈,的确取得很大成效。
但不可忽视的,仍然是持续亏损问题。根据招股书,近三年亏损额分别为3.24亿元、7.58亿元、10.02亿元。近三年经营性现金流也均为负数,分别为-0.45亿元、-2.63亿元、-4.84亿元。
有人质疑,3年亏损20亿,为什么还能上市?业内人士分析,实际上,互联网企业在上市之际的亏损并不鲜见,以现今如日中天的亚马逊为例,在上市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报表上都是亏损的,甚至高达数亿美金。同样,目前紧随BAT之后的京东,在上市前及上市后的两三年也都是亏损的,而且亏损金额超过10亿元人民币。
并且,此次港交所24年启动最大改革,其中一项是,允许尚未盈利或者没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来香港上市,这对一众生物科技公司来说是重大利好。
在资本市场上,平安好医生走在了前面,其他独角兽又有着怎样的走向呢?
据了解,微医集团目前5亿美元pre-IPO融资进行得非常顺利,如果不出差错,计划于今年年底赴港上市。据微医集团首席战略官陈弘哲介绍,微医计划分拆上市,内部现有微医云、微医疗、微医药、微医险四个业务板块,pre-IPO轮融资完成后,微医将重组四个业务板块,让板块更清晰。
另一家医药行业独角兽公司复宏汉霖,由上海复星医药(集团)与美国科学家团队在2009年12月合资组建,复星医药间接持有复宏汉霖71.33855%股份,为公司的间接控股股东。复宏汉霖主要致力于应用前沿技术进行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生物改良药以及创新单抗的研发及产业化。
目前,复宏汉霖已融资金额约13.85亿人民币,估值超过31.8亿美元(约100亿人民币),有可能今年下半年在香港发行股份,筹资至少5亿美元。
为何生物医药独角兽纷纷瞄准港交所,港交所新政对内地医药企业放开和欢迎是重要原因之一。而未来独角兽们在港股上市后故事该怎么讲,值得期待。